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李川, 陈翔, 文天夫. IQGAP1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5, 22(10): 1214-1217. doi: 10.7507/1007-9424.20150314 复制
原发性肝癌是世界上第6大常见肿瘤,占肿瘤相关性死亡原因第3位[1-5]。由于我国乙肝感染率较高,我国的肝癌患者约占全球肝癌患者的55% [6-7]。外科手术切除是肝癌的根治性治疗措施之一。但即使是巴塞罗那分期A期的肝癌患者,术后5年复发率仍高达50%~70%[8]。研究肝癌术后的复发机理有助于防治肝癌术后复发。本研究拟探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含IQ模体的Ras GTP酶活化蛋白1(IQGAP1)的表达及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病例特征及其预后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7~2009年期间行肝癌切除治疗的79例肝细胞肝癌患者的肝癌组织标本,所有肝癌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肝细胞肝癌。同时收集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及病理资料。
1.2 随访
本研究所选取的病例术后常规每3个月随访1次。随访内容包括:肝功能、血常规、甲胎蛋白(AFP)、血常规、腹部超声/CT/MRI、胸部X平片或胸部CT。患者术后复发定义为:术后随访影像学检查与之前影像学检查比较发现新发病灶,伴/不伴AFP升高;或经病理学检查证实[9-10]。
1.3 肝癌组织中IQGAP1表达检测
所选取的肝癌组织标本经常规甲醛固定、石蜡包埋,连续3μm厚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PV-9000两步法(试剂购自Santa Cruz公司)。DAB显色,苏木精复染,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抗IQGAP1抗体购自Santa Cruz公司。以细胞胞质和(或)胞膜出现黄色颗粒为阳性细胞,随机选取5个高倍视野计数,以阳性细胞数和着色强度乘积判断结果。着色强度计分:0分为无色,1分为淡黄色,2分为棕黄色,3分为棕褐色。阳性细胞计分:无阳性细胞为0分,阳性细胞< 10%为1分,阳性细胞10%~50%为2分,50%~75%为3分,> 75%为4分。两者得分乘积结果:≤3分者为(-);4~8分者为(+);> 8分者(++),(+)和(++)均视为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2 结果
2.1 79例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共纳入79例肝细胞肝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79例患者中男72例,女7例;年龄32~74岁,均数为(50.9±12.2)岁;肿瘤直径1.3~5.0 cm,均数为(3.3±1.0)cm;有3例患者肿瘤数> 1个(肿瘤2~3个);肿瘤分化程度:低分化23例,中分化45例,高分化11例;21例患者存在肿瘤微血管侵犯;26例患者术前甲胎蛋白(AFP)大于400μg/L;TNM分期:Ⅰ期56例,Ⅱ期23例。
2.2 肝癌组织中IQGAP1的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本组79例肝癌患者中43例的IQGAP1表达阳性,阳性率为54.4%,图 1和图 2分别示肝癌组织中IQGAP1阴性和阳性表达。肝癌组织中IQGAP1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见表 1。由表 1可见,肝癌组织中IQGAP1表达阳性的患者中其低分化肿瘤(41.9%)且伴有微血管侵犯(37.2%)者的比例要高于IQGAP1表达阴性者(P < 0.05),而IQGAP1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无关(P > 0.05)。


2.3 肝癌组织中IQGAP1表达与患者预后关系分析结果
79例患者肝癌切除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85个月,均数为(58.3±20.0)个月。术后(27.57±20.06)个月(4~74个月)有42例患者出现肿瘤局部复发,复发率为53.2%;术后(36.48±16.11)个月(6~66个月)有25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31.6%。所有患者均死于肿瘤复发。IQGAP1表达阳性者肝癌切除术后1、3及5年累积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7.4%、39.5%及23.3%,明显低于IQGAP1表达阴性者的100%、94.4%及83.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见图 3;IQGAP1表达阳性者肝癌切除术后1、3及5年累积总体生存率为97.7%、71.5%和53.3%,明显低于IQGAP1表达阴性者的100%、97.2%和88.9%,其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见图 4。

3 讨论
