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刘岩, 杨爱民, 薛建军, 高蕊, 乔友梅, 程虎, 郭坤. 99Tc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B超及CT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中的诊断价值.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6, 23(1): 65-69. doi: 10.7507/1007-9424.20160017 复制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在欧美国家属常见内分泌疾病,发病率仅次于糖尿病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成年人中每年检出率约3/1 000,发病率为0.68‰~2.00‰[1-3]。PHPT在我国仍属于少见病,其发病率约为1/1 000 [4],但发病率有呈缓慢增长之势[5]。该病病情复杂,临床症状多样,缺乏特异性,容易漏诊、误诊,造成严重的后果。临床诊断方法包括: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血清钙(CA)及血清磷(P)检测,以及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99Tc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B超、CT等影像学检查,各种检查方法各有优势、协同与互补[6]。血清PTH和CA是最准确的血清学检查指标[7],但缺乏准确的定位,临床治疗缺乏针对性;99Tcm-MIBI SPECT是一种准确有效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术前定位诊断方法[8-9]。本研究比较了以上几种检查方法对PHPT诊断的价值,以期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提高诊断效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7月至2014年10月期间临床怀疑为PHPT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PTH均大于130 pg/mL;男36例,女37例;年龄(47.2±15.5)岁(10~76岁)。73例患者均行99Tc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检查,其中63例还行颈部B超检查,16例行CT检查。73例患者均进行血清PTH及CA测定。73例患者中经手术及病理学检查确诊53例,余20例患者未行手术治疗,临床随访1年。
1.2 仪器和方法
1.2.1 实验室检查
所有患者首次采空腹静脉血3~5 mL,分离血清,置4℃冰箱保存,1周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PTH和CA水平,试剂盒由德国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和日本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提供,仪器为日立高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JDYFY-SH-YQA-02),结果判断严格按照各试剂盒的要求进行。
1.2.2 随访
未手术的20例患者分别于1、3、6及12个月采空腹静脉血3~5 mL,检测血清PTH和CA水平,以12个月时PTH>130 pg/mL为标准,来判断是否为PHPT或非甲状旁腺疾病。
1.2.3 影像学检查
63例患者术前行二维或三维超声检查,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低年资医师及高年资医生共同完成,受检者仰卧位,颈部横切和纵切显像,从下颌至锁骨,两侧至颈内静脉,重点观察甲状腺左右侧叶后缘与颈长肌,气管与颈总动脉之间的区域有无异常回声。16例患者行颈部CT检查,仪器为飞利浦MX16,视野250 mm,图像厚度2.00 mm,矩阵512×512, 电压120 KV,电流40 mA,进行常规颈部窗扫描。73例患者均行99Tc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检查,仪器为GE公司的Infinia Vc Hawkeye SPECT/CT成像仪,低能高分辨准直器;采集参数:能峰140 KeV,矩阵256×256,能窗20%。静脉注射99Tcm-MIBI 740~1 110 MBq (20~30 mCi)后15 min和120 min分别在甲状腺部位采5×105计数作为“早期相”和“延迟显相”;当怀疑异位甲状旁腺时,应加做胸部抬高体位,即包括颈部和上胸部,必要时行断层显像。早期相及延迟相均示甲状腺、甲状腺外的颈部或纵隔区可见单个或多个异常放射性浓聚区,且放射性浓聚区消退不明显,是典型功能亢进的甲状旁腺组织显影图像。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数据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
2 结果
2.1 实验室检查结果
73例患者首次血清PTH浓度为(1 302.3±983.3)pg/mL (131~4 320 pg/mL);血清CA浓度为(2.77±1.03) mmol/L (1.31~7.93 mmol/L)。
2.2 随访结果
在对20例未手术患者的随访中,有12例患者在1、3、6及12个月时血清PTH均大于130 pg/mL,为(719.2±643.6) pg/mL (161.8~2 469 pg/mL,血清CA浓度为(3.08±1.73) mmol/L (1.60~7.93) mmol/L,诊断为PHPT。另8例患者在1、3、6及12个月的随访中PTH均小于130 pg/mL,浓度为(62.8±29.3) pg/mL (27.2~107.2 pg/mL),血清CA浓度为(2.54±1.06)mmol/L (1.02~4.57) mmol/L,诊断为非甲状旁腺疾病。
