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林一丹, 刘伦旭. 90 度侧卧-头侧平行入路在机器人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7, 24(7): 493-494. doi: 10.7507/1007-4848.201706042 复制
1 技术背景介绍
机器人食管切除术(robotic-assisted minimal invasive esophagectomy,RAMIE )最常以“三切口”方式完成,胸部手术由机器人辅助完成,腹部手术可由机器人辅助也可由腹腔镜辅助完成,颈部采用手工或器械吻合。目前国内外 RAMIE 胸部手术多沿用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流程:患者半俯卧位(机器人位于病人背侧,机械臂沿与患者身体纵轴近似垂直方向伸展,简称“背侧成角入路”,见图 1a、b [1]),以奇静脉弓上为解剖切入点,从上向下游离食管,需要先在气管、隆突、主动脉弓等复杂结构之间游离食管。在腹部手术时,如果采用机器人辅助,则必须重新调整机器人的位置,将其移动到患者头侧,再将机械臂沿患者身体纵轴平行方向伸出。

2 技术创新点或特点
近期,受机器人肺叶切除的启发,我们在胸部手术采用患者 90 度左侧卧位(机器人位于患者头侧,机械臂沿患者身体纵轴平行方向伸展,简称“头侧平行入路”,见图 1c、d 及图 2a、b ),依据食管肿瘤的位置和分期设计个体化的食管癌切除流程(表 1)。具有如下特点:胸部显露的体表面积大,便于机械臂展开;手术视野几乎不受脊柱遮挡;多以中、下段食管为游离的切入点,从下向上游离,这样可以先在心包表面游离食管,解剖简单,再向气管、隆突等复杂结构推进,与开胸手术相似。我们采用 3 个机械臂,主要使用可 270 度旋转的无创抓钳、电凝钩、电剪刀完成胸部手术,使得清扫隆突下淋巴结、双侧喉返神经淋巴结和 4L 组淋巴结更加灵活精准。


腹部手术我们也采用机器人辅助完成,患者仰卧位头高脚低、右倾 30 度,机器人和手术床均不再移动位置,简化流程(图 2c);采用 3 个机械臂,主要使用无创抓钳、双极窗钳和超声刀配合完成腹部手术。流程上的特点是采用逆向游离的方法处理胃脾韧带,即先游离脾脏上极发出的胃脾韧带,再向脾脏下极方向推进(见视频第1~3集)。当脾脏上极发出的胃脾韧带较短时,逆向游离法有利于避免此处出血。
3 技术应用开展情况及遇到的问题
我科自 2016 年以来共开展 RAMIE 80 余例,前期胸部手术均采用机器人“背侧成角入路”,近期采用 90 度侧卧位-头侧平行入路完成 10 例。这 10 例手术中胸部手术时间(120.0±25.1)min,腹部手术时间(149.3±29.8)min,总手术时间(381.0±57.5)min,术中出血量(102.5±12.8)ml。术后无吻合口瘘及严重肺部感染并发症,无死亡。基于我们提出的选择性胸导管结扎技术[2],术中发现并处理胸导管损伤 2 例,未发生术后乳糜胸。术后发生声音嘶哑 2 例。
4 技术总结与讨论
我们体会,在胸部手术采用 90 度侧卧位-头侧平行入路具有如下优势:术中机器人位置不变,流程简化,胸内视野开阔,便于实现食管切除流程的个体化,清扫淋巴结,特别是双侧喉返淋巴结,灵活精准,但仍未能解决清扫喉返神经淋巴结引起的声嘶问题。此外,术中使用选择性胸导管结扎技术有效避免了术后乳糜胸的发生。
5 视频要点概述
病例简介:患者,男,58 岁,诊断:上段食管癌鳞状细胞癌(T3N3M0)。手术全程(从 Docking 到缝皮结束)时间 348.0 min,术中出血量 90.0 ml。
胸部手术主要演示:食管游离,隆突下淋巴结、双侧喉返神经淋巴结和 4L 组淋巴结清扫(第1集、2集)。
腹部手术主要演示:胃小弯、大弯游离,逆向游离胃脾韧带(第3集)。
1 技术背景介绍
机器人食管切除术(robotic-assisted minimal invasive esophagectomy,RAMIE )最常以“三切口”方式完成,胸部手术由机器人辅助完成,腹部手术可由机器人辅助也可由腹腔镜辅助完成,颈部采用手工或器械吻合。目前国内外 RAMIE 胸部手术多沿用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流程:患者半俯卧位(机器人位于病人背侧,机械臂沿与患者身体纵轴近似垂直方向伸展,简称“背侧成角入路”,见图 1a、b [1]),以奇静脉弓上为解剖切入点,从上向下游离食管,需要先在气管、隆突、主动脉弓等复杂结构之间游离食管。在腹部手术时,如果采用机器人辅助,则必须重新调整机器人的位置,将其移动到患者头侧,再将机械臂沿患者身体纵轴平行方向伸出。

