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李留峥, 向春明, 徐雷升, 彭联芳, 俸家伟, 王志萍, 张洪波, 于杰. 手术治疗慢性胰腺炎胰管多发结石17例体会.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5, 22(2): 235-237. doi: 10.7507/1007-9424.20150062 复制
胰管结石是慢性胰腺炎的常见并发症。我院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14年间对17例慢性胰腺炎胰管多发结石患者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7例慢性胰腺炎胰管多发结石患者中男14例,女3例;年龄13~67岁。15例有不同程度上腹疼痛,2例无明显症状。11例有饮烈酒史> 5年,其中有8例饮烈酒> 500 mL/d。依照1988年马赛-罗马国际胰腺病会议对慢性胰腺炎的分类标准将上述17例患者分为慢性钙化性胰腺炎及慢性梗阻性胰腺炎,其中11例为慢性钙化性胰腺炎,6例为慢性梗阻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10例,脂肪泻6例,伴有黄疸3例。合并胆囊或胆管结石6例,其中4例有明确的急性胰腺炎发作病史,2例病因不明。2例为十二指肠乳头切开(EST)取石失败,为胰管结石嵌顿取出困难。全组病程1~8年。胰管扩张0.8~2.0 cm。根据胰管结石部位分型分为4型[1]:Ⅰ型,结石主要位于胰头部主胰管,3例;Ⅱ型,结石主要位于胰体部主胰管,5例;Ⅲ型,结石主要位于胰尾部,8例;Ⅳ型,结石广泛分布于头、体和尾部主胰管,1例。全组为多发胰管结石,数量4~31枚,平均14枚。结石直径0.5~2.5 cm,平均直径0.9 cm。胰管不同程度明显扩张。17例病理诊断均为慢性胰腺炎。
1.2 影像学诊断方法
全组均行B超检查,17例均有慢性胰腺炎的典型影像学表现,其中14例显示胰管扩张伴结石,3例提示胰头部肿块胰腺钙化或结石。13例行CT检查,均显示主胰管扩张伴结石,其中3例伴胰腺囊肿。MRI及MRCP检查8例,均确诊胰管结石。5例行ERCP检查明确诊断,未能取出结石。
1.3 手术方法
2例Ⅰ型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伴多发胰管结石,结石集中在胰头部胰管,取石困难,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Ⅰ型胰管结石因胰腺钩突炎性致密包绕肠系膜上静脉,取出胰头困难,行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Roux-en-Y吻合。5例Ⅱ型胰管结石行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5例Ⅲ型多发结石集中在胰尾,结石嵌顿,取石困难,行胰尾切除术,其中4例剥离脾动静脉与胰尾困难同时行脾切除术。其余4例Ⅲ型和1例Ⅳ型胰管结石因结石相对集中在主胰管,均剖开胰管5~10 cm,取净结石,行胰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
1.4 结果
17例均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及胰漏。术前上腹疼痛15例中有8例术后疼痛完全消失,4例疼痛部分缓解,1例因术后未戒酒、慢性胰腺炎未控制、顽固性疼痛需止痛药物治疗。术前10例合并糖尿病者术后8例血糖恢复正常,2例仍需胰岛素控制。术前6例合并脂肪泻者中有4例痊愈,2例仍服胰酶制剂等药物。术前伴有黄疸的3例均在术后2周内消退。术后出现胸腔积液2例,量小于100 mL,抗感染治疗后积液消失。术后营养不良切口裂开1例,再次缝合,给人血白蛋白、输血等支持治疗后痊愈。获随访13例,随访时间1~7年,平均4年,复查CT,1例Ⅳ型胰体胰尾结石行胰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11年复发。
2 讨论
胰管结石的病因复杂,相关因素较多,目前普遍认为胰管结石的形成与慢性胰腺炎、胰腺纤维化导致的胰腺外分泌功能紊乱有关[2]。胰管结石虽较少见,但有研究[3-4]表明,90%以上的慢性胰腺炎患者合并胰管结石。胰管结石常伴随慢性胰腺炎,引起间歇性腹痛、消瘦、黄疸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因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减低,导致糖尿病、脂肪泻,甚至恶变。
2.1 胰管结石的临床表现
胰管结石的临床表现以上腹疼痛为主,少数无明显症状,常与胃十二指肠和胆系疾病混淆,导致误诊、误治。多数患者是在腹痛加重并发胆管梗阻、黄疸等症状时行影像学检查才得以确诊。
2.2 胰管结石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术前准确判断胰管结石的分布、数量及大小,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手术方式,提高取石成功率,保证手术效果。
