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戚晓通, 陈亦江, 赵胜, 骆金华, 王伟, 周悦. 体重指数对食管鳞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6, 23(11): 1034-1038. doi: 10.7507/1007-4848.20160244 复制
据报道,肥胖和超重人群(体重指数BMI≥25 kg/m2)容易合并心肺功能障碍[1-2],同时还容易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3-4]。与正常体重患者相比,肥胖和超重患者行手术治疗需要更多手术时间,还可能与更多的术中出血相关[5-7]。食管癌根治术是治疗可切除性食管癌的主要方法,但因需要二切口或三切口,其手术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8-9]。对肥胖或超重患者行食管癌根治术,更有可能增加术后并发症,目前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研究肥胖和超重对食管癌术后短期并发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和分组
回顾性收集2010年9月至2012年1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5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低体重指数(BMI < 18.5 kg/m2,低体重组)患者45例,正常体重指数(18.5≤BMI < 25.0 kg/m2,正常体重组)患者304例,高体重指数(BMI≥25.0 kg/m2,超重组)患者101例。食管癌诊断标准为手术切除标本经过病理检查确定为食管癌者。纳入标准为食管鳞癌、经胸腹联合行开放食管癌根治术、胸内吻合、胃代食管、术前未行新辅助放化疗者。排除标准为术前分期不宜行食管癌根治术者、上段食管癌、体重过低伴营养不良者、心肺功能差不能耐受手术者,伴有其他手术禁忌证者。手术方式均为Ivoir-Lewis术[10],简单描述为整块切除加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中未预防性结扎胸导管,食管与胃吻合方式均采用吻合器吻合。所有患者术后第一天开始静脉营养加肠内营养,然后逐步减少静脉营养并增加肠内营养,1周后行上消化道造影,若无吻合口瘘发生则开始经口进食。所有患者均采用标准化的镇痛方法,手术即将结束时采用罗派卡因行切口上下两个肋间神经阻滞,术后3 d常规使用非甾体类镇痛药物。
患者入院后第一天测量身高和体重,按照公式“体重指数=体重/身高×身高”计算体重指数。根据WHO分型标准[11]:体重指数分为:低体重(BMI < 18.5 kg/m2),正常体重(18.5≤BMI < 25.0 kg/m2),超重(25.00≤BMI≤30.0 kg/m2)和肥胖(BMI > 30 kg/m2)。因为本组患者肥胖组仅有2例,因此并入超重组一起研究。所有患者资料均通过电子病历获得。人口学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史、合并糖尿病、心脏疾病、脑部疾病、肺部疾病情况和术前肺功能状态。心脏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衰或瓣膜性心脏病。脑部疾病包括脑梗、脑出血。肺部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肺功能检查包括肺活量百分比(%VC)和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肿瘤学特征包括:肿瘤部位、手术方式、T分期、N分期和TNM分期。食管癌根治术围术期并发症包括术中出血、肺部感染、肺栓塞、呼吸衰竭、吻合口瘘、喉返神经损伤、其他脏器损伤、乳糜胸、二次手术、切口感染或愈合延迟、心律失常、院内死亡。若满足以下几点,则定义为肺部感染:(1)发热;(2)血常规显示白细胞数升高;(3)胸部X线片或CT显示肺部有斑片影或浸润性改变;(4)可伴有痰细菌培养阳性;(5)需要抗生素治疗。其他脏器损伤包括脾脏、胰腺、肝脏、气管、心脏损伤。二次手术定义为食管癌根治术后需要开胸、开腹探查或需要使用腔镜微创探查。本研究得到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8.0。三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One-way Anova或Kruskal-Wallis检验;三组分类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者Fisher’s精确概率法检验。双侧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450例患者,其中低体重患者45(10.0%)例,正常体重患者304(67.6%)例,超重患者101(22.4%)例。