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黄伟, 陈振宇, 郭威, 张林. 双侧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并发阴茎节段性缺血1例报道.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6, 23(2): 233-233. doi: 10.7507/1007-9424.20160062 复制
病例资料 患者,男,66岁,发现双侧腹股沟可复性包块20年。入院查体:双侧腹股沟区站立位时均可及3.0 cm×4.0 cm大小包块,呈半球形,质软,边界清,无压痛,平卧可回纳,双侧睾丸如常可及,阴茎和阴囊无异常。辅助检查:B超示双侧腹股沟斜疝。白细胞计数5.65×109/L,血小板计数175×109/L,血红蛋白150 g/L,空腹血糖5.64 mmol/L,凝血、肝、肾功能未见异常。术前诊断:双侧腹股沟斜疝。充分术前准备后全麻下行双侧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手术顺利,患者安全返回病房。术后第2 d患者自诉阴茎轻微疼痛,阴茎近端呈暗红色(图 1)。查血清D-二聚体1.93 mg/L,考虑血栓性阴茎节段性缺血。予以补液、红外线照射等保守治疗,症状缓解,术后第4 d复查D-二聚体1.79 mg/L (D-二聚体有所下降,阴茎皮肤颜色改善,故未做进一步影像学检查);术后第6 d患者阴茎皮肤颜色完全恢复,手术切口愈合良好出院,现随访中。

讨论 目前针对腹股沟疝的主要治疗措施是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常见并发症为术后疼痛、缝线或补片感染、出血、阴囊血清肿、阴囊血肿、肠梗阻、排异反应、疝复发。术后出现阴茎缺血改变者尚未见报道。本例患者经过保守治疗可恢复,因为血栓栓塞的是终末动脉,并未出现完全缺血、坏死等严重症状;保守治疗后血栓栓塞的血管再通。根据阴茎血管解剖分析(图 2),推测本例患者出现阴茎节段性缺血改变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患者下腹部解剖结构欠清晰,术中操作动作过大,间接损伤股动脉或阴部外动脉内皮细胞,形成细小血栓,经过阴部外动脉、阴茎背动脉,最终栓塞阴茎根部环动脉,出现阴茎节阶段性缺血改变。目前腹股沟疝术后并发阴茎节段性缺血尚未见报道。笔者体会,术中应分清解剖结构,动作轻柔,避免误伤周围神经、血管;若术后阴茎出现大面积缺血、坏死症状,需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如抗凝、溶栓等进一步治疗,防止出现阴茎完全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病例资料 患者,男,66岁,发现双侧腹股沟可复性包块20年。入院查体:双侧腹股沟区站立位时均可及3.0 cm×4.0 cm大小包块,呈半球形,质软,边界清,无压痛,平卧可回纳,双侧睾丸如常可及,阴茎和阴囊无异常。辅助检查:B超示双侧腹股沟斜疝。白细胞计数5.65×109/L,血小板计数175×109/L,血红蛋白150 g/L,空腹血糖5.64 mmol/L,凝血、肝、肾功能未见异常。术前诊断:双侧腹股沟斜疝。充分术前准备后全麻下行双侧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手术顺利,患者安全返回病房。术后第2 d患者自诉阴茎轻微疼痛,阴茎近端呈暗红色(图 1)。查血清D-二聚体1.93 mg/L,考虑血栓性阴茎节段性缺血。予以补液、红外线照射等保守治疗,症状缓解,术后第4 d复查D-二聚体1.79 mg/L (D-二聚体有所下降,阴茎皮肤颜色改善,故未做进一步影像学检查);术后第6 d患者阴茎皮肤颜色完全恢复,手术切口愈合良好出院,现随访中。

讨论 目前针对腹股沟疝的主要治疗措施是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常见并发症为术后疼痛、缝线或补片感染、出血、阴囊血清肿、阴囊血肿、肠梗阻、排异反应、疝复发。术后出现阴茎缺血改变者尚未见报道。本例患者经过保守治疗可恢复,因为血栓栓塞的是终末动脉,并未出现完全缺血、坏死等严重症状;保守治疗后血栓栓塞的血管再通。根据阴茎血管解剖分析(图 2),推测本例患者出现阴茎节段性缺血改变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患者下腹部解剖结构欠清晰,术中操作动作过大,间接损伤股动脉或阴部外动脉内皮细胞,形成细小血栓,经过阴部外动脉、阴茎背动脉,最终栓塞阴茎根部环动脉,出现阴茎节阶段性缺血改变。目前腹股沟疝术后并发阴茎节段性缺血尚未见报道。笔者体会,术中应分清解剖结构,动作轻柔,避免误伤周围神经、血管;若术后阴茎出现大面积缺血、坏死症状,需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如抗凝、溶栓等进一步治疗,防止出现阴茎完全坏死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