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 复旦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上海 200032);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总结栓塞治疗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EVAR)术后Ⅱ型内漏的经验,并评估该方法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中心自2009年 1 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完成的14例栓塞治疗EVAR术后Ⅱ型内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结果、围手术期及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 结果  14 例患者栓塞治疗EVAR术后Ⅱ型内漏的技术成功率为100%(14/14),即刻临床成功率为100%(14/14),手术时间(124.3±11)min,每例患者使用造影剂(127±15)mL,每例患者手术使用弹簧圈(7±2)个。围手术期间 1 例患者术后出现左下肢麻木,其余患者无穿刺导致的并发症,无死亡等严重并发症,患者均顺利出院。12 例患者获得 3~57 个月(平均 17.3 个月)的随访,1 例仅栓塞供血动脉的患者及另 2 例仅栓塞瘤腔的患者在术后发现内漏复发,但瘤体未明显增大,未再次接受腔内治疗,继续随访。 结论  栓塞治疗EVAR术后Ⅱ型内漏的患者是安全的,能够有效地阻止动脉瘤瘤腔的进一步扩张。由于Ⅱ型内漏复发率高,术后的随访工作尤为重要。

引用本文: 唐涵斐, 郭大乔, 唐骁, 史振宇, 王利新, 林长泼, 严栋, 符伟国. 栓塞治疗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Ⅱ型内漏的单中心经验总结.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7, 24(1): 14-17. doi: 10.7507/1007-9424.201612059 复制

  • 上一篇

    腹主动脉瘤完全性血栓形成 1 例报道
  • 下一篇

    肺减容术后右心功能的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