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原庆会, 谢刚, 王安群, 何伟. 信号肽-CUB-EGF结构域蛋白3和特化蛋白1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22, 29(1): 72-77. doi: 10.7507/1007-9424.202104051 复制
对于具有相同临床病理特征的乳腺癌患者,其临床分期及分子亚型可能会有不同,因此,寻找有效的生物标志物对乳腺癌患者的病理状态进行预测以及个体化治疗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意义[1-4]。信号肽-CUB-EGF 结构域蛋白 3(signal peptide-CUB-EGF-like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3,SCUBE3)是 SCUBE 基因家族的一种分泌型细胞表面糖蛋白,在骨细胞生物学和肢体骨长度测定中具有重要作用[5-7]。有研究[8]表明,SCUBE2 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且可能参与乳腺疾病的发展。转录因子特化蛋白 1(specificity protein 1,SP1)主要表达于肾小管上皮核细胞和肾小球系膜细胞,与细胞增生、凋亡、肿瘤形成等过程密切相关[9-10]。有研究[11]发现,乳腺癌患者血清和组织中均存在 SP1 的高度表达,其水平与乳腺癌的病理类型、脏器远处转移及放化疗有关。但目前关于 SCUBE3 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检测乳腺癌组织中 SCUBE3、SP1 表达并探讨二者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二者的相关性,以期为乳腺癌的个性化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纳入标准:① 临床分期符合美国癌症联合会乳腺癌 TNM 分期标准[12];② 入院前未进行过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③ 为首发病;④ 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齐全。排除标准:① 3 个月内使用过激素类药物治疗者;② 伴有其他恶性肿瘤者;③ 伴有其他严重脏器病变或已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
本研究收集2013年2月至2015年10月期间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乳腺癌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正常乳腺组织标本,均经组织病理学确诊且重新进行切片复审。患者年龄30~70岁、(52.5±5.9)岁。80例患者中15例接受保留乳房手术,65例接受改良根治术。术后 13 例未接受辅助治疗,5例接受放疗,3 例接受化疗或内分泌治疗,59 例接受放疗+化疗或内分泌治疗。肿瘤直径≥2 cm 65例、<2 cm 15例;淋巴结有转移47例、无转移33例;临床 TNM 分期Ⅰ期5例、Ⅱ期11例、Ⅲ期52例、Ⅳ期12例;分子亚型Luminal A型 16例、Luminal B型44例、HER-2阳性型 11 例、三阴性乳腺癌(TNBC)9 例;以Ki67阳性细胞百分数20%为界,取均值<20%为低表达(31 例)、≥20%为高表达(49 例)。本研究经绵阳市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S-2013-010),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 SCUBE3、SP1 蛋白表达
1.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通用超敏 SP 免疫组织化学试剂盒(货号:SP0041)购自江西江蓝纯生物试剂有限公司,DAB 显色试剂盒(货号:DA1010)购自上海恒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SCUBE3 单克隆抗体(货号:FNab07660)购自武汉菲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SP1 单克隆抗体(货号:YKA-AF2028a)购自厦门研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2.2 检测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 SCUBE3、SP1 蛋白表达情况。将术中采集的组织标本经 10% 甲醛固定后进行梯度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及切片(厚度 4 μm)。封闭后,滴加一抗 SCUBE3、SP1(1∶50 稀释),磷酸盐缓冲盐溶液(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生物素标记的二抗进行室温孵育,孵育后滴加链霉菌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溶液,PBS 冲洗后 DBA 显色,苏木精复染,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并镜检。之后采取半定量法进行评分,随机选 5 个高倍镜(×400)视野进行观察,按染色强度计分:棕褐色为 3 分,棕黄色为 2 分,浅黄色为 1 分,无特异着色为 0 分;按照阳性细胞百分数计分,阳性细胞百分数≤5% 为 0 分,5%~25% 为 1 分,25%~50% 为 2 分,50%~75% 为 3 分,>75% 为 4 分。将上述两种得分相乘,总分<5 分为阴性,≥5 分为阳性。采用双盲法进行结果判定,每张切片分别由 2 名病理科医师判读。
1.3 随访方法
采用电话或入户方式随访记录患者预后状况(预后良好指患者生存,预后不良指患者死亡),术后第 1 年每个月随访 1 次,术后第 2 年每 3 个月随访 1 次,2 年后每半年随访 1 次。生存期从手术之日起计算,随访时间截至 2019 年 10 月或死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3.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 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调整法;采用 Spearman 等级相关法分析乳腺癌组织中 SCUBE3、SP1 蛋白表达的相关性;采用 Kaplan-Meier 法分析乳腺癌组织 SCUBE3、SP1 蛋白表达与患者总生存情况的关系并行 log-rank 检验;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影响乳腺癌患者总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乳腺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 SCUBE3、SP1 蛋白表达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图 1)显示,乳腺癌组织中 SCUBE3、SP1 较其相应的癌旁正常乳腺组织染色程度深,棕褐色细胞更多,其中 SCUBE3 主要在细胞质表达(图 1a、1c),SP1 主要在细胞核表达(图 1b、1d)。SCUBE3、SP1 蛋白表达阳性率在乳腺癌组织中分别为 86.25%(69/80)和65.00%(52/80),明显高于其在相应的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 10.00%(8/80)和16.25%(13/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3.156、P<0.001;χ2=39.411,P<0.001)。

