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畅怡, 王小啟, 郑哲, 樊红光, 李浩杰, 侯剑峰, 高歌. 使用双侧乳内动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早期结果分析.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7, 24(3): 206-210. doi: 10.7507/1007-4848.201608081 复制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尤其对于合并糖尿病、累及左主干及分叉的多支病变,远期效果好[1-2]。目前常用的血管旁路材料为乳内动脉(internal mammary artery, IMA)及大隐静脉(saphenous vein, SV)。对于年轻患者,桡动脉使用亦较广泛。乳内动脉 10 年通畅率可达 90%[3],而大隐静脉因取材方便且充足,仍在临床上大量应用,但其 10 年通畅率仅为 50%~60%[4]。鉴于此,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全动脉化 CABG 的概念,其远期通畅率和生存率的优势已被众多文献所证明[5-7],而右乳内动脉(right internal mammary artery, RIMA)较桡动脉有更好的远期生存率,且极少发生痉挛,成为仅次于左乳内动脉(left internal mammary artery, LIMA)的第二选择[8-9]。本文旨在分析对使用双侧乳内动脉(bilateral internal mammary artery, BIMA)行 CABG 后的早期临床及 CT 结果,探讨这一策略的安全性及早期效果,以指导临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5 年 12 月至 2016 年 7 月我院对 52 例年龄小于 65 岁的冠心病患者使用 BIMA 行单纯 CABG,搭桥数量多者,在此基础上使用 SV,其中男 46 例、女 6 例,平均年龄(56.6±6.8)岁。术前根据临床症状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明确诊断。排除标准:严重肥胖(体质量指数>30 kg/m2)、心功能明显减低(左室射血分数<40%)、心房颤动、合并锁骨下动脉开口狭窄、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及控制不佳的糖尿病(表 1)。所有患者出院前行冠状动脉 CT 检查评价桥血管通畅情况。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手术,双腔气管内插管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取仰卧位。置入乳内动脉牵开器显露 BIMA,电刀带蒂获取,先左侧后右侧。上端达锁骨下动脉起始部,下端达剑突水平,充分游离乳内动脉近端,保证其有效长度,全身肝素化后离断血管远端,予罂粟碱水纱布保护。先吻合远端,开放升主动脉后行游离血管的近端吻合。如果乳内动脉长度不足,将近端离断,作为游离血管吻合。动脉桥路径:当 RIMA 与前降支吻合时,LIMA 与对角支、中间支或钝缘支吻合。1 例患者 RIMA 为前降支与第 1 对角支的序贯吻合,2 例患者 RIMA 与前降支为游离桥吻合,其中 1 例近端与静脉桥吻合,1 例近端与升主动脉吻合;当 LIMA 与前降支吻合,RIMA 与对角支、钝缘支、右冠状动脉或后降支吻合,2 例患者 LIMA 为前降支与第 1 对角支的序贯吻合;SV 与前降支之外的其他血管吻合,采用单一或序贯吻合方式。RIMA 常规走行于心脏表面,2 例患者因靶血管位置稍远,RIMA 经心包横窦后方走行与其吻合。所有吻合完成、停止体外循环后,在平均动脉压 60 mm Hg 状态下,使用 Veri Q 系统(Medistim, Norway)根据时差法流量测定原理测定桥血管流量,分析平均流量及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 PI)。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及百分比表示。