谵妄是一种意识和注意障碍,伴有认知功能改变或感知障碍,以急性起病、可逆性和病情反复波动为特征。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出现谵妄可能增加术后并发症,损害认知功能,增加术后近期和远期病死率,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对谵妄患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是心脏外科围手术期处理的重要内容。通过使用有效的筛选评分和量表,可明显提高心脏外科手术后谵妄患者的检出率。近年来,对心脏外科手术后谵妄患者的治疗、护理和预防也有很多新策略。本文主要对心脏外科手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危险因素、诊断、治疗以及预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引用本文: 任燕, 张丽莉, 曾玲. 心脏外科手术后谵妄的研究进展.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4, 21(6): 822-825. doi: 10.7507/1007-4848.20140235 复制
近年来,心脏外科手术后精神障碍如谵妄(delirium)和认知功能障碍等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已经日益引起心脏外科和重症监护室(ICU)医护人员的重视[1]。谵妄是一种急性器质性脑综合征,是与意识障碍相联系的广泛认知障碍,临床上以意识、定向力、注意力、记忆、思维、感知觉、行为的变化以及急性起病、波动病程为特征[2]。心脏手术后患者一旦出现谵妄等精神障碍,可能会延长呼吸机支持时间、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和术后住院病死率,并成为影响患者预后、术后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3]。如何对出现谵妄的患者进行恰当处理,被认为是围手术期处理的一个关键挑战[4]。因此,应该把谵妄看作是心脏外科手术后的一种重要并发症,对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以及针对性的处理对策进行深入研究,以提高其预防和治疗水平[5-6]。本文主要对心脏外科手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危险因素、诊断、治疗以及预防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谵妄的治疗、护理和研究提供依据。
1 谵妄的定义
谵妄是一种意识和注意障碍,伴有认知功能改变或感知障碍,以急性起病、可逆性和病情反复波动为特征,其在短时间内发生(通常为数小时至数日),病程呈波动性,常由脑部弥漫、短暂的中毒、感染或代谢紊乱等因素引起。美国精神疾病协会在其最新公布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V)中,谵妄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主要临床表现:①意识障碍(即对环境认识的清晰度降低),伴有注意力集中、持久或变换目标能力降低;②认知的改变(记忆力减退、定向力障碍、言语障碍)或出现知觉障碍,而又不能用已有的痴呆来解释;③在短时间内发生(一般数小时或数天)并在1 d内有所波动;④从病史、体检或实验室检查中有迹象表明是一般躯体情况的直接生理性后果[2]。
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将谵妄分为3种类型: (1)兴奋型谵妄:躁动不安、语言杂乱、易激惹,幻觉和妄想,尝试拔管;(2)抑郁型谵妄:此型老年人多见,且容易被误诊,情感贫乏、嗜睡、反应下降、镇静状态;(3)混合型谵妄:同时具备以上2种表现或者经历以上2种状态,在ICU患者中较常见,预后最差[2, 7]。
2 谵妄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
苏云术等[8]报道230例心脏手术后发生谵妄59例(25.7%),其高危因素主要为性别、总体外循环时间、高钠、药物使用和睡眠障碍。刘威等[9]报道28例择期行体外循环(CPB)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术后7 d内,每日以ICU精神错乱评估量表评估患者的精神状态,发现8例患者(28.6%)出现谵妄,而CPB期间患者出现局部脑血氧饱和度(rScO2)低,使术后谵妄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因此,提出CPB术中应持续监测rScO2。Lin等[10]对25篇研究论文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后发现,年龄、抑郁、中风史、认知功能损害、糖尿病和心房颤动是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出现谵妄的诱因,而手术时间、较长的机械通气时间、手术类型、输血、升高的炎性因子水平、血浆皮质醇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是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出现谵妄的促发因素。
Jodati等[5]报道在329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中,16例患者(4.9%)术后出现谵妄,心房颤动、肺基础疾病、高血压和女性患者是术后出现谵妄的危险因素。Kazmierski等[11]报道113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中,有41例(36.3%)术后出现谵妄,而术后血液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2 (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浓度升高可能与谵妄的发生有关,术后注意监测炎性因子水平可能有助于对谵妄的早期发现。