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钟勇辉, 谢福川, 魏宜胜, 黄学军. eIF6 基因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侵袭转移及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的影响.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21, 28(9): 1148-1154. doi: 10.7507/1007-9424.202012136 复制
在我国,结直肠癌位居肿瘤病死率的第 5 位,威胁人们的健康生活。针对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相关基因的研究,有利于筛选针对结直肠癌的防治靶标。真核起始因子 6(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6,eIF6)参与核糖体合成,并且在蛋白质翻译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1-2]。有研究[3]报道,eIF6 可通过调控相关信号通路促进结直肠癌的发展,肿瘤的发生发展与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过程密切相关,EMT 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而 Wnt/β-catenin 通路则调节 EMT 的发生。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结直肠癌组织中 eIF6 的表达情况,并通过体外细胞实验,探究调控 Wnt/β-catenin 通路的分子机制以及在结直肠癌发展中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材料
100 例组织标本(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收集于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2020 年 1~12 月期间诊治的结直肠癌患者;人正常结直肠黏膜细胞 FHC 和人结直肠癌细胞 SW837 购自上海 ATCC 细胞库;eIF6 基因表达腺病毒、eIF6 shRNA 干扰腺病毒和空质粒腺病毒购自云舟生物科技(广州)有限公司;4~5 周龄 BALB/C 裸鼠购自成都达硕实验动物有限公司;兔抗人 eIF6 抗体、兔抗人 β-连环蛋白(β-catenin)抗体、兔抗人糖原合成酶激酶 3β(GSK-3β)抗体、兔抗人腺瘤性息肉蛋白(APC)抗体、兔抗人锌指转录因子 1(Snail)抗体、兔抗人上皮钙依赖黏附蛋白(E-cadherin)抗体、兔抗人波形蛋白(Vimentin)抗体和羊抗兔 IgG(HRP)抗体均购自艾博抗(上海)贸易有限公司。
1.2 检测指标及方法
1.2.1 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 eIF6 蛋白表达检测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IHC)。主要步骤:① 取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常规脱水后,进行透明和石蜡包埋,4 µm 厚连续切片,于 60 ℃ 恒温箱中烘烤 12 h。② 将切片浸入二甲苯和各梯度乙醇,磷酸盐缓冲溶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冲洗 3 次。③ 用柠檬酸盐溶液浸没切片,置于高压蒸汽锅中加热 3 min,冷却至室温。④ 向切片上滴加 3 % 双氧水,避光 10 min,PBS 冲洗。⑤ 向切片上滴加兔抗人 eIF6 抗体稀释液(1∶200),室温 4 h,PBS 冲洗。⑥ 再滴加羊抗兔 IgG 抗体稀释液(1∶1 000),室温 30 min,PBS 冲洗。⑦ 经 DAB 显色、水洗后,进行苏木精复染,0.1 % 稀盐酸用作分化处理,水洗;梯度乙醇脱水,透明后封片,光镜观察。结果判定标准:细胞无着色,记作 0 分;呈淡黄色,记作 1 分;呈棕黄色,记作 2 分;呈棕褐色,记作 3 分。阳性细胞占比<5%,记作 0 分;阳性细胞占比 5%~30%,记作 1 分;阳性细胞占比 30%~70%,记作 2 分;阳性细胞占比>70%,记作 3 分。最终计算细胞着色评分×阳性细胞占比评分,评分≤3 分判为阴性,评分>3 分判为阳性。
1.2.2 细胞转染
分别取 FHC 细胞和 SW837 细胞以 1×106 个/mL 接种到 96 孔细胞培养板中,37 ℃、5 %CO2 条件下培养过夜。SW837 细胞分为对照组、空质粒组、过表达组和敲低组。对照组不做转染;空质粒组转入空质粒腺病毒;过表达组转入 eIF6 基因过表达腺病毒;敲低组转入 eIF6 shRNA 干扰腺病毒。转染后细胞置于细胞培养箱中培养 48 h 以备后续实验。实验重复检测 6 次。