2.3 病理学检查结果
53例行手术治疗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均确诊为PHPT,共检出118个病灶,99Tc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检出63个(53.4%),B超检出42个(35.6%);14例行CT者病理学检查共检出13个病灶,CT检出5个(38.5%)。53例中系甲状旁腺腺瘤44例(83.0%)其中单发病变11例,多发病变33例;甲状旁腺增生7例(13.2%);甲状旁腺癌2例(3.8%)。
2.4 影像学检查结果
本组患者99Tc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B超以及CT检查诊断PHPT的结果见表 1和表 2。由表 1及表 2可见,99Tc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和B超检查诊断PHPT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检查(P < 0.05)。根据血清CA水平将患者分为CA < 2.7 mmol/L组(32例)和CA>2.7 mmol/L组(41例),2组患者3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见表 3。由表 3可见,2组间3种检查方法对PHPT诊断准确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方法分别对甲状旁腺腺瘤、甲状旁腺增生及甲状旁腺癌诊断的准确性见表 4,由表 4可见,99Tc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和B超检查对甲状旁腺腺瘤的诊断准确性高于CT检查(P < 0.05)。9Tc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及B超检查诊断和定位PHPT病灶情况分别见图 1和图 2,图 1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PECT双时相显像及断层融合定位明确病灶位置;图 2示B超检查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病灶的部位。





3 讨论
PHPT系甲状旁腺组织原发病变导致PTH分泌过多,引起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包括高钙血症、肾钙重吸收和尿磷排泄增加、肾结石、肾钙质沉着症和以皮质骨为主骨吸收增加等[10]。病理以甲状旁腺腺瘤最常见,国外文献[11]报道,其占80%~85%,国内文献[12]报道占78%~92%,且以单个腺体受累为主;其次为甲状旁腺增生,国外文献[11]报道占10%~15%,国内文献[12]报道占8%~18%;甲状旁腺癌少见,国外文献[11]报道不足1%,国内文献[12]报道占3.0%~7.1%。本组病例中53例PHPT患者病理学检查证实甲状旁腺腺瘤44例(83.0%),单发病变11例,多发病变33例,与文献[11]报道腺瘤中以单发病变为主有差别。甲状旁腺增生7例(13.2%),甲状旁腺癌2例(3.8%),与国内文献[12]报道基本一致。99Tc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与B超检查对甲状旁腺腺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检查(P < 0.05);99Tc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对病灶的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高于B超检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可能与样本较少有关,大样本研究可能会出现差异。3种检查方法对于甲状旁腺增生和甲状旁腺癌诊断的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CT检查具有成像速度快、分辨率高、解剖关系明确、定位准确等优点;但灵敏度及特异度较低,对于靠近或位于甲状腺内的甲状旁腺占位显示欠清晰,费用高,故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B超检查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灵敏度高、可获得病灶大小及定位信息的优点;但对病变较小、位置较深、异位的病灶和伴有结节性甲状腺疾病及体表瘢痕、囊性变者的检出率低,且受检验者经验影响较大。99Tc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可用于小病灶的检测、敏感度及准确性较高,尤其99Tcm-MIBI SPECT/CT融合断层显像技术的成熟,在异位、多发结节、颈部术后PHPT诊断中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并且提高了PHPT术前定位的准确性,以指导微创手术治疗,减少手术创面,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术后患者伤口愈合,指导和制定PHPT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
本组53例手术患者病理共检出118个甲状旁腺病灶,99Tc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检出63个(53.4%),B超检出42个(35.6%),行CT检查患者病理共检出13个甲状旁腺病病灶,CT检出5个(38.5%)。3种检测方法对PHPT病灶的检出率较低,其可能与本研究纳入患者的病理类型有关,甲状旁腺腺瘤中以多发病变为主,99Tc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对单发腺瘤诊断率高,对多发腺瘤及增生的诊断阳性率较低[13],可能还受甲状旁腺病灶大小、结构、耐药(Pgp或MRP)[14-16]等因素影响有关,这有待进一步研究。
