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赵华, 贾咏梅. 肺转移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一例.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5, 22(4): 390-390. doi: 10.7507/1007-4848.20150103 复制
临床资料 患者,女,36岁。因“发现肺部占位半个月”入院。患者2003年发现左髋骨肿瘤,行左髋骨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示“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术后行5周期化疗(方案不详)。2010年10月患者出现颈部疼痛,活动受限,并逐渐加重。2010年12月行颈椎核磁共振检查提示“颈5椎体肿瘤”,于2011年1月行颈椎肿瘤切除+内固定术。术后病理检查示转移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后行颈部肿瘤放疗,放射剂量为DT36GY/20F。2014年10月患者因复查CT提示“左上肺结节,不排除肿瘤转移可能”。入我科,术前血常规、肝肾功、肿瘤标志物均正常,全身骨骼发射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ECT),头颅、腹部CT未见异常。于2014年11月在全身麻醉胸腔镜下行左上肺结节楔形切除术,术中快速病理检查示“转移性小细胞癌”。术后常规病理切片及免疫组化提示“转移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术后予以抗感染、止血、化痰等治疗,半个月后临床治愈出院,未转肿瘤科行进一步治疗。
讨论 肺是恶性肿瘤转移最高发的器官之一,恶性肿瘤的肺转移高达40%~50%。肺转移的临床病例中,80%~90%为多发性转移,10%~20%为局限性或孤立性,可在原发肿瘤发现前或同时发现,多数发现在原发肿瘤后。
对于有手术指征的转移性肺癌患者,手术切除已成为标准治疗方法,目前普遍被接受的转移性肺癌的手术指征是:①原发灶已控制;②所有的转移灶都能被切除;③无肺外其他转移灶;④心肺等条件允许[1-2]。在转移灶数目< 3个的情况下,只要发现肺转移瘤,并符合指征,应尽早手术治疗。而对于肿块位于肺部外周1/3、肿块直径< 3 cm、没有肺外或散发转移灶、原发灶已控制、心肺功能能够承受手术的转移性肺瘤患者,可以采取胸腔镜手术予以切除。
本例患者在原发病灶切除术后7年被发现颈5椎体转移,术后11年被发现左肺转移,两次转移灶均得到了彻底切除,这对于延长患者生命期,改善生存质量,减少再转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临床资料 患者,女,36岁。因“发现肺部占位半个月”入院。患者2003年发现左髋骨肿瘤,行左髋骨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示“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术后行5周期化疗(方案不详)。2010年10月患者出现颈部疼痛,活动受限,并逐渐加重。2010年12月行颈椎核磁共振检查提示“颈5椎体肿瘤”,于2011年1月行颈椎肿瘤切除+内固定术。术后病理检查示转移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后行颈部肿瘤放疗,放射剂量为DT36GY/20F。2014年10月患者因复查CT提示“左上肺结节,不排除肿瘤转移可能”。入我科,术前血常规、肝肾功、肿瘤标志物均正常,全身骨骼发射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ECT),头颅、腹部CT未见异常。于2014年11月在全身麻醉胸腔镜下行左上肺结节楔形切除术,术中快速病理检查示“转移性小细胞癌”。术后常规病理切片及免疫组化提示“转移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术后予以抗感染、止血、化痰等治疗,半个月后临床治愈出院,未转肿瘤科行进一步治疗。
讨论 肺是恶性肿瘤转移最高发的器官之一,恶性肿瘤的肺转移高达40%~50%。肺转移的临床病例中,80%~90%为多发性转移,10%~20%为局限性或孤立性,可在原发肿瘤发现前或同时发现,多数发现在原发肿瘤后。
对于有手术指征的转移性肺癌患者,手术切除已成为标准治疗方法,目前普遍被接受的转移性肺癌的手术指征是:①原发灶已控制;②所有的转移灶都能被切除;③无肺外其他转移灶;④心肺等条件允许[1-2]。在转移灶数目< 3个的情况下,只要发现肺转移瘤,并符合指征,应尽早手术治疗。而对于肿块位于肺部外周1/3、肿块直径< 3 cm、没有肺外或散发转移灶、原发灶已控制、心肺功能能够承受手术的转移性肺瘤患者,可以采取胸腔镜手术予以切除。
本例患者在原发病灶切除术后7年被发现颈5椎体转移,术后11年被发现左肺转移,两次转移灶均得到了彻底切除,这对于延长患者生命期,改善生存质量,减少再转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