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肃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外科(兰州 730000);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系统评价脑损伤血标记物对体外膜肺氧合(ECMO)脑损伤的监测价值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检索时间均为建库截至2015年5月。纳入脑损伤标记物(包括星形胶质源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预测ECMO脑损伤的随机对照试验、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由2名研究者独立提取相关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TATA 12.0软件。 结果 共纳入4篇回顾性研究进行分析,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各研究间异质性较大,采用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与无颅内出血组比较,颅内出血组的星形胶质源性蛋白的含量明显升高(P < 0.05);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中等含量组比较,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高含量组患者的严重神经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高(85% vs.29%,P=0.0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0.436 ng/ml患者脑损伤的发生率高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正常患者(OR=11.5, 95%CI 1.3~98.3)。 结论 脑损伤血标记物可作为ECMO治疗期间脑损伤的早期预测指标。

引用本文: 尤涛, 王新宽, 刘兴光, 侯小东, 丁凡, 移康. 血标记物监测体外膜肺氧合颅脑损伤的系统评价.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6, 23(2): 168-172. doi: 10.7507/1007-4848.20160037 复制

  • 上一篇

    α肾上腺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肺脏水调节能力的研究
  • 下一篇

    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中FoxM1的表达对Ras及CDK1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