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苏宿迁 223800);
  • 2.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普外科(南京  210008);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探讨 CD31 和 D2-40 在同时性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二者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MaxVision 法检测 59 例(其中伴腹膜转移者19例,不伴腹膜转移者4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 CD31 和 D2-40 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① 伴或不伴腹膜转移结直肠癌组织中 CD31 和 D2-40 蛋白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结肠组织(P<0.05),但二者在伴或不伴腹膜转移结直肠癌组织间比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 CD31 微血管密度和 D2-40 微淋巴管密度在伴腹膜转移结直肠癌组织中均明显高于正常结肠组织(P<0.05)和不伴腹膜转移结直肠癌组织(P<0.05)。 ③ CD31 微血管密度和 D2-40 微淋巴管密度与不伴腹膜转移结直肠癌患者的所有临床病理特征均无关(P>0.05);但二者在伴腹膜转移的中低分化腺癌及黏液和印戒细胞癌中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P<0.05),而与其性别、年龄及肿瘤直径均无关(P>0.05)。④ 在伴或不伴腹膜转移结直肠癌组织中 CD31 微血管密度和 D2-40 微淋巴管密度呈正相关(r=0.342,P=0.012;r=0.119,P=0.008)。 结论  在结直肠癌伴腹膜转移组织中的 CD31 微血管密度和 D2-40 微淋巴管密度均高于不伴腹膜转移者,且二者呈正相关,结果提示其与腹膜转移有一定的关系,并且可能存在某些共同调控的方式协同参与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发生。

引用本文: 朱信强, 管文贤. CD31 联合 D2-40 检测在同时性结直肠癌腹膜转移中的研究.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7, 24(12): 1473-1479. doi: 10.7507/1007-9424.201706085 复制

  • 上一篇

    载药纳米膜预防胆囊切除术后腹腔粘连的实验研究
  • 下一篇

    异位与原位甲状旁腺病变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