Guenther等[12]报道在215例50岁以上的心脏手术患者中有67例(31.2%)术后在ICU内出现谵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升高的查尔森基础疾病权重指数(Charlson' s comorbidity index)、降低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 CPB时间以及在ICU内的炎性反应状态是患者出现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Arenson等[13]报道在1 010例心脏手术患者中有148例(14.7%)术后出现谵妄,术后中风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机械通气时间超过24 h、年龄大于65岁、同期行CABG和心瓣膜手术、入院前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术后输入血液制品以及术后肾功能不全是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而ICU环境对术后谵妄的发生并无直接影响。此外,主动脉阻断时间、吸烟史、术后血浆白蛋白水平等因素也可能与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出现谵妄有关[14-17]。
值得注意的是围手术期使用的药物中有不少药物可能与心脏手术后谵妄的发生有关。Tse等[18]对15篇相关文献分析后发现,两个具体药物(术中使用的芬太尼和氯胺酮)和另外两类药物(术前使用的抗精神病药和术后使用的正性肌力药物)是心脏手术后患者出现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Taipale等[19]报道心脏手术后谵妄的发生率为37.7%~44.3%,而85%~87%的谵妄患者曾经在此之前接受过咪达唑仑镇静,每使用1 mg咪达唑仑,患者出现谵妄的几率就增加7%~8%。心脏外科手术后常用的一种抗纤溶药物——氨甲环酸也可能促进谵妄的发生[20]。
3 诊断
DSM-V是目前诊断谵妄的金标准。但DSM-V标准是为精神健康专家而设,若缺乏足够的临床经验,很难对患者作出准确的评估,即使经验丰富的专科人员,也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评估,不适合繁忙工作场合下使用。通过使用有效的筛查工具,可明显提高术后谵妄的检出率[21]。目前,有许多筛选评分和量表可用于谵妄的诊断,比较常用的包括ICU意识模糊评估法(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 for The Intensive Care Unit,CAM-ICU)、重症监护谵妄筛查量表(Intensive Care Delirium Screening Checklist,ICDSC)以及护理谵妄筛查量表(Nursing Delirium Screening Scale,Nu-DESC)等。
CAM-ICU是基于DSM-V所制定的一种谵妄评估方法,最大的优点是能克服其他量表因患者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无法言语配合时难以作出评估的难题,整个评估过程不需要患者言语配合,具有快速、方便、正确等特点,而且CAM-ICU对提问的标准化也增加了评估的客观性,具有较好的灵敏度、特异度和评价者间信度,适合非精神专业医护人员使用,经过规范的训练能掌握评估的正确方法,尤其适合在每日工作量繁重的麻醉后苏醒室和ICU中非精神专科医护人员使用[22]。Klugkist等[23]认为CAM-ICU适用于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谵妄的诊断。穆东亮等[24]对107例CABG患者术后第1~7 d采用CAM-ICU法评估谵妄发生率,结果显示术后谵妄发生率为47.7%(51/107)。
ICDSC一种适用于ICU使用、方便、快捷的谵妄评估工具,评估的内容更为全面,更适用于不同亚型谵妄患者的评估。评定者之间具有较好的信度,筛查谵妄的准确度也较高,在筛查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排除非谵妄患者,从而可以对阳性和疑似阳性患者尽早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的预后。通过ICDSC评分能动态观察ICU患者的谵妄状态和谵妄的发生程度。将ICU谵妄的评估纳入护士日常工作内容,可以早期发现患者的谵妄状态,使护士在对ICU谵妄的监测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25]。刘尚昆等[26]对ICDSC进行编译,制定了中文版ICDSC,发现中文版ICDSC具有满意的信度和效度,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作为麻醉恢复室谵妄筛查工具,但诊断阳性者仍需专科医生进行进一步鉴别诊断,以排除其他疾病。Norkienė等[27]使用ICDSC对87例心脏手术患者进行评估,发现术后谵妄的发生率为13.3%。
考虑到护理人员与患者交流较多,NU-DESC是一种专门为护理人员设计、可积分式的新型谵妄病情评价方法,经过临床验证,NU-DESC与其他的诊断工具有一致性,被认为是繁忙工作环境下筛查谵妄的良好工具,适合护理人员用于谵妄的病情评估。NU-DESC最大的特征是其便捷性和易用性,5个条目内容非常容易记忆,护理人员在常规护理操作中,利用与患者简单交流得到的信息就能完成评估。梅伟等[28]对Nu-DESC进行了编译,制定其中文版,并对228例手术后麻醉恢复室留观患者进行谵妄评估,结果发现,中文版Nu-DESC具有满意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麻醉恢复室谵妄筛查工具(但在该研究中,排除了心脏外科手术患者)。Lingehall等[29]使用NU-DESC对142例70岁以上的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进行评估,发现NU-DESC能较准确地筛查出兴奋型谵妄和混合型谵妄患者,但对抑郁型谵妄患者则容易漏诊。