汪太松等[17]研究表明,99Tcm-MIBI SPECT/CT双时相显像对于PTH>130 pg/mL、血清CA>2.7 mmol/L的PHPT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于PTH < 130 pg/mL、血清CA浓度正常患者的诊断价值较低。血清钙水平可能影响细胞膜电位,改变其对放射性示踪剂的摄取,影响SPECT/CT双时相显像[18]。本研究纳入的所有患者PTH>130 pg/mL,99Tc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B超及CT检查诊断PHPT的灵敏度分别为87.6%、81.8%和35.7%;特异度分别为87.5%、75.5%和50.0%。99Tc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及B超检查的诊断准确性与文献[19-27]报道的61%~96.9%和77%~92.2%基本一致;CT检查的诊断准确性低于文献[28]报道的60%左右,主要是73例患者中只有16例做CT检查,信息量太少,不能完全真实地反应其检测能力。本研究根据血清钙水平分组分为了CA < 2.7 mmol/L组和CA>2.7 mmol/L组,在CA < 2.7 mmol/L组,99Tc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B超及CT检查的灵敏度分别为91.1%、84.7%和37.9%,特异度分别为80.2%、72.9%和49.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8%、96%和79.4%,阴性预测值50%、37.5%和10%;在CA>2.7 mmol/L组,99Tc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B超及CT检查的灵敏度分别为87.9%、83.9%和42.8%,特异度分别为83.3%、79.2%和5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9%、94.1%和75%,阴性预测值50%、40.5%和20%。2组间3种检查方法诊断准确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99Tc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及B超检查的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CT检查(P < 0.05), 与未分组3种方法对PHPT的诊断准确性一致。提示3种检查方法诊断PHPT的准确性与血钙浓度无关。
综上所述,在血清PTH>130 pg/mL条件下,99Tc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B超及CT检查对PHPT诊断的准确性与血钙浓度无关;尤其对于甲状旁腺腺瘤患者,99Tc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具有更多的优越性,应优先选择。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在欧美国家属常见内分泌疾病,发病率仅次于糖尿病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成年人中每年检出率约3/1 000,发病率为0.68‰~2.00‰[1-3]。PHPT在我国仍属于少见病,其发病率约为1/1 000 [4],但发病率有呈缓慢增长之势[5]。该病病情复杂,临床症状多样,缺乏特异性,容易漏诊、误诊,造成严重的后果。临床诊断方法包括: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血清钙(CA)及血清磷(P)检测,以及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99Tc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B超、CT等影像学检查,各种检查方法各有优势、协同与互补[6]。血清PTH和CA是最准确的血清学检查指标[7],但缺乏准确的定位,临床治疗缺乏针对性;99Tcm-MIBI SPECT是一种准确有效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术前定位诊断方法[8-9]。本研究比较了以上几种检查方法对PHPT诊断的价值,以期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提高诊断效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7月至2014年10月期间临床怀疑为PHPT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PTH均大于130 pg/mL;男36例,女37例;年龄(47.2±15.5)岁(10~76岁)。73例患者均行99Tc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检查,其中63例还行颈部B超检查,16例行CT检查。73例患者均进行血清PTH及CA测定。73例患者中经手术及病理学检查确诊53例,余20例患者未行手术治疗,临床随访1年。
1.2 仪器和方法
1.2.1 实验室检查
所有患者首次采空腹静脉血3~5 mL,分离血清,置4℃冰箱保存,1周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PTH和CA水平,试剂盒由德国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和日本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提供,仪器为日立高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JDYFY-SH-YQA-02),结果判断严格按照各试剂盒的要求进行。