LIMA 桥、RIMA 桥及静脉桥的流量及 PI 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早期临床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4.7±0.6)h,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14.8±20.6)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82.8±17.6)min,平均呼吸机使用时间(17.6±10.5)h,平均 ICU 停留时间(2.7±1.8)d,平均远端吻合口数(4.6±0.8)个。1 例患者术后伤口愈合不良,胸骨松动,经再次清创缝合后治愈。所有患者术后无心绞痛发作,均康复出院,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6.9±7.3)d(表 2)。
2.2 桥流量结果
LIMA 桥平均流量(28.1±11.4)ml/min,平均 PI 2.2±0.6;RIMA 桥平均流量(27.3±12.0)ml/min,平均 PI 2.4±0.8;静脉桥平均流量(41.5± 21.5)ml/min,平均 PI 2.2±0.7。对 LIMA 桥、RIMA 桥及静脉桥平均流量进行方差分析,Levene 方差齐性检验P<0.05,方差不齐性,采用不等方差假设项下的 Tamhane's T2 及 Dunnett's T3 检验,群组之间F=15.824,P=0.000。LIMA 桥与 RIMA 桥平均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8)。LIMA 桥、RIMA 桥平均流量分别与 SV 桥平均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对 PI 均值进行方差分析,Levene 方差齐性检验P=0.203,方差齐性,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52,P=0.351)。LIMA 桥与 RIMA 桥、SV 桥平均 PI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3,0.898);RIMA 桥与 SV 桥平均 PI 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166)。
2.3 早期 CT 结果
52 例患者均在出院前行冠状动脉 CT 检查。2 例患者图像产生运动伪影,观察受影响,其余 50 例图像质量满意。每支旁路血管分为桥及吻合口远端两部分分别描述管腔狭窄与否、程度及显影情况,根据显影程度分为显影良好、显影浅淡及未显影 3 种情况。结果显示:无桥血管狭窄;7 支静脉桥、5 支动脉桥吻合口远端呈现显影浅淡;2 支静脉桥未显影,提示桥血管闭塞(表 3,表 4)。因例数较少,未对导致闭塞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



3 讨论
全动脉化 CABG 以其良好的患者生存率[5-7]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其机制不仅仅是较高的动脉桥通畅率,还与动脉桥对于自身冠状动脉循环的保护效应相关[10]。使用 BIMA 的 CABG 远期生存率更是优于其他方式组合的动脉桥[8-9]。鉴于桡动脉易痉挛的特性,本研究并未广泛采用,而以 SV 作为动脉桥之外的补充,确保手术安全。本组患者无围术期心肌梗死及低心排血量等循环系统并发症,无手术死亡,所以使用 BIMA 的 CABG 手术安全性可以确定。
对于乳内动脉的获取,目前仍是骨骼化获取与带蒂获取并存,目前尚无证据显示两种获取方法在 IMA 流量上有差别[11-12],但骨骼化游离可以减轻术后疼痛及增加胸骨灌注,减少胸骨不愈合及深部感染的概率[11-13],据 Benedetto 等[14]的报道,和带蒂获取单侧 IMA 相比,使用骨骼化获取双侧或单侧 IMA 未增加胸骨并发症的风险,但带蒂获取双侧 IMA 则增加胸骨并发症的风险。本研究 IMA 全部采用带蒂方式获取,仅有 1 例出现胸骨松动、伤口愈合不良,无胸骨感染发生,这一比例低于其他文献报道[14],目前结果满意,但仍尚需更多病例观察。
发生胸骨并发症患者的体质量指数为 25.7 kg/m2,无糖尿病,术后拔出胸腔引流管后发生乳糜胸、心包积液,胸骨及伤口愈合受到影响。文献[15]明确指出,体质量指数>30 kg/m2,胸骨深部感染的风险增高,当使用 BIMA 时会进一步增加风险[8],所以有学者建议,肥胖患者尤其是合并糖尿病时,慎重选择使用 BIMA 行 CABG[16-18]。我们在筛选患者时已排除严重肥胖者,平均体质量指数仅为 25.6 kg/m2,一定程度上规避了肥胖导致胸骨并发症的风险。对于糖尿病患者,如果无心脏外的其他严重合并症,仍然入选使用 BIMA 搭桥,就胸骨并发症而言,糖尿病并不增加深部胸骨感染的风险[19],但仍需仔细缝合伤口,必要时采用理疗方法,避免软组织愈合不良。
