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生长因子(NGF)是一种多效性神经营养因子,与特异性酪氨酸激酶受体结合,介导一系列生物学效应。除了在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外,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功能性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A(tyrosine kinase A,TrkA)在肿瘤中也起了重要作用。研究表明,NGF-TrkA与肿瘤发生、增殖、血管生成以及转移相关。以TrkA受体为靶点,应用TrkA抑制剂阻断其信号通路可为肿瘤治疗提供新方法,且目前已有部分药物进入临床试验。本文就NGF-TrkA信号通路在肿瘤中的作用以及其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引用本文: 程鸣佳, 林一丹. NGF-TrkA信号通路在肿瘤中的作用及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5, 22(3): 261-264. doi: 10.7507/1007-4848.20150070 复制
神经生长因子(NGF)属于神经营养因子家族,在神经系统发育中具有促进神经细胞存活和分化的作用。作为一种多效性分子,NGF参与介导了健康或疾病状态下的多种生物学现象。由于NGF及其受体酪氨酸激酶A(TrkA)与多种非神经源性肿瘤相关,且已有相应药物正处于研究或已进入临床试验,本文对NGF-TrkA与肿瘤的关系及相关药物进行综述。
1 NGF及其受体
NGF是神经营养因子家族中最早被发现的成员,对神经、血管和肿瘤都有多种病理生理功能[1]。NGF通过与两种不同受体结合发挥生物学效应:TrkA受体和p75受体。TrkA属于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包括Trk A、B和C),是由NTRK1基因编码的140 kDa跨膜糖蛋白。TrkA是NGF的特异性高亲和力受体,介导NGF大多数生物功能,为其功能性受体。NGF结合TrkA受体可导致受体二聚化,激活内在激酶活性,从而引起多种信号通路的激活,包括Ras/MAPK,PI3K/Akt和PLCγ通路。TrkA功能调控异常与多种人类疾病相关。p75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以相同的亲和力结合所有神经营养因子,是一种非选择性低亲和力受体。p75与细胞存活和凋亡调节有关,但其体内的确切作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2 NGF-TrkA与肿瘤的关系
2.1 肿瘤发生、增殖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NGF调控了肿瘤的生长和进展,与肿瘤的发生及恶化相关。神经营养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1型(neurotrophic 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type 1,NTRK1)在恶性肿瘤中通过多种机制激活,主要是结构重排和表达的改变。
受体编码基因NTRK1重排和TrkA的激活被发现于多种肿瘤。NTRK1基因重排产生嵌合癌基因,导致酪氨酸激酶组成性激活[2]。Vaishnavi等[3]在肺癌患者中发现了新的基因融合,其中含有编码高亲和力受体TrkA的NTRK1基因。基因融合导致了TrkA激酶活性的组成性激活,从而具有致癌作用。
NGF及其受体表达于包括前列腺癌、胰腺癌、甲状腺癌、食管癌和肺癌[4]等在内的多种实体肿瘤,这种自分泌刺激在恶性肿瘤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与某些肿瘤的低存活率相关。NGF及TrkA的表达异常提示NGF/TrkA自分泌环路的存在。与正常乳腺组织相比,NGF及TrkA受体在乳腺癌中过度表达,且NGF作为一种旁分泌/自分泌因子促进了肿瘤细胞的存活和增殖[5]。在食管癌中,同样存在NGF与TrkA的过度表达以及自分泌环路[6]。
TrkA的异常不仅表现在结构和表达水平上,还表现在肿瘤细胞内信号通路的异常。TrkA受体的激活与PI3K/Akt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通路的激活有关,而这两条通路是强有力的存活信号,可同时阻断内源性和外源性凋亡信号通路[7]。因此TrkA的激活极有可能通过激活MAPK等通路刺激细胞增殖,从而促进肿瘤生长。同时,NGF可刺激肿瘤微环境中更多其他生长因子的释放[8],因此肿瘤细胞产生的NGF也可能具有间接效应。
