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昆明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血管外科(云南昆明 650021);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探讨置管溶栓联合多种腔内介入微创技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10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科室收治的64例(64条肢体)下肢ASO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接受的治疗分为2组:置管溶栓联合多种腔内介入微创技术组(联合组)33例和腔内介入微创技术组(介入组)31例,比较2组患者的血管开通率、手术时间、踝肱指数(ABI)、足趾血氧饱和度(SO2)、足部皮温、截肢率、住院费用等指标。 结果 同组内与术前比较,2组患者术后的ABI、足趾SO2及足部皮温均升高(P<0.05);术前和术后与介入组比较,同时点联合组患者的ABI、足趾SO2及足部皮温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血管开通率较介入组高〔97.0%(32/33)比83.9%(26/31)〕,而支架置入率〔18.2%(6/33)比64.5%(20/31)〕、截肢率〔3.0%(1/33)比16.1%(5/31)〕、手术时间〔(2.0±0.5)h比(4.0±1.1)h〕及保肢成功患者的住院费用〔(8500±1200)元比为(34000±2100)元〕均较介入组低或短(P<0.05)。术后联合组和介入组保肢成功的患者(联合组32例,介入组26例)均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联合组和介入组保肢成功患者均行血管彩超复查,结果下肢动脉血流均通畅;其中行支架置入者,均未发现明显狭窄或闭塞。 结论 置管溶栓联合多种腔内介入微创技术以其手术微创性、治疗的有效性和低成本性,可作为下肢ASO治疗的优选方法。

引用本文: 李国剑, 杨镛, 杨国凯, 万嘉, 马振桓, 陆平, 杜玲娟. 置管溶栓联合多种腔内介入微创技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疗效评价.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5, 22(9): 1068-1072. doi: 10.7507/1007-9424.20150279 复制

  • 上一篇

    趋化因子受体4和趋化因子受体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下一篇

    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伴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患者行序贯微创治疗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