1.2.2 随访
未手术的20例患者分别于1、3、6及12个月采空腹静脉血3~5 mL,检测血清PTH和CA水平,以12个月时PTH>130 pg/mL为标准,来判断是否为PHPT或非甲状旁腺疾病。
1.2.3 影像学检查
63例患者术前行二维或三维超声检查,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低年资医师及高年资医生共同完成,受检者仰卧位,颈部横切和纵切显像,从下颌至锁骨,两侧至颈内静脉,重点观察甲状腺左右侧叶后缘与颈长肌,气管与颈总动脉之间的区域有无异常回声。16例患者行颈部CT检查,仪器为飞利浦MX16,视野250 mm,图像厚度2.00 mm,矩阵512×512, 电压120 KV,电流40 mA,进行常规颈部窗扫描。73例患者均行99Tc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检查,仪器为GE公司的Infinia Vc Hawkeye SPECT/CT成像仪,低能高分辨准直器;采集参数:能峰140 KeV,矩阵256×256,能窗20%。静脉注射99Tcm-MIBI 740~1 110 MBq (20~30 mCi)后15 min和120 min分别在甲状腺部位采5×105计数作为“早期相”和“延迟显相”;当怀疑异位甲状旁腺时,应加做胸部抬高体位,即包括颈部和上胸部,必要时行断层显像。早期相及延迟相均示甲状腺、甲状腺外的颈部或纵隔区可见单个或多个异常放射性浓聚区,且放射性浓聚区消退不明显,是典型功能亢进的甲状旁腺组织显影图像。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数据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
2 结果
2.1 实验室检查结果
73例患者首次血清PTH浓度为(1 302.3±983.3)pg/mL (131~4 320 pg/mL);血清CA浓度为(2.77±1.03) mmol/L (1.31~7.93 mmol/L)。
2.2 随访结果
在对20例未手术患者的随访中,有12例患者在1、3、6及12个月时血清PTH均大于130 pg/mL,为(719.2±643.6) pg/mL (161.8~2 469 pg/mL,血清CA浓度为(3.08±1.73) mmol/L (1.60~7.93) mmol/L,诊断为PHPT。另8例患者在1、3、6及12个月的随访中PTH均小于130 pg/mL,浓度为(62.8±29.3) pg/mL (27.2~107.2 pg/mL),血清CA浓度为(2.54±1.06)mmol/L (1.02~4.57) mmol/L,诊断为非甲状旁腺疾病。
2.3 病理学检查结果
53例行手术治疗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均确诊为PHPT,共检出118个病灶,99Tc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检出63个(53.4%),B超检出42个(35.6%);14例行CT者病理学检查共检出13个病灶,CT检出5个(38.5%)。53例中系甲状旁腺腺瘤44例(83.0%)其中单发病变11例,多发病变33例;甲状旁腺增生7例(13.2%);甲状旁腺癌2例(3.8%)。
2.4 影像学检查结果
本组患者99Tc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B超以及CT检查诊断PHPT的结果见表 1和表 2。由表 1及表 2可见,99Tc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和B超检查诊断PHPT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检查(P < 0.05)。根据血清CA水平将患者分为CA < 2.7 mmol/L组(32例)和CA>2.7 mmol/L组(41例),2组患者3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见表 3。由表 3可见,2组间3种检查方法对PHPT诊断准确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方法分别对甲状旁腺腺瘤、甲状旁腺增生及甲状旁腺癌诊断的准确性见表 4,由表 4可见,99Tc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和B超检查对甲状旁腺腺瘤的诊断准确性高于CT检查(P < 0.05)。9Tc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及B超检查诊断和定位PHPT病灶情况分别见图 1和图 2,图 1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PECT双时相显像及断层融合定位明确病灶位置;图 2示B超检查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病灶的部位。





3 讨论
PHPT系甲状旁腺组织原发病变导致PTH分泌过多,引起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包括高钙血症、肾钙重吸收和尿磷排泄增加、肾结石、肾钙质沉着症和以皮质骨为主骨吸收增加等[10]。病理以甲状旁腺腺瘤最常见,国外文献[11]报道,其占80%~85%,国内文献[12]报道占78%~92%,且以单个腺体受累为主;其次为甲状旁腺增生,国外文献[11]报道占10%~15%,国内文献[12]报道占8%~18%;甲状旁腺癌少见,国外文献[11]报道不足1%,国内文献[12]报道占3.0%~7.1%。本组病例中53例PHPT患者病理学检查证实甲状旁腺腺瘤44例(83.0%),单发病变11例,多发病变33例,与文献[11]报道腺瘤中以单发病变为主有差别。甲状旁腺增生7例(13.2%),甲状旁腺癌2例(3.8%),与国内文献[12]报道基本一致。