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张梦泽, 葛春林, 张雨京. MyD88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胰腺组织中表达及意义的实验研究.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4, 21(3): 345-348. doi: 10.7507/1007-9424.20140080 复制
Toll样受体(TLR)在胰腺炎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已被承认[1],但其下游蛋白即髓样细胞分化蛋白88(MyD88)对胰腺炎的作用尚不明确。Koike等[2]发现,无论是否诱导或诱导方法是什么,在小鼠胰腺组织中都有MyD88的表达。本实验通过构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小鼠模型,检测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3]等的浓度,同时检测胰腺组织中MyD88和核因子-κB(NF-κB)mRNA的表达水平,以探讨MyD88在SAP发病机理中的作用。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主要试剂和设备
SPF级Bal b/c小鼠48只,雌雄各24只,6~8周龄,体质量22~26 g,由中国医科大学动物部提供。L-精氨酸(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EILSA试剂盒(武汉博士德生物公司),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试剂盒(南京金斯瑞生物科技公司提供),酶标仪(SUNRISE,瑞士Tecan公司),TP800 RT-PCR仪(日本Takara公司)。
1.2 动物分组及模型制备
将48只小鼠按雌雄1︰1分开后,分别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SAP组(32只)与正常对照组(16只);再将2组小鼠随机(随机数字表)分为6、12、24及48 h组,SAP组每个亚组8只,正常对照组每个亚组4只。SAP组小鼠采用腹腔注射20% L-精氨酸的方法构建SAP模型,剂量为3.5 mg/g,分2次注射,首次注射为实验当天上午8时,间隔1 h后注射第2次。正常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相等体积量的生理盐水。
1.3 标本取材
在相应时点以1.5%戊巴比妥钠溶液(50 mg/kg)腹腔注射麻醉小鼠,麻醉成功后以腹主动脉取血方法[4]处死小鼠。常规消毒后沿腹正中线剖开腹腔,轻柔操作并暴露腹主动脉,术者右手持1 mL注射器,针尖斜面向下25°~30°于向心端刺入,缓慢抽吸腹主动脉血1 mL,离心(3 500 r/min,r=9.85 cm,8 min)后取血清分装,于-80℃条件下冻存。抽血后,SAP组于相应时点快速切取胰腺组织(约1 g);正常对照组由于无明显变化,仅于建模后6 h取胰腺组织(约0.5 g),组织均于-80℃条件下冻存。
1.4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①采用ELISA方法检测外周血中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及TNF-α浓度,操作均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②采用RT-PCR技术检测胰腺组织中MyD88和NF-κB mRNA的表达。先采用Trizol一步法抽提组织中的总RNA,再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定A260 /A280(1.76~1.97),以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28 s/18 s(1.69~1.96),结果基本符合要求。其他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目的基因MyD88基因、NF-κB基因及内参β-actin基因的引物序列见表 1,由南京金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成。采用相对定量法,利用内参基因β-actin为参照计算目的基因的相对表达量。③胰腺组织以甲醛固定24 h,脱水,石蜡包埋,3~4μm厚切片,行HE染色,在显微镜下(400倍)观察胰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2 结果
2.1 2组小鼠胰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
SAP组小鼠建模后,因小鼠体质较弱,于24 h时死亡1只,48 h时死亡1只。SAP各亚组小鼠处死后,大体可见腹腔脏器改变随时间推移由轻向重过渡,6 h时仅比正常对照组小鼠的胰腺略有增大;而发展至24 h后腹腔内可见大量淡红色液体,胰腺水肿坏死严重。显微镜下观察正常对照组小鼠的胰腺组织结构清晰,无炎症细胞浸润。SAP-6 h组小鼠的胰腺腺泡结构尚完整,小叶间隔清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12 h时表现为胰腺水肿、充血及炎症细胞浸润,小叶间隙略有增宽但结构完好;24 h时见胰腺小叶结构紊乱、水肿,周围脂肪组织明显充血、炎症细胞浸润;48 h时见腺泡肿胀,胰腺大片坏死,坏死区炎症细胞浸润,小叶缺失,部分腺泡呈孤岛状(图 1)。