1.2.3 qRT-PCR 实验检测 eIF6 mRNA 表达情况
收集 1.2.2 中 4 组 SW837 细胞提取总 RNA,逆转录为 cDNA,用于 qRT-PCR 反应,以上操作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设置 GAPDH 为内参,数据处理采用 2−ΔΔCt 法,引物序列见表 1。

1.2.4 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WB)实验检测 eIF6、β-catenin、GSK-3β、APC、Snail、E-cadherin、Vimentin 蛋白表达情况
收集 1.2.2 中 FHC 细胞及 4 组 SW83 细胞经裂解液裂解后,离心 15 min,条件为 4 ℃、15 000 r/min,离心半径 10 cm。取上清,行 eIF6 蛋白定量检测:① 取 50 μg 与上样缓冲液混合,沸水浴 10 min,上样电泳。② 取凝胶进行 PVDF 转膜,结束后浸于 5% 脱脂奶封闭,洗涤后加入稀释一抗(1∶500 稀释的 eIF6 抗体、β-catenin 抗体、GSK-3β 抗体、APC 抗体、Snail 抗体、E-cadherin 抗体和 Vimentin 抗体),置于 4 ℃ 摇床,过夜孵育。③ 洗涤,加入稀释二抗(1∶1 000 稀释的羊抗兔 IgG 抗体),置于室温摇床,1 h 孵育。④ 洗涤,显色后通过成像系统获取结果图,ImageJ 软件进行分析,以目的蛋白与 GAPDH 蛋白的条带灰度值比值表示目的蛋白表达水平。
1.2.5 Transwell 侵袭实验
基质胶包被 Transwell 小室,凝固后备用。取 1.2.2 中 4 组 SW83 细胞经胰酶消化、离心(15 000 r/min、15 min、离心半径 10 cm)收集,重悬为 5×105 个/mL,取 100 μL 加入 Transwell 小室内层,取 500 μL 10% 胎牛血清细胞培养基加入 Transwell 小室外层,细胞培养箱中培养 48 h,取出 Transwell 小室,轻拭去内层面细胞,经固定和结晶紫染色,晾干后用显微镜观察侵袭细胞数。
1.2.6 划痕实验
取 1.2.2 中 4 组 SW83 细胞,借助灭菌直尺,使用无菌 10 μL 枪头在培养板底部垂直划过细胞层,加入细胞培养基清洗去除未贴壁细胞和细胞碎片,倒置显微镜下拍照,此时划痕距离记作 0 h。在细胞培养箱中培养 24 h 后,再次拍照,划痕距离记作 24 h。Image Pro Plus 6.0 软件分析图片,划痕愈合率=(0 h 距离−24 h 距离)/0 h 距离×100%。
1.2.7 皮下成瘤实验
取 1.2.2 中 4 组 SW83 细胞,经胰酶消化、离心(15 000 r/min、15 min、离心半径 10 cm)收集,重悬为 5×106 个/mL,取 200 μL 注射于 BALB/C 裸鼠右腋窝皮下,分别记录为对照组、空质粒组、过表达组和敲低组,每组 6 只。接种细胞后,对裸鼠进行密切观察,每间隔 2 d 进行 1 次瘤体直径测量,共测量 10 次,肿瘤体积=1/2(短径2×长径)。
1.2.8 移植肿瘤病理学改变
皮下成瘤实验结束,麻醉并处死裸鼠,取肿瘤组织用 4% 多聚甲醛固定,PBS 冲洗,梯度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石蜡包埋、切片,厚度为 5 μm。将切片进行脱蜡、水化后,苏木精染色,水洗,1% 盐酸乙醇分化,水洗,伊红染色,脱水并透明,树胶封片,显微镜观察。
1.3 统计学方法
SPSS20.0 统计学软件用以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的形式呈现,行配对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经正态分布检验均符合正态分布,以(±s)的形式呈现,多组间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进一步两两分析行 SNK-q 检验。检验水准 α=0.05。
2 结果
2.1 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人正常结直肠黏膜细胞 FHC 和人结直肠癌细胞 SW837 中 eIF6 蛋白表达检测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 eIF6 蛋白表达阳性呈棕褐色颗粒(图 1a、1b)。本研究 100 例结直肠癌患者中,结直肠癌组织中 eIF6 蛋白表达阳性者 83 例(83.00%),癌旁组织中 eIF6 蛋白表达阳性者 29 例(29.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配对 χ2 检验,χ2=59.712,P<0.001)。人结直肠癌细胞 SW837 中 eIF6 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人正常结直肠黏膜细胞 FHC(2.53±0.26 比 0.97±0.13,P<0.001),见图 1c、1d。

