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崔铭, 廖泉, 赵玉沛. IgG4 与肿瘤免疫的研究进展.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7, 24(8): 1021-1024. doi: 10.7507/1007-9424.201702052 复制
免疫系统与恶性肿瘤间的相互作用极其复杂。一方面,免疫系统可以监视和杀伤肿瘤细胞;另一方面,肿瘤细胞也可以诱导免疫抑制而促进肿瘤的生长及转移[1-2]。在肿瘤免疫领域中,研究较多的是 T 细胞在肿瘤免疫中发挥的作用,而 B 细胞及抗体在肿瘤免疫中的相关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则较为缺乏[3-4]。在抗原的刺激下,B 细胞可以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并分泌以免疫球蛋白 G(immunoglobulin G,IgG)为主的免疫球蛋白,其通过补体系统的激活、抗体依赖的细胞毒(antibody-dependent cellular cytotoxicity,ADCC)作用、抗体依赖的细胞吞噬(antibody-dependent cellular phagocytosis,ADCP)等方式参与免疫应答。其中 IgG 的一种亚型——IgG4,参与慢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个病理过程,并且还与恶性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有一定的关系。笔者现对 IgG4 及其与肿瘤免疫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IgG4 的分子生物学特性
IgG 有 4 种亚型,最早于 20 世纪 60 年代被发现,并根据其在血清中的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命名为 IgG1、IgG2、IgG3 及 IgG4,在健康人的血清中,IgG 各亚型的大致比例为 IgG1 占 61%,IgG2 占 32%,IgG3 占 4%,IgG4 占 3%[5]。虽然 IgG 的 4 种亚型在结构上有很高的相似度,但是由于 IgG4 在铰链区以及 CH2 亚基的独特结构,使得 IgG4 激活免疫应答的能力大大减弱[5-7]。
ADCC 和 ADCP 发挥免疫应答效应,依赖于 IgG 的可结晶段(fragment crystallizable,Fc)与 Fc 受体(FcγR)的结合;补体系统的激活也依赖于 IgG 的 Fc 与补体 C1q 的结合[8-9]。
由于 IgG4 的短铰链结构以及抗原结合片段(fragment of antigen binding,Fab)的低伸展性,IgG4 与 FcγR、C1q 的结合位点可能会被 IgG4 的 Fab 部分阻隔,从而影响 ADCC、ADCP、补体系统的激活等免疫应答效应[10-12]。此外,有研究[13]表明,IgG4 的 CH2 亚基上的 FG 环,可通过其特殊构型影响 IgG4 与 FcγR、C1q 的结合。
IgG4 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可以通过 Fab 交换机制产生双重特异性抗体[14-15]。Fab 交换的发生主要是基于 IgG4 铰链区的半胱氨酸-脯氨酸-丝氨酸-半胱氨酸(CPSC)核心序列[16]。历经 Fab 交换的 IgG4 的抗体特异性趋于随机化,无法有效地与抗原结合而形成免疫复合物,从而无法发挥其正常的免疫应答效应。
2 IgG4 相关性疾病与恶性肿瘤
IgG4 相关性疾病最早于 2001 年由 Hamano 等[17]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中提出,它是一种累及胰腺、胆管、唾液腺、腹膜后腔等多系统的炎症性纤维化性疾病,以血清中 IgG4 水平升高及 IgG4 阳性浆细胞在受累器官中浸润为特征性表现[18]。
近年来研究发现,IgG4 相关性疾病与恶性肿瘤之间存在潜在的相关性。以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之间的关系为例进行分析。有研究[19]证实慢性胰腺炎患者发生胰腺癌的风险增加。那么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是否会增加胰腺癌的发病风险呢?