三组在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史、高血压史、合并心脏疾病、脑部疾病和肺部疾病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超重组患糖尿病比例明显升高(P=0.025)。三组在肿瘤部位、pT分期、pN分期和pTNM分期方面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表 1)。超重组手术时间更长(P=0.010),切口感染或延迟愈合更多(P=0.039),肺部感染(P=0.052)和住院时间(P=0.081)有增多和延长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输血例数、术中完整切除率和术后其他并发症,包括肺栓塞、呼吸衰竭、吻合口瘘、喉返神经损伤、其他脏器损伤、乳糜胸、二次手术率、心律失常和院内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 2)。


3 讨论
近年来,欧美国家肥胖者呈上升趋势[11],中国超重人群也越来越多。食管癌外科医生将来会诊治更多的超重和肥胖患者,因此,充分了解超重或肥胖对食管癌患者围术期的影响非常重要。在欧美国家,肥胖被认为是食管腺癌的高危因素,肥胖对食管腺癌预后影响的研究较多,这些研究中超重和肥胖人群占大多数(60%~80%)[12-14],然而超重对食管鳞癌围术期影响的研究则很少[15-17],研究结论也不一致,具体到亚洲人群,其超重和肥胖患者较少,本组患者仅占22.4%,这与国外报道不同。Zhang等[15]认为,超重与术后吻合口瘘和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增加有关,他们认为吻合口瘘发生率增加的原因可能为:(1)超重患者颈部吻合比较困难;(2)同时其纳入的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比例较高[18]。他们还发现,超重患者乳糜胸的发生率反而明显降低,这一结果也被其他学者所证实[17, 19],其原因可能与患者胸段食管乳糜管周围脂肪组织较多有关,即使损伤了乳糜管,乳糜胸的发生率也会降低。与Zhang等的研究相反,Watanabe等[16]的研究发现,超重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无明显相关性。而本文发现,虽然超重组吻合口瘘发生率8.9%,较正常体重组4.9%和低体重组4.4%高,但是统计学分析未发现超重组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同时本文也发现,超重组乳糜胸的发生率1%,较正常体重组4.5%和低体重组6.7%明显减少,同样统计学分析未能发现三组有明显差异。我们分析统计学未能发现明显差异的原因,可能为:(1)超重组患者的样本量较少;(2)吻合口瘘和乳糜胸的绝对发生率较低。本文还发现超重组手术时间较其他组明显延长,这一现象与理论相符合,因为肥胖患者在切开、缝合和其他手术操作中均花费较多时间,这也与既往的研究相一致[17],手术时间延长还可能导致较多术中出血和输血,然而这一结果在本研究中未得到验证。超重患者切口感染或延迟愈合也较其他组明显增加,这可能因为超重患者局部脂肪组织过多,容易脂肪液化,局部血运偏差,还有报道认为切口感染增加与超重患者的免疫功能受损有关[20]。对于本组人群,切口感染或愈合延迟增加可能与超重患者合并糖尿病比例(10.9%)较高有关。本文还发现,超重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有增加和延长的趋势,但是统计学P值处于临界,尚不能认为有明显差异,或许更大样本量的研究会发现三组的差异。虽然超重患者术后某些并发症明显增加,但院内死亡率并未增加,因此该组患者不应列为手术禁忌证,而应做好术中和术后的预防。
本研究的优点是:我们选择了一个较窄的人群,比如:所有患者均为食管鳞癌;术前均未做新辅助放化疗;手术方式均为Ivor-Lewis术;均为胸内吻合患者。因此,本研究的同质性较好。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是:(1)为单中心研究且样本量偏小,可导致未能发现某些阳性结果;(2)为回顾性研究,因此不可避免的存在某些信息偏倚;(3)均是纳入接受手术的患者,排除了一些极低和极大体重而有手术禁忌证患者,这可能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一定影响,因此其外推性受到一定限制;(4)本文计算体重指数时,使用入院时体重,而未考虑因营养不良导致的体重减轻,因为超重或肥胖患者可能因为营养不良而在入院时变成低体重患者,这一混杂因素可能对围术期并发症产生影响。下一步我们将进行前瞻性研究,研究体重减轻对患者围术期和预后的影响。
超重对食管鳞癌患者围术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其手术时间延长,术后切口感染或愈合延迟发生率明显增加,有肺部感染增加和住院时间延长的趋势,仍需要更大样本量的研究证实。超重患者不是食管鳞癌手术禁忌证,但术中和术后应注意预防并发症发生。