2.2 各组 SW837 细胞中 eIF6 mRNA 和蛋白表达检测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过表达组 SW837 细胞中 eIF6 mRNA 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敲低组 SW837 细胞中的 eIF6 mRNA 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则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质粒组 SW837 细胞中的 eIF6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过表达/敲低 eIF6 的 SW837 细胞株构建成功,可用于后续实验。具体见表 2 和图 2a、2b。



2.3 各组 SW837 细胞中 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检测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过表达组的 SW837 细胞中 β-catenin 和 Snail 蛋白表达水平增高,GSK-3β 和 APC 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敲低组 SW837 细胞中 β-catenin 和 Snail 蛋白表达水平降低,GSK-3β 和 APC 蛋白表达水平增高(P<0.05);空质粒组 4 种蛋白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 3。


2.4 各组 SW837 细胞中 EMT 标志物检测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过表达组 SW837 细胞中 EMT 标志物 E-cadherin 蛋白表达降低,Vimentin 蛋白表达升高(P<0.05);敲低组 SW837 细胞中 E-cadherin 蛋白表达升高,Vimentin 蛋白表达降低(P<0.05);空质粒组 SW837 细胞中 E-cadherin 和 Vimentin 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 3。
2.5 各组 SW837 细胞侵袭迁移能力检测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过表达组 SW837 细胞侵袭数增多,划痕愈合率升高(P<0.05),敲低组 SW837 细胞侵袭数减少,划痕愈合率降低(P<0.05),空质粒组 SW837 细胞侵袭数和划痕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 4 和图 3a。



a:Transwell 侵袭实验结果(结晶紫染色 ×200)及划痕实验结果(×100);b:各组肿瘤体积;c:各组移植瘤大体观,从左到右依次为对照组、空质粒组、过表达组、敲低组;d–g:对照组(d)、空质粒组(e)、过表达组(f)和敲低组(g)移植瘤病理学检查结果(HE ×200)
2.6 各组 SW837 细胞体内成瘤情况
对照组肿瘤体积随时间推移不断增大,空质粒组肿瘤体积基本与对照组同步增加,过表达组肿瘤体积相较于对照组有所增大,敲低组肿瘤体积相较于对照组有所减小(图 3b、3c)。
2.7 各组 SW837 细胞的移植瘤病理学检查结果
HE 染色可观察到呈现圆形或椭圆形的癌细胞,排列紊乱、核大、深染,具有病理性核分裂像,并且组织间含有丰富的间质血管(图 3d-3g)。
3 讨论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确诊时多已为中晚期,预后较差。寻找有效监控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标志物,是其防治和预后判断的关键。研究[3-4]表明,eIF6 是翻译起始的限速因子,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Gantenbein 等[5]研究发现,肺腺癌和肺鳞状细胞癌中 eIF6 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健康组织,高水平 eIF6 与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缩短相关,敲除 eIF6 可抑制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Golob-Schwarzl 等[6]研究报道,与非肿瘤性组织相比,胆囊癌组织中 eIF6 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在胆囊癌细胞系中敲除 eIF6 可抑制癌细胞增殖。