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李培艺, 魏蔚. 单肺通气期间泵注小剂量肾上腺素对脑氧饱和度及苏醒时间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8, 25(3): 208-212. doi: 10.7507/1007-4848.201704003 复制
脑氧饱和度(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ScO2)代表局部脑组织的氧饱和度,信号比例为静脉 70%,动脉 25%,毛细血管 5%。正常值 67%±10%,测量准确度 3%~6%,反映脑组织氧供需平衡。其数值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血红蛋白、温度、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等[1-2]。当体内氧供需平衡发生改变后,rScO2 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并且比常规监测更加灵敏[3-4]。由于胸科手术的特殊性,多数需要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进行肺隔离,因此容易出现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发生低氧血症[5-6]。对 OLV 中患者监测 rScO2 后发现,多数患者发生了 rScO2 下降,且 rScO2 的降低程度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明显相关[6-7]。
研究发现血管活性药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麻黄碱等升高血压时,因激动不同的受体会对 rScO2 产生不同的影响[8-10]。既往研究发现对于 OLV 的患者在血压降低时使用多巴胺或者去氧肾上腺素,虽然两种血管活性药物均可使血压上升,但多巴胺因作用β1 受体增加 CO 而增加了 rScO2 [11]。也有动物实验提出在猪体内泵注去氧肾上腺素后虽然血压显著升高,但 CO 和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较前下降,rScO2 也相应降低;但注射麻黄碱后 CO 较前升高,未发生 rScO2 降低[12]。理论上增加心输出量可以提高氧供,降低 OLV 时低氧血症对氧供需平衡的影响,我们也在临床上发现在 OLV 中泵注小剂量肾上腺素有助于维持通气和降低低氧血症的发生。因此,本试验拟观察 OLV 期间泵注小剂量肾上腺素术对患者 rScO2 的影响,同时设置生理盐水为对照组探索 rScO2 在 OLV 期间的变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和分组
连续纳入 2016 年 3~7 月拟行择期 OLV 肺叶切除术的 30 例患者,随机分为肾上腺素组[n=15,男 8 例、女 7 例,平均年龄(58.70±11.40)岁]和生理盐水组[n=15,男 7 例、女 8 例,平均年龄(57.00±11.40)岁]。入选标准:年龄>18 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 Ⅱ~Ⅲ 级,OLV 时间>45 min。排除标准:肺功能严重受损,第一秒用力呼气量/预计值<50%,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心律失常、脑血管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患者。本试验获得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在 ClinicalTrials.gov 注册(NCT00826956)并取得受试者知情同意。
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方法。由电子计算机随机产生 30 个随机序号,将随机序号装入密闭不透光的信封中。对患者、试验研究者实施盲法。试验流程见图 1。

两组中各有 1 例患者术后送至 ICU,在进行术后拔管时间分析时将其剔除。
1.2 方法
1.2.1 麻醉