对于前降支的桥血管选择,是 LIMA 还是 RIMA,目前并无文献证明其差异。Kurlansky 等[20]建议基于前降支的重要性及既往研究 LIMA-前降支桥的优异结果,建议尽量使用 LIMA 与前降支吻合。我们认为,桥血管的选择需整体考虑,LIMA 更靠近回旋支、对角支,当其需要再血管化时,LIMA 能够提供更充足的长度,吻合成功率高,更便于行序贯吻合。所以我们认为,RIMA 与前降支吻合,LIMA 与其他左冠分支吻合是更理想的选择。本研究 RIMA-前降支桥未出现长度不足的情况,平均流量(28.7±11.5)ml/min,与 LIMA-前降支桥流量相当,也证明 RIMA-前降支桥的可靠性,但远期血管通畅率及生存率的比较仍需进一步研究。
冠状动脉 CT 能准确可靠地诊断桥血管及吻合口狭窄程度[21],目前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术后随访。本研究以术后早期 CT 结果评估桥血管通畅情况,除 2 例因运动伪影观察不清外,其余 50 例成像较满意。12 支桥血管出现吻合口以远显影浅淡,但仍通畅,我们考虑原因可能为:扫描时造影剂未达峰值,导致冠状动脉对比增强不明显;动脉桥血管对流量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当流量不高或有竞争血流时,造影剂进入较少,导致显影浅淡;静脉桥行序贯吻合时,近端吻合口窃血导致远端靶血管流量降低,造影剂进入较少,导致显影浅淡,本研究中 7 支静脉桥显影浅淡,其中 5 支为序贯吻合,可能和此有关。2 支静脉桥术后早期出现闭塞。高长青等[22]报道,我国患者 SV 的平均流量>15 ml/min,较满意的流量应>35ml/min。Cetin 等[23]报道,SV 的平均流量应在 48 ml/min 左右,这两支闭塞血管可能和流量不高有关。本研究例数较少,评估时间短,通畅率的准确情况需更大样本、更长时间的随访来说明。
使用 BIMA 行 CABG,早期结果良好,并发症率较低,RIMA-前降支桥与 LIMA-前降支桥的流量相当,早期 CT 结果显示通畅率较高,流量满意的动脉桥早期无闭塞,流量低可能是静脉桥早期闭塞的原因。远期通畅率及生存率,仍需进一步随访研究。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尤其对于合并糖尿病、累及左主干及分叉的多支病变,远期效果好[1-2]。目前常用的血管旁路材料为乳内动脉(internal mammary artery, IMA)及大隐静脉(saphenous vein, SV)。对于年轻患者,桡动脉使用亦较广泛。乳内动脉 10 年通畅率可达 90%[3],而大隐静脉因取材方便且充足,仍在临床上大量应用,但其 10 年通畅率仅为 50%~60%[4]。鉴于此,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全动脉化 CABG 的概念,其远期通畅率和生存率的优势已被众多文献所证明[5-7],而右乳内动脉(right internal mammary artery, RIMA)较桡动脉有更好的远期生存率,且极少发生痉挛,成为仅次于左乳内动脉(left internal mammary artery, LIMA)的第二选择[8-9]。本文旨在分析对使用双侧乳内动脉(bilateral internal mammary artery, BIMA)行 CABG 后的早期临床及 CT 结果,探讨这一策略的安全性及早期效果,以指导临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5 年 12 月至 2016 年 7 月我院对 52 例年龄小于 65 岁的冠心病患者使用 BIMA 行单纯 CABG,搭桥数量多者,在此基础上使用 SV,其中男 46 例、女 6 例,平均年龄(56.6±6.8)岁。术前根据临床症状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明确诊断。排除标准:严重肥胖(体质量指数>30 kg/m2)、心功能明显减低(左室射血分数<40%)、心房颤动、合并锁骨下动脉开口狭窄、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及控制不佳的糖尿病(表 1)。