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孙晓宁, 王春生. 我所见的美国心脏外科医师培养.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5, 22(1): 90-90. doi: 10.7507/1007-4848.20150026 复制
笔者2012~2013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附属医院、哈佛大学附属布里根妇女医院(BWH)和麻省总医院(MGH)学习,发现美国心脏外科医师培养制度和我国差异较大,即使在美国不同的院校间也有细微差别。
1 以项目组为中心的高效专科培训几个美国著名的心脏外科培训中心建立了极具特色的心脏外科项目组,这些项目组集中了大量相关病例,建立了完善的培训相关“fellow”的体系。如宾夕法尼亚大学有主任Dr.Acker的人工心脏辅助、Dr.Bavaria的大血管主动脉瓣膜成形、Dr.Woo的微创心脏外科和心脏移植3个项目组很有名。全国心脏外科的“fellow”均可申请这一项目组的职位,跟随某一方面的专家接受1年或2年极具针对性的培训,在较短时间内全面学习某一疾病从基础到临床的相关知识,并在临床上进行大规模的实践操作,培训结束后就能熟练实施手术,成为治疗某疾病的合格专家。如MGH心脏外科的Joshua Baker医师跟随Dr.Bavaria学习1年后到MGH工作,实施主动脉手术的水平超过多数其他医师。现在还在Brigham培训的Yong Zhan医师,因为选择了由心内科和心外科共同建立的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植入(TAVI)项目组,所以,要在心内科学习心导管的基本技术3个月,然后回到项目组上TAVI手术,从影像学到外科技术培训至少1年,培训结束后,就基本具备了独立操作能力。
我一直在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心脏外科学习工作,但好多知识学习来源于自觉,而不是系统培训。早期看书获得的知识是碎片式的,在多年后,跟随前辈学习和自己慢慢摸索才将其逐渐串联起来,成为自己的知识系统。但有的知识未经打磨、未经碰撞和讨论,可能有偏颇。我国现有专科医师培训,学习效率低,不系统,因而培养出的专科医师品质不稳定。
2 心脏外科的“fellow”工作强度很大心脏外科的“fellow”每周平均工作时间超过80 h,一般早上5点半进病房,6点开始查房直到7∶30,之后进手术室,通常要参加两台手术,还要轮流参加值班。在波士顿儿童医院值班时,上半夜查一次房,下半夜查一次房,周六总结过去1周的手术并对将要实施的手术大讨论。临床工作之余,还要查文献,写文章,要表现出自己是一个“Acdemic Surgeon”,因为3年的fellow完毕,表现优异者才有希望在如MGH,BWH这样的一流医院找到一个attending的位置。
3 美国名校之间的培训也有细微差别宾夕法尼亚大学的“fellow”有很多主刀机会,主刀医师很少动手,在关键时候才亲自切缝,因此,“fellow”接受培训质量较高,大家都愿意申请这里的职位。而MGH的“fellow”即使站在主刀位置上,和国内站在第一助手的位置上无差别。BWH的“fellow”在Larry Cohn教授领导下,相对动手机会要比MGH多,但少于宾夕法尼亚大学。
4 美国专科医师培训期间有工资例如2008~2009年,美国医学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医学院毕业后,第一年平均收入为46 425美元,第三年为50 128美元,第五年为54 164美元,第七年为58 520美元[1]。这些收入从第一年起就超过了美国普通人的收入,养活一家人没有任何问题。
现在上海实行的住院医师培训或专科医师培训制度是非常好的实践,但相关的配套设施如医学会的监管和培训医师的待遇等需要完善。
笔者2012~2013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附属医院、哈佛大学附属布里根妇女医院(BWH)和麻省总医院(MGH)学习,发现美国心脏外科医师培养制度和我国差异较大,即使在美国不同的院校间也有细微差别。
1 以项目组为中心的高效专科培训几个美国著名的心脏外科培训中心建立了极具特色的心脏外科项目组,这些项目组集中了大量相关病例,建立了完善的培训相关“fellow”的体系。如宾夕法尼亚大学有主任Dr.Acker的人工心脏辅助、Dr.Bavaria的大血管主动脉瓣膜成形、Dr.Woo的微创心脏外科和心脏移植3个项目组很有名。全国心脏外科的“fellow”均可申请这一项目组的职位,跟随某一方面的专家接受1年或2年极具针对性的培训,在较短时间内全面学习某一疾病从基础到临床的相关知识,并在临床上进行大规模的实践操作,培训结束后就能熟练实施手术,成为治疗某疾病的合格专家。如MGH心脏外科的Joshua Baker医师跟随Dr.Bavaria学习1年后到MGH工作,实施主动脉手术的水平超过多数其他医师。现在还在Brigham培训的Yong Zhan医师,因为选择了由心内科和心外科共同建立的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植入(TAVI)项目组,所以,要在心内科学习心导管的基本技术3个月,然后回到项目组上TAVI手术,从影像学到外科技术培训至少1年,培训结束后,就基本具备了独立操作能力。
我一直在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心脏外科学习工作,但好多知识学习来源于自觉,而不是系统培训。早期看书获得的知识是碎片式的,在多年后,跟随前辈学习和自己慢慢摸索才将其逐渐串联起来,成为自己的知识系统。但有的知识未经打磨、未经碰撞和讨论,可能有偏颇。我国现有专科医师培训,学习效率低,不系统,因而培养出的专科医师品质不稳定。
2 心脏外科的“fellow”工作强度很大心脏外科的“fellow”每周平均工作时间超过80 h,一般早上5点半进病房,6点开始查房直到7∶30,之后进手术室,通常要参加两台手术,还要轮流参加值班。在波士顿儿童医院值班时,上半夜查一次房,下半夜查一次房,周六总结过去1周的手术并对将要实施的手术大讨论。临床工作之余,还要查文献,写文章,要表现出自己是一个“Acdemic Surgeon”,因为3年的fellow完毕,表现优异者才有希望在如MGH,BWH这样的一流医院找到一个attending的位置。
3 美国名校之间的培训也有细微差别宾夕法尼亚大学的“fellow”有很多主刀机会,主刀医师很少动手,在关键时候才亲自切缝,因此,“fellow”接受培训质量较高,大家都愿意申请这里的职位。而MGH的“fellow”即使站在主刀位置上,和国内站在第一助手的位置上无差别。BWH的“fellow”在Larry Cohn教授领导下,相对动手机会要比MGH多,但少于宾夕法尼亚大学。
4 美国专科医师培训期间有工资例如2008~2009年,美国医学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医学院毕业后,第一年平均收入为46 425美元,第三年为50 128美元,第五年为54 164美元,第七年为58 520美元[1]。这些收入从第一年起就超过了美国普通人的收入,养活一家人没有任何问题。
现在上海实行的住院医师培训或专科医师培训制度是非常好的实践,但相关的配套设施如医学会的监管和培训医师的待遇等需要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