99Tc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与B超检查对甲状旁腺腺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检查(P < 0.05);99Tc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对病灶的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高于B超检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可能与样本较少有关,大样本研究可能会出现差异。3种检查方法对于甲状旁腺增生和甲状旁腺癌诊断的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CT检查具有成像速度快、分辨率高、解剖关系明确、定位准确等优点;但灵敏度及特异度较低,对于靠近或位于甲状腺内的甲状旁腺占位显示欠清晰,费用高,故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B超检查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灵敏度高、可获得病灶大小及定位信息的优点;但对病变较小、位置较深、异位的病灶和伴有结节性甲状腺疾病及体表瘢痕、囊性变者的检出率低,且受检验者经验影响较大。99Tc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可用于小病灶的检测、敏感度及准确性较高,尤其99Tcm-MIBI SPECT/CT融合断层显像技术的成熟,在异位、多发结节、颈部术后PHPT诊断中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并且提高了PHPT术前定位的准确性,以指导微创手术治疗,减少手术创面,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术后患者伤口愈合,指导和制定PHPT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
本组53例手术患者病理共检出118个甲状旁腺病灶,99Tc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检出63个(53.4%),B超检出42个(35.6%),行CT检查患者病理共检出13个甲状旁腺病病灶,CT检出5个(38.5%)。3种检测方法对PHPT病灶的检出率较低,其可能与本研究纳入患者的病理类型有关,甲状旁腺腺瘤中以多发病变为主,99Tc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对单发腺瘤诊断率高,对多发腺瘤及增生的诊断阳性率较低[13],可能还受甲状旁腺病灶大小、结构、耐药(Pgp或MRP)[14-16]等因素影响有关,这有待进一步研究。
汪太松等[17]研究表明,99Tcm-MIBI SPECT/CT双时相显像对于PTH>130 pg/mL、血清CA>2.7 mmol/L的PHPT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于PTH < 130 pg/mL、血清CA浓度正常患者的诊断价值较低。血清钙水平可能影响细胞膜电位,改变其对放射性示踪剂的摄取,影响SPECT/CT双时相显像[18]。本研究纳入的所有患者PTH>130 pg/mL,99Tc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B超及CT检查诊断PHPT的灵敏度分别为87.6%、81.8%和35.7%;特异度分别为87.5%、75.5%和50.0%。99Tc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及B超检查的诊断准确性与文献[19-27]报道的61%~96.9%和77%~92.2%基本一致;CT检查的诊断准确性低于文献[28]报道的60%左右,主要是73例患者中只有16例做CT检查,信息量太少,不能完全真实地反应其检测能力。本研究根据血清钙水平分组分为了CA < 2.7 mmol/L组和CA>2.7 mmol/L组,在CA < 2.7 mmol/L组,99Tc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B超及CT检查的灵敏度分别为91.1%、84.7%和37.9%,特异度分别为80.2%、72.9%和49.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8%、96%和79.4%,阴性预测值50%、37.5%和10%;在CA>2.7 mmol/L组,99Tc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B超及CT检查的灵敏度分别为87.9%、83.9%和42.8%,特异度分别为83.3%、79.2%和5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9%、94.1%和75%,阴性预测值50%、40.5%和20%。2组间3种检查方法诊断准确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99Tc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及B超检查的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CT检查(P < 0.05), 与未分组3种方法对PHPT的诊断准确性一致。提示3种检查方法诊断PHPT的准确性与血钙浓度无关。
综上所述,在血清PTH>130 pg/mL条件下,99Tc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B超及CT检查对PHPT诊断的准确性与血钙浓度无关;尤其对于甲状旁腺腺瘤患者,99Tc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具有更多的优越性,应优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