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林容若, 张子为, 杜奕玲, 汪晓东, 李立. 结直肠癌患者血型对长期生存预后的影响:基于 DACCA数据库的真实世界分析.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22, 29(11): 1506-1513. doi: 10.7507/1007-9424.202209100 复制
基于真实世界场景建立的华西肠癌数据库(Database from Colorectal Cancer,DACCA)为结直肠癌数据的结构化与应用提供了基础。如前报道,笔者团队已经对数据库的构建方式和数据库呈现的基本状态完成了第1板块(数据构建)和第2板块(数据研究)的阐述(见本刊 2019–2021 年连载)。后续笔者团队将逐步在第 3 板块(数据库解读)和第 4 板块(数据库决策)展示如何利用 DACCA 数据回答在结直肠癌全生命周期流程中的诸多临床问题。
本篇属于数据库解读第一章(人群特征)的第3 部分(血型相关系列研究内容)。一项回顾性研究[1]表明:与A型和AB型患者相比,B型和O型患者的生存率更高,然而此结果与另一项回顾性研究[2]相悖:AB型患者平均总体生存率明显高于非AB型患者。可见ABO血型与结肠癌患者生存率之间的关系尚未得到严格评估。因此,本研究选取华西 DACCA数据库中血型与预后的相关数据,借助区域真实数据进一步探讨血型对结直肠癌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库版本
本研究采用 2022 年 1 月 5 日更新版的DACCA数据库数据。
1.2 分析目标
本研究分析不同血型结直肠癌患者间的预后差异。按照随访数据提示的时间,划分为1、3、5和10年4个随访时间点,以病理TNM分期(pTNM分期)为亚组,分析各pTNM 分期下不同年龄组结直肠癌患者间预后的差异。
1.3 数据参数的选择及定义
本研究中选择的数据参数,包括年龄、性别、血型、肿瘤性质、肿瘤部位、pTNM分期、手术日期、随访终期、出院日期和生存状态。
DACCA 数据库编码体系相关参数的定义详见《数据库建设第五部分·结直肠癌的肿瘤特征—模块的设计(二)》[3]、《数据库建设第六部分:结直肠癌分期的标签与结构化》[4]和《数据库建设第十一部分:结直肠癌随访的标签与结构化》[5]。
根据本次研究需要,将分类数据血型参数,根据ABO血型系统分型标准分为:A型组、B型组、AB型组和O型组4组。生存时间(月)定义为从手术日期至随访终期所持续的时间或从手术日期至死亡日期所持续的时间,并收集死亡终点原因,用于总体生存(overall survival,OS)和疾病特异性生存(disease specific survival,DSS)情况的分析。
1.4 数据筛选方案
根据本次研究需要,笔者团队以“手术日期”和“血型”作为排序条件,对总数据库的信息进行筛选,并按照下述条件依次进行筛选:① 剔除重复、无效条目;② 以“手术日期”为条件,剔除无效数据;③ 以“血型”为条件,剔除“空”数据;④ 以“随访日期”或“生存状态”为条件,剔除“空”数据;⑤ 以“pTNM分期”为条件,剔除“空”数据。对剔除后的数据条目进一步核实,以确保无可疑或无效的数据。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 SPSS 26.0 软件。计数资料采用“条(%)”描述。计量资料采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符合正态分布者用均数±标准差(±s)描述;不符合者采用中位数和上下四分位数[M(P25,P75)] 描述。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R×C列联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采用 Kaplan-Meier 法绘制生存曲线及计算生存率,生存曲线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使用 Z 检验评估各时点下的生存差异。检验水准α=0.05,两两比较时Z检验的检验水准经Dunn-Sidák法矫正后,α’=0.008 7。
2 结果
2.1 数据总体状态
根据数据筛选流程,本研究共筛选出数据3 486条(图1)。

