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余惠, 曹舸, 范景秀. 腰大池引流脑脊液治疗主动脉夹层术后截瘫六例.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7, 24(9): 738-739. doi: 10.7507/1007-4848.201703062 复制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治疗以外科手术及介入下支架置入为主,围术期脊髓缺血所致截瘫为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可高达 20%[1]。既往虽有报道术前行腰大池脑脊液穿刺引流(cerebrospinal fluid drainage,CSFD)术可降低术后截瘫风险,同时也存在发生脊髓腔内出血、感染、漏液等多种严重合并症可能[2-3],且其有效性的循证学证据不充分[4]。我科 6 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于术后严密监测肢体状况,出现截瘫症状后,立即行 CSFD 术,疗效好,同时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现总结其临床资料及治疗经验。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 年 1 月至 2017 年 1 月我科行手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共计 222 例(含外科手术 114 例,单纯支架介入 108 例),其中 6 例患者于术后合并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其临床资料见表 1。

6 例患者中有 4 例为术后下肢感觉运动持续未恢复,另 2 例为早期肢体功能恢复正常后出现迟发性障碍,所有患者均为术后 72 h 内发病。其中 2 例患者为一侧肢体感觉运动障碍,4 例患者为双侧障碍。
1.2 手术方法
全组 6 例患者均于术后严密观察,发现症状后立即行 CSFD 术。CSFD 术的具体方法为:于 L3~4/L4~5 腰椎间隙行腰椎穿刺术,测量脑脊液压力,并留置引流管,持续行脑脊液引流。引流期间患者去枕平卧,禁止抬高床头。引流袋位于患者脊平面以上至少 10 cm,通过调节引流袋高度严格控制引流速度,不超过 10~15 ml/h,全天不超过 300 ml/24 h。当患者症状消失或引流管留置时间达到 72 h 即予以拔除。同时辅以颅内脱水,营养神经,药物改善脊髓供血,抑制脑脊液生成等治疗。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每日 4 次定时评估患者双下肢肌力(0~Ⅴ 级)情况。
2 结果
6 例患者中,5 例在行 CSFD 术后 3 d 以内(即拔除导管前),肢体功能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恢复,最早 1 例于术后 10 h 即出现肌力改善。其中 3 例患者出院前功能恢复正常,2 例出院后继续行功能锻炼。术后 3 个月随访,5 例患者双下肢感觉运动均基本恢复正常,1 例患者长期遗留双下肢感觉运动缺失,诊断为 T1~2 截瘫。所有患者在术后行头颅 CT 检查均未提示特殊异常,且均未出现 CSDF 术后并发症。6例患者的临床结果见表 2。

1 例截瘫患者资料:男,50 岁,患高血压病 8+年(服药控制在 140/85 mm Hg),夹层累及双侧髂总动脉,术前 CT 造影提示双下肢主要为假腔供血,围术期上肢血压维持 120/80 mm Hg,下肢血压低,多为 60/40 mm Hg;术后早期出现意识障碍合并双侧肢体 L1~2 平面以下截瘫,立即予冬眠 48 h,后意识恢复,发现肢体运动障碍后予腰穿测压,为 130 mm H2O,留置引流管规范治疗 3 d 后拔除,截瘫症状无好转,术后 3 个月回访患者症状仍无明显改善,考虑为顽固性截瘫。
3 讨论
脊髓损伤是主动脉夹层术后最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原因目前认为主要与围术期脊髓缺血有关。CFSD 术[2, 4]是治疗脊髓损伤确切有效的方法,作用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能释放脑脊液(CFS)压力,从而增加脊髓灌注压;二是能去除脊髓损伤后释放入脑脊液的负性因子。其合并症主要包括:(1)颅内出血,感染,CFS 漏,张力性气颅;(2)引流过度。既往研究[2, 4]术前置入 CFS 引流管,监测压力并适时引流,能起到脊髓保护作用,但长时间置管可能增加出血感染、渗漏等并发症,甚至威胁生命[3]。
本研究中患者在术后严密监测意识水平及肢体活动状况,于出现脊髓缺血症状的第一时间行 CSFD 术,效果良好,并最大程度降低了发生并发症的可能,6 例患者均无合并症出现。由于条件限制,本研究中所有患者未行持续 CFS 压力监测,参考既往文献[5-7]调整引流量,同样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避免了合并症出现,有一定参考价值。
患者脊髓损伤康复效果与其损伤程度密切相关[7],围术期低血压是其独立危险因素,长时间低灌注可能导致不可逆损伤。本文 1 例顽固性截瘫患者即考虑原发夹层影响脊髓血供造成长时间缺血。有研究[6]提示 CSFD 对颅内压较低患者效果不佳,本文中顽固性截瘫患者穿刺后测压为 130 mm H2O,明显低于另 5 例,提示预后可能不佳。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治疗以外科手术及介入下支架置入为主,围术期脊髓缺血所致截瘫为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可高达 20%[1]。既往虽有报道术前行腰大池脑脊液穿刺引流(cerebrospinal fluid drainage,CSFD)术可降低术后截瘫风险,同时也存在发生脊髓腔内出血、感染、漏液等多种严重合并症可能[2-3],且其有效性的循证学证据不充分[4]。我科 6 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于术后严密监测肢体状况,出现截瘫症状后,立即行 CSFD 术,疗效好,同时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现总结其临床资料及治疗经验。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 年 1 月至 2017 年 1 月我科行手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共计 222 例(含外科手术 114 例,单纯支架介入 108 例),其中 6 例患者于术后合并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其临床资料见表 1。