2.2.1 B超
B超检查因方便价廉常为首选方法,但对早期病例确诊率较低,主要表现为胰腺肿大或缩小,局部肿块,胰管弥漫性或局限性不规则扩张扭曲。本组全部行B超检查,14例显示胰管扩张、伴结石,3例提示胰腺头部肿块胰腺钙化或结石。
2.2.2 CT
CT检查对显示胰腺的形态、肿块、钙化、结石、胰管扩张和囊肿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组13例行CT检查,均显示主胰管扩张伴结石。
2.2.3 ERCP
ERCP检查能清晰显示胆胰管及胰腺实质、钙化、结石和囊肿,能得到理想的影像学资料和可靠的手术治疗依据,但需要切开乳头,有一定并发症。本组5例行ERCP检查,均明确胰管结石。
2.2.4 MRCP
MRCP检查可准确显示扩张胰胆管及胰腺实质钙化结石,以无创的特点优于ERCP检查。本组MRCP检查8例,均确诊胰管结石。
2.3 胰管结石的手术治疗
胰管结石一经确诊应及早治疗。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是治疗胰管结石成功的关键。准确判断胰管结石的分布和数量,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取石成功率。目前,EST、胰管括约肌切开、鼻胰管引流、球囊扩张、体外震波碎石、胰管支架置入等已逐渐应用于临床。由于EST对胰管多发结石的治疗难度较大,近年来我们已较少应用于胰管多发结石的诊断和治疗。胰管括约肌切开对技术掌握和适应证的要求较高,需要相关的内镜专业组经验丰富的内镜专科医师方能顺利完成。内镜治疗胰管结石以其微创、痛苦小、恢复快的优势受到青睐,但内镜治疗仅对胰管结石为单发、直径< 1 cm、胰管无明显狭窄及局限于胰头部的胰管结石取石成功率较高,而对多发结石,尤其是胰体尾部副胰管结石则取石难度较大,即使充分显露胰尾部扩张胰管,但结石往往嵌顿于胰管实质内并伴随胰管狭窄,完整彻底取出结石几乎是不可能的。由于胰管结石的特性及内镜的局限性,胰管多发结石及较大结石采用内镜治疗是非常困难的,仍需行胰管切开取石和胰管空肠引流等术式,手术仍然是胰管多发结石最重要的治疗手段。
2.3.1 手术目的
去除病因,取尽结石,通畅引流,缓解疼痛。
2.3.2 手术适应证
结合文献[5-7]我们认为,手术治疗慢性胰腺炎胰管多发结石的适应证为:①多发(> 3枚)胰管结石或结石直径> 1.2 cm;②明确胰管多发结石伴顽固性疼痛而内科药物控制或治疗无效;③嵌顿结石或合并多处胰管狭窄难以内镜下取出者;④胰头肿块型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难以与恶性肿瘤鉴别;⑤胆胰管结石梗阻扩张≥5 mm或伴假性囊肿形成;⑥内镜治疗失败者。
2.3.3 手术方式
根据结石的分布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①Ⅰ型结石: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合并结石者处理棘手,采取简单的引流达不到去除病因的目的,取石也不彻底。无内镜取石、EST等微创治疗条件或治疗失败者,可考虑胰十二指肠切除或保留十二指肠胰头次全切除术[8]。本组2例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并结石者,结石集中在胰头部胰管,切开胰体取石困难,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症状完全缓解;另1例因胰腺钩突致密包绕肠系膜上静脉未能切除而行内引流术。②Ⅱ型结石:主要采用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大口(> 5 cm)Roux-en-Y吻合,引流充分,迅速解除梗阻,结石处理彻底,效果满意,是最经典的术式。本组5例Ⅱ型多发结石采取此方法,术后无结石复发。我们针对此类结石,术中用手指触诊,大体判断结石的范围和大小,剖开主胰管5~10 cm,同时切开合并的假性囊肿,彻底取尽结石,粘连嵌顿于胰管黏膜的结石用取石钳不易夹碎和取出,用大血管钳夹取能有效取出结石。③Ⅲ型结石:切除胰尾可彻底清除病灶和结石,但脾动静脉与胰尾炎症粘连往往较重,保留脾脏困难。本组有4例因此同时行胰尾、脾脏切除术。④Ⅳ型结石:往往合并胰腺萎缩和胰管狭窄,治疗较为复杂和困难。临床上主要采用Partington法手术、胰管胃吻合术以及胰颈部离断、胰管探查取石加胰管两断端空肠Roux-en-Y吻合术,但效果均不理想。本组1例Ⅳ型全胰管结石,胰腺明显萎缩变细,行胰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结石复发,需胰岛素控制血糖。
总之,无论采取何种手术方式,手术的要点是如何清楚显露狭窄或扩张的胰管,防止结石残留。重视胰腺手术的精细规范化手术原则,强调制定“个体化整体性综合治疗方案”理念[9]。重视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控制好血糖水平,尤其要关注患者术后的心理康复治疗,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控制慢性胰腺炎。