2.1.1 性别
该项有效数据3 486条(100%),其中女1 407条(40.36%),男2 079条(59.64%)。
2.1.2 年龄
该项有效数据3 486条(100%),不符合正态分布,年龄17~104岁、59(51,68)岁。
2.1.3 血型
该项有效数据3 486条(100%),其中A型1 187条(A型组,34.05%),B型817条(B型组,23.44%),AB型300条(AB型组,8.61%),O型1 182条(O型组,33.90%)。
2.1.4 肿瘤部位
该项有效数据3 486条(100%),其中结肠751条(21.54%),直肠2 703条(77.54%),结直肠32条(0.92%)。
2.1.5 肿瘤性质
该项有效数据3 473条(99.63%)。其中腺癌2 790条(80.03%),黏液腺癌571条(16.38%),印戒腺癌56条(1.61%),神经内分泌癌28条(0.80%),鳞状细胞癌13条(0.37%),恶性黑色素瘤9条(0.26%),淋巴瘤2条(0.06%),黏液囊腺瘤2条(0.06%),间质瘤1条(0.03%),平滑肌肉瘤1条(0.03%),缺失值13条(0.37%)。
2.1.6 pTNM分期
该项有效数据3 486条(100%),其中0期54条(1.55%),Ⅰ期351条(10.07%),Ⅱ期877条(25.16%),Ⅲ期1 087条(31.18%),Ⅳ期1 117条(32.04%)。
2.2 不同血型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比较
4种血型组患者的性别、年龄、pTNM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血型组的肿瘤部位和肿瘤性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不同血型患者的OS比较
2.3.1 不同血型患者的 OS 比较
本次研究中,A、B、AB和O型结直肠癌患者的OS曲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92,P>0.05)。观察4种血型患者的OS曲线,可观察到总体A、B、O型组患者的长期生存状况较AB型组患者略好,O型组患者的中位生存较占优势,但图像总体并无明显差异,见图2a。对不同血型组患者的 1、3、5及 10 年OS进行比较发现:A型组患者的1年OS较B型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 7);B型组的1年OS较O型血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 7),其余不同血型组患者的1、3、5及 10 年OS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08 7)。具体见表2和表3。

a~e:总体患者(a)及Ⅰ~Ⅳ期亚组不同血型患者的OS曲线;f~j:总体患者(f)及Ⅰ~Ⅳ期亚组不同血型患者的DSS曲线


2.3.2 不同 pTNM 分期亚组中不同血型结直肠癌患者的 OS 比较
本次研究中,pTNM 0期亚组(n=54)中未出现死亡,故不纳入统计。pTNM分期Ⅰ~Ⅳ期各期亚组患者中,不同血型组患者的OS曲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358,P=0.501;χ2=4.600,P=0.204;χ2=3.210,P=0.360;χ2=2.090,P=0.554),见图2b~2e。
不同 pTNM 分期亚组中不同血型患者的 1、3、 5、10 年 OS 结果显示:① pTNM Ⅰ期中,B 型组和 AB 型组的 1 年和 3 年 OS 较优, B 型组的 5 年 OS 较优,A 型组的 10 年 OS 较优;② pTNM Ⅱ期中,AB 型组的 1年和3年 OS 较优,O 型组的 5 年、10年 OS 较优;③ pTNM Ⅲ期中,AB 型组的 1 年 OS 较优,O 型组的3年OS较优,A型组的5年OS较优,B型组的10年OS较优;④ pTNM Ⅳ期中,B 型组的 1 年和 3 年 OS 较优,O 型组的5年和10年OS较优。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 pTNM 分期亚组中,各血型组的 1、3、5、10 年 OS 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08 7),具体见表4和表5。


2.4 不同血型患者的DSS比较
2.4.1 不同血型患者的DSS比较
本次研究中,A、B、AB、O型结直肠癌患者的DSS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92,P>0.05)。从整体上看,AB型组的中短期DSS劣于其余3组,且在长期DSS上也有劣于其余3组的趋势;而A、B、O型组的DSS无论短期、中期还是长期均无明显差异,见图2f。对不同血型组之间的1、3、5、10年DSS进行比较,其结果显示:不同血型组的1、3、5、10年DSS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08 7),见表6和表7。