2.2 乳腺癌组织中 SCUBE3、SP1 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结果见表 1。从表 1 可见,SCUBE3 蛋白表达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TNM 分期、分子亚型、Ki67 表达有关,即在有淋巴结转移、TNM Ⅱ~Ⅳ期、分子亚型为 Luminal A、B 型、Ki67 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中更高(P<0.05),而其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无关(P>0.05);SP1 蛋白表达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及分子亚型有关,即在有淋巴结转移、分子亚型为 Luminal A、B 型患者的乳腺癌组织中更高(P<0.05),而其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TNM 分期及 Ki67 表达无关(P>0.05)。

2.3 乳腺癌组织中 SCUBE3 与 SP1 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 SCUBE3 与 SP1 蛋白表达呈正相关(χ2=7.979,rs=0.316,P=0.005),见表 2。

2.4 乳腺癌患者生存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随访 5 年,无一例失访。SCUBE3 表达阳性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 44.7 个月,1、3、5 年生存率分别为 95.65%(66/69)、71.01%(49/69)、49.28%(34/69),SCUBE3 表达阴性患者 1、3、5 年生存率分别为 100%(11/11)、100%(11/11)、81.82%(9/11)。SP1 表达阳性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 43.0 个月,1、3、5 年生存率分别为 94.23%(49/52)、63.46%(33/52)、40.38%(21/52),SP1 表达阴性患者分别为 100%(28/28)、96.43%(27/28)、78.57%(22/28)。Kaplan-Meier 法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CUBE3 和 SP1 表达阳性患者的生存情况差于其表达阴性患者(χ2=4.042,P=0.044;χ2=10.676,P=0.001),见图 2。

单因素分析影响乳腺癌患者总生存时间的因素发现,年龄、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TNM 分期、分子亚型、Ki67 表达、SCUBE3 和 SP1 表达均与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有关(P<0.05),见表 3;进一步对此进行 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CUBE3 阳性、SP1 阳性、有淋巴结转移、Ki67 高表达是影响乳腺癌患者总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 4。