2.2 2组小鼠的血清IL-1β、IL-10及TNF-α浓度和胰腺组织MyD88及NF-κB mRNA的表达结果
各时点SAP组小鼠的IL-1β、IL-10及TNF-α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各时点SAP组与正常对照组(6 h组)相比较,其胰腺组织中MyD88 mRNA及NF-κB mRNA的表达水平均较高(P<0.05)。通过对6 h组和12 h组、12 h组和24 h组、24 h组和48 h组的比较发现:①正常对照组的IL-1β、IL-10及TNF-α浓度各时点均基本稳定,变化不大(P>0.05)。②SAP各亚组的IL-1β和IL-10水平除12 h组与24 h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余均无明显差异(P>0.05);6 h组和12 h组、24 h组和48 h组的TNF-α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 h组与24 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组间比较,MyD88 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F-κB mRNA的表达水平除6 h组与12 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余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 2。

2.3 MyD88 mRNA表达与其他指标的关系
将SAP组各亚组MyD88 mRNA的表达水平与IL-1β、IL-10、TNF-α的浓度以及NF-κB 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MyD88 mRNA的表达水平同其他指标均呈一致性同步变化,具有良好的相关性(P<0.01)。见表 3。

3 讨论
近年来的研究[5-7]表明,抑制IL-1β、TNF-α、IL-10等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可以减轻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国外研究[8-11]显示,TLR通路在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理中发挥作用,与野生型小鼠相比,几乎所有的TLR缺陷小鼠,尤其是TLR4缺陷的小鼠,其胰腺炎的严重程度都明显减轻。TLR通路激活信号通过MyD88的传导,最终导致促炎细胞因子表达上调和多种机体防御蛋白的转录,如IL-1β、TNF-α等[12-13]。而作为TLR通路整体结构的“瓶颈”[14]——MyD88,对其在TLR通路中发挥的作用的具体研究较少。
本实验在总结了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检测了胰腺组织中MyD88 mRNA与NF-κB mRNA的表达水平及血清相关炎症因子的浓度,同时分析了MyD88 mRNA的表达水平与相关炎症因子在急性胰腺炎发展中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SAP组,12~24 h时IL-1β浓度增高(P<0.05);IL-10浓度在12 h时略微下降,24 h升高(P<0.05);TNF-α浓度在6~12 h以及24~48 h两个时段改变明显(P<0.05);MyD88 mRNA的表达水平在前3个时点随时间的增加而增高(P<0.05),而在48 h有所下降(P<0.05);NF-κB mRNA的表达水平在6~12 h时增高(P<0.05),12 h后变动不明显,在24~48 h呈现一个平台期。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前3个时点的病理损伤逐渐加重,在时间上,这与MyD88 mRNA的表达水平逐步升高基本一致。而由于病理损伤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在48 h后由于损伤因素仍然存在,所以病理学改变会继续进展。MyD88 mRNA与NF-κB mRNA的表达水平及血清炎症因子(IL-1β、TNF-α及IL-10)的浓度在各个时点上都存在相关性(P<0.01),提示MyD88 mRNA的表达水平高低可能影响了与胰腺炎炎症相关因子(NF-κB、IL-1β、TNF-α及IL-10)的表达与浓度,而这些因素的表达与浓度正是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决定因素。Neuhöfer等[15]的实验研究表明,对正常和抑制了NF-κB表达的小鼠分别建立L-精氨酸诱导的急性胰腺炎模型后,抑制了NF-κB表达的小鼠比正常小鼠其炎症因子(如IL-1β、TNF-α等)的表达水平低,这也间接证实了MyD88的作用。MyD88的变化影响了这些决定胰腺炎炎症发生和发展的因素,从而对胰腺炎的发生和发展发挥一定的作用。因此,在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中可以以此为突破点,以控制炎症的进展。但本实验的观察时间尚较短,在48 h之后的情况需要进一步研究。