目前已有多篇病例报道[20-25]指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可伴发胰腺癌。Gupta 等[26]回顾性分析了 28 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与 30 例慢性胰腺炎患者的手术切除胰腺标本,结果并没有发现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中胰腺上皮内瘤变检出率与慢性胰腺炎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2% 比 63%,P>0.05),且得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是胰腺癌的危险因素。
然而也有研究结果显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之间并无直接相关性。Ngwa 等[27]回顾性分析了 30 例术后病理证实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或胰腺癌的病例,结合相应的临床资料将这些病例分为伴血清 IgG4 升高的胰腺癌病例、血清 IgG4 正常的胰腺癌病例、有胰腺癌细胞学特点的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病例以及典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病例 4 组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伴血清 IgG4 升高的胰腺癌病例中并没有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病理表现,有胰腺癌细胞学特点的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病例中也没有病理诊断为胰腺癌的病例。Hart 等[28]对 116 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进行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
综上,IgG4 相关性疾病与恶性肿瘤是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疾病,但是目前已有一些研究结果表明了两者可先后或同时发生于同一患者。尽管 IgG4 相关性疾病是否为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仍待进一步的研究,但是在临床工作中,面对 IgG4 相关性疾病患者时,要警惕并发恶性肿瘤的风险,应密切随访观察。
3 IgG4 与恶性肿瘤
血清或组织中 IgG4 的产生与某一特定抗原对机体引发的慢性炎症及炎症后的免疫耐受相关[29]。近年来有研究[30-31]表明,慢性炎症亦是机体对恶性肿瘤的一种免疫应答,免疫细胞与肿瘤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肿瘤局部的免疫微环境。
目前,已在黑色素瘤[32]、胰腺癌[33]、肝外胆管癌[34]、胃癌[35]等多种恶性肿瘤组织中发现了 IgG4 及 IgG4 阳性浆细胞浸润,且与患者的临床预后相关。Liu 等[33]对 95 例胰腺癌切除标本中的癌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进行了 IgG4 阳性浆细胞数目的检测,结果发现,IgG4 阳性浆细胞数目在癌组织中显著高于其在相应的癌旁组织中的数目;进一步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癌组织中 IgG4 阳性浆细胞数目与胰腺癌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与胰腺癌患者的预后呈负相关。Miyatani 等[35]检测了 131 例胃癌患者行手术切除的癌组织标本中的 IgG4 阳性浆细胞数目,结果显示,手术切除的癌组织标本中 IgG4 阳性浆细胞数目与肿瘤浸润深度均为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将胃癌患者分为进展期胃癌伴高水平 IgG4 阳性浆细胞数目、进展期胃癌伴低水平 IgG4 阳性浆细胞数目或早期胃癌伴高水平 IgG4 阳性浆细胞数目以及早期胃癌伴低水平 IgG4 阳性浆细胞数目 3 组,结果发现其 5 年生存率分别为 35.3%、79% 及 10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此外,相关研究还探究了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中 IgG4 水平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Karagiannis 等[32]对 33 例Ⅲ~Ⅴ期黑色素瘤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血清 IgG4 水平、血清 IgG4 与总 IgG 比值与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相关;进一步对 167 例黑色素瘤患者与 104 例健康对照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黑色素瘤患者血清 IgG4 水平、血清 IgG4 与总 IgG 比值较健康对照组升高。进一步的研究[36]结果显示,血清 IgG4 水平、血清 IgG4 与总 IgG 比值、外周血中 IgG4 阳性 B 细胞计数与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相关,可用于预测疾病进展。Miyatani 等[35]对胃癌患者的研究发现,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前血清 IgG4 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早期胃癌患者术前血清 IgG4 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胃癌患者术后血清 IgG4 水平显著高于术前。Ngwa 等[27]对 491 例血清 IgG4 水平正常的胰腺癌患者与 57 例血清 IgG4 水平升高的胰腺癌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发现,2 组患者的手术切除率及总体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该研究中没有提及是否存在血清 IgG4 水平降低的胰腺癌患者,以及其与其他组患者的预后是否有差异。
