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胸外科(山东青岛 266071);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分析叶酸受体阳性循环肿瘤细胞(folate receptor-positive circulating tumor cells,FR+CTC)与患者肺部病灶良恶性的相关性,建立基于临床资料、影像学和 FR+CTC 的肺部肿物恶性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2018 年 9 月至 2019 年 12 月 1 277 例行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查且病理结果明确的肺结节及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 518 例、女 759 例,中位年龄为 57(29~85)岁。随机将患者分配到试验组和验证组,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建立 Nomogram 预测模型,对其进行内部及外部验证,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验模型区分度,校准曲线检验模型一致性。结果 试验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925 例、良性疾病患者 113 例;验证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219 例、良性疾病患者 20 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 FR+CTC 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疾病患者(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 岁、女性、FR+CTC 值>8.7 FU/3 mL、胸膜牵拉征阳性、结节直径、毛刺征阳性、结节中实性成分直径比值<1 是病灶直径≤4 cm 肺肿物良恶性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 Nomogram 预测模型,区分度检验试验组 ROC 曲线下面积(AUC)值为 0.918,敏感性为 86.36%,特异性为 83.19%;验证组 AUC 值为 0.903,模型敏感性为 79.45%,特异性为 90.00%,表明 Nomogram 模型区分度良好。校准曲线表明 Nomogram 预测模型一致性良好。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 FR+CTC 显著高于肺部良性疾病患者。本研究建立的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诊断模型精准度良好,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引用本文: 孔德志, 刘傲, 崔健, 冷晓亮, 沃杨, 董燕亭, 矫文捷. 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诊断模型构建:基于临床影像学特征联合叶酸受体阳性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研究.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21, 28(10): 1192-1201. doi: 10.7507/1007-4848.202101072 复制

  • 上一篇

    基于CT影像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对 4 771 例肺癌诊断价值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 下一篇

    三维导航免穿刺和穿刺定位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肺结节的回顾性队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