重症监护护士在患者的术后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与患者联系密切,对术后谵妄进行筛查具有独特的优势,对谵妄的早期发现和处理方面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30]。应加强对重症监护护士关于谵妄的继续教育,特别是上述这些诊断标准和工具,有助于今后对谵妄患者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处理,防止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的发生。另外,这些量表的制定往往是基于ICU内的内科、外科等危重病患者,但并不是专门针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需要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用这些量表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评估效果进行验证,包括儿童、成年及老年等不同年龄阶段患者的评估效果,以确定最适合中国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筛查量表,并在将来制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版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谵妄筛查量表。
4 治疗
对心脏外科手术后谵妄的处理原则首先是纠正潜在的诱发因素,其次是使用药物对症治疗、提供心理社会支持治疗等。第一代精神病药物氟哌啶醇被认为是ICU内处理谵妄的首选药物,有很好的抗幻觉、妄想和抗兴奋躁动作用,也有一定的镇静效果。其他第二代“非典型”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奥氮平、富马酸喹硫平等也对谵妄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副作用更小[2]。Tagarakis等[31]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发现,昂丹司琼(ondasetron)和氟哌啶醇均适用于心脏外科手术后谵妄的治疗,但昂丹司琼的副作用更小,有望成为首选药物。近年来,新一代高选择性、短效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右美托咪定日益引起学者的重视。李颖[32]和Yapici等[33]报道,右美托咪定在心脏手术后兴奋型谵妄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较好。
5 预防
对心脏外科手术后出现谵妄的危险因素分析后发现,谵妄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例如,可以通过改变药物的选择使用来降低术后谵妄的发生率。Hudetz等[34]报道心脏手术麻醉诱导时使用氯胺酮与芬太尼及乙苄咪唑配合,可显著降低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因此,应提倡增加氯胺酮的使用,而减少乙苄咪唑的使用[35]。如前所述,心脏外科手术后使用咪达唑仑镇静可能会增加谵妄的发生率,减少咪达唑仑的使用可能会降低这一风险[19]。Ji等[36]报道,心脏外科围术期使用右美托咪定能显著降低术后谵妄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此外,围手术期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保证重要脏器灌注、加强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护理和舒适护理、改善ICU居住环境、增进沟通交流、有效的疼痛管理和改革探视制度等均是预防术后谵妄的重要策略[37-38]。围手术期心理教育干预也能减少术后谵妄的发生[39]。通过ICU护士术前访视能有效降低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谵妄的发生率,同时也可以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配合ICU治疗和护理,有助于提高ICU护理满意度[40]。
近年来,心脏外科手术后精神障碍如谵妄(delirium)和认知功能障碍等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已经日益引起心脏外科和重症监护室(ICU)医护人员的重视[1]。谵妄是一种急性器质性脑综合征,是与意识障碍相联系的广泛认知障碍,临床上以意识、定向力、注意力、记忆、思维、感知觉、行为的变化以及急性起病、波动病程为特征[2]。心脏手术后患者一旦出现谵妄等精神障碍,可能会延长呼吸机支持时间、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和术后住院病死率,并成为影响患者预后、术后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3]。如何对出现谵妄的患者进行恰当处理,被认为是围手术期处理的一个关键挑战[4]。因此,应该把谵妄看作是心脏外科手术后的一种重要并发症,对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以及针对性的处理对策进行深入研究,以提高其预防和治疗水平[5-6]。本文主要对心脏外科手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危险因素、诊断、治疗以及预防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谵妄的治疗、护理和研究提供依据。
1 谵妄的定义
谵妄是一种意识和注意障碍,伴有认知功能改变或感知障碍,以急性起病、可逆性和病情反复波动为特征,其在短时间内发生(通常为数小时至数日),病程呈波动性,常由脑部弥漫、短暂的中毒、感染或代谢紊乱等因素引起。美国精神疾病协会在其最新公布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V)中,谵妄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主要临床表现:①意识障碍(即对环境认识的清晰度降低),伴有注意力集中、持久或变换目标能力降低;②认知的改变(记忆力减退、定向力障碍、言语障碍)或出现知觉障碍,而又不能用已有的痴呆来解释;③在短时间内发生(一般数小时或数天)并在1 d内有所波动;④从病史、体检或实验室检查中有迹象表明是一般躯体情况的直接生理性后果[2]。
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将谵妄分为3种类型: (1)兴奋型谵妄:躁动不安、语言杂乱、易激惹,幻觉和妄想,尝试拔管;(2)抑郁型谵妄:此型老年人多见,且容易被误诊,情感贫乏、嗜睡、反应下降、镇静状态;(3)混合型谵妄:同时具备以上2种表现或者经历以上2种状态,在ICU患者中较常见,预后最差[2, 7]。
