梁新枝 1,2,3 , 梁达强 1 , 丘志河 4 , 李盛 1 , 吴冰 1 , 李皓 1 , 黄刚 4 , 陆伟 1 , 谢登辉 2,3 , 柳海峰 1
  • 1. 深圳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运动医学科(广东深圳 518035);
  • 2.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医学中心 关节外科与运动医学科(广州 510630);
  • 3. 广东省骨科医院 广东省骨科研究院 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30);
  • 4. 深圳市龙岗区骨科医院(广东深圳 518116);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通过尸体标本确定改良关节镜下Latarjet术中肩胛下肌劈裂窗口与腋神经的空间关系,为改良肩胛下肌劈裂方法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取29具成人防腐肩关节标本,逐层解剖并最终确认腋神经于肩胛下肌前方表面走行方向。保持肩关节中立位,用克氏针于右肩关节盂圆4 : 00位置(左肩关节盂圆7 : 00位置)由后往前穿过肩胛下肌,记录前方穿出点(A点,即Latarjet手术过程中肩胛下肌劈裂点),分别测量A点与腋神经的垂直及水平距离。结果  肩关节中立位下,A点与腋神经的水平距离为27.37(19.80,34.55)mm,垂直距离为16.67(12.85,20.35)mm。结论 于肩关节中立位时,采取射频从右肩关节盂圆4 : 00位置(左肩关节盂圆7 : 00位置),由后向前穿过并向外劈裂肩胛下肌时,损伤腋神经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引用本文: 梁新枝, 梁达强, 丘志河, 李盛, 吴冰, 李皓, 黄刚, 陆伟, 谢登辉, 柳海峰. 改良关节镜下Latarjet术中劈裂肩胛下肌方法:基于腋神经、关节盂及肩胛下肌的解剖学研究.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23, 37(5): 556-560. doi: 10.7507/1002-1892.202302059 复制

  • 上一篇

    MRI三维重建评估肩关节脱位关节盂骨缺损的应用研究
  • 下一篇

    肩关节镜下“尾端下压固定+桥式缝合”技术治疗原发性肩袖止点区内侧撕裂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