综上,IgG4 与 IgG4 阳性浆细胞参与了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及发展。IgG4 阳性浆细胞在肿瘤组织中的浸润可能是恶性肿瘤的预后不良因素;血清中 IgG4 水平与恶性肿瘤预后之间的相关性尚不明确。在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中可能会有不同的结论,仍需进一步的探究。
4 IgG4 与肿瘤免疫
目前已有的关于 IgG4 与恶性肿瘤的研究结果均提示,IgG4 可能通过抑制抗肿瘤免疫作用而促进恶性肿瘤的免疫逃逸以及发生和发展。关于 IgG4 在肿瘤免疫中所发挥的具体作用的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的探索,有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些阶段性的研究结果。
Karagiannis 等[32]发现,黑色素瘤细胞通过分泌以白细胞介素-10 为主的细胞因子诱导肿瘤微环境产生 Th2 型免疫反应,并刺激 B 细胞产生可以特异性识别黑色素瘤相关抗原 S100 的 IgG4;随后,研究组还制备了可以特异性识别黑色素瘤相关抗原 CSPG4 的 IgG1 和 IgG4,结果显示,与 IgG1 相比,IgG4 激活 ADCP 与刺激分泌 γ 干扰素、白细胞介素-1β 及肿瘤坏死因子-α 的能力均明显降低;此外,IgG4 还可以竞争性地抑制 IgG1 与 FcγR 的结合,从而抑制 IgG1 介导的抗肿瘤免疫作用。
Liu 等[33]的研究表明,在胰腺癌组织中,IgG4 阳性浆细胞与 M2 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呈正向线性相关,结果提示,IgG4 可能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功能和表型极化存在潜在的调节作用。M2 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可以通过分泌大量白细胞介素-10、转化生长因子-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肿瘤微环境中 Th2 型免疫反应的产生,抑制抗肿瘤免疫应答[37]。由此推测,IgG4 阳性浆细胞与 M2 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胰腺癌的肿瘤免疫微环境中可能发挥协同作用,共同促进胰腺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Harada 等[34]研究表明,胆管癌细胞可以发挥与非专职性抗原呈递细胞或 Foxp3 阳性调节细胞相似的作用,通过直接或间接分泌白细胞介素-10 的方式诱导 IgG4 阳性浆细胞的极化。
综上所述,多种恶性肿瘤微环境中的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之间相互作用,诱导肿瘤内部以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4、转化生长因子-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细胞因子为主的 Th2 型免疫反应,从而促使 B 细胞分泌 IgG4 以及 IgG4 阳性浆细胞的极化。IgG4 与 IgG4 阳性浆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发挥免疫抑制作用,促进肿瘤的免疫逃逸及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5 总结与展望
由于对 IgG4 相关性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IgG4 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 IgG,其在免疫应答中的生物学特性也得到了深入的研究。IgG4 相关的免疫应答有以下 3 个特点:① 血清 IgG4 水平升高或降低;② 组织中 IgG4 阳性浆细胞浸润;③ 局部以 Th2 型免疫反应为主导。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提示,IgG4 参与了恶性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其可能通过 IgG4 相关的免疫应答在肿瘤免疫微环境中发挥免疫抑制的作用,进而促进肿瘤的免疫逃逸,通过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中 IgG4 相关的免疫应答可能为恶性肿瘤的防治提供新的靶点。
免疫系统与恶性肿瘤间的相互作用极其复杂。一方面,免疫系统可以监视和杀伤肿瘤细胞;另一方面,肿瘤细胞也可以诱导免疫抑制而促进肿瘤的生长及转移[1-2]。在肿瘤免疫领域中,研究较多的是 T 细胞在肿瘤免疫中发挥的作用,而 B 细胞及抗体在肿瘤免疫中的相关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则较为缺乏[3-4]。在抗原的刺激下,B 细胞可以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并分泌以免疫球蛋白 G(immunoglobulin G,IgG)为主的免疫球蛋白,其通过补体系统的激活、抗体依赖的细胞毒(antibody-dependent cellular cytotoxicity,ADCC)作用、抗体依赖的细胞吞噬(antibody-dependent cellular phagocytosis,ADCP)等方式参与免疫应答。其中 IgG 的一种亚型——IgG4,参与慢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个病理过程,并且还与恶性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有一定的关系。笔者现对 IgG4 及其与肿瘤免疫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IgG4 的分子生物学特性
IgG 有 4 种亚型,最早于 20 世纪 60 年代被发现,并根据其在血清中的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命名为 IgG1、IgG2、IgG3 及 IgG4,在健康人的血清中,IgG 各亚型的大致比例为 IgG1 占 61%,IgG2 占 32%,IgG3 占 4%,IgG4 占 3%[5]。虽然 IgG 的 4 种亚型在结构上有很高的相似度,但是由于 IgG4 在铰链区以及 CH2 亚基的独特结构,使得 IgG4 激活免疫应答的能力大大减弱[5-7]。
