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王学斌, 刘磊, 王桂阁, 张家齐, 陈野野, 曹磊, 刘洪生, 李单青. 20 例支气管肺类癌致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8, 25(11): 942-948. doi: 10.7507/1007-4848.201802042 复制
非垂体来源肿瘤异位分泌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所导致的库欣综合征称为异位 ACTH 综合征(ectopic ACTH syndrome,EAS),是库欣综合征的少见病因之一。1928 年,美国 Brown[1]首先报道了 1 例由小细胞肺癌引起的库欣综合征,从而揭开了异位 ACTH 激素分泌研究的序幕。1960 年,Bagshawe[2]和 Allott 等[3]分别报道了恶性肿瘤合并库欣综合征。1961 年,证实患者肿瘤组织中和血浆中有着相同的“ACTH”。近 50 多年中,对 EAS 的了解仅限于回顾性的病例研究,原因主要是由于这种综合征的少见性、临床表现的多变性和肿瘤来源的异质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资料显示肺部肿瘤是 EAS 最常见的原因[4],其中支气管肺类癌(bronchopulmonary carcinoid,BPC)占所有异位 ACTH 肿瘤的 30%~40%[5]。由于 BPC 往往体积较小且生长缓慢,故仅从临床水平区分是库欣病还是 BPC 引起的隐匿性 EAS 很困难。本文回顾性分析了 2007 年 3 月至 2016 年 5 月北京协和医院共 20 例经手术治疗并病理证实为 BPC 引起 EAS 的病例,描述这一罕见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情况,并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其发病特征,希望对临床上的诊断和治疗有所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 2007 年 3 月至 2016 年 5 月间经北京协和医院诊治,术前评估为可切除病灶并经手术治疗后病理证实为 BPC 引起的 EAS 患者共 20 例作为研究对象,男 13 例、女 7 例,年龄 13~70(38.85±15.31)岁,有吸烟史者 8 例(40%),中位病程 15(1~156)个月。
1.2 方法
1.2.1 数据采集
搜集并整理 20 例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病程、吸烟与否)、肿瘤特征(肿瘤大小、发病部位、分期、淋巴结转移与否、病理结果、Ki-67)、术前及术后重要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术前血钾、血 ACTH、血皮质醇,术后血 ACTH、血皮质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临床表现、诊治方法(大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胸腹部 CT、鞍区 MRI、奥曲肽显像、18F-FDG-PET/CT、68Ga-DOTA-PET/CT)及随访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其中血清钾数据为术前所测最低值,术前、术后的血清 ACTH 值及血皮质醇值为术前、术后 5 d 内的某日早 8 点所测。
1.2.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经历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侧开胸或者胸腔镜手术,包括肺叶切除及亚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术,经术后病理证实,均为 R0 切除。部分患者术后根据肿瘤病理类型及分期(肺部肿瘤分期参考美国癌症联合会第 7 版 TNM 分期系统)行辅助放化疗。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 SPSS22.0 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由于样本量<50,所以计量资料的正态检验采用 S-W(Shapiro-Wilk)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中位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20 例患者就诊时均存在典型皮质醇增多症的表现,其中发病率最高的症状是高血压、多血质、向心性肥胖、水牛背及满月脸;见表 1。

2.2 实验室检查
20 例患者的术前血 ACTH(正常值范围为 0~46 pg/ml)中位值为 175.00 pg/ml,术后血 ACTH 中位值为 9.75 pg/ml,术前血皮质醇(正常值范围为 4~22.3 μg/dl)中位值为 38.84 μg/dl,术后血皮质醇中位值为 7.89 μg/dl,低钾血症发生率 95.00%(19/20),血清钾的平均值为(2.52±0.44)mmol/L;见表 2。