患者进入手术室平静状态吸气 5 min 后监测平均动脉压 (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脉搏氧饱和度(peripheral oxygen saturation,SpO2)并将其作为基线值。静脉注射咪唑安定 0.05 mg/kg,舒芬太尼 0.3~0.5 μg/kg,顺苯磺酸阿曲库胺 0.2 mg/kg,丙泊酚 2~2.5 mg/kg,面罩辅助通气 3~5 min 后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32~37 号,美国泰科),并用纤维支气管镜或听诊器辅助定位。定位成功后由不参加本试验的护士开始持续泵注根据分组配制的 1 mg/ml 肾上腺素或 0.9% 生理盐水,速度 0.01 μg/(kg·min),麻醉医生和研究人员对患者入组情况不知情。术中持续吸入 1% 七氟醚、静脉持续泵注丙泊酚 3~6 mg/(kg·h)、瑞芬太尼 0.05~0.15 μg/(kg·min)维持麻醉。每小时根据麻醉具体情况酌情追加肌松药、舒芬太尼,维持血流动力学在基础值±20% 以内波动。通气模式采用压力控制模式,FiO2=0.6,潮气量 5~8 ml/kg,频率 12~16 次/分,吸呼比 1∶2,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4 mm Hg,EtCO2 35~45 mm Hg,SpO2>90%。静脉滴注乳酸钠林格氏液,维持尿量>0.5 ml/(kg·h)。手术结束前 20 min 常规给予昂丹司琼 8 mg,曲马多 100 mg,缝合皮肤时停止瑞芬太尼并给予舒芬太尼 5 μg,手术结束后停止所有麻醉药。待患者清醒呼之睁眼,保护性反射恢复,自主呼吸下 SpO2>90%,潮气量>5 ml/kg,呼吸频率>10 次/分,EtCO2<45 mm Hg 后拔出气管导管送至麻醉恢复室。
1.2.2 rScO2 监测
侧卧位固定后,再次听诊确定肺隔离成功后,采用近红外光脑氧饱和度监测仪(EGOS-600,Enginmed,苏州,中国)监测 rScO2。每 2 s 发生一次脉冲波并产生一个相应的 rScO2,所有的数值最后保存于硬盘中。保证术中 rScO2 采集信号最低为两格(信号等级分为一、二、三格,数字越大表示信号越佳),若小于两格或者机器提示接触不良或 rScO2 突然显示为 0 时,重新确认电极片的位置或者机器重新定标,将此期间测得的 rScO2 数据认为是由外界干扰因素造成的故而排除。
1.2.3 数据处理
术中持续监测 MAP、HR、SpO2、潮气量及气道压,每隔 10 min 记录数据。记录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及苏醒拔管时间及围术期各项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用气道压/潮气量间接表示肺动态肺顺应性。定义 OLV 开始前 5 min 内 rScO2 的平均值为患者 rScO2 基线值;OLV 开始后每隔 10 min 作为一个时点,10 min 内 rScO2 的平均值为该时点值;rScO2 降低超过基线值 15% 定义为低 rScO2 事件。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23.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或中位数表示。组内各时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间各时点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检验使用 Spearman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前及术中基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等围术期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 1)。
2.2 rScO2 组间比较
OLV 前肾上腺素组和对照组 rScO2 基线值未见明显差异(65.08%±4.61% vs. 66.84%±3.08%,P=0.229),OLV 开始后肾上腺素组 rScO2 逐渐升高,而对照组呈现降低趋势,在 OLV 各时点肾上腺素组 rScO2 均高于对照组。在 OLV 40 min、50 min 时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肾上腺素组 67.76%±4.64% vs. 对照组 64.08%±3.07%,P=0.016;肾上腺素组 67.25%±4.34% vs. 对照组 64.20%±3.37%,P=0.040);见表 2。
2.3 rScO2 组内比较
肾上腺素组随着 OLV 时间的延长,rScO2 逐渐升高(P<0.05),而对照组 rScO2 逐步下降(P<0.05)。对 OLV 期间所有测量的 rScO2 分为 4 个区间段:rScO2<55%;55%≤rScO2<65%;65%≤rScO2<75% ;rScO2≥75%,肾上腺素组各区间段所占比例为 27%、37%、69%、95%,对照组为 73%、63%、31%、5%,肾上腺素组在高区段中所占的比例大于对照组(P<0.05)。此外,肾上腺素组术中 rScO2 最低值为 57.99%±4.92%,比对照组 rScO2 高(54.35%±5.36%,P=0.006)。对术中低 rScO2 事件发生率比较,肾上腺素组比对照组低(0.0% vs. 66.7%,P<0.05)。