本研究发现,在 100 例结直肠癌组织中 83 例 eIF6 蛋白表达阳性,在其对应的癌旁组织中 eIF6 蛋白表达阳性者 29 例,同时人结直肠癌细胞 SW837 中 eIF6 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人正常结直肠黏膜细胞,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该结果提示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与 eIF6 表达异常相关。本研究还发现,过表达 eIF6 组结直肠癌细胞的体内成瘤能力相比于对照组有所增强,敲低 eIF6 组结直肠癌细胞的体内成瘤能力相比于对照组有所减弱,提示 eIF6 对癌细胞成瘤能力具有调控作用,但具体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有研究[7-9]报道,Wnt 信号通路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约 90 % 的结直肠癌患者体内存在 Wnt 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其中以 β-catenin 和 APC 异常最为常见。Wnt 信号通路未激活时,细胞质中一部分 β-catenin 与 E-cadherin 和细胞骨架肌动蛋白丝结合在一起[10-12];一部分与 GSK-3β、APC、酪蛋白激酶 1、体轴抑制蛋白 1(Axin1)和体轴抑制蛋白 2(Axin2)形成复合体,从而 β-catenin 被磷酸化、泛素化,并最终降解[13-15];以游离形式存在的 β-catenin 较少,因此无法进入细胞核中激活相应靶基因。当 Wnt 信号通路被激活后,上述复合体解离,释放大量 β-catenin 进入细胞核后激活靶基因,诱导 EMT,促进肿瘤发生发展[16-18]。Li 等[19]研究发现,抑制 β-catenin 入核活性,下调 Wnt 信号通路,可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干细胞样潜能。Chen 等[20]研究报道,激活 AKT/GSK-3β/β-catenin 信号通路可诱导结直肠癌细胞生长和侵袭。在本研究中,过表达 eIF6 组细胞相比于对照组细胞,β-catenin 蛋白和通路下游 Snail 蛋白的表达增加,GSK-3β 和 APC 蛋白表达减少;敲低 eIF6 组细胞 β-catenin 及 Snail 蛋白表达减少,GSK-3β 和 APC 蛋白表达增加。该结果提示 eIF6 对癌细胞成瘤能力的调控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 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调控通路下游蛋白的表达发挥作用的。
现已知 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异常激活,可促进 EMT 进程,加速肿瘤的发生发展[21]。Guo 等[22]研究报道,使骨肉瘤中 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失活能够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Gu 等[23]研究发现,药物抑制 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的激活,可抑制 EMT,并且进一步体内研究证实调控 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可抑制 EMT,抑制肿瘤生长。Wu 等[24]研究发现,降低 β-catenin 磷酸化水平来增强 β-catenin 的表达和核转位,可调控 EMT 并促进结直肠癌转移。本研究结果显示,过表达 eIF6 组细胞相比于对照组细胞,E-cadherin 蛋白表达降低,Vimentin 蛋白表达升高,细胞侵袭数增多,划痕愈合率升高;敲低 eIF6 的细胞 E-cadherin 蛋白表达升高,Vimentin 蛋白表达降低,细胞侵袭数减少,划痕愈合率降低。结合之前实验结果,推测 eIF6 可能通过 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调控 EMT,影响结直肠癌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
综上所述,结直肠癌组织中存在 eIF6 表达上调,eIF6 可能促进 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的激活,加速 EMT 进程,提高结直肠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和体内成瘤能力。本研究结果提示,eIF6 可能为筛选结直肠癌治疗药物及预后评估的潜在分子标志物。
重要声明
利益冲突声明:本文全体作者阅读并理解了《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的政策声明,我们不存在相互竞争的利益。