所有患者出院前行冠状动脉 CT 检查评价桥血管通畅情况。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手术,双腔气管内插管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取仰卧位。置入乳内动脉牵开器显露 BIMA,电刀带蒂获取,先左侧后右侧。上端达锁骨下动脉起始部,下端达剑突水平,充分游离乳内动脉近端,保证其有效长度,全身肝素化后离断血管远端,予罂粟碱水纱布保护。先吻合远端,开放升主动脉后行游离血管的近端吻合。如果乳内动脉长度不足,将近端离断,作为游离血管吻合。动脉桥路径:当 RIMA 与前降支吻合时,LIMA 与对角支、中间支或钝缘支吻合。1 例患者 RIMA 为前降支与第 1 对角支的序贯吻合,2 例患者 RIMA 与前降支为游离桥吻合,其中 1 例近端与静脉桥吻合,1 例近端与升主动脉吻合;当 LIMA 与前降支吻合,RIMA 与对角支、钝缘支、右冠状动脉或后降支吻合,2 例患者 LIMA 为前降支与第 1 对角支的序贯吻合;SV 与前降支之外的其他血管吻合,采用单一或序贯吻合方式。RIMA 常规走行于心脏表面,2 例患者因靶血管位置稍远,RIMA 经心包横窦后方走行与其吻合。所有吻合完成、停止体外循环后,在平均动脉压 60 mm Hg 状态下,使用 Veri Q 系统(Medistim, Norway)根据时差法流量测定原理测定桥血管流量,分析平均流量及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 PI)。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及百分比表示。LIMA 桥、RIMA 桥及静脉桥的流量及 PI 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早期临床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4.7±0.6)h,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14.8±20.6)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82.8±17.6)min,平均呼吸机使用时间(17.6±10.5)h,平均 ICU 停留时间(2.7±1.8)d,平均远端吻合口数(4.6±0.8)个。1 例患者术后伤口愈合不良,胸骨松动,经再次清创缝合后治愈。所有患者术后无心绞痛发作,均康复出院,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6.9±7.3)d(表 2)。
2.2 桥流量结果
LIMA 桥平均流量(28.1±11.4)ml/min,平均 PI 2.2±0.6;RIMA 桥平均流量(27.3±12.0)ml/min,平均 PI 2.4±0.8;静脉桥平均流量(41.5± 21.5)ml/min,平均 PI 2.2±0.7。对 LIMA 桥、RIMA 桥及静脉桥平均流量进行方差分析,Levene 方差齐性检验P<0.05,方差不齐性,采用不等方差假设项下的 Tamhane's T2 及 Dunnett's T3 检验,群组之间F=15.824,P=0.000。LIMA 桥与 RIMA 桥平均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8)。LIMA 桥、RIMA 桥平均流量分别与 SV 桥平均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对 PI 均值进行方差分析,Levene 方差齐性检验P=0.203,方差齐性,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52,P=0.351)。LIMA 桥与 RIMA 桥、SV 桥平均 PI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3,0.898);RIMA 桥与 SV 桥平均 PI 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166)。
2.3 早期 CT 结果
