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晶 1,2 , 朱成章 1 , 史新龙 1,3 , 杜斌斌 1,3 , 杨熊飞 1,3
  • 1. 甘肃省人民医院肛肠科(兰州 730000);
  • 2. 宁夏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银川 750004);
  • 3. 甘肃省肛肠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兰州 730000);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伴胆囊炎和胆囊切除对结直肠癌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期间就诊于甘肃省人民医院肛肠科的结直肠癌患者168例,最终纳入符合条件的29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结直肠癌合并胆囊结石伴胆囊炎患者10例(胆囊结石伴胆囊炎+结直肠癌组),胆囊切除术后结直肠癌患者10例(胆囊切除+结直肠癌组),胆囊正常结直肠癌患者9例(正常胆囊+结直肠癌组)。收集并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纳入研究患者的新鲜大便样本,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并分析获得样本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分布情况。 结果  胆囊结石伴胆囊炎+结直肠癌组的白细胞介素-6较正常胆囊+结直肠癌组和胆囊切除+结直肠癌组升高(P<0.05)。3组患者的大便菌群在门水平上:① 3组样本中拟杆菌(Bacteroidetes)门、厚壁菌(Firmicutes)门、变形杆菌(Proteobactenia)门、梭杆菌(Fusobacteria)门和疣微菌(Verrucomicrobia)门的相对丰度都较高,几乎占据了肠道细菌总量的95%以上;② 梭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在胆囊结石伴胆囊炎+结直肠癌组较正常胆囊+结直肠癌组增高(P<0.05);③ 疣微菌门的相对丰度在正常胆囊+结直肠癌组较胆囊结石伴胆囊炎+结直肠癌组和胆囊切除+结直肠癌组增高(P<0.05);④ 互养菌(Synergistetes)门的相对丰度在胆囊切除+结直肠癌组较胆囊结石伴胆囊炎+结直肠癌组和正常胆囊+结直肠癌组增高(P<0.05)。在属水平上:① 拟杆菌属和罗斯菌(Roseburia)属的相对丰度在胆囊结石伴胆囊炎+结直肠癌组较胆囊切除+结直肠癌组和正常胆囊+结直肠癌组均降低(P<0.05); ② 志贺杆菌(Shigella)属的相对丰度在胆囊切除+结直肠癌组较胆囊结石伴胆囊炎+结直肠癌组增高(P<0.05);③ 毛螺旋菌(Lachnospira)属的相对丰度在胆囊结石伴胆囊炎+结直肠癌组较正常胆囊+结直肠癌组降低(P<0.05);④ 普氏菌(Prevotella)属和梭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在胆囊结石伴胆囊炎+结直肠癌组较胆囊切除+结直肠癌组和正常胆囊+结直肠癌组均增高(P<0.05);⑤ 梭菌(Clostridium)属和阿克曼菌(Akkermansia)属的相对丰度在胆囊结石伴胆囊炎+结直肠癌组和胆囊切除+结直肠癌组较正常胆囊+结直肠癌组均降低(P<0.05);⑥ 肠球菌(Enterococcus)属的相对丰度在正常胆囊+结直肠癌组较胆囊切除+结直肠癌组增高(P<0.05)。结论  ① 长期患胆囊结石伴胆囊炎会引起拟杆菌属、罗斯菌属、毛螺旋菌属等菌群丰度显著降低;② 胆囊切除术后会引起梭菌属、肠球菌属、疣微菌门、互养菌门等菌群相对丰度改变;③ 梭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在结直肠癌合并胆囊结石伴胆囊炎患者显著增高,促进炎症细胞因子释放引起肠道炎症,有利于条件致病菌的生长,可能影响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引用本文: 李晶晶, 朱成章, 史新龙, 杜斌斌, 杨熊飞. 基于16S rDNA测序分析胆囊结石及胆囊切除对结直肠癌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22, 29(12): 1573-1582. doi: 10.7507/1007-9424.202203003 复制

  • 上一篇

    腹腔镜下肝静脉剥夺术
  • 下一篇

    机器学习模型在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后生存风险分层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