Toll样受体(TLR)在胰腺炎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已被承认[1],但其下游蛋白即髓样细胞分化蛋白88(MyD88)对胰腺炎的作用尚不明确。Koike等[2]发现,无论是否诱导或诱导方法是什么,在小鼠胰腺组织中都有MyD88的表达。本实验通过构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小鼠模型,检测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3]等的浓度,同时检测胰腺组织中MyD88和核因子-κB(NF-κB)mRNA的表达水平,以探讨MyD88在SAP发病机理中的作用。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主要试剂和设备
SPF级Bal b/c小鼠48只,雌雄各24只,6~8周龄,体质量22~26 g,由中国医科大学动物部提供。L-精氨酸(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EILSA试剂盒(武汉博士德生物公司),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试剂盒(南京金斯瑞生物科技公司提供),酶标仪(SUNRISE,瑞士Tecan公司),TP800 RT-PCR仪(日本Takara公司)。
1.2 动物分组及模型制备
将48只小鼠按雌雄1︰1分开后,分别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SAP组(32只)与正常对照组(16只);再将2组小鼠随机(随机数字表)分为6、12、24及48 h组,SAP组每个亚组8只,正常对照组每个亚组4只。SAP组小鼠采用腹腔注射20% L-精氨酸的方法构建SAP模型,剂量为3.5 mg/g,分2次注射,首次注射为实验当天上午8时,间隔1 h后注射第2次。正常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相等体积量的生理盐水。
1.3 标本取材
在相应时点以1.5%戊巴比妥钠溶液(50 mg/kg)腹腔注射麻醉小鼠,麻醉成功后以腹主动脉取血方法[4]处死小鼠。常规消毒后沿腹正中线剖开腹腔,轻柔操作并暴露腹主动脉,术者右手持1 mL注射器,针尖斜面向下25°~30°于向心端刺入,缓慢抽吸腹主动脉血1 mL,离心(3 500 r/min,r=9.85 cm,8 min)后取血清分装,于-80℃条件下冻存。抽血后,SAP组于相应时点快速切取胰腺组织(约1 g);正常对照组由于无明显变化,仅于建模后6 h取胰腺组织(约0.5 g),组织均于-80℃条件下冻存。
1.4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①采用ELISA方法检测外周血中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及TNF-α浓度,操作均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②采用RT-PCR技术检测胰腺组织中MyD88和NF-κB mRNA的表达。先采用Trizol一步法抽提组织中的总RNA,再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定A260 /A280(1.76~1.97),以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28 s/18 s(1.69~1.96),结果基本符合要求。其他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目的基因MyD88基因、NF-κB基因及内参β-actin基因的引物序列见表 1,由南京金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成。采用相对定量法,利用内参基因β-actin为参照计算目的基因的相对表达量。③胰腺组织以甲醛固定24 h,脱水,石蜡包埋,3~4μm厚切片,行HE染色,在显微镜下(400倍)观察胰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2 结果
2.1 2组小鼠胰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
SAP组小鼠建模后,因小鼠体质较弱,于24 h时死亡1只,48 h时死亡1只。SAP各亚组小鼠处死后,大体可见腹腔脏器改变随时间推移由轻向重过渡,6 h时仅比正常对照组小鼠的胰腺略有增大;而发展至24 h后腹腔内可见大量淡红色液体,胰腺水肿坏死严重。显微镜下观察正常对照组小鼠的胰腺组织结构清晰,无炎症细胞浸润。SAP-6 h组小鼠的胰腺腺泡结构尚完整,小叶间隔清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12 h时表现为胰腺水肿、充血及炎症细胞浸润,小叶间隙略有增宽但结构完好;24 h时见胰腺小叶结构紊乱、水肿,周围脂肪组织明显充血、炎症细胞浸润;48 h时见腺泡肿胀,胰腺大片坏死,坏死区炎症细胞浸润,小叶缺失,部分腺泡呈孤岛状(图 1)。