作者贡献声明:钟勇辉参与实验设计及实验研究,谢福川及魏宜胜参与部分实验研究及数据的统计分许,黄学军参与文章的校对及修改。
伦理声明:本研究已通过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审批文号:kyll2019052)。
在我国,结直肠癌位居肿瘤病死率的第 5 位,威胁人们的健康生活。针对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相关基因的研究,有利于筛选针对结直肠癌的防治靶标。真核起始因子 6(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6,eIF6)参与核糖体合成,并且在蛋白质翻译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1-2]。有研究[3]报道,eIF6 可通过调控相关信号通路促进结直肠癌的发展,肿瘤的发生发展与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过程密切相关,EMT 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而 Wnt/β-catenin 通路则调节 EMT 的发生。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结直肠癌组织中 eIF6 的表达情况,并通过体外细胞实验,探究调控 Wnt/β-catenin 通路的分子机制以及在结直肠癌发展中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材料
100 例组织标本(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收集于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2020 年 1~12 月期间诊治的结直肠癌患者;人正常结直肠黏膜细胞 FHC 和人结直肠癌细胞 SW837 购自上海 ATCC 细胞库;eIF6 基因表达腺病毒、eIF6 shRNA 干扰腺病毒和空质粒腺病毒购自云舟生物科技(广州)有限公司;4~5 周龄 BALB/C 裸鼠购自成都达硕实验动物有限公司;兔抗人 eIF6 抗体、兔抗人 β-连环蛋白(β-catenin)抗体、兔抗人糖原合成酶激酶 3β(GSK-3β)抗体、兔抗人腺瘤性息肉蛋白(APC)抗体、兔抗人锌指转录因子 1(Snail)抗体、兔抗人上皮钙依赖黏附蛋白(E-cadherin)抗体、兔抗人波形蛋白(Vimentin)抗体和羊抗兔 IgG(HRP)抗体均购自艾博抗(上海)贸易有限公司。
1.2 检测指标及方法
1.2.1 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 eIF6 蛋白表达检测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IHC)。主要步骤:① 取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常规脱水后,进行透明和石蜡包埋,4 µm 厚连续切片,于 60 ℃ 恒温箱中烘烤 12 h。② 将切片浸入二甲苯和各梯度乙醇,磷酸盐缓冲溶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冲洗 3 次。③ 用柠檬酸盐溶液浸没切片,置于高压蒸汽锅中加热 3 min,冷却至室温。④ 向切片上滴加 3 % 双氧水,避光 10 min,PBS 冲洗。⑤ 向切片上滴加兔抗人 eIF6 抗体稀释液(1∶200),室温 4 h,PBS 冲洗。⑥ 再滴加羊抗兔 IgG 抗体稀释液(1∶1 000),室温 30 min,PBS 冲洗。⑦ 经 DAB 显色、水洗后,进行苏木精复染,0.1 % 稀盐酸用作分化处理,水洗;梯度乙醇脱水,透明后封片,光镜观察。结果判定标准:细胞无着色,记作 0 分;呈淡黄色,记作 1 分;呈棕黄色,记作 2 分;呈棕褐色,记作 3 分。阳性细胞占比<5%,记作 0 分;阳性细胞占比 5%~30%,记作 1 分;阳性细胞占比 30%~70%,记作 2 分;阳性细胞占比>70%,记作 3 分。最终计算细胞着色评分×阳性细胞占比评分,评分≤3 分判为阴性,评分>3 分判为阳性。
1.2.2 细胞转染
分别取 FHC 细胞和 SW837 细胞以 1×106 个/mL 接种到 96 孔细胞培养板中,37 ℃、5 %CO2 条件下培养过夜。SW837 细胞分为对照组、空质粒组、过表达组和敲低组。对照组不做转染;空质粒组转入空质粒腺病毒;过表达组转入 eIF6 基因过表达腺病毒;敲低组转入 eIF6 shRNA 干扰腺病毒。转染后细胞置于细胞培养箱中培养 48 h 以备后续实验。实验重复检测 6 次。
1.2.3 qRT-PCR 实验检测 eIF6 mRNA 表达情况
收集 1.2.2 中 4 组 SW837 细胞提取总 RNA,逆转录为 cDNA,用于 qRT-PCR 反应,以上操作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设置 GAPDH 为内参,数据处理采用 2−ΔΔCt 法,引物序列见表 1。