2.3 功能试验
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examethasone suppression test,DST):小剂量 DST 均未被抑制(low-dose DST,LDDST),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high-dose DST,HDDST)2 例未做,4 例被抑制(4/18,22.2%),另外 14 例(14/18,77.8%)不被抑制;双侧岩下静脉窦采血(bilateral inferior petrosal sinus sampling,BIPSS)及外周静脉血 ACTH 比值:16 例行此检查,均<2,提示 ACTH 来自外周病变而非垂体病变,符合 EAS 诊断。
2.4 影像学检查
17 例患者进行了垂体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其中 7 例提示垂体微腺瘤可能,4 例(4/7)因不能排除库欣病而行垂体探查手术,术后病理显示 1 例为正常垂体组织,2 例为垂体细胞增生,另 1 例为微腺瘤并术后行鞍区放疗术,这些患者治疗后病情无缓解,并出现垂体功能低下的表现,进一步检查才发现胸部病变;13 例患者行肾上腺 CT,10 例提示双侧肾上腺增粗,2 例提示单侧肾上腺增粗;20 例患者中除 1 例初始胸部 CT、肾上腺 CT、蝶鞍垂体 CT 未见异常,3 年间分别行垂体探查部分切除术、右侧、左侧肾上腺切除术,13 年后才发现右肺中叶 2 cm 结节,其余 19 例初始均发现肺部明确类圆形结节病变,增强扫描部分结节可见强化;13 例术前行奥曲肽显像检查,2 例显示生长抑素受体高表达,1 例显示生长抑素受体轻度高表达,3 例均与胸部 CT 所示病变位置一致,阳性率为 23.1%;9 例患者行18F-FDG-PET/CT 检查,7 例患者发现摄取增高结节,阳性率 77.8%;6 例患者行68Ga-DOTA-PET/CT 检查,5 例患者发现摄取增高结节,阳性率 83.3%。
2.5 胸外科手术情况
共 20 例行肺部手术,1 例因高龄及肺功能较差,仅行右肺中叶楔形切除术+淋巴结采样,1 例患者仅行右肺中叶结节切除活检术,1 例行左肺舌叶切除+左下肺楔形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余 17 例均行相应肺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全组术后无死亡病例,术后 3 例(15.00%)患者发生严重的肺部感染,均经转入重症医学科行呼吸机辅助通气、振肺吸痰及抗感染等治疗后好转出院。
2.6 肿瘤情况
本研究 20 例患者均经术后病理得到证实,其中肺典型类癌(pulmonary typical carcinoid,PTC)14 例,肺不典型类癌(pulmonary atypical carcinoid,PAC)6 例。病变位于右肺上叶 1 例、右肺中叶 7 例、右肺下叶 3 例、左肺上叶 5 例、左肺下叶 4 例,影像学检查示中央型 5 例、周围型 15 例;见表 3。病变最大径线平均值为 2.15 cm,中位值为 1.85 cm(范围:0.50~6.80 cm)。病理分期:Ⅰa 期 8 例、Ⅰb 期 1 例、Ⅱa 期 2 例、Ⅲa 期 9 例,无 Ⅳ 期病例。

2.7 术后治疗及随访情况
术后 2 例患者失访,分别为 Ⅰa 期 PTC 及 Ⅲa 期 PAC 各 1 例。本组随访 18 例;见表 4;PTC 13 例,其中 Ⅰa 期 5 例,中位随访时间 98 个月,均无复发转移;Ⅱa 期 1 例,随访时间 120 个月,无复发转移;Ⅲa 期 7 例,4 例术后行放化疗辅助治疗,中位随访时间 31 个月,均无复发转移。PAC 5 例,Ⅰa 期 2 例,Ⅰb 期、Ⅱa 期、Ⅲa 期各 1 例,中位随访时间 31 个月,除 1 例 17 岁 Ⅱa 期男性患者,随访过程中出现复发转移,后为控制症状行双侧肾上腺切除术,2016 年 7 月加入一项评价索凡替尼疗效的 Ⅲ 期临床试验外,余 4 例均未出现复发转移。随访时间内 18 例患者均生存。

2.8 患者临床资料的比较
对整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发现男性血钾平均值 2.65,女性血钾平均值 2.27,P 值 0.059,故相比于男性患者,女性患者有更大的趋势发生更为严重的低血钾,但统计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 Ki-67、术后血皮质醇、肿瘤大小在 PTC 与 PAC 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26、0.041)。吸烟患者比不吸烟患者的瘤体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见表 5。但由于本研究为罕见病,收集、整理病例数偏少,所统计数据能否代表总体特征需更大样本量的研究进一步验证。