Kim等[9]研究表明,TrkA抑制剂对人类肺癌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而对正常MRC5细胞抑制作用较低,因此实验证实了TrkA可作为肺癌治疗的有效靶点。
2.2 肿瘤血管生成
血管生成是肿瘤微环境最重要的组成之一,肿瘤生长依赖于血管生成。NGF可促进血管生成或引起多种组织中促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10]。NGF能刺激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重塑细胞外基质、促进新生血管的功能性成熟,并且在肿瘤和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病理性血管生成中起关键作用[8]。NGF促进内皮细胞生长、迁移、渗透、侵袭和管状结构形成涉及多种途径,如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PI3K) /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基质金属蛋白酶2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NO合酶等。另外,缺氧可刺激NGF水平升高,进一步加强其在肿瘤中的促血管生成作用[11]。
NGF促血管生成的作用部分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介导。NGF可刺激内皮细胞分泌VEGF [12],从而促进血管生成。NGF介导的内皮细胞迁移可被Trk受体抑制剂k252a完全阻断,但却不能被SU-5416(针对VEGF受体-2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所阻断,提示NGF通过激活TrkA受体对内皮细胞迁移具有直接效应[13]。
实验表明,抗NGF抗体或siRNA可降低肿瘤移植物中毛细血管密度[8],因此抑制NGF活性不仅可减缓肿瘤细胞的生长,而且可通过抑制血管生成,总体上干扰肿瘤的进展。由于应用抗VEGF抗体(如bevacizumab)的抗血管生成疗法已应用于癌症治疗,耐药性的产生更为常见[14],因此NGF及其信号通路在未来的肿瘤抗血管生成疗法中值得研究。
2.3 肿瘤浸润、转移
食管癌中,NGF与TrkA的过度表达增加了癌细胞的迁移性,并且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远距离播散、高TNM分期、低分化、低存活率相关[6]。由于神经组织是丰富的神经营养因子来源,可为肿瘤细胞迁移提供趋化引导信号,某些癌细胞的迁移常沿神经进行。神经周浸润(perineural invasion,PNI)是肿瘤细胞侵袭神经及其周围组织的过程,通常与肿瘤的不良预后有关[15],可成为肿瘤转移和播散的方式之一[16]。
在肿瘤侵袭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对于基质的降解至关重要,尤其是MMP2。TrkA下游PI3K和ERK信号通路导致MMP2表达和活性增加,并增强了癌细胞的侵袭性[17]。TrkA抑制剂k252a可抑制NGF对MMP2的激活,消除NGF刺激下肿瘤的侵袭作用[12]。
除了刺激血管生成,NGF可增加单层内皮细胞的渗透性。肿瘤内血管渗透性的增加有利于肿瘤细胞在转移过程中的外渗,并且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渗漏在肿瘤基质形成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18]。
2.4 癌性疼痛
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介导并调控了疼痛,且已有文献报道了抗NGF疗法在癌症中的镇痛作用,如减轻肿瘤骨转移引起的骨性疼痛,抑制神经出芽、神经瘤形成引起的癌性疼痛等[19-20]。目前已经开发出针对NGF的抗体作为镇痛剂,且部分已进入临床试验,如Pfizer的抗NGF人单克隆抗体Tanezumab已进入癌性疼痛Ⅱ期临床试验。因此,NGF及其受体作为靶点不仅可能对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起抑制作用,而且还可通过抑制癌性疼痛而产生额外的积极作用。
3 作用于NGF-TrkA信号通路的抗肿瘤药物
3.1 吲哚咔唑类