52 例患者均在出院前行冠状动脉 CT 检查。2 例患者图像产生运动伪影,观察受影响,其余 50 例图像质量满意。每支旁路血管分为桥及吻合口远端两部分分别描述管腔狭窄与否、程度及显影情况,根据显影程度分为显影良好、显影浅淡及未显影 3 种情况。结果显示:无桥血管狭窄;7 支静脉桥、5 支动脉桥吻合口远端呈现显影浅淡;2 支静脉桥未显影,提示桥血管闭塞(表 3,表 4)。因例数较少,未对导致闭塞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



3 讨论
全动脉化 CABG 以其良好的患者生存率[5-7]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其机制不仅仅是较高的动脉桥通畅率,还与动脉桥对于自身冠状动脉循环的保护效应相关[10]。使用 BIMA 的 CABG 远期生存率更是优于其他方式组合的动脉桥[8-9]。鉴于桡动脉易痉挛的特性,本研究并未广泛采用,而以 SV 作为动脉桥之外的补充,确保手术安全。本组患者无围术期心肌梗死及低心排血量等循环系统并发症,无手术死亡,所以使用 BIMA 的 CABG 手术安全性可以确定。
对于乳内动脉的获取,目前仍是骨骼化获取与带蒂获取并存,目前尚无证据显示两种获取方法在 IMA 流量上有差别[11-12],但骨骼化游离可以减轻术后疼痛及增加胸骨灌注,减少胸骨不愈合及深部感染的概率[11-13],据 Benedetto 等[14]的报道,和带蒂获取单侧 IMA 相比,使用骨骼化获取双侧或单侧 IMA 未增加胸骨并发症的风险,但带蒂获取双侧 IMA 则增加胸骨并发症的风险。本研究 IMA 全部采用带蒂方式获取,仅有 1 例出现胸骨松动、伤口愈合不良,无胸骨感染发生,这一比例低于其他文献报道[14],目前结果满意,但仍尚需更多病例观察。
发生胸骨并发症患者的体质量指数为 25.7 kg/m2,无糖尿病,术后拔出胸腔引流管后发生乳糜胸、心包积液,胸骨及伤口愈合受到影响。文献[15]明确指出,体质量指数>30 kg/m2,胸骨深部感染的风险增高,当使用 BIMA 时会进一步增加风险[8],所以有学者建议,肥胖患者尤其是合并糖尿病时,慎重选择使用 BIMA 行 CABG[16-18]。我们在筛选患者时已排除严重肥胖者,平均体质量指数仅为 25.6 kg/m2,一定程度上规避了肥胖导致胸骨并发症的风险。对于糖尿病患者,如果无心脏外的其他严重合并症,仍然入选使用 BIMA 搭桥,就胸骨并发症而言,糖尿病并不增加深部胸骨感染的风险[19],但仍需仔细缝合伤口,必要时采用理疗方法,避免软组织愈合不良。
对于前降支的桥血管选择,是 LIMA 还是 RIMA,目前并无文献证明其差异。Kurlansky 等[20]建议基于前降支的重要性及既往研究 LIMA-前降支桥的优异结果,建议尽量使用 LIMA 与前降支吻合。我们认为,桥血管的选择需整体考虑,LIMA 更靠近回旋支、对角支,当其需要再血管化时,LIMA 能够提供更充足的长度,吻合成功率高,更便于行序贯吻合。所以我们认为,RIMA 与前降支吻合,LIMA 与其他左冠分支吻合是更理想的选择。本研究 RIMA-前降支桥未出现长度不足的情况,平均流量(28.7±11.5)ml/min,与 LIMA-前降支桥流量相当,也证明 RIMA-前降支桥的可靠性,但远期血管通畅率及生存率的比较仍需进一步研究。
冠状动脉 CT 能准确可靠地诊断桥血管及吻合口狭窄程度[21],目前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术后随访。本研究以术后早期 CT 结果评估桥血管通畅情况,除 2 例因运动伪影观察不清外,其余 50 例成像较满意。12 支桥血管出现吻合口以远显影浅淡,但仍通畅,我们考虑原因可能为:扫描时造影剂未达峰值,导致冠状动脉对比增强不明显;动脉桥血管对流量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当流量不高或有竞争血流时,造影剂进入较少,导致显影浅淡;静脉桥行序贯吻合时,近端吻合口窃血导致远端靶血管流量降低,造影剂进入较少,导致显影浅淡,本研究中 7 支静脉桥显影浅淡,其中 5 支为序贯吻合,可能和此有关。2 支静脉桥术后早期出现闭塞。高长青等[22]报道,我国患者 SV 的平均流量>15 ml/min,较满意的流量应>35ml/min。Cetin 等[23]报道,SV 的平均流量应在 48 ml/min 左右,这两支闭塞血管可能和流量不高有关。本研究例数较少,评估时间短,通畅率的准确情况需更大样本、更长时间的随访来说明。
使用 BIMA 行 CABG,早期结果良好,并发症率较低,RIMA-前降支桥与 LIMA-前降支桥的流量相当,早期 CT 结果显示通畅率较高,流量满意的动脉桥早期无闭塞,流量低可能是静脉桥早期闭塞的原因。远期通畅率及生存率,仍需进一步随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