2.4 其他参数比较
对不同 OLV 时点的 HR、MAP、SPO2、EtCO2 进行组内比较,发现 HR、MAP、EtCO2 各时点无明显差异,但 OLV 期间 SpO2 较双肺降低。组间各时点上述参数也没有差异。我们用通气压力/潮气量间接表示患者肺顺应性的大小,发现肾上腺素组和对照组在侧卧位单肺通气开始时肺顺应性均较平卧位双肺通气显著降低,随着 OLV 时间的延长,肺顺应性逐渐增加但低于平卧位双肺通气时,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图 2)。两组液体输注量、失血量、尿量、术中麻醉用药、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无差别。肾上腺素组苏醒拔管时间更快(P=0.004)。对苏醒时间进行多因素相关分析发现术中 rScO2 低于基线值 15% 的时间越长,苏醒拔管时间越长(r=0.374,P=0.040,图 3)。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不良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插管后平卧位;2:侧卧位OLV开始;3:OLV 10 min;4:OLV 20 min;5:OLV 30 min;6:OLV 40 min;

3 讨论
低氧血症是 OLV 面临的最大挑战,本试验观察到生理盐水组 OLV 后 rScO2 逐渐下降,低于基线值 15%、20% 发生率为 67% 和 60%,这和 Hemmerling 等[13]报道的在 OLV 期间 70% 的患者 rScO2 低于基线值的 20% 相似。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通气-血流比例失衡,导致氧合下降、氧供降低。
OLV 开始后肾上腺素组 rScO2 不仅没有下降,反而逐步上升。肾上腺素组未发生低 rScO2 事件,而生理盐水组有 66.7%(10/15)患者发生低 rScO2 事件。小剂量肾上腺素主要激动 β 受体,作用于 β1 受体,加强心肌收缩力,使得 CO 升高[12]。Sharrock 等[14]对术中低血压的患者持续输注 0.01~0.02 μg/(kg·min)肾上腺素,CO 升高但 HR 没有明显改变。术后低 CO 患者泵注 0.01~0.23 μg/(kg·min)肾上腺素后 CO 明显增加[15]。对健康成人泵注 0.06 μg/(kg·min)肾上腺素后 CO 升高,MAP 下降[15]。虽然在本试验中我们未对 CO 进行测量,但肾上腺素组 rScO2 逐渐升高,而且高于生理盐水组。理论上,增加的 CO 增加了脑血流量,最终改善了脑组织氧供使 rScO2 增加[16]。Meng 等[17]对既往研究总结发现 CO 和脑血流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并且这种联系有可能不受限于脑血流自动调节范围。在 Schramm 等[18]的研究中同样得出了 rScO2 和 CO 有一定联系的结论,CO 升高会提高 rScO2(r2=0.664)。因此,我们考虑试验组升高的 rScO2 是因为小剂量肾上腺素增加 CO,改善了 OLV 期间的脑血流量的结果。
对术后患者的苏醒时间进行比较,发现肾上腺素组苏醒更快,并且术中低 rScO2 持续时间和苏醒时间有一定的相关性(r2=0.16)。麻醉后苏醒和多种因素有关:个体对药物的代谢差异、血液稀释及微循环功能,各种因素导致的氧供应不足、二氧化碳蓄积也会延迟苏醒[19]。对术后苏醒延迟的患者一项回顾性分析发现术前合并低氧血症的患者术后苏醒较慢[20]。本试验是第一次发现 OLV 期间低 rScO2 和苏醒拔管时间有关,提示我们对 OLV 期间 rScO2 的监测和调控可以对患者的预后产生重要的影响,但对其机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肾上腺素也可以激动 β2 受体扩张支气管,抑制组胺释放,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改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和肺换气功能。但对两组肺顺应性比较未发现明显差异,可能与样本量较少、筛选患者时排除了肺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而入组的患者肺顺应性均较好有关。另外虽然在本试验中未发现在泵注肾上腺素过程中血压骤升、恶性心律失常、心室颤动等不良反应,是否与 30 例患者术前检查均无心血管相关疾病有关还需行进一步研究,但是对于合并心脏疾病的患者在 OLV 期间应用肾上腺素需要谨慎处理。
