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翔溆 1,2,3,4 , 朱桓毅 1,2,3,4 , 吴伟 1,2,3,4 , 田楚伟 1,2,3,4 , 石柳 1,2,3,4 , 范文斌 1,2,3,4 , 张程 1,2,3,4 , 李荥娟 3,4,5 , 陈辉 1,2,3,4 , 高伟 3,4,5 , 芮云峰 1,2,3,4
  • 1.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创伤骨科、创伤救治中心(南京 210009);
  • 2. 东南大学创伤骨科研究所(南京 210009);
  • 3.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老年髋部骨折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组(MDT)(南京 210009);
  • 4. 东南大学医学院(南京 210009);
  • 5.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老年科(南京 210009);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术期IL-6水平变化,为老年男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炎症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40例年龄≥60岁男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5例为非骨质疏松症患者(T值>−2.5,A组),15例为骨质疏松症患者(T值≤−2.5,B组);另外根据年龄配比规则纳入40例年龄≥60岁健康男性作为对照(C组)。3组受试者年龄、吸烟史、饮酒史、身体质量指数、合并症(高血压病和糖尿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尿素氮、肌酐和总蛋白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取C组受试者血清样本,A、B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5、7 d的血清样本, ELISA法检测血清IL-6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A、B组所有患者围术期各时间点IL-6水平与T值的相关性。记录A、B组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和1年死亡率。 结果 A、B组术前IL-6水平显著高于C组,B组显著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术后1 d IL-6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然后呈逐渐下降趋势,至术后7 d时降至接近术前水平;术后各时间点B组IL-6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示,A、B组所有患者围术期各时间点IL-6水平与T值均成负相关(P<0.05)。术后住院期间A组4例患者(16.0%)发生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2例、尿路感染1例、心力衰竭1例;B组3例患者(20.0%)发生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2例、消化道出血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4,P=0.747)。A、B组分别有2例(8.0%)和4例(26.7%)于术后1年内死亡,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62,P=0.109)。 结论  老年男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早期血清IL-6水平显著增高,尤其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更为明显。围术期监测炎症状态并及时控制炎症反应,可降低并发症,改善术后生存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