2.2 2组小鼠的血清IL-1β、IL-10及TNF-α浓度和胰腺组织MyD88及NF-κB mRNA的表达结果
各时点SAP组小鼠的IL-1β、IL-10及TNF-α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各时点SAP组与正常对照组(6 h组)相比较,其胰腺组织中MyD88 mRNA及NF-κB mRNA的表达水平均较高(P<0.05)。通过对6 h组和12 h组、12 h组和24 h组、24 h组和48 h组的比较发现:①正常对照组的IL-1β、IL-10及TNF-α浓度各时点均基本稳定,变化不大(P>0.05)。②SAP各亚组的IL-1β和IL-10水平除12 h组与24 h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余均无明显差异(P>0.05);6 h组和12 h组、24 h组和48 h组的TNF-α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 h组与24 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组间比较,MyD88 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F-κB mRNA的表达水平除6 h组与12 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余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 2。

2.3 MyD88 mRNA表达与其他指标的关系
将SAP组各亚组MyD88 mRNA的表达水平与IL-1β、IL-10、TNF-α的浓度以及NF-κB 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MyD88 mRNA的表达水平同其他指标均呈一致性同步变化,具有良好的相关性(P<0.01)。见表 3。

3 讨论
近年来的研究[5-7]表明,抑制IL-1β、TNF-α、IL-10等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可以减轻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国外研究[8-11]显示,TLR通路在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理中发挥作用,与野生型小鼠相比,几乎所有的TLR缺陷小鼠,尤其是TLR4缺陷的小鼠,其胰腺炎的严重程度都明显减轻。TLR通路激活信号通过MyD88的传导,最终导致促炎细胞因子表达上调和多种机体防御蛋白的转录,如IL-1β、TNF-α等[12-13]。而作为TLR通路整体结构的“瓶颈”[14]——MyD88,对其在TLR通路中发挥的作用的具体研究较少。
本实验在总结了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检测了胰腺组织中MyD88 mRNA与NF-κB mRNA的表达水平及血清相关炎症因子的浓度,同时分析了MyD88 mRNA的表达水平与相关炎症因子在急性胰腺炎发展中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SAP组,12~24 h时IL-1β浓度增高(P<0.05);IL-10浓度在12 h时略微下降,24 h升高(P<0.05);TNF-α浓度在6~12 h以及24~48 h两个时段改变明显(P<0.05);MyD88 mRNA的表达水平在前3个时点随时间的增加而增高(P<0.05),而在48 h有所下降(P<0.05);NF-κB mRNA的表达水平在6~12 h时增高(P<0.05),12 h后变动不明显,在24~48 h呈现一个平台期。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前3个时点的病理损伤逐渐加重,在时间上,这与MyD88 mRNA的表达水平逐步升高基本一致。而由于病理损伤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在48 h后由于损伤因素仍然存在,所以病理学改变会继续进展。MyD88 mRNA与NF-κB mRNA的表达水平及血清炎症因子(IL-1β、TNF-α及IL-10)的浓度在各个时点上都存在相关性(P<0.01),提示MyD88 mRNA的表达水平高低可能影响了与胰腺炎炎症相关因子(NF-κB、IL-1β、TNF-α及IL-10)的表达与浓度,而这些因素的表达与浓度正是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决定因素。Neuhöfer等[15]的实验研究表明,对正常和抑制了NF-κB表达的小鼠分别建立L-精氨酸诱导的急性胰腺炎模型后,抑制了NF-κB表达的小鼠比正常小鼠其炎症因子(如IL-1β、TNF-α等)的表达水平低,这也间接证实了MyD88的作用。MyD88的变化影响了这些决定胰腺炎炎症发生和发展的因素,从而对胰腺炎的发生和发展发挥一定的作用。因此,在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中可以以此为突破点,以控制炎症的进展。但本实验的观察时间尚较短,在48 h之后的情况需要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