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胸外科(青岛 266000);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术前纵隔淋巴结分期可分为无创性影像学分期和有创性外科学分期。无创性分期技术对纵隔淋巴结术前分期效能较差。其中计算机断层成像(CT)提供了良好的解剖图像已作为常规检查,磁共振成像(MRI)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目前并未得到普遍应用,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作为最准确的无创分期检查仍有较高的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有创性分期技术对纵隔淋巴结分期安全有效。其中纵隔镜术目前作为纵隔淋巴结分期诊断的金标准,超声内镜针吸活检术及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亦在临床有效应用。ⅢA期肺癌诱导治疗后的纵隔淋巴结再分期较为困难,首选有创性分期方法。

引用本文: 万人安, 尹逊亮, 魏煜程. 非小细胞肺癌术前纵隔淋巴结分期诊断的现状分析.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5, 22(7): 691-695. doi: 10.7507/1007-4848.20150175 复制

  • 上一篇

    非小细胞肺癌胸壁切除和重建技术进展
  • 下一篇

    胸腔镜下孤立性肺结节术前定位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