3 讨论
具有神经内分泌功能的一类实体肿瘤被称为神经内分泌肿瘤,大部分可异位分泌多种激素,如甲状旁腺激素(PTH)、生长激素(GH)、卵泡刺激素(FSH)、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ACTH、抗利尿激素(ADH)、促甲状腺激素(TSH)等,而非垂体来源肿瘤异位分泌 ACTH,称之为 EAS[6-8],占所有库欣综合征病例的 10% 左右。最早于 1928 年由 Brown [1]报道了 1 例伴有长胡须的女性糖尿病患者,合并小细胞肺癌,从而推测小细胞肺癌与库欣综合征之间可能存在联系,直至 20 世纪 60 年代,非垂体肿瘤与 ACTH 依赖性库欣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才明确[9]。 Ilias 等[4]报道的 90 例 EAS 患者中,BPC 引起的 EAS 约占 22.7%,小细胞肺癌占 21.7%,胸腺类癌约占 6.8%,甲状腺髓样癌约占 5.5%,胃肠道内分泌肿瘤约占 13.3%,副神经节瘤约占 3.4%,另有 9.3%~13.1% 的肿瘤来源不明。在不同地区和研究机构报道的百分率均有所不同,可能与诊断水平的差异有关。BPC 大约占到所有 EAS 病变来源的 1/3 左右,本组患者占我院同期病理证实为 EAS 的 36.4%,与国际报道相一致。
与垂体-肾上腺导致的库欣病鉴别是 EAS 的诊断难点。EAS 除了有库欣综合征的典型临床表现外,病情进展快且重,有时定位也存在很大困难,故早期诊断存在很大难度。本组 4 例患者(20.00%)前期因不能排除库欣病而行垂体探查术,治疗后病情无缓解,并出现垂体功能低下的表现。1 例患者因术前定位不明,为控制症状相继行右侧、左侧肾上腺切除术。
EAS 患者常合并明显的低血钾,其机制可能与过高水平皮质醇的盐皮质激素样作用有关[10]。总结北京协和医院 152 例库欣病的临床特点,其低血钾的发病比例为 42.3%,血钾平均值为 (3.75±0.58)mmol/L。而本研究中 20 例患者低血钾发生率为 95%,血钾平均值 (2.52±0.44)mmol/L,可见 EAS 患者一般较库欣病患者低血钾发病比例高且更为严重,但两者之间仍有重叠,只能作为鉴别参考。
本组患者均有血皮质醇的升高伴有节律消失,低剂量地塞米松试验均不能被抑制。文献报道库欣病 ACTH 一般仅轻度升高(50~210 pg/ml),HDDST 常常可被抑制,而 EAS 较多情况下 ACTH 高于 200 pg/ml,且 HDDST 通常不被抑制[7, 11],本组患者术前 ACTH 中位值 175.0(85.0~1 116.0)pg/ml,8 例高于 200 pg/ml,仅占 40.00%(8/20),可见两者之间存在较大范围重叠,故不能作为独立诊断依据。全组 18 例行 HDDST,有 4 例(22.22%)可被抑制,与文献报道的 22%~40% 相近[7, 12]。这些数据提示仅仅依靠实验室检查及无创激素功能试验难以鉴别 EAS 与库欣病。
结合北京协和医院以往报道的经验及文献报道,BIPSS 可作为鉴别的重要指标[13-14]。本组有 16 例行此检查,比值均<2,即中枢血样与外周血样中 ACTH 浓度无梯度差异,从而支持 EAS 的诊断。目前有学者将 BIPSS 列为鉴别 ACTH 为外周来源与中枢来源的“金指标”,但 BIPSS 局限性在于其本身为一有创操作,且无论是对操作技术和经验的要求还是对设备仪器的要求均很高,多在大型综合医院开展,因此推广困难,而且其特异性及敏感性并非 100%,当出现岩下窦解剖变异、先天发育不良及与基底静脉丛存在吻合支时会出现假阴性结果,有时也受 ACTH 波动影响,出现假阳性结果。
胸部 CT (图 1、图 2、图 3)是发现病变并评估手术可行性的重要检查。本组 20 例患者除 1 例初始胸部 CT 未发现明确结节外,其余 19 例均发现明确类圆形结节病变,结节最大径线中位值为 1.85 cm,增强扫描部分结节可见强化,所以推荐对怀疑 EAS 的患者常规行胸部 CT 检查。有研究[4]报道 In 标记的奥曲肽显像灵敏度达 60%,特异度 100%,作为功能显像有一定诊断优势,而国内[15-16]大多报道阳性率在 50% 左右,甚至更低。本组 13 例患者术前行奥曲肽显像检查,2 例显示生长抑素受体高表达,1 例显示生长抑素受体轻度高表达,阳性率仅为 23.1%,阳性率低于既往文献报道。对诊断而言,其敏感性较低,而且奥曲肽显像仅能粗略显示病变部位,病变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不能像 CT 那样清晰显示,对于外科医师而言,缺乏判断手术可行性的作用,仅能作为诊断的补充和证实[17-18]。本组 9 例患者行18F-FDG-PET/CT 检查,7 例患者发现摄取增高结节,阳性率 77.8%;6 例患者行68Ga-DOTA-PET/CT 检查,5 例患者发现摄取增高结节,阳性率 83.3%;其优势在于对肿瘤分期的评估,但对于检出率,从效益-费用比的角度,此项技术并不优于其他检查手段。

