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医院 结构性心脏病病区(北京 100037);
  • 2.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心血管内科(北京 100020);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探索不同介入封堵入路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 2019—2020 年阜外医院收治的≤7 岁行介入治疗的 PDA 患者。根据不同介入封堵入路将患者分为 3 组,常规动静脉组、单纯静脉组和逆行股动脉组。比较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纳入220例患者,其中男 78 例、女 142 例,年龄(3.21±1.73)岁,体重(14.99±5.35)kg,身高(96.19±15.77)cm,平均 PDA 直径(3.35±1.34)mm。85 例患者采用常规动静脉法,104 例采用单纯静脉法,31 例采用逆行股动脉法。逆行股动脉组 PDA 直径最小[(3.44±1.43)mm vs.(1.99±0.55)mm;(3.69±1.17)mm vs.(1.99±0.55)mm,P<0.001];单纯静脉组术中造影剂用量最少[40(30,50)mL vs. 20(20,30)mL;35(25,50)mL vs. 20(20,30)mL,P≤0.001],手术时间最短[32(26,44)min vs. 25(23,30)min;29(25,38)min vs. 25(23,30)min,P<0.05];常规动静脉组住院时间最长[3(3,5)d vs. 4(3,6)d;4(3,5)d vs. 4(3,6)d,P<0.05]。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经静脉入路 PDA 封堵术安全有效;逆行股动脉入路对直径较小的 PDA 具有简化手术流程等优势。

引用本文: 周泽明, 王宏茂, 郑宏, 宋会军, 李世国, 闫朝武, 胡海波, 刘琼, 徐仲英, 徐亮, 吕建华, 张戈军, 万俊义, 金敬琳. 不同介入封堵入路治疗儿童(≤7岁)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23, 30(5): 699-703. doi: 10.7507/1007-4848.202104002 复制

  • 上一篇

    进展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新辅助化疗临床缓解情况预测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 下一篇

    一站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联合椎动脉转位术的临床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