3 讨论
即便是接受过手术及规范治疗的早期女性乳腺癌患者仍有部分会发生复发转移,因此,寻找可靠有效的生物指标对于乳腺癌的个性化治疗、预后评估等有重要意义[13-15]。有研究[5, 16]表明,SP1、SCUBE3 均是通过影响肿瘤细胞的血管生成进而在肿瘤中发挥作用。因此推测二者可能存在内部关联,其是否也是通过影响乳腺癌细胞的血管新生而共同影响乳腺癌的发生、发展。
SCUBE 蛋白家族是近些年发现的一种分泌性糖蛋白家族,主要位于细胞膜表面,参与一系列生理、病理过程,且在器官发育、形成、分支形态发生等一系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7-19]。SCUBE3 在正常组织中主要表达于中枢神经系统、骨、心脏、生殖腺等,有研究[20]表明,SCUBE2 低表达能预测乳腺癌预后不良。但关于 SCUBE3 在乳腺癌中的作用机制仍不明确。本研究结果显示,SCUBE3 在乳腺癌组织较其相应的癌旁正常乳腺组织细胞质中染色程度深、棕褐色细胞更多,癌组织中 SCUBE3 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其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且其在有淋巴结转移、TNM Ⅱ~Ⅳ期、分子亚型为 Luminal A 型或 B 型、Ki67 高表达患者的癌组织中同样更高,提示 SCUBE3 阳性表达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该结果与文献[20]报道 SCUBE2 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结果相反,可能是由于 SCUBE3 和 SCUBE2 调控肿瘤转移及肿瘤血管生成的信号通路、具体作用机制不同,也可能是由于纳入排除标准的差异及样本数量的限制。SCUBE2 蛋白能抑制成熟骨形态发生蛋白 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的分泌,且对其活性具有直接对抗作用,而 BMP2 可放大转化生长因子 β 和 Hedgehog 信号系统的促血管形成及肿瘤增殖[5]。本研究结果中 SCUBE3 表达阳性患者总生存情况差于其表达阴性患者,进一步提示 SCUBE3 阳性表达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转移、复发等密切相关,进而影响患者的生存。
SP1 是一种核转录因子,它能通过与其他蛋白质及基因调控区的 GC/GT 盒相互作用启动许多靶基因的转录,从而在细胞凋亡、分化、器官纤维化等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21-23]。本研究结果显示,SP1 在乳腺癌组织中较其相应的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核染色强度深、棕褐色细胞更多,其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其相应的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且存在淋巴结转移、Luminal A 或 B 型的患者 SP1 蛋白表达阳性率同样较高,提示 SP1 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较高。本研究结果中 SP1 表达阳性患者总生存情况差于其表达阴性患者,进一步提示 SP1 阳性表达可能与乳腺癌的转移和复发有关,可能机制是通过 PI3K/Akt、ERK1/2MAPK 或 Sp1/ACER2/S1P 等信号通路在乳腺癌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中发挥重要作用[24-25]。
本研究结果显示,乳腺癌组织 SCUBE3 与 SP1 蛋白表达呈正相关,提示 SCUBE3 与 SP1 可能通过协同调控共同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CUBE3 阳性、SP1 阳性及有淋巴结转移、Ki67 高表达均是影响乳腺癌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提示对 SCUBE3 阳性、SP1 阳性、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术后应积极予以辅助治疗,可能对延长患者生存期有重要意义。
从本研究初步研究结果看,SCUBE3、SP1 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转移、复发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二者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性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淋巴结转移及分子亚型及预后密切相关,提示这对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以及预后评估可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关于 SCUBE3、SP1 与乳腺癌内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通过大样本、多中心深入分析。
重要声明
利益冲突声明:本文全体作者阅读并理解了《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的政策声明,我们没有相互竞争的利益。
作者贡献声明:谢刚、原庆会设计研究方案;原庆会、王安群完成论文书写;何伟完成数据收集。
伦理声明:本研究通过了绵阳市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批文编号:S-2013-010)。
对于具有相同临床病理特征的乳腺癌患者,其临床分期及分子亚型可能会有不同,因此,寻找有效的生物标志物对乳腺癌患者的病理状态进行预测以及个体化治疗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意义[1-4]。信号肽-CUB-EGF 结构域蛋白 3(signal peptide-CUB-EGF-like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3,SCUBE3)是 SCUBE 基因家族的一种分泌型细胞表面糖蛋白,在骨细胞生物学和肢体骨长度测定中具有重要作用[5-7]。有研究[8]表明,SCUBE2 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且可能参与乳腺疾病的发展。转录因子特化蛋白 1(specificity protein 1,SP1)主要表达于肾小管上皮核细胞和肾小球系膜细胞,与细胞增生、凋亡、肿瘤形成等过程密切相关[9-10]。有研究[11]发现,乳腺癌患者血清和组织中均存在 SP1 的高度表达,其水平与乳腺癌的病理类型、脏器远处转移及放化疗有关。但目前关于 SCUBE3 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检测乳腺癌组织中 SCUBE3、SP1 表达并探讨二者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二者的相关性,以期为乳腺癌的个性化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纳入标准:① 临床分期符合美国癌症联合会乳腺癌 TNM 分期标准[12];② 入院前未进行过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③ 为首发病;④ 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齐全。排除标准:① 3 个月内使用过激素类药物治疗者;② 伴有其他恶性肿瘤者;③ 伴有其他严重脏器病变或已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
本研究收集2013年2月至2015年10月期间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乳腺癌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正常乳腺组织标本,均经组织病理学确诊且重新进行切片复审。患者年龄30~70岁、(52.5±5.9)岁。80例患者中15例接受保留乳房手术,65例接受改良根治术。术后 13 例未接受辅助治疗,5例接受放疗,3 例接受化疗或内分泌治疗,59 例接受放疗+化疗或内分泌治疗。肿瘤直径≥2 cm 65例、<2 cm 15例;淋巴结有转移47例、无转移33例;临床 TNM 分期Ⅰ期5例、Ⅱ期11例、Ⅲ期52例、Ⅳ期12例;分子亚型Luminal A型 16例、Luminal B型44例、HER-2阳性型 11 例、三阴性乳腺癌(TNBC)9 例;以Ki67阳性细胞百分数20%为界,取均值<20%为低表达(31 例)、≥20%为高表达(49 例)。本研究经绵阳市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S-2013-010),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 SCUBE3、SP1 蛋白表达
1.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通用超敏 SP 免疫组织化学试剂盒(货号:SP0041)购自江西江蓝纯生物试剂有限公司,DAB 显色试剂盒(货号:DA1010)购自上海恒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SCUBE3 单克隆抗体(货号:FNab07660)购自武汉菲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SP1 单克隆抗体(货号:YKA-AF2028a)购自厦门研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2.2 检测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 SCUBE3、SP1 蛋白表达情况。将术中采集的组织标本经 10% 甲醛固定后进行梯度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及切片(厚度 4 μm)。封闭后,滴加一抗 SCUBE3、SP1(1∶50 稀释),磷酸盐缓冲盐溶液(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生物素标记的二抗进行室温孵育,孵育后滴加链霉菌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溶液,PBS 冲洗后 DBA 显色,苏木精复染,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并镜检。之后采取半定量法进行评分,随机选 5 个高倍镜(×400)视野进行观察,按染色强度计分:棕褐色为 3 分,棕黄色为 2 分,浅黄色为 1 分,无特异着色为 0 分;按照阳性细胞百分数计分,阳性细胞百分数≤5% 为 0 分,5%~25% 为 1 分,25%~50% 为 2 分,50%~75% 为 3 分,>75% 为 4 分。将上述两种得分相乘,总分<5 分为阴性,≥5 分为阳性。采用双盲法进行结果判定,每张切片分别由 2 名病理科医师判读。
1.3 随访方法
采用电话或入户方式随访记录患者预后状况(预后良好指患者生存,预后不良指患者死亡),术后第 1 年每个月随访 1 次,术后第 2 年每 3 个月随访 1 次,2 年后每半年随访 1 次。生存期从手术之日起计算,随访时间截至 2019 年 10 月或死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3.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 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调整法;采用 Spearman 等级相关法分析乳腺癌组织中 SCUBE3、SP1 蛋白表达的相关性;采用 Kaplan-Meier 法分析乳腺癌组织 SCUBE3、SP1 蛋白表达与患者总生存情况的关系并行 log-rank 检验;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影响乳腺癌患者总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乳腺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 SCUBE3、SP1 蛋白表达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图 1)显示,乳腺癌组织中 SCUBE3、SP1 较其相应的癌旁正常乳腺组织染色程度深,棕褐色细胞更多,其中 SCUBE3 主要在细胞质表达(图 1a、1c),SP1 主要在细胞核表达(图 1b、1d)。SCUBE3、SP1 蛋白表达阳性率在乳腺癌组织中分别为 86.25%(69/80)和65.00%(52/80),明显高于其在相应的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 10.00%(8/80)和16.25%(13/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3.156、P<0.001;χ2=39.411,P<0.001)。

