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马立斌, 柴琛, 曹农. 胰腺钩突癌误诊为十二指肠憩室1例报道.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4, 21(6): 788-788. doi: 10.7507/1007-9424.20140189 复制
病例资料 患者,男,57岁,因“间断性上腹部胀痛40 d伴纳差”入院。入院时无恶心和呕吐。查体:中上腹部压痛,可触及一约7 cm×5 cm大肿物,质地不均匀,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肿瘤标志物检测:CA19-9 37.4 U/mL,CA724 8.4 U/mL,余未见明显异常。CT检查示胰体后方有一不规则厚壁囊袋状影(图 1A),内部见液性影及多个气泡影,增强扫描时囊壁轻度强化(图 1B);CT多平面重建(MRP)处理示病灶与十二指肠水平部经狭颈相通,胰腺受压前移,内部密度正常。拟诊为十二指肠水平部巨大憩室并炎症。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胰腺钩突部有一约6 cm×5 cm×6 cm大肿物,质地不均匀,活动度尚可;在胰腺头颈交界处见钩突内部中心坏死,与十二指肠相通(图 2)。初步诊断为十二指肠巨大憩室,遂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胰腺内肿物由异型增生的腺管及间质构成,呈浸润性生长,侵犯周围胰腺组织及小肠肠壁(图 3)。免疫组化检查:Ki-67 40%,p53阴性。病理学诊断:胰腺中分化腺癌,侵及小肠壁。术后患者出现顽固性呃逆、腹胀,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出院。术后随访至2个月时,患者因肿瘤复发和营养不良而死亡。

讨论 胰腺钩突癌早期表现为上腹部饱胀不适、上腹痛、纳差等,与胃肠道疾病的临床表现相似,缺乏特异性。绝大多数十二指肠憩室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和体征,仅在X线钡餐检查、十二指肠镜检查、手术或尸检时发现。典型的十二指肠憩室在CT图像上表现为胰头右后方有大小不一、圆形或椭圆形的囊袋状影,部分形状不规则;因内容物不同,憩室可表现为不同的密度,憩室内大多可见气-液平面或混杂密度影内容物。该病例误诊的原因有:首先,患者的发病年龄及临床表现均无特异性;其次,CT增强扫描见肿物的形态、内部密度及强化方式均与十二指肠憩室的影像学表现重叠,且MPR检查及手术均证实该病灶与十二指肠相通,符合十二指肠憩室的特点;再次,未进一步行消化造影以明确诊断;最后,本例患者的CA19-9和CA724水平仅轻度升高,在鉴别诊断时忽略了其提示恶性病变的意义。分析其误诊原因,得出以下诊断经验:①提高对胰腺恶性肿瘤及其他消化道疾病的认识是减少误诊的关键。②对怀疑为恶性肿瘤的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结合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进行鉴别诊断。③CT增强扫描后病灶在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的强化方式对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与消化道疾病相鉴别时,应行消化道造影以明确诊断。④对肿瘤标志物升高不明显的患者,应做进一步检查以排除恶性病变。因此,对于该病的诊断,要综合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以免误诊而延误治疗时机。
病例资料 患者,男,57岁,因“间断性上腹部胀痛40 d伴纳差”入院。入院时无恶心和呕吐。查体:中上腹部压痛,可触及一约7 cm×5 cm大肿物,质地不均匀,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肿瘤标志物检测:CA19-9 37.4 U/mL,CA724 8.4 U/mL,余未见明显异常。CT检查示胰体后方有一不规则厚壁囊袋状影(图 1A),内部见液性影及多个气泡影,增强扫描时囊壁轻度强化(图 1B);CT多平面重建(MRP)处理示病灶与十二指肠水平部经狭颈相通,胰腺受压前移,内部密度正常。拟诊为十二指肠水平部巨大憩室并炎症。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胰腺钩突部有一约6 cm×5 cm×6 cm大肿物,质地不均匀,活动度尚可;在胰腺头颈交界处见钩突内部中心坏死,与十二指肠相通(图 2)。初步诊断为十二指肠巨大憩室,遂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胰腺内肿物由异型增生的腺管及间质构成,呈浸润性生长,侵犯周围胰腺组织及小肠肠壁(图 3)。免疫组化检查:Ki-67 40%,p53阴性。病理学诊断:胰腺中分化腺癌,侵及小肠壁。术后患者出现顽固性呃逆、腹胀,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出院。术后随访至2个月时,患者因肿瘤复发和营养不良而死亡。

讨论 胰腺钩突癌早期表现为上腹部饱胀不适、上腹痛、纳差等,与胃肠道疾病的临床表现相似,缺乏特异性。绝大多数十二指肠憩室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和体征,仅在X线钡餐检查、十二指肠镜检查、手术或尸检时发现。典型的十二指肠憩室在CT图像上表现为胰头右后方有大小不一、圆形或椭圆形的囊袋状影,部分形状不规则;因内容物不同,憩室可表现为不同的密度,憩室内大多可见气-液平面或混杂密度影内容物。该病例误诊的原因有:首先,患者的发病年龄及临床表现均无特异性;其次,CT增强扫描见肿物的形态、内部密度及强化方式均与十二指肠憩室的影像学表现重叠,且MPR检查及手术均证实该病灶与十二指肠相通,符合十二指肠憩室的特点;再次,未进一步行消化造影以明确诊断;最后,本例患者的CA19-9和CA724水平仅轻度升高,在鉴别诊断时忽略了其提示恶性病变的意义。分析其误诊原因,得出以下诊断经验:①提高对胰腺恶性肿瘤及其他消化道疾病的认识是减少误诊的关键。②对怀疑为恶性肿瘤的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结合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进行鉴别诊断。③CT增强扫描后病灶在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的强化方式对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与消化道疾病相鉴别时,应行消化道造影以明确诊断。④对肿瘤标志物升高不明显的患者,应做进一步检查以排除恶性病变。因此,对于该病的诊断,要综合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以免误诊而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