6 例患者中有 4 例为术后下肢感觉运动持续未恢复,另 2 例为早期肢体功能恢复正常后出现迟发性障碍,所有患者均为术后 72 h 内发病。其中 2 例患者为一侧肢体感觉运动障碍,4 例患者为双侧障碍。
1.2 手术方法
全组 6 例患者均于术后严密观察,发现症状后立即行 CSFD 术。CSFD 术的具体方法为:于 L3~4/L4~5 腰椎间隙行腰椎穿刺术,测量脑脊液压力,并留置引流管,持续行脑脊液引流。引流期间患者去枕平卧,禁止抬高床头。引流袋位于患者脊平面以上至少 10 cm,通过调节引流袋高度严格控制引流速度,不超过 10~15 ml/h,全天不超过 300 ml/24 h。当患者症状消失或引流管留置时间达到 72 h 即予以拔除。同时辅以颅内脱水,营养神经,药物改善脊髓供血,抑制脑脊液生成等治疗。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每日 4 次定时评估患者双下肢肌力(0~Ⅴ 级)情况。
2 结果
6 例患者中,5 例在行 CSFD 术后 3 d 以内(即拔除导管前),肢体功能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恢复,最早 1 例于术后 10 h 即出现肌力改善。其中 3 例患者出院前功能恢复正常,2 例出院后继续行功能锻炼。术后 3 个月随访,5 例患者双下肢感觉运动均基本恢复正常,1 例患者长期遗留双下肢感觉运动缺失,诊断为 T1~2 截瘫。所有患者在术后行头颅 CT 检查均未提示特殊异常,且均未出现 CSDF 术后并发症。6例患者的临床结果见表 2。

1 例截瘫患者资料:男,50 岁,患高血压病 8+年(服药控制在 140/85 mm Hg),夹层累及双侧髂总动脉,术前 CT 造影提示双下肢主要为假腔供血,围术期上肢血压维持 120/80 mm Hg,下肢血压低,多为 60/40 mm Hg;术后早期出现意识障碍合并双侧肢体 L1~2 平面以下截瘫,立即予冬眠 48 h,后意识恢复,发现肢体运动障碍后予腰穿测压,为 130 mm H2O,留置引流管规范治疗 3 d 后拔除,截瘫症状无好转,术后 3 个月回访患者症状仍无明显改善,考虑为顽固性截瘫。
3 讨论
脊髓损伤是主动脉夹层术后最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原因目前认为主要与围术期脊髓缺血有关。CFSD 术[2, 4]是治疗脊髓损伤确切有效的方法,作用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能释放脑脊液(CFS)压力,从而增加脊髓灌注压;二是能去除脊髓损伤后释放入脑脊液的负性因子。其合并症主要包括:(1)颅内出血,感染,CFS 漏,张力性气颅;(2)引流过度。既往研究[2, 4]术前置入 CFS 引流管,监测压力并适时引流,能起到脊髓保护作用,但长时间置管可能增加出血感染、渗漏等并发症,甚至威胁生命[3]。
本研究中患者在术后严密监测意识水平及肢体活动状况,于出现脊髓缺血症状的第一时间行 CSFD 术,效果良好,并最大程度降低了发生并发症的可能,6 例患者均无合并症出现。由于条件限制,本研究中所有患者未行持续 CFS 压力监测,参考既往文献[5-7]调整引流量,同样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避免了合并症出现,有一定参考价值。
患者脊髓损伤康复效果与其损伤程度密切相关[7],围术期低血压是其独立危险因素,长时间低灌注可能导致不可逆损伤。本文 1 例顽固性截瘫患者即考虑原发夹层影响脊髓血供造成长时间缺血。有研究[6]提示 CSFD 对颅内压较低患者效果不佳,本文中顽固性截瘫患者穿刺后测压为 130 mm H2O,明显低于另 5 例,提示预后可能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