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李俊杰, 陈亮, 宋启威, 何威, 闫会海. 注射硬化剂治疗腕部腱鞘囊肿引起的手指缺血坏死一例.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24, 38(8): 1027-1028. doi: 10.7507/1002-1892.202404048 复制
1 病例介绍
患者 女,57岁。因“左腕部肿物注射药物治疗后左手发白、麻木、疼痛2 h余”于2022年3月24日急诊入院。患者因左腕部肿物于当日在外院诊断为“左腕部腱鞘囊肿”,并给予囊肿穿刺抽吸、注射药物(约3 mL硬化剂聚桂醇)治疗;药物注射完毕拔除注射器后即出现左手颜色苍白、麻木、疼痛不适。观察约1 h后症状仍无明显改善,遂入我院进一步诊治。入院检查:体温36.3℃,脉搏114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76/93 mm Hg(1 mm Hg=0.133 kPa);神志清楚,痛苦貌,呼吸平稳,心肺听诊无明显异常。专科查体:左腕部掌桡侧局部肿胀隆起,可见点状针眼,周围皮肤淤青,左手苍白,皮温低,皮肤感觉减退,手指牵拉痛明显,自主活动受限;左腕部桡动脉及尺动脉搏动均未触及。左手X线片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入院后先行左上肢动脉造影检查评估动脉情况,示左上肢尺动脉远端、桡动脉中远段以远、骨间动脉、掌浅弓、掌深弓未见显影。结合相关检查及体征,患肢远端血管闭塞,截肢可能性大,但患者及家属保肢意愿强烈,遂完善术前准备后急诊行全身麻醉下手术探查血管。先于左腕部尺侧沿尺动脉走行作切口,并向手掌及指体侧面作延长切口,由近及远边解剖显露边探查尺动脉远端、掌浅弓、指总动脉及指动脉,见手掌、手指动脉血管网广泛栓塞。于不同节段多处剪开试行取栓,血栓呈黏稠状,与血管内壁黏附,辅以肝素生理盐水冲洗也无法有效取出。进一步向中、环指指体远端解剖指动脉,发现中、环指尺侧指动脉远段未完全栓塞,切开冲洗后,于左前臂皮下切取Y形浅静脉,倒置后桥接尺动脉远端和中、环指尺侧指动脉远端。通血后,检测各吻合口通畅良好,桥接段血管通血佳,但中、环指尺侧远段指动脉反复痉挛,通血差。于左腕桡侧原注射点作纵形切口分离显露桡动脉,见其管壁一注射针眼,远、近侧管腔均栓塞。术中再次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确定暂行保留肢(指)体处理。缝合封闭切口,包扎。
术后予以抗感染、抗凝血、抗血管痉挛及其他对症治疗,并辅以应用红外线烤灯,定期切口换药,观察手指血运变化。术后2周,左手拇指及示、中、环指不同程度干性坏疽,小指成活良好;左上肢动脉造影复查显示与术前相比,尺动脉远段通畅。患者拒绝行拇、手指再造手术,予以坏死指体切除,腹部带蒂皮瓣覆盖残端创面,保留部分指体。术后1年随访时恢复抓握、持笔等手部功能。见图1。
2 讨论
腕部掌侧腱鞘囊肿多起源于掌侧桡腕关节韧带,解剖位置上与桡动脉毗邻。治疗方式有开放手术切除、镜下微创切除及穿刺抽吸、注射药物治疗等,各有优缺点。本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因注射器针头误入桡动脉将聚桂醇注入,导致手部动脉血管网广泛栓塞。聚桂醇作为硬化剂被应用于治疗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目前鲜有用于治疗腱鞘囊肿的报道,治疗过程中可能引起肢体远端缺血并发症。该并发症发生机制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从而损伤靶血管引起血栓形成,产生炎性病变和组织纤维化,达到血管硬化的目的。因此,聚桂醇对血管造成不可逆性损伤,特别是细小动脉,血栓无法取出。对此类患者,即使及时积极手术探查救治损伤血管,可能也难以获得理想效果。本例患者急诊入院后,结合病史、专科查体及动脉造影检查,术前评估结论为“可能需截肢”。但患者及家属保肢意愿强烈,因此我们进行了补救性手术,移植浅静脉重建部分手掌动脉弓,以改善血运、促进部分手指成活,并观察手部坏死界限,明确进一步截肢(指)的平面。术后除小指外,其余各指出现不同程度干性坏疽。另外,我们通过手术前后动脉造影对比发现,移植的浅静脉重建了手掌部分血管,对改善手部血供起到了一定作用。虽然后期截指不可避免,但我们认为积极的急诊手术处理及延迟截肢,可延缓并分散截肢这一灾难性后果给患者造成的身心打击,也更容易被患者及家属接受。
利益冲突 在课题研究和文章撰写过程中不存在利益冲突
伦理声明 研究方案经阜阳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22]95号)