2.2 乳腺癌组织中 SCUBE3、SP1 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结果见表 1。从表 1 可见,SCUBE3 蛋白表达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TNM 分期、分子亚型、Ki67 表达有关,即在有淋巴结转移、TNM Ⅱ~Ⅳ期、分子亚型为 Luminal A、B 型、Ki67 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中更高(P<0.05),而其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无关(P>0.05);SP1 蛋白表达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及分子亚型有关,即在有淋巴结转移、分子亚型为 Luminal A、B 型患者的乳腺癌组织中更高(P<0.05),而其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TNM 分期及 Ki67 表达无关(P>0.05)。

2.3 乳腺癌组织中 SCUBE3 与 SP1 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 SCUBE3 与 SP1 蛋白表达呈正相关(χ2=7.979,rs=0.316,P=0.005),见表 2。

2.4 乳腺癌患者生存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随访 5 年,无一例失访。SCUBE3 表达阳性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 44.7 个月,1、3、5 年生存率分别为 95.65%(66/69)、71.01%(49/69)、49.28%(34/69),SCUBE3 表达阴性患者 1、3、5 年生存率分别为 100%(11/11)、100%(11/11)、81.82%(9/11)。SP1 表达阳性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 43.0 个月,1、3、5 年生存率分别为 94.23%(49/52)、63.46%(33/52)、40.38%(21/52),SP1 表达阴性患者分别为 100%(28/28)、96.43%(27/28)、78.57%(22/28)。Kaplan-Meier 法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CUBE3 和 SP1 表达阳性患者的生存情况差于其表达阴性患者(χ2=4.042,P=0.044;χ2=10.676,P=0.001),见图 2。