2.4.2 不同 pTNM 分期亚组中不同血型结直肠癌患者的 DSS 比较
本次研究中,pTNM 0期亚组(n=54)在本研究随访期内未出现死亡,故不纳入分析。pTNM分期Ⅰ~Ⅳ期各期亚组患者中,不同血型患者的DSS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2g~2j。
不同 pTNM 分期亚组中不同血型组患者的 1、 3、5 以及 10 年 DSS 结果显示:① pTNM Ⅰ期亚组中,B 型组的 1、3、5、10 年 DSS 均为 100%,AB 型 组的 1 和 3 年 DSS 为 100%;② pTNM Ⅱ期亚组中,AB 型组的 1 年 DSS 为 100%,O 型组的3、5、 10 年DSS 最优;③ pTNM Ⅲ期亚组中,AB 型组的 1 年 DSS 较优,B 型组的3年DSS较优,A 型组的 5 和 10 年 DSS 较优;④ pTNM Ⅳ期亚组中,B 型组的 1 和 3 年 DSS 较优,O 型组的 5 和 10 年 DSS 较优。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pTNM分期亚组中,各血型组的1、3、5、10年DSS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08 7),详见表8和表9。


3 讨论
3.1 血型与结直肠癌患者长期生存的关系
部分研究显示,结直肠癌发病风险会因血型不同而存在差异,Zhang等[7]2014年的meta分析表明,A型血是癌症风险增加的重要因素,而在对结直肠癌与血型关系的研究中,O型血与癌症风险降低具有强相关性。Urun等[8]的研究同样认为ABO血型与结直肠癌相关,其中非O型血为结直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尽管已有多项研究对ABO血型及结直肠癌患病风险进行阐述,但ABO血型与结肠癌患者生存率之间的关系尚未得到严格评估,不同ABO血型对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尚存争议。Nakagoe等[9]通过对结直肠癌术后的标本进行ABO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A型血患者的癌表达较B 型血患者更高,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且差异十分显著。Cao等[2]的研究显示与非AB型(A型、B型和O型)患者相比,AB型患者的OS更优,生存时间更长,预后更有优势(P<0.001)。然而,Wei等[1]则表示:与A型和AB型患者相比,B型和O型患者的OS更优(P=0.001),A型与直肠癌患者的OS降低相关(P=0.010)。
本研究对不同 ABO 血型的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A型患者的1年OS较B型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 7);B型的1年OS较O型更好,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8 7),但4组的3、5、10年OS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087);在DSS的比较中:因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无法得出4种血型组的DSS存在差别的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A、B、AB、 O 型组的总体预后无明显差异。
不同的ABO血型抗原可能会影响患者体内肿瘤细胞的增殖进而影响患者病情的发展或复发。相较于其他血型,A 型与胃癌风险增加关联性最强,可能是因为A 型患者更容易感染幽门螺杆菌,促使癌症复发从而降低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率[10]。另外,ABO血型抗原在红细胞表面表达的同时也会在许多其他组织上(包括消化道上皮细胞)表达,而肿瘤细胞表面血型抗原的修饰表达可能会改变细胞运动、对细胞凋亡的抵抗力和免疫逃逸[11]。
需要注意的是,本研究人群大部分为中国西南地区人群,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结果的普遍性。因此需要进一步调查的结果,包括来自其他机构的更多样化的人群来进一步证实本研究发现。
3.2 pTNM 分期与不同血型结直肠癌生存率的关系
2001年版的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明确指出,TNM分期是可靠的预后指标,同时,各项研究表明:术后的 pTNM 分期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12]且TNM分期越高,预后情况越差[1-2, 10-15]。然而,在两项分别关于结肠、直肠癌的研究中,发现不同血型组患者的pTNM分期间可能存在差异(P=0.076[2]、P=0.043[1]),且这两项研究中关于血型对长期预后的影响结果也存在较大差异:Cao等[2]认为AB型患者的生存明显优于其他血型患者;而Wei等[1]的研究中,B型和O型患者的生存更优。由此可见,在本研究中将pTNM分期作为亚组分析参数是很有必要的。本研究结果显示,在pTNM 分期各分期亚组中,不同血型结直肠癌患者的OS和DSS的差异不明显。