a:肺窗,结节梭形,较光滑,边界较清楚;b:纵隔窗,仅能显示极微小的点状阴影

a:肺窗,肿物椭圆形,较光滑,边界清楚;b:纵隔窗,实性肿物,密度均匀

明确定位诊断后,手术切除异位分泌 ACTH 的肿瘤是目前公认的最佳治疗方式[19-20]。本组患者术后血 ACTH 及皮质醇显著降低就是最好的证明。但 EAS 患者一般全身状况差,病情复杂,常合并多种并发症,围手术期易发生各种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本组术后 3 例(15.00%)患者发生严重的肺部感染,均经转入重症医学科行呼吸机辅助通气、振肺吸痰及抗感染治疗后好转出院。所以对于 EAS 患者我们要求术前补钾、降糖,改善全身状况,术中监测血气和 ACTH、皮质醇,术中、术后应用琥珀酸氢化可的松预防皮质醇危象,术后雾化吸入,协助其翻身叩背,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咳嗽、咳痰,可促使肺功能恢复并有效预防肺部感染,以协助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BPC 属于低度恶性肿瘤,较其它肿瘤所致 EAS 预后好[8]。文献报道经手术治疗后 BPC 患者 5 年生存率可高达 90%,也有文献报道肿瘤病理类型与分期可能是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20-21]。本组随访 18 例患者,PTC 13 例,PAC 5 例,除 1 例 17 岁 Ⅱa 期 PAC 患者于术后 15 个月复发外,余 17 例患者均未出现复发转移,随访时间内无死亡病例,故并未观察到不同病理类型及分期之间的生存差异,考虑可能与随访病例数偏少及 PAC 患者随访时间偏短有关。目前关于 BPC 的辅助治疗同样缺少确切的研究数据,指征的把握仍存争议。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建议对切除的 Ⅱ 期或 Ⅲ 期 PAC 及 Ⅲb 期 PTC 使用联合或不联合放疗的化疗[22],欧洲神经内分泌肿瘤学会(European Neuroendocrine Tumor Society,ENETS)指南限制该方案用于有淋巴结转移的 PAC 患者[23]。北美神经内分泌肿瘤协会(North American Neuroendocrine Tumor Society,NANTS)指南认为,相较于非小细胞肺癌,BPC 由于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持,并不常规推荐对病变完全切除的 PTC 或 PAC 患者进行辅助治疗,无论其是否有区域淋巴结转移[17]。目前晚期患者的治疗仍面临严峻的挑战,抗血管生成药物及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显示了一定的疗效,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24]。因此,我们应更加重视疾病的早期诊断,以期达到早期手术切除的目的。
综上所述,支气管肺类癌所致异位 ACTH 综合征是一种极为罕见的疾病,早期诊断及治疗对临床医师存在很大难度,需要多学科协助诊治;胸部 CT 是发现病变并评估手术可行性的重要方法;早期手术切除异位分泌 ACTH 肿瘤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且大多可获长期生存;当前仍需更大样本量异位分泌 ACTH 的肺类癌数据,以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探索该罕见病最佳的治疗方式,以保证患者更高的生活质量。