小分子激酶抑制剂是临床针对TrkA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最早进入临床试验的Trk抑制剂有Cephalon的CEP-751和CEP-701。这些药物是吲哚咔唑类化合物k252a的衍生物,通过竞争Trk受体胞内结构域的ATP结合位点,抑制受体酪氨酸激酶活性,同时对Flt3和蛋白激酶C(PKC)也有抑制作用。该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活性,其效应为非细胞周期依赖性[21]。
3.1.1 CEP-2563
CEP-751水溶性有限,因此开发了CEP-2563。CEP-2563是一种可溶性Trk受体和PDGF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Ⅰ期临床试验中,剂量限制性毒性(DLTs)为低血压和过敏反应,其他毒性包括贫血、血小板减少、厌食、乏力、腹泻、头痛、恶心、呕吐和皮疹。药代动力学分析显示CEP-2563能稳定地转变为CEP-751。这一研究证明了单独应用CEP-2563的可行性,其毒性可得到耐受。推荐的Ⅱ期临床试验剂量为256 mg/(m2·d)[22]。
3.1.2 CEP-701(lestaurtinib)
CEP-701是CEP-751的口服活性类似物,更合适用于临床试验。CEP-701的效应不仅依赖于抑制TrkA活性,而且阻断了异常表达的TrkB和TrkC活性。一项开放性多中心、剂量递增的晚期癌症Ⅰ期临床试验中,CEP701可被很好耐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腹泻、厌食、乏力、便秘和呕吐,且不良反应与剂量相关。最大耐受剂量(MTD)为40 mg bid,并将其作为推荐的Ⅱ期口服试验慢性给药剂量[21]。CEP-701的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Ⅱ期临床试验会进一步阐明口服CEP-701的临床效果。
3.2 AZ-23
AstraZeneca的高效选择性小分子Trk A/B激酶抑制剂,细胞分析中对于TrkA的EC50约为2 nM。AZ-23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口服生物利用活性以及药物代谢动力学特性[23]。AZ-23的激酶抑制特性与lestaurtinib以及其他吲哚咔唑类似物不同,例如没有检测到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及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的抑制作用,提示其临床活性及毒性也很可能不同[23]。虽然AZ-23具有较高的选择性,但也不是绝对的Trk受体特异性抑制剂,这可能导致脱靶效应,但也可能不会。
3.3 PHA-848125
PHA-848125是同时针对CDK和TrkA的双重抑制剂,具有口服活性和潜在抗肿瘤活性[24]。目前正在进行两项胸腺癌Ⅱ期试验(NCT01011439和NCT01301391),其中第一项是关于胸腺癌前期治疗失败的国际性研究,第二项是美国癌症研究所关于使用不止一种治疗方案失败的恶性胸腺瘤的单中心研究。
3.4 Tamoxefin
雌激素受体拮抗剂tamoxifen(TAM)是常规用于治疗ER+乳腺癌的抗雌激素药物,同时也成功地应用于多种非雌激素依赖性肿瘤。TAM以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TrkA磷酸化。TAM可显著抑制NGF引起的MCF-7乳腺癌细胞增殖和TrkA磷酸化,其效应呈浓度依赖性。TAM的这种效应似乎与雌激素受体无关,因为单纯的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780并不能阻断NGF引起的TrkA磷酸化[25]。事实上临床工作也证明,TAM对控制非雌激素依赖性乳腺癌细胞生长也相当有效。TAM也许可在TrkA表达升高的肿瘤中得到新应用。
4 总结与展望
以神经生长因子为癌症治疗靶点具有临床价值,其有效性及低毒性提示了较好的治疗指数。另外,以NGF为靶点或许可同时减轻肿瘤引起的癌性疼痛,进一步增加其临床应用前景。由于某些肿瘤中神经营养因子受体的表达,使用放射性神经营养因子配体进行体内肿瘤的靶向性诊断也是可能的。