综上,A、B、AB、O型组的总体预后无明显差异。在特定的随访时间方面,B型结直肠癌患者的1年OS略优于A型和O型患者,但在各pTNM分期亚组中不同血型患者的OS和DSS无明显差异。
重要声明
利益冲突声明:本文全体作者阅读并理解了《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的政策声明,我们没有相互竞争的利益。
作者贡献声明:林容若主要负责数据分析、文章撰写、文章修改;杜奕玲主要负责数据描述、文章撰写;张子为主要负责数据描述、文章撰写;汪晓东主要负责文章数据源提供、文章修改;李立主要负责文章指导。
伦理声明:本研究通过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医学伦理审查委员会的审批 [批文编号:2019 年审(140 号)]。
基于真实世界场景建立的华西肠癌数据库(Database from Colorectal Cancer,DACCA)为结直肠癌数据的结构化与应用提供了基础。如前报道,笔者团队已经对数据库的构建方式和数据库呈现的基本状态完成了第1板块(数据构建)和第2板块(数据研究)的阐述(见本刊 2019–2021 年连载)。后续笔者团队将逐步在第 3 板块(数据库解读)和第 4 板块(数据库决策)展示如何利用 DACCA 数据回答在结直肠癌全生命周期流程中的诸多临床问题。
本篇属于数据库解读第一章(人群特征)的第3 部分(血型相关系列研究内容)。一项回顾性研究[1]表明:与A型和AB型患者相比,B型和O型患者的生存率更高,然而此结果与另一项回顾性研究[2]相悖:AB型患者平均总体生存率明显高于非AB型患者。可见ABO血型与结肠癌患者生存率之间的关系尚未得到严格评估。因此,本研究选取华西 DACCA数据库中血型与预后的相关数据,借助区域真实数据进一步探讨血型对结直肠癌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库版本
本研究采用 2022 年 1 月 5 日更新版的DACCA数据库数据。
1.2 分析目标
本研究分析不同血型结直肠癌患者间的预后差异。按照随访数据提示的时间,划分为1、3、5和10年4个随访时间点,以病理TNM分期(pTNM分期)为亚组,分析各pTNM 分期下不同年龄组结直肠癌患者间预后的差异。
1.3 数据参数的选择及定义
本研究中选择的数据参数,包括年龄、性别、血型、肿瘤性质、肿瘤部位、pTNM分期、手术日期、随访终期、出院日期和生存状态。
DACCA 数据库编码体系相关参数的定义详见《数据库建设第五部分·结直肠癌的肿瘤特征—模块的设计(二)》[3]、《数据库建设第六部分:结直肠癌分期的标签与结构化》[4]和《数据库建设第十一部分:结直肠癌随访的标签与结构化》[5]。
根据本次研究需要,将分类数据血型参数,根据ABO血型系统分型标准分为:A型组、B型组、AB型组和O型组4组。生存时间(月)定义为从手术日期至随访终期所持续的时间或从手术日期至死亡日期所持续的时间,并收集死亡终点原因,用于总体生存(overall survival,OS)和疾病特异性生存(disease specific survival,DSS)情况的分析。
1.4 数据筛选方案
根据本次研究需要,笔者团队以“手术日期”和“血型”作为排序条件,对总数据库的信息进行筛选,并按照下述条件依次进行筛选:① 剔除重复、无效条目;② 以“手术日期”为条件,剔除无效数据;③ 以“血型”为条件,剔除“空”数据;④ 以“随访日期”或“生存状态”为条件,剔除“空”数据;⑤ 以“pTNM分期”为条件,剔除“空”数据。对剔除后的数据条目进一步核实,以确保无可疑或无效的数据。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 SPSS 26.0 软件。计数资料采用“条(%)”描述。计量资料采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符合正态分布者用均数±标准差(±s)描述;不符合者采用中位数和上下四分位数[M(P25,P75)] 描述。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R×C列联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采用 Kaplan-Meier 法绘制生存曲线及计算生存率,生存曲线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使用 Z 检验评估各时点下的生存差异。检验水准α=0.05,两两比较时Z检验的检验水准经Dunn-Sidák法矫正后,α’=0.008 7。
2 结果
2.1 数据总体状态
根据数据筛选流程,本研究共筛选出数据3 486条(图1)。