非垂体来源肿瘤异位分泌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所导致的库欣综合征称为异位 ACTH 综合征(ectopic ACTH syndrome,EAS),是库欣综合征的少见病因之一。1928 年,美国 Brown[1]首先报道了 1 例由小细胞肺癌引起的库欣综合征,从而揭开了异位 ACTH 激素分泌研究的序幕。1960 年,Bagshawe[2]和 Allott 等[3]分别报道了恶性肿瘤合并库欣综合征。1961 年,证实患者肿瘤组织中和血浆中有着相同的“ACTH”。近 50 多年中,对 EAS 的了解仅限于回顾性的病例研究,原因主要是由于这种综合征的少见性、临床表现的多变性和肿瘤来源的异质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资料显示肺部肿瘤是 EAS 最常见的原因[4],其中支气管肺类癌(bronchopulmonary carcinoid,BPC)占所有异位 ACTH 肿瘤的 30%~40%[5]。由于 BPC 往往体积较小且生长缓慢,故仅从临床水平区分是库欣病还是 BPC 引起的隐匿性 EAS 很困难。本文回顾性分析了 2007 年 3 月至 2016 年 5 月北京协和医院共 20 例经手术治疗并病理证实为 BPC 引起 EAS 的病例,描述这一罕见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情况,并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其发病特征,希望对临床上的诊断和治疗有所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 2007 年 3 月至 2016 年 5 月间经北京协和医院诊治,术前评估为可切除病灶并经手术治疗后病理证实为 BPC 引起的 EAS 患者共 20 例作为研究对象,男 13 例、女 7 例,年龄 13~70(38.85±15.31)岁,有吸烟史者 8 例(40%),中位病程 15(1~156)个月。
1.2 方法
1.2.1 数据采集
搜集并整理 20 例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病程、吸烟与否)、肿瘤特征(肿瘤大小、发病部位、分期、淋巴结转移与否、病理结果、Ki-67)、术前及术后重要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术前血钾、血 ACTH、血皮质醇,术后血 ACTH、血皮质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临床表现、诊治方法(大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胸腹部 CT、鞍区 MRI、奥曲肽显像、18F-FDG-PET/CT、68Ga-DOTA-PET/CT)及随访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其中血清钾数据为术前所测最低值,术前、术后的血清 ACTH 值及血皮质醇值为术前、术后 5 d 内的某日早 8 点所测。
1.2.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经历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侧开胸或者胸腔镜手术,包括肺叶切除及亚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术,经术后病理证实,均为 R0 切除。部分患者术后根据肿瘤病理类型及分期(肺部肿瘤分期参考美国癌症联合会第 7 版 TNM 分期系统)行辅助放化疗。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 SPSS22.0 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由于样本量<50,所以计量资料的正态检验采用 S-W(Shapiro-Wilk)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中位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20 例患者就诊时均存在典型皮质醇增多症的表现,其中发病率最高的症状是高血压、多血质、向心性肥胖、水牛背及满月脸;见表 1。

2.2 实验室检查
20 例患者的术前血 ACTH(正常值范围为 0~46 pg/ml)中位值为 175.00 pg/ml,术后血 ACTH 中位值为 9.75 pg/ml,术前血皮质醇(正常值范围为 4~22.3 μg/dl)中位值为 38.84 μg/dl,术后血皮质醇中位值为 7.89 μg/dl,低钾血症发生率 95.00%(19/20),血清钾的平均值为(2.52±0.44)mmol/L;见表 2。