作为单一疗法,抑制剂也许只在Trk突变激活的肿瘤中有效。NGF很可能与其他生长因子一同起到促进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因此弄清TrkA和其他受体信号间的关系也非常重要。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和TrkA之间的合作也解释了HER2激活情况下,单独应用CEP-701时的效应减弱[26]。此种情况下,双重抑制HER2和TrkA信号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由于大多数抑制剂作用于Trk具有高度同源性的TK结构域,至今还没有关于选择性抑制TrkA或TrkB激酶活性的报道。这些药物是有效的Trk抑制剂,但也能抑制其它多种激酶。虽然多激酶抑制作用在某些情况下也许是抗肿瘤治疗的有效策略,但这也增加了毒性作用的可能。因此,开发选择性抑制剂对于以特定激酶为靶点的治疗是必需的。
神经生长因子(NGF)属于神经营养因子家族,在神经系统发育中具有促进神经细胞存活和分化的作用。作为一种多效性分子,NGF参与介导了健康或疾病状态下的多种生物学现象。由于NGF及其受体酪氨酸激酶A(TrkA)与多种非神经源性肿瘤相关,且已有相应药物正处于研究或已进入临床试验,本文对NGF-TrkA与肿瘤的关系及相关药物进行综述。
1 NGF及其受体
NGF是神经营养因子家族中最早被发现的成员,对神经、血管和肿瘤都有多种病理生理功能[1]。NGF通过与两种不同受体结合发挥生物学效应:TrkA受体和p75受体。TrkA属于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包括Trk A、B和C),是由NTRK1基因编码的140 kDa跨膜糖蛋白。TrkA是NGF的特异性高亲和力受体,介导NGF大多数生物功能,为其功能性受体。NGF结合TrkA受体可导致受体二聚化,激活内在激酶活性,从而引起多种信号通路的激活,包括Ras/MAPK,PI3K/Akt和PLCγ通路。TrkA功能调控异常与多种人类疾病相关。p75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以相同的亲和力结合所有神经营养因子,是一种非选择性低亲和力受体。p75与细胞存活和凋亡调节有关,但其体内的确切作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2 NGF-TrkA与肿瘤的关系
2.1 肿瘤发生、增殖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NGF调控了肿瘤的生长和进展,与肿瘤的发生及恶化相关。神经营养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1型(neurotrophic 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type 1,NTRK1)在恶性肿瘤中通过多种机制激活,主要是结构重排和表达的改变。
受体编码基因NTRK1重排和TrkA的激活被发现于多种肿瘤。NTRK1基因重排产生嵌合癌基因,导致酪氨酸激酶组成性激活[2]。Vaishnavi等[3]在肺癌患者中发现了新的基因融合,其中含有编码高亲和力受体TrkA的NTRK1基因。基因融合导致了TrkA激酶活性的组成性激活,从而具有致癌作用。
NGF及其受体表达于包括前列腺癌、胰腺癌、甲状腺癌、食管癌和肺癌[4]等在内的多种实体肿瘤,这种自分泌刺激在恶性肿瘤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与某些肿瘤的低存活率相关。NGF及TrkA的表达异常提示NGF/TrkA自分泌环路的存在。与正常乳腺组织相比,NGF及TrkA受体在乳腺癌中过度表达,且NGF作为一种旁分泌/自分泌因子促进了肿瘤细胞的存活和增殖[5]。在食管癌中,同样存在NGF与TrkA的过度表达以及自分泌环路[6]。
TrkA的异常不仅表现在结构和表达水平上,还表现在肿瘤细胞内信号通路的异常。TrkA受体的激活与PI3K/Akt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通路的激活有关,而这两条通路是强有力的存活信号,可同时阻断内源性和外源性凋亡信号通路[7]。因此TrkA的激活极有可能通过激活MAPK等通路刺激细胞增殖,从而促进肿瘤生长。同时,NGF可刺激肿瘤微环境中更多其他生长因子的释放[8],因此肿瘤细胞产生的NGF也可能具有间接效应。
Kim等[9]研究表明,TrkA抑制剂对人类肺癌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而对正常MRC5细胞抑制作用较低,因此实验证实了TrkA可作为肺癌治疗的有效靶点。
2.2 肿瘤血管生成