据报道,肥胖和超重人群(体重指数BMI≥25 kg/m2)容易合并心肺功能障碍[1-2],同时还容易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3-4]。与正常体重患者相比,肥胖和超重患者行手术治疗需要更多手术时间,还可能与更多的术中出血相关[5-7]。食管癌根治术是治疗可切除性食管癌的主要方法,但因需要二切口或三切口,其手术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8-9]。对肥胖或超重患者行食管癌根治术,更有可能增加术后并发症,目前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研究肥胖和超重对食管癌术后短期并发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和分组
回顾性收集2010年9月至2012年1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5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低体重指数(BMI < 18.5 kg/m2,低体重组)患者45例,正常体重指数(18.5≤BMI < 25.0 kg/m2,正常体重组)患者304例,高体重指数(BMI≥25.0 kg/m2,超重组)患者101例。食管癌诊断标准为手术切除标本经过病理检查确定为食管癌者。纳入标准为食管鳞癌、经胸腹联合行开放食管癌根治术、胸内吻合、胃代食管、术前未行新辅助放化疗者。排除标准为术前分期不宜行食管癌根治术者、上段食管癌、体重过低伴营养不良者、心肺功能差不能耐受手术者,伴有其他手术禁忌证者。手术方式均为Ivoir-Lewis术[10],简单描述为整块切除加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中未预防性结扎胸导管,食管与胃吻合方式均采用吻合器吻合。所有患者术后第一天开始静脉营养加肠内营养,然后逐步减少静脉营养并增加肠内营养,1周后行上消化道造影,若无吻合口瘘发生则开始经口进食。所有患者均采用标准化的镇痛方法,手术即将结束时采用罗派卡因行切口上下两个肋间神经阻滞,术后3 d常规使用非甾体类镇痛药物。
患者入院后第一天测量身高和体重,按照公式“体重指数=体重/身高×身高”计算体重指数。根据WHO分型标准[11]:体重指数分为:低体重(BMI < 18.5 kg/m2),正常体重(18.5≤BMI < 25.0 kg/m2),超重(25.00≤BMI≤30.0 kg/m2)和肥胖(BMI > 30 kg/m2)。因为本组患者肥胖组仅有2例,因此并入超重组一起研究。所有患者资料均通过电子病历获得。人口学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史、合并糖尿病、心脏疾病、脑部疾病、肺部疾病情况和术前肺功能状态。心脏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衰或瓣膜性心脏病。脑部疾病包括脑梗、脑出血。肺部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肺功能检查包括肺活量百分比(%VC)和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肿瘤学特征包括:肿瘤部位、手术方式、T分期、N分期和TNM分期。食管癌根治术围术期并发症包括术中出血、肺部感染、肺栓塞、呼吸衰竭、吻合口瘘、喉返神经损伤、其他脏器损伤、乳糜胸、二次手术、切口感染或愈合延迟、心律失常、院内死亡。若满足以下几点,则定义为肺部感染:(1)发热;(2)血常规显示白细胞数升高;(3)胸部X线片或CT显示肺部有斑片影或浸润性改变;(4)可伴有痰细菌培养阳性;(5)需要抗生素治疗。其他脏器损伤包括脾脏、胰腺、肝脏、气管、心脏损伤。二次手术定义为食管癌根治术后需要开胸、开腹探查或需要使用腔镜微创探查。本研究得到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8.0。三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One-way Anova或Kruskal-Wallis检验;三组分类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者Fisher’s精确概率法检验。双侧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450例患者,其中低体重患者45(10.0%)例,正常体重患者304(67.6%)例,超重患者101(22.4%)例。三组在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史、高血压史、合并心脏疾病、脑部疾病和肺部疾病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超重组患糖尿病比例明显升高(P=0.025)。