2 谵妄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
苏云术等[8]报道230例心脏手术后发生谵妄59例(25.7%),其高危因素主要为性别、总体外循环时间、高钠、药物使用和睡眠障碍。刘威等[9]报道28例择期行体外循环(CPB)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术后7 d内,每日以ICU精神错乱评估量表评估患者的精神状态,发现8例患者(28.6%)出现谵妄,而CPB期间患者出现局部脑血氧饱和度(rScO2)低,使术后谵妄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因此,提出CPB术中应持续监测rScO2。Lin等[10]对25篇研究论文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后发现,年龄、抑郁、中风史、认知功能损害、糖尿病和心房颤动是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出现谵妄的诱因,而手术时间、较长的机械通气时间、手术类型、输血、升高的炎性因子水平、血浆皮质醇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是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出现谵妄的促发因素。
Jodati等[5]报道在329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中,16例患者(4.9%)术后出现谵妄,心房颤动、肺基础疾病、高血压和女性患者是术后出现谵妄的危险因素。Kazmierski等[11]报道113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中,有41例(36.3%)术后出现谵妄,而术后血液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2 (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浓度升高可能与谵妄的发生有关,术后注意监测炎性因子水平可能有助于对谵妄的早期发现。Guenther等[12]报道在215例50岁以上的心脏手术患者中有67例(31.2%)术后在ICU内出现谵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升高的查尔森基础疾病权重指数(Charlson' s comorbidity index)、降低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 CPB时间以及在ICU内的炎性反应状态是患者出现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Arenson等[13]报道在1 010例心脏手术患者中有148例(14.7%)术后出现谵妄,术后中风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机械通气时间超过24 h、年龄大于65岁、同期行CABG和心瓣膜手术、入院前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术后输入血液制品以及术后肾功能不全是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而ICU环境对术后谵妄的发生并无直接影响。此外,主动脉阻断时间、吸烟史、术后血浆白蛋白水平等因素也可能与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出现谵妄有关[14-17]。
值得注意的是围手术期使用的药物中有不少药物可能与心脏手术后谵妄的发生有关。Tse等[18]对15篇相关文献分析后发现,两个具体药物(术中使用的芬太尼和氯胺酮)和另外两类药物(术前使用的抗精神病药和术后使用的正性肌力药物)是心脏手术后患者出现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Taipale等[19]报道心脏手术后谵妄的发生率为37.7%~44.3%,而85%~87%的谵妄患者曾经在此之前接受过咪达唑仑镇静,每使用1 mg咪达唑仑,患者出现谵妄的几率就增加7%~8%。心脏外科手术后常用的一种抗纤溶药物——氨甲环酸也可能促进谵妄的发生[20]。
3 诊断
DSM-V是目前诊断谵妄的金标准。但DSM-V标准是为精神健康专家而设,若缺乏足够的临床经验,很难对患者作出准确的评估,即使经验丰富的专科人员,也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评估,不适合繁忙工作场合下使用。通过使用有效的筛查工具,可明显提高术后谵妄的检出率[21]。目前,有许多筛选评分和量表可用于谵妄的诊断,比较常用的包括ICU意识模糊评估法(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 for The Intensive Care Unit,CAM-ICU)、重症监护谵妄筛查量表(Intensive Care Delirium Screening Checklist,ICDSC)以及护理谵妄筛查量表(Nursing Delirium Screening Scale,Nu-DESC)等。
CAM-ICU是基于DSM-V所制定的一种谵妄评估方法,最大的优点是能克服其他量表因患者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无法言语配合时难以作出评估的难题,整个评估过程不需要患者言语配合,具有快速、方便、正确等特点,而且CAM-ICU对提问的标准化也增加了评估的客观性,具有较好的灵敏度、特异度和评价者间信度,适合非精神专业医护人员使用,经过规范的训练能掌握评估的正确方法,尤其适合在每日工作量繁重的麻醉后苏醒室和ICU中非精神专科医护人员使用[22]。Klugkist等[23]认为CAM-ICU适用于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谵妄的诊断。穆东亮等[24]对107例CABG患者术后第1~7 d采用CAM-ICU法评估谵妄发生率,结果显示术后谵妄发生率为47.7%(51/107)。