血管生成是肿瘤微环境最重要的组成之一,肿瘤生长依赖于血管生成。NGF可促进血管生成或引起多种组织中促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10]。NGF能刺激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重塑细胞外基质、促进新生血管的功能性成熟,并且在肿瘤和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病理性血管生成中起关键作用[8]。NGF促进内皮细胞生长、迁移、渗透、侵袭和管状结构形成涉及多种途径,如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PI3K) /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基质金属蛋白酶2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NO合酶等。另外,缺氧可刺激NGF水平升高,进一步加强其在肿瘤中的促血管生成作用[11]。
NGF促血管生成的作用部分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介导。NGF可刺激内皮细胞分泌VEGF [12],从而促进血管生成。NGF介导的内皮细胞迁移可被Trk受体抑制剂k252a完全阻断,但却不能被SU-5416(针对VEGF受体-2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所阻断,提示NGF通过激活TrkA受体对内皮细胞迁移具有直接效应[13]。
实验表明,抗NGF抗体或siRNA可降低肿瘤移植物中毛细血管密度[8],因此抑制NGF活性不仅可减缓肿瘤细胞的生长,而且可通过抑制血管生成,总体上干扰肿瘤的进展。由于应用抗VEGF抗体(如bevacizumab)的抗血管生成疗法已应用于癌症治疗,耐药性的产生更为常见[14],因此NGF及其信号通路在未来的肿瘤抗血管生成疗法中值得研究。
2.3 肿瘤浸润、转移
食管癌中,NGF与TrkA的过度表达增加了癌细胞的迁移性,并且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远距离播散、高TNM分期、低分化、低存活率相关[6]。由于神经组织是丰富的神经营养因子来源,可为肿瘤细胞迁移提供趋化引导信号,某些癌细胞的迁移常沿神经进行。神经周浸润(perineural invasion,PNI)是肿瘤细胞侵袭神经及其周围组织的过程,通常与肿瘤的不良预后有关[15],可成为肿瘤转移和播散的方式之一[16]。
在肿瘤侵袭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对于基质的降解至关重要,尤其是MMP2。TrkA下游PI3K和ERK信号通路导致MMP2表达和活性增加,并增强了癌细胞的侵袭性[17]。TrkA抑制剂k252a可抑制NGF对MMP2的激活,消除NGF刺激下肿瘤的侵袭作用[12]。
除了刺激血管生成,NGF可增加单层内皮细胞的渗透性。肿瘤内血管渗透性的增加有利于肿瘤细胞在转移过程中的外渗,并且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渗漏在肿瘤基质形成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18]。
2.4 癌性疼痛
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介导并调控了疼痛,且已有文献报道了抗NGF疗法在癌症中的镇痛作用,如减轻肿瘤骨转移引起的骨性疼痛,抑制神经出芽、神经瘤形成引起的癌性疼痛等[19-20]。目前已经开发出针对NGF的抗体作为镇痛剂,且部分已进入临床试验,如Pfizer的抗NGF人单克隆抗体Tanezumab已进入癌性疼痛Ⅱ期临床试验。因此,NGF及其受体作为靶点不仅可能对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起抑制作用,而且还可通过抑制癌性疼痛而产生额外的积极作用。
3 作用于NGF-TrkA信号通路的抗肿瘤药物
3.1 吲哚咔唑类
小分子激酶抑制剂是临床针对TrkA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最早进入临床试验的Trk抑制剂有Cephalon的CEP-751和CEP-701。这些药物是吲哚咔唑类化合物k252a的衍生物,通过竞争Trk受体胞内结构域的ATP结合位点,抑制受体酪氨酸激酶活性,同时对Flt3和蛋白激酶C(PKC)也有抑制作用。该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活性,其效应为非细胞周期依赖性[21]。
3.1.1 CEP-2563