2 技术创新点或特点
近期,受机器人肺叶切除的启发,我们在胸部手术采用患者 90 度左侧卧位(机器人位于患者头侧,机械臂沿患者身体纵轴平行方向伸展,简称“头侧平行入路”,见图 1c、d 及图 2a、b ),依据食管肿瘤的位置和分期设计个体化的食管癌切除流程(表 1)。具有如下特点:胸部显露的体表面积大,便于机械臂展开;手术视野几乎不受脊柱遮挡;多以中、下段食管为游离的切入点,从下向上游离,这样可以先在心包表面游离食管,解剖简单,再向气管、隆突等复杂结构推进,与开胸手术相似。我们采用 3 个机械臂,主要使用可 270 度旋转的无创抓钳、电凝钩、电剪刀完成胸部手术,使得清扫隆突下淋巴结、双侧喉返神经淋巴结和 4L 组淋巴结更加灵活精准。


腹部手术我们也采用机器人辅助完成,患者仰卧位头高脚低、右倾 30 度,机器人和手术床均不再移动位置,简化流程(图 2c);采用 3 个机械臂,主要使用无创抓钳、双极窗钳和超声刀配合完成腹部手术。流程上的特点是采用逆向游离的方法处理胃脾韧带,即先游离脾脏上极发出的胃脾韧带,再向脾脏下极方向推进(见视频第1~3集)。当脾脏上极发出的胃脾韧带较短时,逆向游离法有利于避免此处出血。
3 技术应用开展情况及遇到的问题
我科自 2016 年以来共开展 RAMIE 80 余例,前期胸部手术均采用机器人“背侧成角入路”,近期采用 90 度侧卧位-头侧平行入路完成 10 例。这 10 例手术中胸部手术时间(120.0±25.1)min,腹部手术时间(149.3±29.8)min,总手术时间(381.0±57.5)min,术中出血量(102.5±12.8)ml。术后无吻合口瘘及严重肺部感染并发症,无死亡。基于我们提出的选择性胸导管结扎技术[2],术中发现并处理胸导管损伤 2 例,未发生术后乳糜胸。术后发生声音嘶哑 2 例。
4 技术总结与讨论
我们体会,在胸部手术采用 90 度侧卧位-头侧平行入路具有如下优势:术中机器人位置不变,流程简化,胸内视野开阔,便于实现食管切除流程的个体化,清扫淋巴结,特别是双侧喉返淋巴结,灵活精准,但仍未能解决清扫喉返神经淋巴结引起的声嘶问题。此外,术中使用选择性胸导管结扎技术有效避免了术后乳糜胸的发生。
5 视频要点概述
病例简介:患者,男,58 岁,诊断:上段食管癌鳞状细胞癌(T3N3M0)。手术全程(从 Docking 到缝皮结束)时间 348.0 min,术中出血量 90.0 ml。
胸部手术主要演示:食管游离,隆突下淋巴结、双侧喉返神经淋巴结和 4L 组淋巴结清扫(第1集、2集)。
腹部手术主要演示:胃小弯、大弯游离,逆向游离胃脾韧带(第3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