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心血管外科, 心肌缺血机理与诊疗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 150086;;
  • 2.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儿内科, 哈尔滨 150086;;
  • 3.鸡西市人民医院 胸心血管外科, 黑龙江鸡西 158100;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观察用碳化二亚胺 [1-ethyl-3- (3-dimethylaminopropyl) carbodiimide hydrochloride chemistry,EDC] 法共价结合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或VEGF的胶原补片对接种于其上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BM-MSCs) 作用的体内外表现。 方法 将EDC法活化的胶原补片作对照组,将活化后与VEGF或VEGF+bFGF共价结合的胶原补片作实验组(VEGF组、VEGF+bFGF组),以hBM-MSCs作种子细胞(0.5×106/补片),构建工程化心肌片(engineered heart tissue,EHT)。利用MTT法评价hBM-MSCs在3种支架上的体外增殖情况;结扎雄性SD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后室壁瘤模型,以构建的3种EHT分别行左心室重建术。术后4周取材,抗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免疫荧光染色观察EHT功能血管再生情况,抗人线粒体抗体(anti-h-mitochondria)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移植细胞生存情况。 结果 (1) hBM-MSCs在VEGF组及VEGF+bFGF组的增殖在移植后2 d、4 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 EHT移植后4周,抗α-SMA免疫荧光染色证明VEGF组及VEGF+bFGF组新生小动脉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 (3)抗h-mitochondria抗体免疫荧光染色示VEGF组及VEGF+bFGF组移植细胞的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 (4)相关性分析显示,补片上存留的移植细胞数目与补片新生小动脉密度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r 2=0.99,P=0.02)。 结论 共价结合VEGF或VEGF+bFGF的胶原补片可促进hBM-MSCs的体外增殖;可通过改善局部功能血管的形成改善移植细胞的存活率。

引用本文: 康凯,曲辉,汤继权,谢宝栋,贾智博,张宇南,吴华,李仁科,蒋树林. 共价结合生长因子的胶原补片改善大鼠室壁瘤修补术后移植细胞生存率的实验研究.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3, 20(4): 451-456. doi: 10.7507/1007-4848.20130136 复制

  • 上一篇

    颈部开放性血管损伤的救治
  • 下一篇

    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术后护理和卫生服务需求:一项基于人群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