IQGAPs是一类以包含IQ表位及类似于Ras-GTP催化活性表位为特征的蛋白家族,目前在人体内已发现了3个成员,即IQGAP1、IQGAP2和IQGAP3,IQGAP1包含4个可与其他蛋白相结合的功能域,即Calponin同源性结构域、WW结构域、IQ结构域和Ras-GTP酶活化蛋白相关结构域[11-12]。有研究[13-15]显示,IQGAP1在多种肿瘤中的表达异常升高,如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星形细胞癌、胃癌等。Wang等[16]对胰腺癌的研究显示,胰腺癌组织中IQGAP1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且IQGAP1在胰腺癌中的表达与胰腺癌的分化相关。Zhao等[13]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显示,IQGAP1表达阳性者的预后明显较表达阴性者差。本研究结果亦证实,在肝细胞肝癌中,IQGAP1表达阳性者肝癌切除术后1、3及5年的累积无瘤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均较IQGAP1表达阴性者差(P < 0.001)。
肝癌微血管侵犯是肝癌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有研究[17-18]证实,肝切除术、射频消融术及肝移植术后,存在微血管侵犯者术后肿瘤易复发。本研究发现,IQGAP1表达阳性的肝癌患者其伴微血管侵犯者的比例(37.2%)高于IQGAP1表达阴性者(13.9%),P < 0.05。这可能是IQGAP1表达阳性的肝癌患者术后易于复发的原因之一。但具体机理不清楚。Liu等[19]的研究显示,在甲状腺滤泡性乳头状癌中,IQGAP1的表达与肿瘤甲状腺外侵犯及血管侵犯相关。
有研究[20-21]证明,肿瘤的分化程度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肝癌肝移植的杭州标准[22]甚至认为部分肿瘤直径大于8 cm的肝细胞肝癌只要AFP≤400μg/L并排除低分化者也适合肝移植。DuBey等[23]甚至认为,对于超过米兰标准的肝癌患者只要排除低分化均可考虑行肝移植治疗。本研究发现,IQGAP1表达阳性的肝癌患者其低分化者的比例(41.9%)高于IQGAP1表达阴性者(13.9%),P < 0.05。这可能是IQGAP1影响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预后的原因之一。
IQGAP1影响肝细胞肝癌预后的具体机理目前尚不清楚。对结直肠癌SW480细胞系的研究[24]发现,过表达IQGAP1能够促进β-catenin向细胞核内转移,从而影响结直肠癌细胞的凋亡与增殖。Liu等[19]的研究显示,在甲状腺滤泡性乳头状癌中,IQGAP1的表达与甲状腺外侵犯及血管侵犯相关,敲除IQGAP1后,抑制转移的E-catenin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这些研究均证明IQGAP1能够影响肿瘤的增殖与转移[13, 25]。但IQGAP1影响肝细胞肝癌的具体机理还需进一步研究。
综上,本研究结果显示IQGAP1表达阳性的肝癌患者预后较差。但IQGAP1影响肝癌肝切除术后预后的机体机理目前尚不清楚。
原发性肝癌是世界上第6大常见肿瘤,占肿瘤相关性死亡原因第3位[1-5]。由于我国乙肝感染率较高,我国的肝癌患者约占全球肝癌患者的55% [6-7]。外科手术切除是肝癌的根治性治疗措施之一。但即使是巴塞罗那分期A期的肝癌患者,术后5年复发率仍高达50%~70%[8]。研究肝癌术后的复发机理有助于防治肝癌术后复发。本研究拟探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含IQ模体的Ras GTP酶活化蛋白1(IQGAP1)的表达及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病例特征及其预后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7~2009年期间行肝癌切除治疗的79例肝细胞肝癌患者的肝癌组织标本,所有肝癌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肝细胞肝癌。同时收集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及病理资料。
1.2 随访
本研究所选取的病例术后常规每3个月随访1次。随访内容包括:肝功能、血常规、甲胎蛋白(AFP)、血常规、腹部超声/CT/MRI、胸部X平片或胸部CT。患者术后复发定义为:术后随访影像学检查与之前影像学检查比较发现新发病灶,伴/不伴AFP升高;或经病理学检查证实[9-10]。
1.3 肝癌组织中IQGAP1表达检测
所选取的肝癌组织标本经常规甲醛固定、石蜡包埋,连续3μm厚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PV-9000两步法(试剂购自Santa Cruz公司)。DAB显色,苏木精复染,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抗IQGAP1抗体购自Santa Cruz公司。以细胞胞质和(或)胞膜出现黄色颗粒为阳性细胞,随机选取5个高倍视野计数,以阳性细胞数和着色强度乘积判断结果。着色强度计分:0分为无色,1分为淡黄色,2分为棕黄色,3分为棕褐色。阳性细胞计分:无阳性细胞为0分,阳性细胞< 10%为1分,阳性细胞10%~50%为2分,50%~75%为3分,> 75%为4分。两者得分乘积结果:≤3分者为(-);4~8分者为(+);> 8分者(++),(+)和(++)均视为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2 结果