2.3 功能试验
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examethasone suppression test,DST):小剂量 DST 均未被抑制(low-dose DST,LDDST),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high-dose DST,HDDST)2 例未做,4 例被抑制(4/18,22.2%),另外 14 例(14/18,77.8%)不被抑制;双侧岩下静脉窦采血(bilateral inferior petrosal sinus sampling,BIPSS)及外周静脉血 ACTH 比值:16 例行此检查,均<2,提示 ACTH 来自外周病变而非垂体病变,符合 EAS 诊断。
2.4 影像学检查
17 例患者进行了垂体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其中 7 例提示垂体微腺瘤可能,4 例(4/7)因不能排除库欣病而行垂体探查手术,术后病理显示 1 例为正常垂体组织,2 例为垂体细胞增生,另 1 例为微腺瘤并术后行鞍区放疗术,这些患者治疗后病情无缓解,并出现垂体功能低下的表现,进一步检查才发现胸部病变;13 例患者行肾上腺 CT,10 例提示双侧肾上腺增粗,2 例提示单侧肾上腺增粗;20 例患者中除 1 例初始胸部 CT、肾上腺 CT、蝶鞍垂体 CT 未见异常,3 年间分别行垂体探查部分切除术、右侧、左侧肾上腺切除术,13 年后才发现右肺中叶 2 cm 结节,其余 19 例初始均发现肺部明确类圆形结节病变,增强扫描部分结节可见强化;13 例术前行奥曲肽显像检查,2 例显示生长抑素受体高表达,1 例显示生长抑素受体轻度高表达,3 例均与胸部 CT 所示病变位置一致,阳性率为 23.1%;9 例患者行18F-FDG-PET/CT 检查,7 例患者发现摄取增高结节,阳性率 77.8%;6 例患者行68Ga-DOTA-PET/CT 检查,5 例患者发现摄取增高结节,阳性率 83.3%。
2.5 胸外科手术情况
共 20 例行肺部手术,1 例因高龄及肺功能较差,仅行右肺中叶楔形切除术+淋巴结采样,1 例患者仅行右肺中叶结节切除活检术,1 例行左肺舌叶切除+左下肺楔形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余 17 例均行相应肺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全组术后无死亡病例,术后 3 例(15.00%)患者发生严重的肺部感染,均经转入重症医学科行呼吸机辅助通气、振肺吸痰及抗感染等治疗后好转出院。
2.6 肿瘤情况
本研究 20 例患者均经术后病理得到证实,其中肺典型类癌(pulmonary typical carcinoid,PTC)14 例,肺不典型类癌(pulmonary atypical carcinoid,PAC)6 例。病变位于右肺上叶 1 例、右肺中叶 7 例、右肺下叶 3 例、左肺上叶 5 例、左肺下叶 4 例,影像学检查示中央型 5 例、周围型 15 例;见表 3。病变最大径线平均值为 2.15 cm,中位值为 1.85 cm(范围:0.50~6.80 cm)。病理分期:Ⅰa 期 8 例、Ⅰb 期 1 例、Ⅱa 期 2 例、Ⅲa 期 9 例,无 Ⅳ 期病例。

2.7 术后治疗及随访情况
术后 2 例患者失访,分别为 Ⅰa 期 PTC 及 Ⅲa 期 PAC 各 1 例。本组随访 18 例;见表 4;PTC 13 例,其中 Ⅰa 期 5 例,中位随访时间 98 个月,均无复发转移;Ⅱa 期 1 例,随访时间 120 个月,无复发转移;Ⅲa 期 7 例,4 例术后行放化疗辅助治疗,中位随访时间 31 个月,均无复发转移。PAC 5 例,Ⅰa 期 2 例,Ⅰb 期、Ⅱa 期、Ⅲa 期各 1 例,中位随访时间 31 个月,除 1 例 17 岁 Ⅱa 期男性患者,随访过程中出现复发转移,后为控制症状行双侧肾上腺切除术,2016 年 7 月加入一项评价索凡替尼疗效的 Ⅲ 期临床试验外,余 4 例均未出现复发转移。随访时间内 18 例患者均生存。

2.8 患者临床资料的比较
对整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发现男性血钾平均值 2.65,女性血钾平均值 2.27,P 值 0.059,故相比于男性患者,女性患者有更大的趋势发生更为严重的低血钾,但统计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 Ki-67、术后血皮质醇、肿瘤大小在 PTC 与 PAC 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26、0.041)。吸烟患者比不吸烟患者的瘤体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见表 5。但由于本研究为罕见病,收集、整理病例数偏少,所统计数据能否代表总体特征需更大样本量的研究进一步验证。


