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田永彦, 王金城, 王金玲, 郝临沅, 祁新元. 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偶发前列腺癌肺转移一例.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6, 23(12): 1199-1200. doi: 10.7507/1007-4848.20160281 复制
临床资料患者,男,70岁,因左侧胸痛、胸闷5 d入院。11个月前曾患“左侧自发性气胸”。入院后查体:右肺呼吸音清晰,左肺未闻及呼吸音。胸部X线片检查示:左侧气胸。入院后即刻在局部麻醉下行左侧胸腔闭式引流术。胸部CT检查示:左侧气胸,双肺多发肺大泡,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图 1)。

患者在全身麻醉下经胸腔镜行肺大泡切除、肺修补术。患者右侧90度卧位,取腋中线第7肋间为进镜孔,腋前线第4肋间、肩胛线第7肋间分别为操作孔。经胸腔镜探查,左肺上叶尖部可见一直径约5 cm的肺大泡,其旁见4簇肺大泡,左肺上叶纵隔面可见3簇肺大泡,左肺舌段纵隔面可见1簇肺大泡,左肺上叶胸肋面可见3个直径约1 cm的肺大泡。用直线切割缝合器分别将各个肺大泡切除。术中未见明显转移瘤,手术全程顺利。术后病理结果示:左肺肺大泡(图 2),其中一张切片见一转移性腺癌灶(图 3),大小约0.5 cm×0.3 cm。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提示癌最大可能来源于前列腺。周围肺呈局灶性肺出血、肺气肿及肺大泡形成,伴间质炭末沉着及灶性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结果:角蛋白阳性(CK,+)、钙视网膜蛋白(calretinin,-)、嗜铬素A(CgA,-)、突触素(Syn,-)、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CDX2,-)、凝血因子XIII(FXIII,-)、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CD3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34(CD34,-)、调宁蛋白(Calponin,-)、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天门冬氨酸蛋白酶A(Napsin A,-)、抑癌基因P53(-)、癌胚抗原(CEA) (单抗)(-)、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10%+)、肿瘤蛋白-1(WT-1,-)、人骨髓内皮细胞标记物(HBME-1,-)、CK7(-)、CK20(-)、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组织化学染色:阿尔辛蓝-过碘酸雪夫(AB-PAS,-)。

注:A为HE染色 ×10;B为PSA ×20
患者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穿刺过程顺利。前列腺穿刺标本病理结果示:前列腺癌。给予内分泌药物治疗,患者顺利出院。
讨论肺是全身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恶性肿瘤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约有30%可转移到肺。前列腺癌最常转移到盆腔、闭孔淋巴结群和全身骨骼,有时也会侵袭其他器官,如肺、肝肾上腺以及阴茎等。
大多数肺转移癌无明显临床症状。1883年Kronlein首次成功切除了1例肺转移性肉瘤。但转移瘤是在肺病变切除之后才被发现。Berney和Churchill首次术前即诊断肺转移性肿瘤后进行肿瘤切除。
身体他处肿瘤转移到肺的发生率并不相同,依次为:结直肠癌、肾癌、乳腺癌、睾丸癌、子宫癌、头颈部肿瘤、黑色素瘤、膀胱癌、卵巢癌。外科手术是肺转移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1]。在肺转移性肿瘤中,前列腺癌肺转移临床上比较少见[2]。本例患者在接受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的时候,偶然被发现前列腺癌肺转移。在肺部手术前,应仔细阅读胸部CT。对于老年男性患者,当胸部CT上显示转移结节的时候,应当想到前列腺癌肺转移的可能,可以做PSA浓度测定,有助于尽早发现前列腺癌[3]。
临床资料患者,男,70岁,因左侧胸痛、胸闷5 d入院。11个月前曾患“左侧自发性气胸”。入院后查体:右肺呼吸音清晰,左肺未闻及呼吸音。胸部X线片检查示:左侧气胸。入院后即刻在局部麻醉下行左侧胸腔闭式引流术。胸部CT检查示:左侧气胸,双肺多发肺大泡,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图 1)。

患者在全身麻醉下经胸腔镜行肺大泡切除、肺修补术。患者右侧90度卧位,取腋中线第7肋间为进镜孔,腋前线第4肋间、肩胛线第7肋间分别为操作孔。经胸腔镜探查,左肺上叶尖部可见一直径约5 cm的肺大泡,其旁见4簇肺大泡,左肺上叶纵隔面可见3簇肺大泡,左肺舌段纵隔面可见1簇肺大泡,左肺上叶胸肋面可见3个直径约1 cm的肺大泡。用直线切割缝合器分别将各个肺大泡切除。术中未见明显转移瘤,手术全程顺利。术后病理结果示:左肺肺大泡(图 2),其中一张切片见一转移性腺癌灶(图 3),大小约0.5 cm×0.3 cm。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提示癌最大可能来源于前列腺。周围肺呈局灶性肺出血、肺气肿及肺大泡形成,伴间质炭末沉着及灶性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结果:角蛋白阳性(CK,+)、钙视网膜蛋白(calretinin,-)、嗜铬素A(CgA,-)、突触素(Syn,-)、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CDX2,-)、凝血因子XIII(FXIII,-)、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CD3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34(CD34,-)、调宁蛋白(Calponin,-)、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天门冬氨酸蛋白酶A(Napsin A,-)、抑癌基因P53(-)、癌胚抗原(CEA) (单抗)(-)、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10%+)、肿瘤蛋白-1(WT-1,-)、人骨髓内皮细胞标记物(HBME-1,-)、CK7(-)、CK20(-)、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组织化学染色:阿尔辛蓝-过碘酸雪夫(AB-PAS,-)。

注:A为HE染色 ×10;B为PSA ×20
患者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穿刺过程顺利。前列腺穿刺标本病理结果示:前列腺癌。给予内分泌药物治疗,患者顺利出院。
讨论肺是全身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恶性肿瘤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约有30%可转移到肺。前列腺癌最常转移到盆腔、闭孔淋巴结群和全身骨骼,有时也会侵袭其他器官,如肺、肝肾上腺以及阴茎等。
大多数肺转移癌无明显临床症状。1883年Kronlein首次成功切除了1例肺转移性肉瘤。但转移瘤是在肺病变切除之后才被发现。Berney和Churchill首次术前即诊断肺转移性肿瘤后进行肿瘤切除。
身体他处肿瘤转移到肺的发生率并不相同,依次为:结直肠癌、肾癌、乳腺癌、睾丸癌、子宫癌、头颈部肿瘤、黑色素瘤、膀胱癌、卵巢癌。外科手术是肺转移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1]。在肺转移性肿瘤中,前列腺癌肺转移临床上比较少见[2]。本例患者在接受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的时候,偶然被发现前列腺癌肺转移。在肺部手术前,应仔细阅读胸部CT。对于老年男性患者,当胸部CT上显示转移结节的时候,应当想到前列腺癌肺转移的可能,可以做PSA浓度测定,有助于尽早发现前列腺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