ADCC 和 ADCP 发挥免疫应答效应,依赖于 IgG 的可结晶段(fragment crystallizable,Fc)与 Fc 受体(FcγR)的结合;补体系统的激活也依赖于 IgG 的 Fc 与补体 C1q 的结合[8-9]。
由于 IgG4 的短铰链结构以及抗原结合片段(fragment of antigen binding,Fab)的低伸展性,IgG4 与 FcγR、C1q 的结合位点可能会被 IgG4 的 Fab 部分阻隔,从而影响 ADCC、ADCP、补体系统的激活等免疫应答效应[10-12]。此外,有研究[13]表明,IgG4 的 CH2 亚基上的 FG 环,可通过其特殊构型影响 IgG4 与 FcγR、C1q 的结合。
IgG4 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可以通过 Fab 交换机制产生双重特异性抗体[14-15]。Fab 交换的发生主要是基于 IgG4 铰链区的半胱氨酸-脯氨酸-丝氨酸-半胱氨酸(CPSC)核心序列[16]。历经 Fab 交换的 IgG4 的抗体特异性趋于随机化,无法有效地与抗原结合而形成免疫复合物,从而无法发挥其正常的免疫应答效应。
2 IgG4 相关性疾病与恶性肿瘤
IgG4 相关性疾病最早于 2001 年由 Hamano 等[17]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中提出,它是一种累及胰腺、胆管、唾液腺、腹膜后腔等多系统的炎症性纤维化性疾病,以血清中 IgG4 水平升高及 IgG4 阳性浆细胞在受累器官中浸润为特征性表现[18]。
近年来研究发现,IgG4 相关性疾病与恶性肿瘤之间存在潜在的相关性。以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之间的关系为例进行分析。有研究[19]证实慢性胰腺炎患者发生胰腺癌的风险增加。那么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是否会增加胰腺癌的发病风险呢?
目前已有多篇病例报道[20-25]指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可伴发胰腺癌。Gupta 等[26]回顾性分析了 28 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与 30 例慢性胰腺炎患者的手术切除胰腺标本,结果并没有发现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中胰腺上皮内瘤变检出率与慢性胰腺炎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2% 比 63%,P>0.05),且得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是胰腺癌的危险因素。
然而也有研究结果显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之间并无直接相关性。Ngwa 等[27]回顾性分析了 30 例术后病理证实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或胰腺癌的病例,结合相应的临床资料将这些病例分为伴血清 IgG4 升高的胰腺癌病例、血清 IgG4 正常的胰腺癌病例、有胰腺癌细胞学特点的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病例以及典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病例 4 组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伴血清 IgG4 升高的胰腺癌病例中并没有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病理表现,有胰腺癌细胞学特点的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病例中也没有病理诊断为胰腺癌的病例。Hart 等[28]对 116 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进行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
综上,IgG4 相关性疾病与恶性肿瘤是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疾病,但是目前已有一些研究结果表明了两者可先后或同时发生于同一患者。尽管 IgG4 相关性疾病是否为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仍待进一步的研究,但是在临床工作中,面对 IgG4 相关性疾病患者时,要警惕并发恶性肿瘤的风险,应密切随访观察。
3 IgG4 与恶性肿瘤
血清或组织中 IgG4 的产生与某一特定抗原对机体引发的慢性炎症及炎症后的免疫耐受相关[29]。近年来有研究[30-31]表明,慢性炎症亦是机体对恶性肿瘤的一种免疫应答,免疫细胞与肿瘤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肿瘤局部的免疫微环境。
目前,已在黑色素瘤[32]、胰腺癌[33]、肝外胆管癌[34]、胃癌[35]等多种恶性肿瘤组织中发现了 IgG4 及 IgG4 阳性浆细胞浸润,且与患者的临床预后相关。Liu 等[33]对 95 例胰腺癌切除标本中的癌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进行了 IgG4 阳性浆细胞数目的检测,结果发现,IgG4 阳性浆细胞数目在癌组织中显著高于其在相应的癌旁组织中的数目;进一步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癌组织中 IgG4 阳性浆细胞数目与胰腺癌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与胰腺癌患者的预后呈负相关。Miyatani 等[35]检测了 131 例胃癌患者行手术切除的癌组织标本中的 IgG4 阳性浆细胞数目,结果显示,手术切除的癌组织标本中 IgG4 阳性浆细胞数目与肿瘤浸润深度均为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将胃癌患者分为进展期胃癌伴高水平 IgG4 阳性浆细胞数目、进展期胃癌伴低水平 IgG4 阳性浆细胞数目或早期胃癌伴高水平 IgG4 阳性浆细胞数目以及早期胃癌伴低水平 IgG4 阳性浆细胞数目 3 组,结果发现其 5 年生存率分别为 35.3%、79% 及 10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此外,相关研究还探究了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中 IgG4 水平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Karagiannis 等[32]对 33 例Ⅲ~Ⅴ期黑色素瘤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血清 IgG4 水平、血清 IgG4 与总 IgG 比值与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相关;进一步对 167 例黑色素瘤患者与 104 例健康对照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黑色素瘤患者血清 IgG4 水平、血清 IgG4 与总 IgG 比值较健康对照组升高。