3 讨论
具有神经内分泌功能的一类实体肿瘤被称为神经内分泌肿瘤,大部分可异位分泌多种激素,如甲状旁腺激素(PTH)、生长激素(GH)、卵泡刺激素(FSH)、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ACTH、抗利尿激素(ADH)、促甲状腺激素(TSH)等,而非垂体来源肿瘤异位分泌 ACTH,称之为 EAS[6-8],占所有库欣综合征病例的 10% 左右。最早于 1928 年由 Brown [1]报道了 1 例伴有长胡须的女性糖尿病患者,合并小细胞肺癌,从而推测小细胞肺癌与库欣综合征之间可能存在联系,直至 20 世纪 60 年代,非垂体肿瘤与 ACTH 依赖性库欣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才明确[9]。 Ilias 等[4]报道的 90 例 EAS 患者中,BPC 引起的 EAS 约占 22.7%,小细胞肺癌占 21.7%,胸腺类癌约占 6.8%,甲状腺髓样癌约占 5.5%,胃肠道内分泌肿瘤约占 13.3%,副神经节瘤约占 3.4%,另有 9.3%~13.1% 的肿瘤来源不明。在不同地区和研究机构报道的百分率均有所不同,可能与诊断水平的差异有关。BPC 大约占到所有 EAS 病变来源的 1/3 左右,本组患者占我院同期病理证实为 EAS 的 36.4%,与国际报道相一致。
与垂体-肾上腺导致的库欣病鉴别是 EAS 的诊断难点。EAS 除了有库欣综合征的典型临床表现外,病情进展快且重,有时定位也存在很大困难,故早期诊断存在很大难度。本组 4 例患者(20.00%)前期因不能排除库欣病而行垂体探查术,治疗后病情无缓解,并出现垂体功能低下的表现。1 例患者因术前定位不明,为控制症状相继行右侧、左侧肾上腺切除术。
EAS 患者常合并明显的低血钾,其机制可能与过高水平皮质醇的盐皮质激素样作用有关[10]。总结北京协和医院 152 例库欣病的临床特点,其低血钾的发病比例为 42.3%,血钾平均值为 (3.75±0.58)mmol/L。而本研究中 20 例患者低血钾发生率为 95%,血钾平均值 (2.52±0.44)mmol/L,可见 EAS 患者一般较库欣病患者低血钾发病比例高且更为严重,但两者之间仍有重叠,只能作为鉴别参考。
本组患者均有血皮质醇的升高伴有节律消失,低剂量地塞米松试验均不能被抑制。文献报道库欣病 ACTH 一般仅轻度升高(50~210 pg/ml),HDDST 常常可被抑制,而 EAS 较多情况下 ACTH 高于 200 pg/ml,且 HDDST 通常不被抑制[7, 11],本组患者术前 ACTH 中位值 175.0(85.0~1 116.0)pg/ml,8 例高于 200 pg/ml,仅占 40.00%(8/20),可见两者之间存在较大范围重叠,故不能作为独立诊断依据。全组 18 例行 HDDST,有 4 例(22.22%)可被抑制,与文献报道的 22%~40% 相近[7, 12]。这些数据提示仅仅依靠实验室检查及无创激素功能试验难以鉴别 EAS 与库欣病。
结合北京协和医院以往报道的经验及文献报道,BIPSS 可作为鉴别的重要指标[13-14]。本组有 16 例行此检查,比值均<2,即中枢血样与外周血样中 ACTH 浓度无梯度差异,从而支持 EAS 的诊断。目前有学者将 BIPSS 列为鉴别 ACTH 为外周来源与中枢来源的“金指标”,但 BIPSS 局限性在于其本身为一有创操作,且无论是对操作技术和经验的要求还是对设备仪器的要求均很高,多在大型综合医院开展,因此推广困难,而且其特异性及敏感性并非 100%,当出现岩下窦解剖变异、先天发育不良及与基底静脉丛存在吻合支时会出现假阴性结果,有时也受 ACTH 波动影响,出现假阳性结果。
胸部 CT (图 1、图 2、图 3)是发现病变并评估手术可行性的重要检查。本组 20 例患者除 1 例初始胸部 CT 未发现明确结节外,其余 19 例均发现明确类圆形结节病变,结节最大径线中位值为 1.85 cm,增强扫描部分结节可见强化,所以推荐对怀疑 EAS 的患者常规行胸部 CT 检查。有研究[4]报道 In 标记的奥曲肽显像灵敏度达 60%,特异度 100%,作为功能显像有一定诊断优势,而国内[15-16]大多报道阳性率在 50% 左右,甚至更低。本组 13 例患者术前行奥曲肽显像检查,2 例显示生长抑素受体高表达,1 例显示生长抑素受体轻度高表达,阳性率仅为 23.1%,阳性率低于既往文献报道。对诊断而言,其敏感性较低,而且奥曲肽显像仅能粗略显示病变部位,病变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不能像 CT 那样清晰显示,对于外科医师而言,缺乏判断手术可行性的作用,仅能作为诊断的补充和证实[17-18]。本组 9 例患者行18F-FDG-PET/CT 检查,7 例患者发现摄取增高结节,阳性率 77.8%;6 例患者行68Ga-DOTA-PET/CT 检查,5 例患者发现摄取增高结节,阳性率 83.3%;其优势在于对肿瘤分期的评估,但对于检出率,从效益-费用比的角度,此项技术并不优于其他检查手段。

