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苏力担卡扎·仇曼, 何铁英, 林海, 韩玮, 程坤, 陈启龙. 链脲佐菌素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最优剂量研究.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6, 23(1): 84-85. doi: 10.7507/1007-9424.20160021 复制
糖尿病是一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预防和治疗措施仍不完善,因此,建立较理想的动物模型来研究该病的发病机理, 探索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方法较多,其中链脲佐菌素(STZ)腹腹腔注射造模方法具有耗时短、方法简便、易于掌握和重复性好的特点。本研究拟在探索STZ建立大鼠1型糖尿病模型的最优剂量,为大鼠糖尿病相关研究建立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及仪器
STZ(Sigma公司);血糖仪(台湾厚美德生物科技公司);pH计(上海梅特勒公司);电子体重秤(大连星海电子衡器有限公司)。
1.2 实验动物
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体质量(200±20)g,由新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中心许可证号:SCXK新2011-0004)。
1.3 l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
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饲养于动物中心大鼠室,室内通风良好,光照12 h/d,自由摄食及饮水。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各组10只,其中实验组按STZ注射剂量不同分为高(60 mg/kg)、中(50 mg/kg)和低(40 mg/kg)3个剂量组,第4组为对照组。大鼠禁食12 h,自由饮水,通过尾静脉采血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值。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照60、50及40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STZ工作液,对照组注射柠檬酸缓冲液5 mL/kg。实验组大鼠以注射STZ后第7天的空腹血糖值> 16.65 mmo1/L,并表现出明显的多饮、多食及多尿者判定为l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计算成模率及死亡率,评估造模效果。
1.4 血糖检测
分别于造模前及造模后第3、5及7天检测空腹血糖。检测前一晚禁食不禁水,尾静脉采血0.05 mL,用血糖仪检测血糖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实验数据均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用(
2 结果
实验组的3组大鼠造模前后自身对比结果显示,造模后第3、5及7天空腹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造模前(P < 0.05),对照组腹腔注射柠檬酸缓冲液前后空腹血糖水平无明显变化(P > 0.05);实验组3组大鼠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STZ后空腹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经过1周的观察,中剂量组(STZ 50 mg/kg)有8只大鼠造模成功,成模比率为8/10;低剂量组(STZ 40 mg/kg)成模比率为< /span > 5/10,高剂量组(STZ 60 mg/kg)有5只大鼠在造模后1周内死亡。各组大鼠血糖检测结果见表 1。造模前中剂量组与对照组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2;造模后第5天中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空腹血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见表 3。



3 讨论
自1960年开始利用STZ诱发动物糖尿病模型以来[1],STZ已成为目前广泛采用的糖尿病动物模型化学诱导剂。它具有耗时短、方法简便、易于掌握及重复性好的特点,短期内可诱导出大量模型[2]。STZ通过自由基损伤胰岛β细胞,使其发生功能障碍,胰岛素合成减少,引发糖尿病[3-5]。如果1次大剂量注射STZ,则直接损伤胰岛细胞,倾向于1型糖尿病的表型特点[6-7]。
STZ诱导糖尿病途径有多种[8], 本实验采取腹腔空腹给药途径。目前国内外选择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的造模剂量相差较大[9-10],其中以60 mg/kg给药剂量为首选者较多,故本实验前预实验使用该剂量造模,发现造模后大鼠死亡率较高,故选择40、50及60 mg/kg进行比较,以探讨建立糖尿病模型的最优剂量。本实验中中剂量组(STZ 50 mg/kg)有较高的造模成功率,优于低剂量组(STZ 40 mg/kg),且造模后糖尿病模型稳定,死亡率低,优于高剂量组(STZ 60 mg/kg)。此外,为减少动物饲养及护理因素导致大鼠死亡,建议:①STZ要求冷冻保存在-18℃冰箱里,避光条件下配置工作液,低温放置,30 min内用完[11]。②注射STZ前大鼠应空腹12 h以上,有文献[12-13]报道,大鼠空腹注射STZ成模率明显高于非空腹。③造模后勤更换垫料,因大鼠尿量增加,潮湿的环境易导致大鼠感染,抵抗力下降,故每天应换2次垫料。④腹腔注射时保持大鼠投朝下,腹腔脏器上移,避免刺伤腹腔脏器[14]。⑤大鼠对STZ敏感度有年龄依赖性,成熟大鼠或大体质量大鼠较幼鼠或小体质量大鼠的成模率高[15]。故本研究选择成年大鼠,且体质量≥180 g。