胰管结石是慢性胰腺炎的常见并发症。我院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14年间对17例慢性胰腺炎胰管多发结石患者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7例慢性胰腺炎胰管多发结石患者中男14例,女3例;年龄13~67岁。15例有不同程度上腹疼痛,2例无明显症状。11例有饮烈酒史> 5年,其中有8例饮烈酒> 500 mL/d。依照1988年马赛-罗马国际胰腺病会议对慢性胰腺炎的分类标准将上述17例患者分为慢性钙化性胰腺炎及慢性梗阻性胰腺炎,其中11例为慢性钙化性胰腺炎,6例为慢性梗阻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10例,脂肪泻6例,伴有黄疸3例。合并胆囊或胆管结石6例,其中4例有明确的急性胰腺炎发作病史,2例病因不明。2例为十二指肠乳头切开(EST)取石失败,为胰管结石嵌顿取出困难。全组病程1~8年。胰管扩张0.8~2.0 cm。根据胰管结石部位分型分为4型[1]:Ⅰ型,结石主要位于胰头部主胰管,3例;Ⅱ型,结石主要位于胰体部主胰管,5例;Ⅲ型,结石主要位于胰尾部,8例;Ⅳ型,结石广泛分布于头、体和尾部主胰管,1例。全组为多发胰管结石,数量4~31枚,平均14枚。结石直径0.5~2.5 cm,平均直径0.9 cm。胰管不同程度明显扩张。17例病理诊断均为慢性胰腺炎。
1.2 影像学诊断方法
全组均行B超检查,17例均有慢性胰腺炎的典型影像学表现,其中14例显示胰管扩张伴结石,3例提示胰头部肿块胰腺钙化或结石。13例行CT检查,均显示主胰管扩张伴结石,其中3例伴胰腺囊肿。MRI及MRCP检查8例,均确诊胰管结石。5例行ERCP检查明确诊断,未能取出结石。
1.3 手术方法
2例Ⅰ型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伴多发胰管结石,结石集中在胰头部胰管,取石困难,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Ⅰ型胰管结石因胰腺钩突炎性致密包绕肠系膜上静脉,取出胰头困难,行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Roux-en-Y吻合。5例Ⅱ型胰管结石行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5例Ⅲ型多发结石集中在胰尾,结石嵌顿,取石困难,行胰尾切除术,其中4例剥离脾动静脉与胰尾困难同时行脾切除术。其余4例Ⅲ型和1例Ⅳ型胰管结石因结石相对集中在主胰管,均剖开胰管5~10 cm,取净结石,行胰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
1.4 结果
17例均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及胰漏。术前上腹疼痛15例中有8例术后疼痛完全消失,4例疼痛部分缓解,1例因术后未戒酒、慢性胰腺炎未控制、顽固性疼痛需止痛药物治疗。术前10例合并糖尿病者术后8例血糖恢复正常,2例仍需胰岛素控制。术前6例合并脂肪泻者中有4例痊愈,2例仍服胰酶制剂等药物。术前伴有黄疸的3例均在术后2周内消退。术后出现胸腔积液2例,量小于100 mL,抗感染治疗后积液消失。术后营养不良切口裂开1例,再次缝合,给人血白蛋白、输血等支持治疗后痊愈。获随访13例,随访时间1~7年,平均4年,复查CT,1例Ⅳ型胰体胰尾结石行胰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11年复发。
2 讨论
胰管结石的病因复杂,相关因素较多,目前普遍认为胰管结石的形成与慢性胰腺炎、胰腺纤维化导致的胰腺外分泌功能紊乱有关[2]。胰管结石虽较少见,但有研究[3-4]表明,90%以上的慢性胰腺炎患者合并胰管结石。胰管结石常伴随慢性胰腺炎,引起间歇性腹痛、消瘦、黄疸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因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减低,导致糖尿病、脂肪泻,甚至恶变。
2.1 胰管结石的临床表现
胰管结石的临床表现以上腹疼痛为主,少数无明显症状,常与胃十二指肠和胆系疾病混淆,导致误诊、误治。多数患者是在腹痛加重并发胆管梗阻、黄疸等症状时行影像学检查才得以确诊。
2.2 胰管结石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术前准确判断胰管结石的分布、数量及大小,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手术方式,提高取石成功率,保证手术效果。
2.2.1 B超
B超检查因方便价廉常为首选方法,但对早期病例确诊率较低,主要表现为胰腺肿大或缩小,局部肿块,胰管弥漫性或局限性不规则扩张扭曲。本组全部行B超检查,14例显示胰管扩张、伴结石,3例提示胰腺头部肿块胰腺钙化或结石。
