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章方彪, 张卫东, 史宏灿, 叶钢, 石维平, 陆世春, 孙超, 赵伟刚. 纵隔巨大脂肪瘤切除一例.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4, 21(1): 86-86. doi: 10.7507/1007-4848.20140022 复制
临床资料 患者,女,65岁,气喘伴咳嗽半年。无痰中带血,无胸痛。查体: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胸廓无畸形,触觉语颤左侧增强,叩诊左肺浊音,听诊左肺呼吸音低,双肺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胸部X线示:左侧胸腔巨大占位(图 1)。胸部CT示:左侧胸腔见低密度影,CT值-105 Hu,增强后见条状轻度强化影,占据左侧胸腔大部,左下肺膨胀不全(图 2)。心电图、血常规、凝血常规及生化检查未见异常。CT引导下穿刺活检:纤维疏松组织。术中探查见胸腔内脂肪肿块约25 cm×23 cm×13 cm,质软,包膜完整,与周围器官无明显粘连,左肺被推向上胸腔,其蒂部位于纵隔心脏前方,逐步分离结扎蒂部,完整取出肿块。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脂肪源性肿瘤(图 3)。术后恢复良好,9 d后出院。

讨论 纵隔脂肪瘤为间叶组织良性肿瘤,发生率为0.15%~0.75% [1-2],好发于上中纵隔和心膈角部位[2],此疾病早期一般无特殊的临床症状,多在体检中发现。手术切除肿瘤是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治疗要点包括:(1)呼吸循环系统监测:选择双腔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较好,麻醉不宜过深,必要时清醒插管。使用肌松药后,肿瘤周围组织支撑力减弱,注意可能压迫心脏、大血管或气管造成回心血量下降、血压骤降或窒息等严重并发症。(2)切口选择:以最佳暴露肿瘤为原则,常选择胸部后外侧切口,必要时切除上下位肋骨[11]。本例选择左胸后外侧第7肋间做为切口。(3)复张性肺水肿:肿瘤切除后,压迫快速解除,极易造成复张性肺水肿。肿瘤切除应缓慢进行,必要时分块切除,一旦造成肺水肿,及时给予强心、利尿及激素等处理。(4)出血:肿瘤血运丰富,可用电凝止血,或创面敷以止血材料,必要时予以输血。(5)肺不张:肺组织长期受压,造成肺膨胀不全或肺不张,术后及时复查胸部X线片,并早期进行咳嗽及深呼吸促进肺复张。
临床资料 患者,女,65岁,气喘伴咳嗽半年。无痰中带血,无胸痛。查体: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胸廓无畸形,触觉语颤左侧增强,叩诊左肺浊音,听诊左肺呼吸音低,双肺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胸部X线示:左侧胸腔巨大占位(图 1)。胸部CT示:左侧胸腔见低密度影,CT值-105 Hu,增强后见条状轻度强化影,占据左侧胸腔大部,左下肺膨胀不全(图 2)。心电图、血常规、凝血常规及生化检查未见异常。CT引导下穿刺活检:纤维疏松组织。术中探查见胸腔内脂肪肿块约25 cm×23 cm×13 cm,质软,包膜完整,与周围器官无明显粘连,左肺被推向上胸腔,其蒂部位于纵隔心脏前方,逐步分离结扎蒂部,完整取出肿块。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脂肪源性肿瘤(图 3)。术后恢复良好,9 d后出院。

讨论 纵隔脂肪瘤为间叶组织良性肿瘤,发生率为0.15%~0.75% [1-2],好发于上中纵隔和心膈角部位[2],此疾病早期一般无特殊的临床症状,多在体检中发现。手术切除肿瘤是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治疗要点包括:(1)呼吸循环系统监测:选择双腔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较好,麻醉不宜过深,必要时清醒插管。使用肌松药后,肿瘤周围组织支撑力减弱,注意可能压迫心脏、大血管或气管造成回心血量下降、血压骤降或窒息等严重并发症。(2)切口选择:以最佳暴露肿瘤为原则,常选择胸部后外侧切口,必要时切除上下位肋骨[11]。本例选择左胸后外侧第7肋间做为切口。(3)复张性肺水肿:肿瘤切除后,压迫快速解除,极易造成复张性肺水肿。肿瘤切除应缓慢进行,必要时分块切除,一旦造成肺水肿,及时给予强心、利尿及激素等处理。(4)出血:肿瘤血运丰富,可用电凝止血,或创面敷以止血材料,必要时予以输血。(5)肺不张:肺组织长期受压,造成肺膨胀不全或肺不张,术后及时复查胸部X线片,并早期进行咳嗽及深呼吸促进肺复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