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许士俊, 穆军升, 张健群, 伯平.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诊断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左心室瘘一例.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5, 22(8): 747-747. doi: 10.7507/1007-4848.20150187 复制
临床资料 患者,男,42岁。主因“心悸、胸闷1个月余”入院。患者一般情况良好,症状发作时无咳嗽、咳痰,无咯血,无晕厥,无双下肢水肿。查体:体温36.5 ℃,心率8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50/90 mm Hg。发育正常,皮肤黏膜无发绀,颈静脉无怒张,心前区无明显隆起,心尖搏动位于左锁骨中线上第5肋间。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杂音,其余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心包摩擦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室性期前收缩,Ⅱ、Ⅴ6导联T波低平。超声心动图示各心腔内径在正常范围,各室壁厚度及运动正常,各瓣膜形态及运动未见异常。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CDFI):舒张期主动脉瓣下见少量反流信号,收缩期二尖瓣房侧见微量反流信号,收缩期三尖瓣房侧见微量反流信号;三尖瓣最大反流速度(TRVmax) 252 cm/s,压差(PG) 25 mm Hg,TI法估测肺动脉收缩压(SPAP) 30 mm Hg,PW测舒张期二尖瓣口血流速度A峰>E峰;主动脉、肺动脉未见异常,左、右冠状动脉起源正常,左冠状动脉主干内径5.7 mm,右冠状动脉内径4.4 mm。诊断:① 冠状动脉瘘;② 原发性高血压;③ 二尖瓣反流(轻度);④ 主动脉瓣狭窄(轻度);⑤ 心功能Ⅱ级。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可见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管壁不规则,管腔通畅,瘘血管形成明显强化血管团,远端靠近瘘口处官腔呈局限性瘤样扩张,后以窄束血流汇入左心室,见图 1(如箭头所示)。

讨论 冠状动脉畸形发病率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08%[1],是由于胚胎时期心肌小梁间隙和窦状隙未退化而持续存在所致。冠状动脉瘘患者半数以上无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左向右分流量较大者可在体力活动后出现心悸、心绞痛等症状[2]。严重者可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胸痛、晕厥,甚至猝死。瘘管进入右心房者更易出现心力衰竭症状,瘘入冠状静脉窦者则易发生心房颤动。冠状动脉瘘可进入心脏和大血管的任何部位,引入右心系统最为常见。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异常的主要方法,但它有一定的创伤性,价格也较贵。近年来核磁共振(MRI)和多层螺旋CT (MSCT)的广泛应用使冠状动脉异常不仅能够得到早期诊断,而且还避免了患者遭受创伤。本例冠状动脉CTA可清楚见到左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形态及走行,且能清楚见到左前降支末端进入左心室,对于诊断冠状动脉瘘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冠状动脉瘘若分流量小,无临床症状者可不必治疗。如出现症状,非手术治疗以纠正心功能不全和心肌缺血、改善症状为主。对于较大的冠状动脉瘘,明确诊断后应尽早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外科手术和导管封堵治疗。常用的导管封堵治疗有弹簧圈栓塞术,多用于较小的冠状动脉瘘。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器可用于较粗大的冠状动脉瘘[3]。本例患者为中年男性,偶有心悸、胸闷症状,并不影响平时的工作和生活,因此予以患者相应对症处理,未进行手术治疗,患者好转出院。
临床资料 患者,男,42岁。主因“心悸、胸闷1个月余”入院。患者一般情况良好,症状发作时无咳嗽、咳痰,无咯血,无晕厥,无双下肢水肿。查体:体温36.5 ℃,心率8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50/90 mm Hg。发育正常,皮肤黏膜无发绀,颈静脉无怒张,心前区无明显隆起,心尖搏动位于左锁骨中线上第5肋间。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杂音,其余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心包摩擦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室性期前收缩,Ⅱ、Ⅴ6导联T波低平。超声心动图示各心腔内径在正常范围,各室壁厚度及运动正常,各瓣膜形态及运动未见异常。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CDFI):舒张期主动脉瓣下见少量反流信号,收缩期二尖瓣房侧见微量反流信号,收缩期三尖瓣房侧见微量反流信号;三尖瓣最大反流速度(TRVmax) 252 cm/s,压差(PG) 25 mm Hg,TI法估测肺动脉收缩压(SPAP) 30 mm Hg,PW测舒张期二尖瓣口血流速度A峰>E峰;主动脉、肺动脉未见异常,左、右冠状动脉起源正常,左冠状动脉主干内径5.7 mm,右冠状动脉内径4.4 mm。诊断:① 冠状动脉瘘;② 原发性高血压;③ 二尖瓣反流(轻度);④ 主动脉瓣狭窄(轻度);⑤ 心功能Ⅱ级。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可见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管壁不规则,管腔通畅,瘘血管形成明显强化血管团,远端靠近瘘口处官腔呈局限性瘤样扩张,后以窄束血流汇入左心室,见图 1(如箭头所示)。

讨论 冠状动脉畸形发病率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08%[1],是由于胚胎时期心肌小梁间隙和窦状隙未退化而持续存在所致。冠状动脉瘘患者半数以上无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左向右分流量较大者可在体力活动后出现心悸、心绞痛等症状[2]。严重者可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胸痛、晕厥,甚至猝死。瘘管进入右心房者更易出现心力衰竭症状,瘘入冠状静脉窦者则易发生心房颤动。冠状动脉瘘可进入心脏和大血管的任何部位,引入右心系统最为常见。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异常的主要方法,但它有一定的创伤性,价格也较贵。近年来核磁共振(MRI)和多层螺旋CT (MSCT)的广泛应用使冠状动脉异常不仅能够得到早期诊断,而且还避免了患者遭受创伤。本例冠状动脉CTA可清楚见到左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形态及走行,且能清楚见到左前降支末端进入左心室,对于诊断冠状动脉瘘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冠状动脉瘘若分流量小,无临床症状者可不必治疗。如出现症状,非手术治疗以纠正心功能不全和心肌缺血、改善症状为主。对于较大的冠状动脉瘘,明确诊断后应尽早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外科手术和导管封堵治疗。常用的导管封堵治疗有弹簧圈栓塞术,多用于较小的冠状动脉瘘。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器可用于较粗大的冠状动脉瘘[3]。本例患者为中年男性,偶有心悸、胸闷症状,并不影响平时的工作和生活,因此予以患者相应对症处理,未进行手术治疗,患者好转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