进一步的研究[36]结果显示,血清 IgG4 水平、血清 IgG4 与总 IgG 比值、外周血中 IgG4 阳性 B 细胞计数与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相关,可用于预测疾病进展。Miyatani 等[35]对胃癌患者的研究发现,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前血清 IgG4 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早期胃癌患者术前血清 IgG4 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胃癌患者术后血清 IgG4 水平显著高于术前。Ngwa 等[27]对 491 例血清 IgG4 水平正常的胰腺癌患者与 57 例血清 IgG4 水平升高的胰腺癌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发现,2 组患者的手术切除率及总体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该研究中没有提及是否存在血清 IgG4 水平降低的胰腺癌患者,以及其与其他组患者的预后是否有差异。
综上,IgG4 与 IgG4 阳性浆细胞参与了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及发展。IgG4 阳性浆细胞在肿瘤组织中的浸润可能是恶性肿瘤的预后不良因素;血清中 IgG4 水平与恶性肿瘤预后之间的相关性尚不明确。在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中可能会有不同的结论,仍需进一步的探究。
4 IgG4 与肿瘤免疫
目前已有的关于 IgG4 与恶性肿瘤的研究结果均提示,IgG4 可能通过抑制抗肿瘤免疫作用而促进恶性肿瘤的免疫逃逸以及发生和发展。关于 IgG4 在肿瘤免疫中所发挥的具体作用的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的探索,有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些阶段性的研究结果。
Karagiannis 等[32]发现,黑色素瘤细胞通过分泌以白细胞介素-10 为主的细胞因子诱导肿瘤微环境产生 Th2 型免疫反应,并刺激 B 细胞产生可以特异性识别黑色素瘤相关抗原 S100 的 IgG4;随后,研究组还制备了可以特异性识别黑色素瘤相关抗原 CSPG4 的 IgG1 和 IgG4,结果显示,与 IgG1 相比,IgG4 激活 ADCP 与刺激分泌 γ 干扰素、白细胞介素-1β 及肿瘤坏死因子-α 的能力均明显降低;此外,IgG4 还可以竞争性地抑制 IgG1 与 FcγR 的结合,从而抑制 IgG1 介导的抗肿瘤免疫作用。
Liu 等[33]的研究表明,在胰腺癌组织中,IgG4 阳性浆细胞与 M2 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呈正向线性相关,结果提示,IgG4 可能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功能和表型极化存在潜在的调节作用。M2 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可以通过分泌大量白细胞介素-10、转化生长因子-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肿瘤微环境中 Th2 型免疫反应的产生,抑制抗肿瘤免疫应答[37]。由此推测,IgG4 阳性浆细胞与 M2 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胰腺癌的肿瘤免疫微环境中可能发挥协同作用,共同促进胰腺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Harada 等[34]研究表明,胆管癌细胞可以发挥与非专职性抗原呈递细胞或 Foxp3 阳性调节细胞相似的作用,通过直接或间接分泌白细胞介素-10 的方式诱导 IgG4 阳性浆细胞的极化。
综上所述,多种恶性肿瘤微环境中的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之间相互作用,诱导肿瘤内部以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4、转化生长因子-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细胞因子为主的 Th2 型免疫反应,从而促使 B 细胞分泌 IgG4 以及 IgG4 阳性浆细胞的极化。IgG4 与 IgG4 阳性浆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发挥免疫抑制作用,促进肿瘤的免疫逃逸及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5 总结与展望
由于对 IgG4 相关性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IgG4 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 IgG,其在免疫应答中的生物学特性也得到了深入的研究。IgG4 相关的免疫应答有以下 3 个特点:① 血清 IgG4 水平升高或降低;② 组织中 IgG4 阳性浆细胞浸润;③ 局部以 Th2 型免疫反应为主导。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提示,IgG4 参与了恶性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其可能通过 IgG4 相关的免疫应答在肿瘤免疫微环境中发挥免疫抑制的作用,进而促进肿瘤的免疫逃逸,通过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中 IgG4 相关的免疫应答可能为恶性肿瘤的防治提供新的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