综上所述,胸科手术 OLV 中持续泵注 0.01 μg/(kg·min)肾上腺素可以增加 rScO2,缩短苏醒时间。OLV 期间低 rScO2 的持续时间和术后苏醒有一定的相关性。
脑氧饱和度(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ScO2)代表局部脑组织的氧饱和度,信号比例为静脉 70%,动脉 25%,毛细血管 5%。正常值 67%±10%,测量准确度 3%~6%,反映脑组织氧供需平衡。其数值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血红蛋白、温度、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等[1-2]。当体内氧供需平衡发生改变后,rScO2 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并且比常规监测更加灵敏[3-4]。由于胸科手术的特殊性,多数需要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进行肺隔离,因此容易出现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发生低氧血症[5-6]。对 OLV 中患者监测 rScO2 后发现,多数患者发生了 rScO2 下降,且 rScO2 的降低程度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明显相关[6-7]。
研究发现血管活性药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麻黄碱等升高血压时,因激动不同的受体会对 rScO2 产生不同的影响[8-10]。既往研究发现对于 OLV 的患者在血压降低时使用多巴胺或者去氧肾上腺素,虽然两种血管活性药物均可使血压上升,但多巴胺因作用β1 受体增加 CO 而增加了 rScO2 [11]。也有动物实验提出在猪体内泵注去氧肾上腺素后虽然血压显著升高,但 CO 和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较前下降,rScO2 也相应降低;但注射麻黄碱后 CO 较前升高,未发生 rScO2 降低[12]。理论上增加心输出量可以提高氧供,降低 OLV 时低氧血症对氧供需平衡的影响,我们也在临床上发现在 OLV 中泵注小剂量肾上腺素有助于维持通气和降低低氧血症的发生。因此,本试验拟观察 OLV 期间泵注小剂量肾上腺素术对患者 rScO2 的影响,同时设置生理盐水为对照组探索 rScO2 在 OLV 期间的变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和分组
连续纳入 2016 年 3~7 月拟行择期 OLV 肺叶切除术的 30 例患者,随机分为肾上腺素组[n=15,男 8 例、女 7 例,平均年龄(58.70±11.40)岁]和生理盐水组[n=15,男 7 例、女 8 例,平均年龄(57.00±11.40)岁]。入选标准:年龄>18 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 Ⅱ~Ⅲ 级,OLV 时间>45 min。排除标准:肺功能严重受损,第一秒用力呼气量/预计值<50%,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心律失常、脑血管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患者。本试验获得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在 ClinicalTrials.gov 注册(NCT00826956)并取得受试者知情同意。
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方法。由电子计算机随机产生 30 个随机序号,将随机序号装入密闭不透光的信封中。对患者、试验研究者实施盲法。试验流程见图 1。

两组中各有 1 例患者术后送至 ICU,在进行术后拔管时间分析时将其剔除。
1.2 方法
1.2.1 麻醉
患者进入手术室平静状态吸气 5 min 后监测平均动脉压 (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脉搏氧饱和度(peripheral oxygen saturation,SpO2)并将其作为基线值。静脉注射咪唑安定 0.05 mg/kg,舒芬太尼 0.3~0.5 μg/kg,顺苯磺酸阿曲库胺 0.2 mg/kg,丙泊酚 2~2.5 mg/kg,面罩辅助通气 3~5 min 后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32~37 号,美国泰科),并用纤维支气管镜或听诊器辅助定位。