糖尿病是一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预防和治疗措施仍不完善,因此,建立较理想的动物模型来研究该病的发病机理, 探索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方法较多,其中链脲佐菌素(STZ)腹腹腔注射造模方法具有耗时短、方法简便、易于掌握和重复性好的特点。本研究拟在探索STZ建立大鼠1型糖尿病模型的最优剂量,为大鼠糖尿病相关研究建立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及仪器
STZ(Sigma公司);血糖仪(台湾厚美德生物科技公司);pH计(上海梅特勒公司);电子体重秤(大连星海电子衡器有限公司)。
1.2 实验动物
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体质量(200±20)g,由新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中心许可证号:SCXK新2011-0004)。
1.3 l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
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饲养于动物中心大鼠室,室内通风良好,光照12 h/d,自由摄食及饮水。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各组10只,其中实验组按STZ注射剂量不同分为高(60 mg/kg)、中(50 mg/kg)和低(40 mg/kg)3个剂量组,第4组为对照组。大鼠禁食12 h,自由饮水,通过尾静脉采血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值。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照60、50及40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STZ工作液,对照组注射柠檬酸缓冲液5 mL/kg。实验组大鼠以注射STZ后第7天的空腹血糖值> 16.65 mmo1/L,并表现出明显的多饮、多食及多尿者判定为l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计算成模率及死亡率,评估造模效果。
1.4 血糖检测
分别于造模前及造模后第3、5及7天检测空腹血糖。检测前一晚禁食不禁水,尾静脉采血0.05 mL,用血糖仪检测血糖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实验数据均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用(
2 结果
实验组的3组大鼠造模前后自身对比结果显示,造模后第3、5及7天空腹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造模前(P < 0.05),对照组腹腔注射柠檬酸缓冲液前后空腹血糖水平无明显变化(P > 0.05);实验组3组大鼠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STZ后空腹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经过1周的观察,中剂量组(STZ 50 mg/kg)有8只大鼠造模成功,成模比率为8/10;低剂量组(STZ 40 mg/kg)成模比率为< /span > 5/10,高剂量组(STZ 60 mg/kg)有5只大鼠在造模后1周内死亡。各组大鼠血糖检测结果见表 1。造模前中剂量组与对照组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2;造模后第5天中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空腹血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见表 3。



3 讨论
自1960年开始利用STZ诱发动物糖尿病模型以来[1],STZ已成为目前广泛采用的糖尿病动物模型化学诱导剂。它具有耗时短、方法简便、易于掌握及重复性好的特点,短期内可诱导出大量模型[2]。STZ通过自由基损伤胰岛β细胞,使其发生功能障碍,胰岛素合成减少,引发糖尿病[3-5]。如果1次大剂量注射STZ,则直接损伤胰岛细胞,倾向于1型糖尿病的表型特点[6-7]。
STZ诱导糖尿病途径有多种[8], 本实验采取腹腔空腹给药途径。目前国内外选择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的造模剂量相差较大[9-10],其中以60 mg/kg给药剂量为首选者较多,故本实验前预实验使用该剂量造模,发现造模后大鼠死亡率较高,故选择40、50及60 mg/kg进行比较,以探讨建立糖尿病模型的最优剂量。本实验中中剂量组(STZ 50 mg/kg)有较高的造模成功率,优于低剂量组(STZ 40 mg/kg),且造模后糖尿病模型稳定,死亡率低,优于高剂量组(STZ 60 mg/kg)。此外,为减少动物饲养及护理因素导致大鼠死亡,建议:①STZ要求冷冻保存在-18℃冰箱里,避光条件下配置工作液,低温放置,30 min内用完[11]。②注射STZ前大鼠应空腹12 h以上,有文献[12-13]报道,大鼠空腹注射STZ成模率明显高于非空腹。③造模后勤更换垫料,因大鼠尿量增加,潮湿的环境易导致大鼠感染,抵抗力下降,故每天应换2次垫料。④腹腔注射时保持大鼠投朝下,腹腔脏器上移,避免刺伤腹腔脏器[14]。⑤大鼠对STZ敏感度有年龄依赖性,成熟大鼠或大体质量大鼠较幼鼠或小体质量大鼠的成模率高[15]。故本研究选择成年大鼠,且体质量≥180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