单因素分析影响乳腺癌患者总生存时间的因素发现,年龄、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TNM 分期、分子亚型、Ki67 表达、SCUBE3 和 SP1 表达均与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有关(P<0.05),见表 3;进一步对此进行 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CUBE3 阳性、SP1 阳性、有淋巴结转移、Ki67 高表达是影响乳腺癌患者总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 4。


3 讨论
即便是接受过手术及规范治疗的早期女性乳腺癌患者仍有部分会发生复发转移,因此,寻找可靠有效的生物指标对于乳腺癌的个性化治疗、预后评估等有重要意义[13-15]。有研究[5, 16]表明,SP1、SCUBE3 均是通过影响肿瘤细胞的血管生成进而在肿瘤中发挥作用。因此推测二者可能存在内部关联,其是否也是通过影响乳腺癌细胞的血管新生而共同影响乳腺癌的发生、发展。
SCUBE 蛋白家族是近些年发现的一种分泌性糖蛋白家族,主要位于细胞膜表面,参与一系列生理、病理过程,且在器官发育、形成、分支形态发生等一系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7-19]。SCUBE3 在正常组织中主要表达于中枢神经系统、骨、心脏、生殖腺等,有研究[20]表明,SCUBE2 低表达能预测乳腺癌预后不良。但关于 SCUBE3 在乳腺癌中的作用机制仍不明确。本研究结果显示,SCUBE3 在乳腺癌组织较其相应的癌旁正常乳腺组织细胞质中染色程度深、棕褐色细胞更多,癌组织中 SCUBE3 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其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且其在有淋巴结转移、TNM Ⅱ~Ⅳ期、分子亚型为 Luminal A 型或 B 型、Ki67 高表达患者的癌组织中同样更高,提示 SCUBE3 阳性表达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该结果与文献[20]报道 SCUBE2 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结果相反,可能是由于 SCUBE3 和 SCUBE2 调控肿瘤转移及肿瘤血管生成的信号通路、具体作用机制不同,也可能是由于纳入排除标准的差异及样本数量的限制。SCUBE2 蛋白能抑制成熟骨形态发生蛋白 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的分泌,且对其活性具有直接对抗作用,而 BMP2 可放大转化生长因子 β 和 Hedgehog 信号系统的促血管形成及肿瘤增殖[5]。本研究结果中 SCUBE3 表达阳性患者总生存情况差于其表达阴性患者,进一步提示 SCUBE3 阳性表达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转移、复发等密切相关,进而影响患者的生存。
SP1 是一种核转录因子,它能通过与其他蛋白质及基因调控区的 GC/GT 盒相互作用启动许多靶基因的转录,从而在细胞凋亡、分化、器官纤维化等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21-23]。本研究结果显示,SP1 在乳腺癌组织中较其相应的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核染色强度深、棕褐色细胞更多,其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其相应的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且存在淋巴结转移、Luminal A 或 B 型的患者 SP1 蛋白表达阳性率同样较高,提示 SP1 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较高。本研究结果中 SP1 表达阳性患者总生存情况差于其表达阴性患者,进一步提示 SP1 阳性表达可能与乳腺癌的转移和复发有关,可能机制是通过 PI3K/Akt、ERK1/2MAPK 或 Sp1/ACER2/S1P 等信号通路在乳腺癌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中发挥重要作用[24-25]。
本研究结果显示,乳腺癌组织 SCUBE3 与 SP1 蛋白表达呈正相关,提示 SCUBE3 与 SP1 可能通过协同调控共同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CUBE3 阳性、SP1 阳性及有淋巴结转移、Ki67 高表达均是影响乳腺癌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提示对 SCUBE3 阳性、SP1 阳性、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术后应积极予以辅助治疗,可能对延长患者生存期有重要意义。
从本研究初步研究结果看,SCUBE3、SP1 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转移、复发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二者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性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淋巴结转移及分子亚型及预后密切相关,提示这对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以及预后评估可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关于 SCUBE3、SP1 与乳腺癌内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通过大样本、多中心深入分析。
重要声明
利益冲突声明:本文全体作者阅读并理解了《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的政策声明,我们没有相互竞争的利益。
作者贡献声明:谢刚、原庆会设计研究方案;原庆会、王安群完成论文书写;何伟完成数据收集。
伦理声明:本研究通过了绵阳市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批文编号:S-2013-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