定位成功后由不参加本试验的护士开始持续泵注根据分组配制的 1 mg/ml 肾上腺素或 0.9% 生理盐水,速度 0.01 μg/(kg·min),麻醉医生和研究人员对患者入组情况不知情。术中持续吸入 1% 七氟醚、静脉持续泵注丙泊酚 3~6 mg/(kg·h)、瑞芬太尼 0.05~0.15 μg/(kg·min)维持麻醉。每小时根据麻醉具体情况酌情追加肌松药、舒芬太尼,维持血流动力学在基础值±20% 以内波动。通气模式采用压力控制模式,FiO2=0.6,潮气量 5~8 ml/kg,频率 12~16 次/分,吸呼比 1∶2,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4 mm Hg,EtCO2 35~45 mm Hg,SpO2>90%。静脉滴注乳酸钠林格氏液,维持尿量>0.5 ml/(kg·h)。手术结束前 20 min 常规给予昂丹司琼 8 mg,曲马多 100 mg,缝合皮肤时停止瑞芬太尼并给予舒芬太尼 5 μg,手术结束后停止所有麻醉药。待患者清醒呼之睁眼,保护性反射恢复,自主呼吸下 SpO2>90%,潮气量>5 ml/kg,呼吸频率>10 次/分,EtCO2<45 mm Hg 后拔出气管导管送至麻醉恢复室。
1.2.2 rScO2 监测
侧卧位固定后,再次听诊确定肺隔离成功后,采用近红外光脑氧饱和度监测仪(EGOS-600,Enginmed,苏州,中国)监测 rScO2。每 2 s 发生一次脉冲波并产生一个相应的 rScO2,所有的数值最后保存于硬盘中。保证术中 rScO2 采集信号最低为两格(信号等级分为一、二、三格,数字越大表示信号越佳),若小于两格或者机器提示接触不良或 rScO2 突然显示为 0 时,重新确认电极片的位置或者机器重新定标,将此期间测得的 rScO2 数据认为是由外界干扰因素造成的故而排除。
1.2.3 数据处理
术中持续监测 MAP、HR、SpO2、潮气量及气道压,每隔 10 min 记录数据。记录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及苏醒拔管时间及围术期各项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用气道压/潮气量间接表示肺动态肺顺应性。定义 OLV 开始前 5 min 内 rScO2 的平均值为患者 rScO2 基线值;OLV 开始后每隔 10 min 作为一个时点,10 min 内 rScO2 的平均值为该时点值;rScO2 降低超过基线值 15% 定义为低 rScO2 事件。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23.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或中位数表示。组内各时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间各时点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检验使用 Spearman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前及术中基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等围术期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 1)。
2.2 rScO2 组间比较
OLV 前肾上腺素组和对照组 rScO2 基线值未见明显差异(65.08%±4.61% vs. 66.84%±3.08%,P=0.229),OLV 开始后肾上腺素组 rScO2 逐渐升高,而对照组呈现降低趋势,在 OLV 各时点肾上腺素组 rScO2 均高于对照组。在 OLV 40 min、50 min 时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肾上腺素组 67.76%±4.64% vs. 对照组 64.08%±3.07%,P=0.016;肾上腺素组 67.25%±4.34% vs. 对照组 64.20%±3.37%,P=0.040);见表 2。
2.3 rScO2 组内比较
肾上腺素组随着 OLV 时间的延长,rScO2 逐渐升高(P<0.05),而对照组 rScO2 逐步下降(P<0.05)。对 OLV 期间所有测量的 rScO2 分为 4 个区间段:rScO2<55%;55%≤rScO2<65%;65%≤rScO2<75% ;rScO2≥75%,肾上腺素组各区间段所占比例为 27%、37%、69%、95%,对照组为 73%、63%、31%、5%,肾上腺素组在高区段中所占的比例大于对照组(P<0.05)。此外,肾上腺素组术中 rScO2 最低值为 57.99%±4.92%,比对照组 rScO2 高(54.35%±5.36%,P=0.006)。对术中低 rScO2 事件发生率比较,肾上腺素组比对照组低(0.0% vs. 66.7%,P<0.05)。
2.4 其他参数比较