CEP-751水溶性有限,因此开发了CEP-2563。CEP-2563是一种可溶性Trk受体和PDGF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Ⅰ期临床试验中,剂量限制性毒性(DLTs)为低血压和过敏反应,其他毒性包括贫血、血小板减少、厌食、乏力、腹泻、头痛、恶心、呕吐和皮疹。药代动力学分析显示CEP-2563能稳定地转变为CEP-751。这一研究证明了单独应用CEP-2563的可行性,其毒性可得到耐受。推荐的Ⅱ期临床试验剂量为256 mg/(m2·d)[22]。
3.1.2 CEP-701(lestaurtinib)
CEP-701是CEP-751的口服活性类似物,更合适用于临床试验。CEP-701的效应不仅依赖于抑制TrkA活性,而且阻断了异常表达的TrkB和TrkC活性。一项开放性多中心、剂量递增的晚期癌症Ⅰ期临床试验中,CEP701可被很好耐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腹泻、厌食、乏力、便秘和呕吐,且不良反应与剂量相关。最大耐受剂量(MTD)为40 mg bid,并将其作为推荐的Ⅱ期口服试验慢性给药剂量[21]。CEP-701的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Ⅱ期临床试验会进一步阐明口服CEP-701的临床效果。
3.2 AZ-23
AstraZeneca的高效选择性小分子Trk A/B激酶抑制剂,细胞分析中对于TrkA的EC50约为2 nM。AZ-23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口服生物利用活性以及药物代谢动力学特性[23]。AZ-23的激酶抑制特性与lestaurtinib以及其他吲哚咔唑类似物不同,例如没有检测到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及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的抑制作用,提示其临床活性及毒性也很可能不同[23]。虽然AZ-23具有较高的选择性,但也不是绝对的Trk受体特异性抑制剂,这可能导致脱靶效应,但也可能不会。
3.3 PHA-848125
PHA-848125是同时针对CDK和TrkA的双重抑制剂,具有口服活性和潜在抗肿瘤活性[24]。目前正在进行两项胸腺癌Ⅱ期试验(NCT01011439和NCT01301391),其中第一项是关于胸腺癌前期治疗失败的国际性研究,第二项是美国癌症研究所关于使用不止一种治疗方案失败的恶性胸腺瘤的单中心研究。
3.4 Tamoxefin
雌激素受体拮抗剂tamoxifen(TAM)是常规用于治疗ER+乳腺癌的抗雌激素药物,同时也成功地应用于多种非雌激素依赖性肿瘤。TAM以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TrkA磷酸化。TAM可显著抑制NGF引起的MCF-7乳腺癌细胞增殖和TrkA磷酸化,其效应呈浓度依赖性。TAM的这种效应似乎与雌激素受体无关,因为单纯的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780并不能阻断NGF引起的TrkA磷酸化[25]。事实上临床工作也证明,TAM对控制非雌激素依赖性乳腺癌细胞生长也相当有效。TAM也许可在TrkA表达升高的肿瘤中得到新应用。
4 总结与展望
以神经生长因子为癌症治疗靶点具有临床价值,其有效性及低毒性提示了较好的治疗指数。另外,以NGF为靶点或许可同时减轻肿瘤引起的癌性疼痛,进一步增加其临床应用前景。由于某些肿瘤中神经营养因子受体的表达,使用放射性神经营养因子配体进行体内肿瘤的靶向性诊断也是可能的。
作为单一疗法,抑制剂也许只在Trk突变激活的肿瘤中有效。NGF很可能与其他生长因子一同起到促进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因此弄清TrkA和其他受体信号间的关系也非常重要。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和TrkA之间的合作也解释了HER2激活情况下,单独应用CEP-701时的效应减弱[26]。此种情况下,双重抑制HER2和TrkA信号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由于大多数抑制剂作用于Trk具有高度同源性的TK结构域,至今还没有关于选择性抑制TrkA或TrkB激酶活性的报道。这些药物是有效的Trk抑制剂,但也能抑制其它多种激酶。虽然多激酶抑制作用在某些情况下也许是抗肿瘤治疗的有效策略,但这也增加了毒性作用的可能。因此,开发选择性抑制剂对于以特定激酶为靶点的治疗是必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