1.2.4 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WB)实验检测 eIF6、β-catenin、GSK-3β、APC、Snail、E-cadherin、Vimentin 蛋白表达情况
收集 1.2.2 中 FHC 细胞及 4 组 SW83 细胞经裂解液裂解后,离心 15 min,条件为 4 ℃、15 000 r/min,离心半径 10 cm。取上清,行 eIF6 蛋白定量检测:① 取 50 μg 与上样缓冲液混合,沸水浴 10 min,上样电泳。② 取凝胶进行 PVDF 转膜,结束后浸于 5% 脱脂奶封闭,洗涤后加入稀释一抗(1∶500 稀释的 eIF6 抗体、β-catenin 抗体、GSK-3β 抗体、APC 抗体、Snail 抗体、E-cadherin 抗体和 Vimentin 抗体),置于 4 ℃ 摇床,过夜孵育。③ 洗涤,加入稀释二抗(1∶1 000 稀释的羊抗兔 IgG 抗体),置于室温摇床,1 h 孵育。④ 洗涤,显色后通过成像系统获取结果图,ImageJ 软件进行分析,以目的蛋白与 GAPDH 蛋白的条带灰度值比值表示目的蛋白表达水平。
1.2.5 Transwell 侵袭实验
基质胶包被 Transwell 小室,凝固后备用。取 1.2.2 中 4 组 SW83 细胞经胰酶消化、离心(15 000 r/min、15 min、离心半径 10 cm)收集,重悬为 5×105 个/mL,取 100 μL 加入 Transwell 小室内层,取 500 μL 10% 胎牛血清细胞培养基加入 Transwell 小室外层,细胞培养箱中培养 48 h,取出 Transwell 小室,轻拭去内层面细胞,经固定和结晶紫染色,晾干后用显微镜观察侵袭细胞数。
1.2.6 划痕实验
取 1.2.2 中 4 组 SW83 细胞,借助灭菌直尺,使用无菌 10 μL 枪头在培养板底部垂直划过细胞层,加入细胞培养基清洗去除未贴壁细胞和细胞碎片,倒置显微镜下拍照,此时划痕距离记作 0 h。在细胞培养箱中培养 24 h 后,再次拍照,划痕距离记作 24 h。Image Pro Plus 6.0 软件分析图片,划痕愈合率=(0 h 距离−24 h 距离)/0 h 距离×100%。
1.2.7 皮下成瘤实验
取 1.2.2 中 4 组 SW83 细胞,经胰酶消化、离心(15 000 r/min、15 min、离心半径 10 cm)收集,重悬为 5×106 个/mL,取 200 μL 注射于 BALB/C 裸鼠右腋窝皮下,分别记录为对照组、空质粒组、过表达组和敲低组,每组 6 只。接种细胞后,对裸鼠进行密切观察,每间隔 2 d 进行 1 次瘤体直径测量,共测量 10 次,肿瘤体积=1/2(短径2×长径)。
1.2.8 移植肿瘤病理学改变
皮下成瘤实验结束,麻醉并处死裸鼠,取肿瘤组织用 4% 多聚甲醛固定,PBS 冲洗,梯度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石蜡包埋、切片,厚度为 5 μm。将切片进行脱蜡、水化后,苏木精染色,水洗,1% 盐酸乙醇分化,水洗,伊红染色,脱水并透明,树胶封片,显微镜观察。
1.3 统计学方法
SPSS20.0 统计学软件用以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的形式呈现,行配对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经正态分布检验均符合正态分布,以(±s)的形式呈现,多组间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进一步两两分析行 SNK-q 检验。检验水准 α=0.05。
2 结果
2.1 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人正常结直肠黏膜细胞 FHC 和人结直肠癌细胞 SW837 中 eIF6 蛋白表达检测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 eIF6 蛋白表达阳性呈棕褐色颗粒(图 1a、1b)。本研究 100 例结直肠癌患者中,结直肠癌组织中 eIF6 蛋白表达阳性者 83 例(83.00%),癌旁组织中 eIF6 蛋白表达阳性者 29 例(29.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配对 χ2 检验,χ2=59.712,P<0.001)。人结直肠癌细胞 SW837 中 eIF6 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人正常结直肠黏膜细胞 FHC(2.53±0.26 比 0.97±0.13,P<0.001),见图 1c、1d。