2.1.1 性别
该项有效数据3 486条(100%),其中女1 407条(40.36%),男2 079条(59.64%)。
2.1.2 年龄
该项有效数据3 486条(100%),不符合正态分布,年龄17~104岁、59(51,68)岁。
2.1.3 血型
该项有效数据3 486条(100%),其中A型1 187条(A型组,34.05%),B型817条(B型组,23.44%),AB型300条(AB型组,8.61%),O型1 182条(O型组,33.90%)。
2.1.4 肿瘤部位
该项有效数据3 486条(100%),其中结肠751条(21.54%),直肠2 703条(77.54%),结直肠32条(0.92%)。
2.1.5 肿瘤性质
该项有效数据3 473条(99.63%)。其中腺癌2 790条(80.03%),黏液腺癌571条(16.38%),印戒腺癌56条(1.61%),神经内分泌癌28条(0.80%),鳞状细胞癌13条(0.37%),恶性黑色素瘤9条(0.26%),淋巴瘤2条(0.06%),黏液囊腺瘤2条(0.06%),间质瘤1条(0.03%),平滑肌肉瘤1条(0.03%),缺失值13条(0.37%)。
2.1.6 pTNM分期
该项有效数据3 486条(100%),其中0期54条(1.55%),Ⅰ期351条(10.07%),Ⅱ期877条(25.16%),Ⅲ期1 087条(31.18%),Ⅳ期1 117条(32.04%)。
2.2 不同血型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比较
4种血型组患者的性别、年龄、pTNM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血型组的肿瘤部位和肿瘤性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不同血型患者的OS比较
2.3.1 不同血型患者的 OS 比较
本次研究中,A、B、AB和O型结直肠癌患者的OS曲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92,P>0.05)。观察4种血型患者的OS曲线,可观察到总体A、B、O型组患者的长期生存状况较AB型组患者略好,O型组患者的中位生存较占优势,但图像总体并无明显差异,见图2a。对不同血型组患者的 1、3、5及 10 年OS进行比较发现:A型组患者的1年OS较B型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 7);B型组的1年OS较O型血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 7),其余不同血型组患者的1、3、5及 10 年OS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08 7)。具体见表2和表3。

a~e:总体患者(a)及Ⅰ~Ⅳ期亚组不同血型患者的OS曲线;f~j:总体患者(f)及Ⅰ~Ⅳ期亚组不同血型患者的DSS曲线


2.3.2 不同 pTNM 分期亚组中不同血型结直肠癌患者的 OS 比较
本次研究中,pTNM 0期亚组(n=54)中未出现死亡,故不纳入统计。pTNM分期Ⅰ~Ⅳ期各期亚组患者中,不同血型组患者的OS曲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358,P=0.501;χ2=4.600,P=0.204;χ2=3.210,P=0.360;χ2=2.090,P=0.554),见图2b~2e。
不同 pTNM 分期亚组中不同血型患者的 1、3、 5、10 年 OS 结果显示:① pTNM Ⅰ期中,B 型组和 AB 型组的 1 年和 3 年 OS 较优, B 型组的 5 年 OS 较优,A 型组的 10 年 OS 较优;② pTNM Ⅱ期中,AB 型组的 1年和3年 OS 较优,O 型组的 5 年、10年 OS 较优;③ pTNM Ⅲ期中,AB 型组的 1 年 OS 较优,O 型组的3年OS较优,A型组的5年OS较优,B型组的10年OS较优;④ pTNM Ⅳ期中,B 型组的 1 年和 3 年 OS 较优,O 型组的5年和10年OS较优。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 pTNM 分期亚组中,各血型组的 1、3、5、10 年 OS 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08 7),具体见表4和表5。


2.4 不同血型患者的DSS比较
2.4.1 不同血型患者的DSS比较
本次研究中,A、B、AB、O型结直肠癌患者的DSS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92,P>0.05)。从整体上看,AB型组的中短期DSS劣于其余3组,且在长期DSS上也有劣于其余3组的趋势;而A、B、O型组的DSS无论短期、中期还是长期均无明显差异,见图2f。对不同血型组之间的1、3、5、10年DSS进行比较,其结果显示:不同血型组的1、3、5、10年DSS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08 7),见表6和表7。


2.4.2 不同 pTNM 分期亚组中不同血型结直肠癌患者的 DSS 比较
本次研究中,pTNM 0期亚组(n=54)在本研究随访期内未出现死亡,故不纳入分析。pTNM分期Ⅰ~Ⅳ期各期亚组患者中,不同血型患者的DSS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2g~2j。
不同 pTNM 分期亚组中不同血型组患者的 1、 3、5 以及 10 年 DSS 结果显示:① pTNM Ⅰ期亚组中,B 型组的 1、3、5、10 年 DSS 均为 100%,AB 型 组的 1 和 3 年 DSS 为 100%;② pTNM Ⅱ期亚组中,AB 型组的 1 年 DSS 为 100%,O 型组的3、5、 10 年DSS 最优;③ pTNM Ⅲ期亚组中,AB 型组的 1 年 DSS 较优,B 型组的3年DSS较优,A 型组的 5 和 10 年 DSS 较优;④ pTNM Ⅳ期亚组中,B 型组的 1 和 3 年 DSS 较优,O 型组的 5 和 10 年 DSS 较优。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pTNM分期亚组中,各血型组的1、3、5、10年DSS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08 7),详见表8和表9。