a:肺窗,结节梭形,较光滑,边界较清楚;b:纵隔窗,仅能显示极微小的点状阴影

a:肺窗,肿物椭圆形,较光滑,边界清楚;b:纵隔窗,实性肿物,密度均匀

明确定位诊断后,手术切除异位分泌 ACTH 的肿瘤是目前公认的最佳治疗方式[19-20]。本组患者术后血 ACTH 及皮质醇显著降低就是最好的证明。但 EAS 患者一般全身状况差,病情复杂,常合并多种并发症,围手术期易发生各种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本组术后 3 例(15.00%)患者发生严重的肺部感染,均经转入重症医学科行呼吸机辅助通气、振肺吸痰及抗感染治疗后好转出院。所以对于 EAS 患者我们要求术前补钾、降糖,改善全身状况,术中监测血气和 ACTH、皮质醇,术中、术后应用琥珀酸氢化可的松预防皮质醇危象,术后雾化吸入,协助其翻身叩背,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咳嗽、咳痰,可促使肺功能恢复并有效预防肺部感染,以协助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BPC 属于低度恶性肿瘤,较其它肿瘤所致 EAS 预后好[8]。文献报道经手术治疗后 BPC 患者 5 年生存率可高达 90%,也有文献报道肿瘤病理类型与分期可能是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20-21]。本组随访 18 例患者,PTC 13 例,PAC 5 例,除 1 例 17 岁 Ⅱa 期 PAC 患者于术后 15 个月复发外,余 17 例患者均未出现复发转移,随访时间内无死亡病例,故并未观察到不同病理类型及分期之间的生存差异,考虑可能与随访病例数偏少及 PAC 患者随访时间偏短有关。目前关于 BPC 的辅助治疗同样缺少确切的研究数据,指征的把握仍存争议。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建议对切除的 Ⅱ 期或 Ⅲ 期 PAC 及 Ⅲb 期 PTC 使用联合或不联合放疗的化疗[22],欧洲神经内分泌肿瘤学会(European Neuroendocrine Tumor Society,ENETS)指南限制该方案用于有淋巴结转移的 PAC 患者[23]。北美神经内分泌肿瘤协会(North American Neuroendocrine Tumor Society,NANTS)指南认为,相较于非小细胞肺癌,BPC 由于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持,并不常规推荐对病变完全切除的 PTC 或 PAC 患者进行辅助治疗,无论其是否有区域淋巴结转移[17]。目前晚期患者的治疗仍面临严峻的挑战,抗血管生成药物及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显示了一定的疗效,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24]。因此,我们应更加重视疾病的早期诊断,以期达到早期手术切除的目的。
综上所述,支气管肺类癌所致异位 ACTH 综合征是一种极为罕见的疾病,早期诊断及治疗对临床医师存在很大难度,需要多学科协助诊治;胸部 CT 是发现病变并评估手术可行性的重要方法;早期手术切除异位分泌 ACTH 肿瘤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且大多可获长期生存;当前仍需更大样本量异位分泌 ACTH 的肺类癌数据,以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探索该罕见病最佳的治疗方式,以保证患者更高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