2.2 各组 SW837 细胞中 eIF6 mRNA 和蛋白表达检测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过表达组 SW837 细胞中 eIF6 mRNA 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敲低组 SW837 细胞中的 eIF6 mRNA 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则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质粒组 SW837 细胞中的 eIF6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过表达/敲低 eIF6 的 SW837 细胞株构建成功,可用于后续实验。具体见表 2 和图 2a、2b。



2.3 各组 SW837 细胞中 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检测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过表达组的 SW837 细胞中 β-catenin 和 Snail 蛋白表达水平增高,GSK-3β 和 APC 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敲低组 SW837 细胞中 β-catenin 和 Snail 蛋白表达水平降低,GSK-3β 和 APC 蛋白表达水平增高(P<0.05);空质粒组 4 种蛋白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 3。


2.4 各组 SW837 细胞中 EMT 标志物检测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过表达组 SW837 细胞中 EMT 标志物 E-cadherin 蛋白表达降低,Vimentin 蛋白表达升高(P<0.05);敲低组 SW837 细胞中 E-cadherin 蛋白表达升高,Vimentin 蛋白表达降低(P<0.05);空质粒组 SW837 细胞中 E-cadherin 和 Vimentin 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 3。
2.5 各组 SW837 细胞侵袭迁移能力检测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过表达组 SW837 细胞侵袭数增多,划痕愈合率升高(P<0.05),敲低组 SW837 细胞侵袭数减少,划痕愈合率降低(P<0.05),空质粒组 SW837 细胞侵袭数和划痕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 4 和图 3a。



a:Transwell 侵袭实验结果(结晶紫染色 ×200)及划痕实验结果(×100);b:各组肿瘤体积;c:各组移植瘤大体观,从左到右依次为对照组、空质粒组、过表达组、敲低组;d–g:对照组(d)、空质粒组(e)、过表达组(f)和敲低组(g)移植瘤病理学检查结果(HE ×200)
2.6 各组 SW837 细胞体内成瘤情况
对照组肿瘤体积随时间推移不断增大,空质粒组肿瘤体积基本与对照组同步增加,过表达组肿瘤体积相较于对照组有所增大,敲低组肿瘤体积相较于对照组有所减小(图 3b、3c)。
2.7 各组 SW837 细胞的移植瘤病理学检查结果
HE 染色可观察到呈现圆形或椭圆形的癌细胞,排列紊乱、核大、深染,具有病理性核分裂像,并且组织间含有丰富的间质血管(图 3d-3g)。
3 讨论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确诊时多已为中晚期,预后较差。寻找有效监控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标志物,是其防治和预后判断的关键。研究[3-4]表明,eIF6 是翻译起始的限速因子,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Gantenbein 等[5]研究发现,肺腺癌和肺鳞状细胞癌中 eIF6 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健康组织,高水平 eIF6 与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缩短相关,敲除 eIF6 可抑制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Golob-Schwarzl 等[6]研究报道,与非肿瘤性组织相比,胆囊癌组织中 eIF6 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在胆囊癌细胞系中敲除 eIF6 可抑制癌细胞增殖。本研究发现,在 100 例结直肠癌组织中 83 例 eIF6 蛋白表达阳性,在其对应的癌旁组织中 eIF6 蛋白表达阳性者 29 例,同时人结直肠癌细胞 SW837 中 eIF6 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人正常结直肠黏膜细胞,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该结果提示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与 eIF6 表达异常相关。