作者贡献声明 李俊杰:手术实施,病例资料收集整理,文章撰写;陈亮、何威、宋启威、闫会海:参与手术,病例资料收集整理
1 病例介绍
患者 女,57岁。因“左腕部肿物注射药物治疗后左手发白、麻木、疼痛2 h余”于2022年3月24日急诊入院。患者因左腕部肿物于当日在外院诊断为“左腕部腱鞘囊肿”,并给予囊肿穿刺抽吸、注射药物(约3 mL硬化剂聚桂醇)治疗;药物注射完毕拔除注射器后即出现左手颜色苍白、麻木、疼痛不适。观察约1 h后症状仍无明显改善,遂入我院进一步诊治。入院检查:体温36.3℃,脉搏114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76/93 mm Hg(1 mm Hg=0.133 kPa);神志清楚,痛苦貌,呼吸平稳,心肺听诊无明显异常。专科查体:左腕部掌桡侧局部肿胀隆起,可见点状针眼,周围皮肤淤青,左手苍白,皮温低,皮肤感觉减退,手指牵拉痛明显,自主活动受限;左腕部桡动脉及尺动脉搏动均未触及。左手X线片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入院后先行左上肢动脉造影检查评估动脉情况,示左上肢尺动脉远端、桡动脉中远段以远、骨间动脉、掌浅弓、掌深弓未见显影。结合相关检查及体征,患肢远端血管闭塞,截肢可能性大,但患者及家属保肢意愿强烈,遂完善术前准备后急诊行全身麻醉下手术探查血管。先于左腕部尺侧沿尺动脉走行作切口,并向手掌及指体侧面作延长切口,由近及远边解剖显露边探查尺动脉远端、掌浅弓、指总动脉及指动脉,见手掌、手指动脉血管网广泛栓塞。于不同节段多处剪开试行取栓,血栓呈黏稠状,与血管内壁黏附,辅以肝素生理盐水冲洗也无法有效取出。进一步向中、环指指体远端解剖指动脉,发现中、环指尺侧指动脉远段未完全栓塞,切开冲洗后,于左前臂皮下切取Y形浅静脉,倒置后桥接尺动脉远端和中、环指尺侧指动脉远端。通血后,检测各吻合口通畅良好,桥接段血管通血佳,但中、环指尺侧远段指动脉反复痉挛,通血差。于左腕桡侧原注射点作纵形切口分离显露桡动脉,见其管壁一注射针眼,远、近侧管腔均栓塞。术中再次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确定暂行保留肢(指)体处理。缝合封闭切口,包扎。
术后予以抗感染、抗凝血、抗血管痉挛及其他对症治疗,并辅以应用红外线烤灯,定期切口换药,观察手指血运变化。术后2周,左手拇指及示、中、环指不同程度干性坏疽,小指成活良好;左上肢动脉造影复查显示与术前相比,尺动脉远段通畅。患者拒绝行拇、手指再造手术,予以坏死指体切除,腹部带蒂皮瓣覆盖残端创面,保留部分指体。术后1年随访时恢复抓握、持笔等手部功能。见图1。
2 讨论
腕部掌侧腱鞘囊肿多起源于掌侧桡腕关节韧带,解剖位置上与桡动脉毗邻。治疗方式有开放手术切除、镜下微创切除及穿刺抽吸、注射药物治疗等,各有优缺点。本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因注射器针头误入桡动脉将聚桂醇注入,导致手部动脉血管网广泛栓塞。聚桂醇作为硬化剂被应用于治疗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目前鲜有用于治疗腱鞘囊肿的报道,治疗过程中可能引起肢体远端缺血并发症。该并发症发生机制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从而损伤靶血管引起血栓形成,产生炎性病变和组织纤维化,达到血管硬化的目的。因此,聚桂醇对血管造成不可逆性损伤,特别是细小动脉,血栓无法取出。对此类患者,即使及时积极手术探查救治损伤血管,可能也难以获得理想效果。本例患者急诊入院后,结合病史、专科查体及动脉造影检查,术前评估结论为“可能需截肢”。但患者及家属保肢意愿强烈,因此我们进行了补救性手术,移植浅静脉重建部分手掌动脉弓,以改善血运、促进部分手指成活,并观察手部坏死界限,明确进一步截肢(指)的平面。术后除小指外,其余各指出现不同程度干性坏疽。另外,我们通过手术前后动脉造影对比发现,移植的浅静脉重建了手掌部分血管,对改善手部血供起到了一定作用。虽然后期截指不可避免,但我们认为积极的急诊手术处理及延迟截肢,可延缓并分散截肢这一灾难性后果给患者造成的身心打击,也更容易被患者及家属接受。
利益冲突 在课题研究和文章撰写过程中不存在利益冲突
伦理声明 研究方案经阜阳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22]95号)
作者贡献声明 李俊杰:手术实施,病例资料收集整理,文章撰写;陈亮、何威、宋启威、闫会海:参与手术,病例资料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