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何勇, 周林, 邓小红, 钟鼎文, 谢元才. Dubin-Jonhson综合征合并胆囊结石1例报道.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6, 23(11): 1399-1399. doi: 10.7507/1007-9424.20160358 复制
病例资料 患者,女,24岁。因“反复腹痛10年,再发2 h”入院,既往无肝炎等病史,已婚未孕。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腹软,肝脾肋下未扪及,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Murphy征阴性。尿常规:尿胆色素阴性;肝功能:TBIL 22.1 μmol/L,DBIL 16 μmol/L,ALT、AST 和ALB 正常。输血前三项、乙肝均阴性。腹部CT及MRI:胆囊多发结石、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入院诊断:胆囊结石。予以急诊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术中探查发现,整个肝脏颜色呈黑褐色,肝脏大小、比例正常,表面未见明显硬化结节。胆囊轻度水肿,胆囊管壶腹部结石嵌顿,胆总管不宽,脾脏形态、颜色正常(图 1)。行胆囊切除+肝组织活检术。术后复查肝功能:TBIL 21.4 μmol/L,DBIL 15.6 μmol/L。血清铁及血清铁蛋白均正常。术后病理(图 2)报告:① 含铁贮积性疾病;②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肝脏病理切片送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理科会诊,病理描述:肝小叶肝细胞可见色颗粒沉积,以中央静脉周围更明显,肝小叶中央区绕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可见较多黄色颗粒沉积,铁染色结果显示肝细胞胞浆内色素颗粒阴性,考虑肝细胞脂褐素颗粒沉积。病理诊断:Dubin-Johnson综合征(DJS)。

讨论 DJS是一种以慢性持续性或间歇性轻度黄疸为临床特点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病临床少见,而合并胆囊结石者更为罕见。DJS主要发生于青少年,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或表现为持续性或间歇性轻度皮肤、巩膜黄染,发病较隐匿,临床较难诊断。合并胆囊结石时主要表现为餐后右上腹痛等结石症状。行胆囊切除时,可发现DJS患者的肝脏外观呈黑肝改变。光镜下见肝脏中央带肝细胞浆中大小不等的散在棕色或棕黄色颗粒沉积,易与肝血色病误诊,常需进一步行电镜及铁染色检查鉴别。DJS的病理改变是由于毛细胆管上位于10q24的多特异性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的基因缺陷,使肝细胞中结合胆红素及其他有机阴离子向毛细胆管排泄障碍,引起血清结合胆红素轻度升高,致使许多胆红素颗粒堆积在肝细胞内,对肝细胞造成损伤。DJS并发胆囊结石的病因可能有:肝细胞功能受损,可影响胆汁酸的合成、分泌,导致胆汁的胆盐成分降低,降低胆汁中胆固醇的溶解度,从而易形成胆囊结石;而毛细胆管上的胆固醇转运蛋白的表达与胆汁中胆固醇含量呈正相关,DJS患者毛细胆管上的多特异性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的基因缺陷,是否会影响胆固醇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目前尚不清楚。DJS预后良好,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合并胆囊结石有症状时可行LC治疗。
病例资料 患者,女,24岁。因“反复腹痛10年,再发2 h”入院,既往无肝炎等病史,已婚未孕。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腹软,肝脾肋下未扪及,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Murphy征阴性。尿常规:尿胆色素阴性;肝功能:TBIL 22.1 μmol/L,DBIL 16 μmol/L,ALT、AST 和ALB 正常。输血前三项、乙肝均阴性。腹部CT及MRI:胆囊多发结石、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入院诊断:胆囊结石。予以急诊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术中探查发现,整个肝脏颜色呈黑褐色,肝脏大小、比例正常,表面未见明显硬化结节。胆囊轻度水肿,胆囊管壶腹部结石嵌顿,胆总管不宽,脾脏形态、颜色正常(图 1)。行胆囊切除+肝组织活检术。术后复查肝功能:TBIL 21.4 μmol/L,DBIL 15.6 μmol/L。血清铁及血清铁蛋白均正常。术后病理(图 2)报告:① 含铁贮积性疾病;②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肝脏病理切片送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理科会诊,病理描述:肝小叶肝细胞可见色颗粒沉积,以中央静脉周围更明显,肝小叶中央区绕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可见较多黄色颗粒沉积,铁染色结果显示肝细胞胞浆内色素颗粒阴性,考虑肝细胞脂褐素颗粒沉积。病理诊断:Dubin-Johnson综合征(DJS)。

讨论 DJS是一种以慢性持续性或间歇性轻度黄疸为临床特点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病临床少见,而合并胆囊结石者更为罕见。DJS主要发生于青少年,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或表现为持续性或间歇性轻度皮肤、巩膜黄染,发病较隐匿,临床较难诊断。合并胆囊结石时主要表现为餐后右上腹痛等结石症状。行胆囊切除时,可发现DJS患者的肝脏外观呈黑肝改变。光镜下见肝脏中央带肝细胞浆中大小不等的散在棕色或棕黄色颗粒沉积,易与肝血色病误诊,常需进一步行电镜及铁染色检查鉴别。DJS的病理改变是由于毛细胆管上位于10q24的多特异性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的基因缺陷,使肝细胞中结合胆红素及其他有机阴离子向毛细胆管排泄障碍,引起血清结合胆红素轻度升高,致使许多胆红素颗粒堆积在肝细胞内,对肝细胞造成损伤。DJS并发胆囊结石的病因可能有:肝细胞功能受损,可影响胆汁酸的合成、分泌,导致胆汁的胆盐成分降低,降低胆汁中胆固醇的溶解度,从而易形成胆囊结石;而毛细胆管上的胆固醇转运蛋白的表达与胆汁中胆固醇含量呈正相关,DJS患者毛细胆管上的多特异性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的基因缺陷,是否会影响胆固醇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目前尚不清楚。DJS预后良好,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合并胆囊结石有症状时可行LC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