ICDSC一种适用于ICU使用、方便、快捷的谵妄评估工具,评估的内容更为全面,更适用于不同亚型谵妄患者的评估。评定者之间具有较好的信度,筛查谵妄的准确度也较高,在筛查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排除非谵妄患者,从而可以对阳性和疑似阳性患者尽早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的预后。通过ICDSC评分能动态观察ICU患者的谵妄状态和谵妄的发生程度。将ICU谵妄的评估纳入护士日常工作内容,可以早期发现患者的谵妄状态,使护士在对ICU谵妄的监测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25]。刘尚昆等[26]对ICDSC进行编译,制定了中文版ICDSC,发现中文版ICDSC具有满意的信度和效度,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作为麻醉恢复室谵妄筛查工具,但诊断阳性者仍需专科医生进行进一步鉴别诊断,以排除其他疾病。Norkienė等[27]使用ICDSC对87例心脏手术患者进行评估,发现术后谵妄的发生率为13.3%。
考虑到护理人员与患者交流较多,NU-DESC是一种专门为护理人员设计、可积分式的新型谵妄病情评价方法,经过临床验证,NU-DESC与其他的诊断工具有一致性,被认为是繁忙工作环境下筛查谵妄的良好工具,适合护理人员用于谵妄的病情评估。NU-DESC最大的特征是其便捷性和易用性,5个条目内容非常容易记忆,护理人员在常规护理操作中,利用与患者简单交流得到的信息就能完成评估。梅伟等[28]对Nu-DESC进行了编译,制定其中文版,并对228例手术后麻醉恢复室留观患者进行谵妄评估,结果发现,中文版Nu-DESC具有满意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麻醉恢复室谵妄筛查工具(但在该研究中,排除了心脏外科手术患者)。Lingehall等[29]使用NU-DESC对142例70岁以上的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进行评估,发现NU-DESC能较准确地筛查出兴奋型谵妄和混合型谵妄患者,但对抑郁型谵妄患者则容易漏诊。
重症监护护士在患者的术后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与患者联系密切,对术后谵妄进行筛查具有独特的优势,对谵妄的早期发现和处理方面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30]。应加强对重症监护护士关于谵妄的继续教育,特别是上述这些诊断标准和工具,有助于今后对谵妄患者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处理,防止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的发生。另外,这些量表的制定往往是基于ICU内的内科、外科等危重病患者,但并不是专门针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需要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用这些量表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评估效果进行验证,包括儿童、成年及老年等不同年龄阶段患者的评估效果,以确定最适合中国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筛查量表,并在将来制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版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谵妄筛查量表。
4 治疗
对心脏外科手术后谵妄的处理原则首先是纠正潜在的诱发因素,其次是使用药物对症治疗、提供心理社会支持治疗等。第一代精神病药物氟哌啶醇被认为是ICU内处理谵妄的首选药物,有很好的抗幻觉、妄想和抗兴奋躁动作用,也有一定的镇静效果。其他第二代“非典型”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奥氮平、富马酸喹硫平等也对谵妄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副作用更小[2]。Tagarakis等[31]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发现,昂丹司琼(ondasetron)和氟哌啶醇均适用于心脏外科手术后谵妄的治疗,但昂丹司琼的副作用更小,有望成为首选药物。近年来,新一代高选择性、短效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右美托咪定日益引起学者的重视。李颖[32]和Yapici等[33]报道,右美托咪定在心脏手术后兴奋型谵妄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较好。
5 预防
对心脏外科手术后出现谵妄的危险因素分析后发现,谵妄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例如,可以通过改变药物的选择使用来降低术后谵妄的发生率。Hudetz等[34]报道心脏手术麻醉诱导时使用氯胺酮与芬太尼及乙苄咪唑配合,可显著降低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因此,应提倡增加氯胺酮的使用,而减少乙苄咪唑的使用[35]。如前所述,心脏外科手术后使用咪达唑仑镇静可能会增加谵妄的发生率,减少咪达唑仑的使用可能会降低这一风险[19]。Ji等[36]报道,心脏外科围术期使用右美托咪定能显著降低术后谵妄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此外,围手术期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保证重要脏器灌注、加强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护理和舒适护理、改善ICU居住环境、增进沟通交流、有效的疼痛管理和改革探视制度等均是预防术后谵妄的重要策略[37-38]。围手术期心理教育干预也能减少术后谵妄的发生[39]。通过ICU护士术前访视能有效降低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谵妄的发生率,同时也可以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配合ICU治疗和护理,有助于提高ICU护理满意度[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