2.1 79例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共纳入79例肝细胞肝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79例患者中男72例,女7例;年龄32~74岁,均数为(50.9±12.2)岁;肿瘤直径1.3~5.0 cm,均数为(3.3±1.0)cm;有3例患者肿瘤数> 1个(肿瘤2~3个);肿瘤分化程度:低分化23例,中分化45例,高分化11例;21例患者存在肿瘤微血管侵犯;26例患者术前甲胎蛋白(AFP)大于400μg/L;TNM分期:Ⅰ期56例,Ⅱ期23例。
2.2 肝癌组织中IQGAP1的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本组79例肝癌患者中43例的IQGAP1表达阳性,阳性率为54.4%,图 1和图 2分别示肝癌组织中IQGAP1阴性和阳性表达。肝癌组织中IQGAP1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见表 1。由表 1可见,肝癌组织中IQGAP1表达阳性的患者中其低分化肿瘤(41.9%)且伴有微血管侵犯(37.2%)者的比例要高于IQGAP1表达阴性者(P < 0.05),而IQGAP1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无关(P > 0.05)。


2.3 肝癌组织中IQGAP1表达与患者预后关系分析结果
79例患者肝癌切除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85个月,均数为(58.3±20.0)个月。术后(27.57±20.06)个月(4~74个月)有42例患者出现肿瘤局部复发,复发率为53.2%;术后(36.48±16.11)个月(6~66个月)有25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31.6%。所有患者均死于肿瘤复发。IQGAP1表达阳性者肝癌切除术后1、3及5年累积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7.4%、39.5%及23.3%,明显低于IQGAP1表达阴性者的100%、94.4%及83.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见图 3;IQGAP1表达阳性者肝癌切除术后1、3及5年累积总体生存率为97.7%、71.5%和53.3%,明显低于IQGAP1表达阴性者的100%、97.2%和88.9%,其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见图 4。

3 讨论
IQGAPs是一类以包含IQ表位及类似于Ras-GTP催化活性表位为特征的蛋白家族,目前在人体内已发现了3个成员,即IQGAP1、IQGAP2和IQGAP3,IQGAP1包含4个可与其他蛋白相结合的功能域,即Calponin同源性结构域、WW结构域、IQ结构域和Ras-GTP酶活化蛋白相关结构域[11-12]。有研究[13-15]显示,IQGAP1在多种肿瘤中的表达异常升高,如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星形细胞癌、胃癌等。Wang等[16]对胰腺癌的研究显示,胰腺癌组织中IQGAP1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且IQGAP1在胰腺癌中的表达与胰腺癌的分化相关。Zhao等[13]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显示,IQGAP1表达阳性者的预后明显较表达阴性者差。本研究结果亦证实,在肝细胞肝癌中,IQGAP1表达阳性者肝癌切除术后1、3及5年的累积无瘤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均较IQGAP1表达阴性者差(P < 0.001)。
肝癌微血管侵犯是肝癌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有研究[17-18]证实,肝切除术、射频消融术及肝移植术后,存在微血管侵犯者术后肿瘤易复发。本研究发现,IQGAP1表达阳性的肝癌患者其伴微血管侵犯者的比例(37.2%)高于IQGAP1表达阴性者(13.9%),P < 0.05。这可能是IQGAP1表达阳性的肝癌患者术后易于复发的原因之一。但具体机理不清楚。Liu等[19]的研究显示,在甲状腺滤泡性乳头状癌中,IQGAP1的表达与肿瘤甲状腺外侵犯及血管侵犯相关。
有研究[20-21]证明,肿瘤的分化程度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肝癌肝移植的杭州标准[22]甚至认为部分肿瘤直径大于8 cm的肝细胞肝癌只要AFP≤400μg/L并排除低分化者也适合肝移植。DuBey等[23]甚至认为,对于超过米兰标准的肝癌患者只要排除低分化均可考虑行肝移植治疗。本研究发现,IQGAP1表达阳性的肝癌患者其低分化者的比例(41.9%)高于IQGAP1表达阴性者(13.9%),P < 0.05。这可能是IQGAP1影响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预后的原因之一。
IQGAP1影响肝细胞肝癌预后的具体机理目前尚不清楚。对结直肠癌SW480细胞系的研究[24]发现,过表达IQGAP1能够促进β-catenin向细胞核内转移,从而影响结直肠癌细胞的凋亡与增殖。Liu等[19]的研究显示,在甲状腺滤泡性乳头状癌中,IQGAP1的表达与甲状腺外侵犯及血管侵犯相关,敲除IQGAP1后,抑制转移的E-catenin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这些研究均证明IQGAP1能够影响肿瘤的增殖与转移[13, 25]。但IQGAP1影响肝细胞肝癌的具体机理还需进一步研究。
综上,本研究结果显示IQGAP1表达阳性的肝癌患者预后较差。但IQGAP1影响肝癌肝切除术后预后的机体机理目前尚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