三组在肿瘤部位、pT分期、pN分期和pTNM分期方面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表 1)。超重组手术时间更长(P=0.010),切口感染或延迟愈合更多(P=0.039),肺部感染(P=0.052)和住院时间(P=0.081)有增多和延长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输血例数、术中完整切除率和术后其他并发症,包括肺栓塞、呼吸衰竭、吻合口瘘、喉返神经损伤、其他脏器损伤、乳糜胸、二次手术率、心律失常和院内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 2)。


3 讨论
近年来,欧美国家肥胖者呈上升趋势[11],中国超重人群也越来越多。食管癌外科医生将来会诊治更多的超重和肥胖患者,因此,充分了解超重或肥胖对食管癌患者围术期的影响非常重要。在欧美国家,肥胖被认为是食管腺癌的高危因素,肥胖对食管腺癌预后影响的研究较多,这些研究中超重和肥胖人群占大多数(60%~80%)[12-14],然而超重对食管鳞癌围术期影响的研究则很少[15-17],研究结论也不一致,具体到亚洲人群,其超重和肥胖患者较少,本组患者仅占22.4%,这与国外报道不同。Zhang等[15]认为,超重与术后吻合口瘘和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增加有关,他们认为吻合口瘘发生率增加的原因可能为:(1)超重患者颈部吻合比较困难;(2)同时其纳入的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比例较高[18]。他们还发现,超重患者乳糜胸的发生率反而明显降低,这一结果也被其他学者所证实[17, 19],其原因可能与患者胸段食管乳糜管周围脂肪组织较多有关,即使损伤了乳糜管,乳糜胸的发生率也会降低。与Zhang等的研究相反,Watanabe等[16]的研究发现,超重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无明显相关性。而本文发现,虽然超重组吻合口瘘发生率8.9%,较正常体重组4.9%和低体重组4.4%高,但是统计学分析未发现超重组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同时本文也发现,超重组乳糜胸的发生率1%,较正常体重组4.5%和低体重组6.7%明显减少,同样统计学分析未能发现三组有明显差异。我们分析统计学未能发现明显差异的原因,可能为:(1)超重组患者的样本量较少;(2)吻合口瘘和乳糜胸的绝对发生率较低。本文还发现超重组手术时间较其他组明显延长,这一现象与理论相符合,因为肥胖患者在切开、缝合和其他手术操作中均花费较多时间,这也与既往的研究相一致[17],手术时间延长还可能导致较多术中出血和输血,然而这一结果在本研究中未得到验证。超重患者切口感染或延迟愈合也较其他组明显增加,这可能因为超重患者局部脂肪组织过多,容易脂肪液化,局部血运偏差,还有报道认为切口感染增加与超重患者的免疫功能受损有关[20]。对于本组人群,切口感染或愈合延迟增加可能与超重患者合并糖尿病比例(10.9%)较高有关。本文还发现,超重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有增加和延长的趋势,但是统计学P值处于临界,尚不能认为有明显差异,或许更大样本量的研究会发现三组的差异。虽然超重患者术后某些并发症明显增加,但院内死亡率并未增加,因此该组患者不应列为手术禁忌证,而应做好术中和术后的预防。
本研究的优点是:我们选择了一个较窄的人群,比如:所有患者均为食管鳞癌;术前均未做新辅助放化疗;手术方式均为Ivor-Lewis术;均为胸内吻合患者。因此,本研究的同质性较好。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是:(1)为单中心研究且样本量偏小,可导致未能发现某些阳性结果;(2)为回顾性研究,因此不可避免的存在某些信息偏倚;(3)均是纳入接受手术的患者,排除了一些极低和极大体重而有手术禁忌证患者,这可能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一定影响,因此其外推性受到一定限制;(4)本文计算体重指数时,使用入院时体重,而未考虑因营养不良导致的体重减轻,因为超重或肥胖患者可能因为营养不良而在入院时变成低体重患者,这一混杂因素可能对围术期并发症产生影响。下一步我们将进行前瞻性研究,研究体重减轻对患者围术期和预后的影响。
超重对食管鳞癌患者围术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其手术时间延长,术后切口感染或愈合延迟发生率明显增加,有肺部感染增加和住院时间延长的趋势,仍需要更大样本量的研究证实。超重患者不是食管鳞癌手术禁忌证,但术中和术后应注意预防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