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心外科(北京 100029);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乳内动脉采备过程中造成的胸膜破损会显著增加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早期胸腔积液的可能。我们对比了不同处理方式对患者术后早期胸腔积液、疼痛程度以及肺功能差异的作用,以期探讨最佳的应对方法。方法2012 年 8 月至 2016 年 3 月连续选取我院行非体外循环旁路移植术取左乳内动脉并出现左侧胸膜破损的 300 例患者,其中男 176 例、女 124 例,年龄(63.1±8.7)岁。术中完成搭桥后,将出现胸膜破损的患者随机分成 3 组:经剑突组(n=100),分别放置心包引流管及经剑突下左胸腔 32 号弯引流管各一根;经侧胸壁组(n=100),放置心包引流管一根、经左腋中线第 6 肋间 32 号直胸腔引流管一根;关闭胸膜组(n=100),缝闭胸膜破损,放置心包引流管及 32 号纵膈引流管各一根。拔除气管插管后第 1 d 及术后第 5 d 分别测量患者安静状态下及用力咳嗽时的疼痛程度,拔除引流管后检查胸腔积液量,术后第 5 d 测量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经统计学处理后,对 3 种方法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术后总引流量:经侧胸壁组>关闭胸膜组>经剑突组,经侧胸壁组与关闭胸膜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分别与经剑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经侧胸壁组>关闭胸膜组,3 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 1="" d="">经剑突组>关闭胸膜组,3 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 5 d 疼痛程度、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和二氧化碳分压 3 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 5 d 肺活量(VC)关闭胸膜组与经侧胸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均大于经剑突组(P<0.05)。术后第 5 d 氧分压(PO2)关闭胸膜组最高且与经剑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缝闭破损的胸膜、而后仅放置心包加纵隔引流管的方法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降低胸腔积液发生的概率,对患者肺功能的恢复也有优势,可以作为术者首选方法。

引用本文: 梁林, 孔晴宇, 张健群, 迟立群, 肖巍, 陈辛亮, 占向鸿.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取左乳内动脉胸膜破损后不同应对方法的随机对照试验.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7, 24(6): 423-429. doi: 10.7507/1007-4848.201609068 复制

  • 上一篇

    肺癌患者术后症状评估量表的有效性及临床应用
  • 下一篇

    锚定区不佳的 B 型主动脉夹层治疗的病例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