本研究还发现,过表达 eIF6 组结直肠癌细胞的体内成瘤能力相比于对照组有所增强,敲低 eIF6 组结直肠癌细胞的体内成瘤能力相比于对照组有所减弱,提示 eIF6 对癌细胞成瘤能力具有调控作用,但具体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有研究[7-9]报道,Wnt 信号通路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约 90 % 的结直肠癌患者体内存在 Wnt 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其中以 β-catenin 和 APC 异常最为常见。Wnt 信号通路未激活时,细胞质中一部分 β-catenin 与 E-cadherin 和细胞骨架肌动蛋白丝结合在一起[10-12];一部分与 GSK-3β、APC、酪蛋白激酶 1、体轴抑制蛋白 1(Axin1)和体轴抑制蛋白 2(Axin2)形成复合体,从而 β-catenin 被磷酸化、泛素化,并最终降解[13-15];以游离形式存在的 β-catenin 较少,因此无法进入细胞核中激活相应靶基因。当 Wnt 信号通路被激活后,上述复合体解离,释放大量 β-catenin 进入细胞核后激活靶基因,诱导 EMT,促进肿瘤发生发展[16-18]。Li 等[19]研究发现,抑制 β-catenin 入核活性,下调 Wnt 信号通路,可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干细胞样潜能。Chen 等[20]研究报道,激活 AKT/GSK-3β/β-catenin 信号通路可诱导结直肠癌细胞生长和侵袭。在本研究中,过表达 eIF6 组细胞相比于对照组细胞,β-catenin 蛋白和通路下游 Snail 蛋白的表达增加,GSK-3β 和 APC 蛋白表达减少;敲低 eIF6 组细胞 β-catenin 及 Snail 蛋白表达减少,GSK-3β 和 APC 蛋白表达增加。该结果提示 eIF6 对癌细胞成瘤能力的调控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 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调控通路下游蛋白的表达发挥作用的。
现已知 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异常激活,可促进 EMT 进程,加速肿瘤的发生发展[21]。Guo 等[22]研究报道,使骨肉瘤中 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失活能够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Gu 等[23]研究发现,药物抑制 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的激活,可抑制 EMT,并且进一步体内研究证实调控 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可抑制 EMT,抑制肿瘤生长。Wu 等[24]研究发现,降低 β-catenin 磷酸化水平来增强 β-catenin 的表达和核转位,可调控 EMT 并促进结直肠癌转移。本研究结果显示,过表达 eIF6 组细胞相比于对照组细胞,E-cadherin 蛋白表达降低,Vimentin 蛋白表达升高,细胞侵袭数增多,划痕愈合率升高;敲低 eIF6 的细胞 E-cadherin 蛋白表达升高,Vimentin 蛋白表达降低,细胞侵袭数减少,划痕愈合率降低。结合之前实验结果,推测 eIF6 可能通过 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调控 EMT,影响结直肠癌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
综上所述,结直肠癌组织中存在 eIF6 表达上调,eIF6 可能促进 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的激活,加速 EMT 进程,提高结直肠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和体内成瘤能力。本研究结果提示,eIF6 可能为筛选结直肠癌治疗药物及预后评估的潜在分子标志物。
重要声明
利益冲突声明:本文全体作者阅读并理解了《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的政策声明,我们不存在相互竞争的利益。
作者贡献声明:钟勇辉参与实验设计及实验研究,谢福川及魏宜胜参与部分实验研究及数据的统计分许,黄学军参与文章的校对及修改。
伦理声明:本研究已通过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审批文号:kyll2019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