对不同 OLV 时点的 HR、MAP、SPO2、EtCO2 进行组内比较,发现 HR、MAP、EtCO2 各时点无明显差异,但 OLV 期间 SpO2 较双肺降低。组间各时点上述参数也没有差异。我们用通气压力/潮气量间接表示患者肺顺应性的大小,发现肾上腺素组和对照组在侧卧位单肺通气开始时肺顺应性均较平卧位双肺通气显著降低,随着 OLV 时间的延长,肺顺应性逐渐增加但低于平卧位双肺通气时,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图 2)。两组液体输注量、失血量、尿量、术中麻醉用药、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无差别。肾上腺素组苏醒拔管时间更快(P=0.004)。对苏醒时间进行多因素相关分析发现术中 rScO2 低于基线值 15% 的时间越长,苏醒拔管时间越长(r=0.374,P=0.040,图 3)。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不良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插管后平卧位;2:侧卧位OLV开始;3:OLV 10 min;4:OLV 20 min;5:OLV 30 min;6:OLV 40 min;

3 讨论
低氧血症是 OLV 面临的最大挑战,本试验观察到生理盐水组 OLV 后 rScO2 逐渐下降,低于基线值 15%、20% 发生率为 67% 和 60%,这和 Hemmerling 等[13]报道的在 OLV 期间 70% 的患者 rScO2 低于基线值的 20% 相似。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通气-血流比例失衡,导致氧合下降、氧供降低。
OLV 开始后肾上腺素组 rScO2 不仅没有下降,反而逐步上升。肾上腺素组未发生低 rScO2 事件,而生理盐水组有 66.7%(10/15)患者发生低 rScO2 事件。小剂量肾上腺素主要激动 β 受体,作用于 β1 受体,加强心肌收缩力,使得 CO 升高[12]。Sharrock 等[14]对术中低血压的患者持续输注 0.01~0.02 μg/(kg·min)肾上腺素,CO 升高但 HR 没有明显改变。术后低 CO 患者泵注 0.01~0.23 μg/(kg·min)肾上腺素后 CO 明显增加[15]。对健康成人泵注 0.06 μg/(kg·min)肾上腺素后 CO 升高,MAP 下降[15]。虽然在本试验中我们未对 CO 进行测量,但肾上腺素组 rScO2 逐渐升高,而且高于生理盐水组。理论上,增加的 CO 增加了脑血流量,最终改善了脑组织氧供使 rScO2 增加[16]。Meng 等[17]对既往研究总结发现 CO 和脑血流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并且这种联系有可能不受限于脑血流自动调节范围。在 Schramm 等[18]的研究中同样得出了 rScO2 和 CO 有一定联系的结论,CO 升高会提高 rScO2(r2=0.664)。因此,我们考虑试验组升高的 rScO2 是因为小剂量肾上腺素增加 CO,改善了 OLV 期间的脑血流量的结果。
对术后患者的苏醒时间进行比较,发现肾上腺素组苏醒更快,并且术中低 rScO2 持续时间和苏醒时间有一定的相关性(r2=0.16)。麻醉后苏醒和多种因素有关:个体对药物的代谢差异、血液稀释及微循环功能,各种因素导致的氧供应不足、二氧化碳蓄积也会延迟苏醒[19]。对术后苏醒延迟的患者一项回顾性分析发现术前合并低氧血症的患者术后苏醒较慢[20]。本试验是第一次发现 OLV 期间低 rScO2 和苏醒拔管时间有关,提示我们对 OLV 期间 rScO2 的监测和调控可以对患者的预后产生重要的影响,但对其机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肾上腺素也可以激动 β2 受体扩张支气管,抑制组胺释放,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改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和肺换气功能。但对两组肺顺应性比较未发现明显差异,可能与样本量较少、筛选患者时排除了肺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而入组的患者肺顺应性均较好有关。另外虽然在本试验中未发现在泵注肾上腺素过程中血压骤升、恶性心律失常、心室颤动等不良反应,是否与 30 例患者术前检查均无心血管相关疾病有关还需行进一步研究,但是对于合并心脏疾病的患者在 OLV 期间应用肾上腺素需要谨慎处理。
综上所述,胸科手术 OLV 中持续泵注 0.01 μg/(kg·min)肾上腺素可以增加 rScO2,缩短苏醒时间。OLV 期间低 rScO2 的持续时间和术后苏醒有一定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