2.2.2 CT
CT检查对显示胰腺的形态、肿块、钙化、结石、胰管扩张和囊肿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组13例行CT检查,均显示主胰管扩张伴结石。
2.2.3 ERCP
ERCP检查能清晰显示胆胰管及胰腺实质、钙化、结石和囊肿,能得到理想的影像学资料和可靠的手术治疗依据,但需要切开乳头,有一定并发症。本组5例行ERCP检查,均明确胰管结石。
2.2.4 MRCP
MRCP检查可准确显示扩张胰胆管及胰腺实质钙化结石,以无创的特点优于ERCP检查。本组MRCP检查8例,均确诊胰管结石。
2.3 胰管结石的手术治疗
胰管结石一经确诊应及早治疗。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是治疗胰管结石成功的关键。准确判断胰管结石的分布和数量,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取石成功率。目前,EST、胰管括约肌切开、鼻胰管引流、球囊扩张、体外震波碎石、胰管支架置入等已逐渐应用于临床。由于EST对胰管多发结石的治疗难度较大,近年来我们已较少应用于胰管多发结石的诊断和治疗。胰管括约肌切开对技术掌握和适应证的要求较高,需要相关的内镜专业组经验丰富的内镜专科医师方能顺利完成。内镜治疗胰管结石以其微创、痛苦小、恢复快的优势受到青睐,但内镜治疗仅对胰管结石为单发、直径< 1 cm、胰管无明显狭窄及局限于胰头部的胰管结石取石成功率较高,而对多发结石,尤其是胰体尾部副胰管结石则取石难度较大,即使充分显露胰尾部扩张胰管,但结石往往嵌顿于胰管实质内并伴随胰管狭窄,完整彻底取出结石几乎是不可能的。由于胰管结石的特性及内镜的局限性,胰管多发结石及较大结石采用内镜治疗是非常困难的,仍需行胰管切开取石和胰管空肠引流等术式,手术仍然是胰管多发结石最重要的治疗手段。
2.3.1 手术目的
去除病因,取尽结石,通畅引流,缓解疼痛。
2.3.2 手术适应证
结合文献[5-7]我们认为,手术治疗慢性胰腺炎胰管多发结石的适应证为:①多发(> 3枚)胰管结石或结石直径> 1.2 cm;②明确胰管多发结石伴顽固性疼痛而内科药物控制或治疗无效;③嵌顿结石或合并多处胰管狭窄难以内镜下取出者;④胰头肿块型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难以与恶性肿瘤鉴别;⑤胆胰管结石梗阻扩张≥5 mm或伴假性囊肿形成;⑥内镜治疗失败者。
2.3.3 手术方式
根据结石的分布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①Ⅰ型结石: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合并结石者处理棘手,采取简单的引流达不到去除病因的目的,取石也不彻底。无内镜取石、EST等微创治疗条件或治疗失败者,可考虑胰十二指肠切除或保留十二指肠胰头次全切除术[8]。本组2例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并结石者,结石集中在胰头部胰管,切开胰体取石困难,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症状完全缓解;另1例因胰腺钩突致密包绕肠系膜上静脉未能切除而行内引流术。②Ⅱ型结石:主要采用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大口(> 5 cm)Roux-en-Y吻合,引流充分,迅速解除梗阻,结石处理彻底,效果满意,是最经典的术式。本组5例Ⅱ型多发结石采取此方法,术后无结石复发。我们针对此类结石,术中用手指触诊,大体判断结石的范围和大小,剖开主胰管5~10 cm,同时切开合并的假性囊肿,彻底取尽结石,粘连嵌顿于胰管黏膜的结石用取石钳不易夹碎和取出,用大血管钳夹取能有效取出结石。③Ⅲ型结石:切除胰尾可彻底清除病灶和结石,但脾动静脉与胰尾炎症粘连往往较重,保留脾脏困难。本组有4例因此同时行胰尾、脾脏切除术。④Ⅳ型结石:往往合并胰腺萎缩和胰管狭窄,治疗较为复杂和困难。临床上主要采用Partington法手术、胰管胃吻合术以及胰颈部离断、胰管探查取石加胰管两断端空肠Roux-en-Y吻合术,但效果均不理想。本组1例Ⅳ型全胰管结石,胰腺明显萎缩变细,行胰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结石复发,需胰岛素控制血糖。
总之,无论采取何种手术方式,手术的要点是如何清楚显露狭窄或扩张的胰管,防止结石残留。重视胰腺手术的精细规范化手术原则,强调制定“个体化整体性综合治疗方案”理念[9]。重视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控制好血糖水平,尤其要关注患者术后的心理康复治疗,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控制慢性胰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