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体外循环科,北京 100037;;
  • 2.首都医科大学 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体外循环科,北京 100029;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尝试在非停循环下利用原有人工肺侧路供氧进行氧合不良的处理,并在动物实验中加以验证。 方法 建立小型猪体外循环 (CPB) 模型,转流阻断升主动脉、心脏停搏后,降低吸入氧浓度(FiO2)至21%,建立氧合不良动物实验模型;开放人工肺侧路循环,通过侧路连接一个新的人工肺,供给纯氧通气,观察在400 ml/min、800 ml/min和1 100 ml/min分流供氧情况下,动脉灌注管路氧分压、静脉血氧饱和度 (SvO2)、动脉血氧饱和度 (SaO2) 的变化和血液pH值的动态变化。 结果 将FiO2降至21%后,动脉血氧分压 (PaO2) 降至64~67 mm Hg (P<0.001),SaO2显著下降至88%~90% (P<0.001),SvO2降至69%~72% (P<0.001),血液pH值的降低提示发生人工肺氧合不良。开放侧路供氧后,PaO2、SaO2和 SvO2均有显著提升,血液pH值回升。当分流量达到灌注流量的33%或以上时,基本可以满足临床氧供需求。 结论 人工肺发生氧合不良时,利用膜式人工肺的侧路并联一个新的人工肺进行供氧,可以作为人工肺氧合不良的一种应对措施加以实施。

引用本文: 管玉龙,万彩红,付志达,孙鹏,梁碧霞,王茜,龙村. 侧路并联人工肺应对体外循环氧合不良的实验研究.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3, 20(3): 329-333. doi: 10.7507/1007-4848.20130098 复制

  • 上一篇

    肝硬变相关结节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初步研究△
  • 下一篇

    直肠癌放疗对睾丸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