3 讨论
3.1 血型与结直肠癌患者长期生存的关系
部分研究显示,结直肠癌发病风险会因血型不同而存在差异,Zhang等[7]2014年的meta分析表明,A型血是癌症风险增加的重要因素,而在对结直肠癌与血型关系的研究中,O型血与癌症风险降低具有强相关性。Urun等[8]的研究同样认为ABO血型与结直肠癌相关,其中非O型血为结直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尽管已有多项研究对ABO血型及结直肠癌患病风险进行阐述,但ABO血型与结肠癌患者生存率之间的关系尚未得到严格评估,不同ABO血型对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尚存争议。Nakagoe等[9]通过对结直肠癌术后的标本进行ABO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A型血患者的癌表达较B 型血患者更高,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且差异十分显著。Cao等[2]的研究显示与非AB型(A型、B型和O型)患者相比,AB型患者的OS更优,生存时间更长,预后更有优势(P<0.001)。然而,Wei等[1]则表示:与A型和AB型患者相比,B型和O型患者的OS更优(P=0.001),A型与直肠癌患者的OS降低相关(P=0.010)。
本研究对不同 ABO 血型的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A型患者的1年OS较B型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 7);B型的1年OS较O型更好,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8 7),但4组的3、5、10年OS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087);在DSS的比较中:因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无法得出4种血型组的DSS存在差别的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A、B、AB、 O 型组的总体预后无明显差异。
不同的ABO血型抗原可能会影响患者体内肿瘤细胞的增殖进而影响患者病情的发展或复发。相较于其他血型,A 型与胃癌风险增加关联性最强,可能是因为A 型患者更容易感染幽门螺杆菌,促使癌症复发从而降低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率[10]。另外,ABO血型抗原在红细胞表面表达的同时也会在许多其他组织上(包括消化道上皮细胞)表达,而肿瘤细胞表面血型抗原的修饰表达可能会改变细胞运动、对细胞凋亡的抵抗力和免疫逃逸[11]。
需要注意的是,本研究人群大部分为中国西南地区人群,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结果的普遍性。因此需要进一步调查的结果,包括来自其他机构的更多样化的人群来进一步证实本研究发现。
3.2 pTNM 分期与不同血型结直肠癌生存率的关系
2001年版的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明确指出,TNM分期是可靠的预后指标,同时,各项研究表明:术后的 pTNM 分期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12]且TNM分期越高,预后情况越差[1-2, 10-15]。然而,在两项分别关于结肠、直肠癌的研究中,发现不同血型组患者的pTNM分期间可能存在差异(P=0.076[2]、P=0.043[1]),且这两项研究中关于血型对长期预后的影响结果也存在较大差异:Cao等[2]认为AB型患者的生存明显优于其他血型患者;而Wei等[1]的研究中,B型和O型患者的生存更优。由此可见,在本研究中将pTNM分期作为亚组分析参数是很有必要的。本研究结果显示,在pTNM 分期各分期亚组中,不同血型结直肠癌患者的OS和DSS的差异不明显。
综上,A、B、AB、O型组的总体预后无明显差异。在特定的随访时间方面,B型结直肠癌患者的1年OS略优于A型和O型患者,但在各pTNM分期亚组中不同血型患者的OS和DSS无明显差异。
重要声明
利益冲突声明:本文全体作者阅读并理解了《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的政策声明,我们没有相互竞争的利益。
作者贡献声明:林容若主要负责数据分析、文章撰写、文章修改;杜奕玲主要负责数据描述、文章撰写;张子为主要负责数据描述、文章撰写;汪晓东主要负责文章数据源提供、文章修改;李立主要负责文章指导。
伦理声明:本研究通过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医学伦理审查委员会的审批 [批文编号:2019 年审(140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