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1 , 孙岩 2
  • 1. 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医学影像科(山东滨州 256800);
  • 2.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血管外科(济南 250021);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肠系膜下动脉来源Ⅱ型内漏的处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血管外科2016年10月—2021年11月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肠系膜下动脉来源Ⅱ型内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纳入15例患者,男12例、女3例,年龄57~89(68.00±7.84)岁。11例患者经肠系膜上动脉-中结肠动脉-Riolan弓-左结肠动脉-肠系膜下动脉途径栓塞腹主动脉瘤瘤腔和肠系膜下动脉起始段。3例患者经上述途径栓塞肠系膜下动脉起始段。1例行开腹剖开瘤体,瘤腔内缝扎肠系膜下动脉后并保留支架。15例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6例患者术后腰痛、腹痛、腹胀等症状消失,无围手术期死亡或并发症。出院后随访中位时间 11.00(9.00,18.00)个月,随访期内2例患者Ⅱ型内漏复发,入院行二次栓塞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Ⅱ型内漏是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中肠系膜下动脉来源最为多见。导致瘤腔持续扩张的Ⅱ型内漏需积极干预。

引用本文: 王勇, 孙岩.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肠系膜下动脉来源Ⅱ型内漏的单中心回顾性分析.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24, 31(10): 1462-1466. doi: 10.7507/1007-4848.202212036 复制

  • 上一篇

    冷冻消融迷宫术联合二尖瓣置换治疗心房功能性二尖瓣反流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 下一篇

    “一站式”经心尖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联合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治疗多瓣膜病变的早期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