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江苏镇江 212000);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通过研究单侧偏峡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出现对侧中央区淋巴结(contralateral central lymph nodes,Cont-CLNs)转移相关的临床及病理危险因素,建立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从而为手术清扫淋巴结的范围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江苏大学附属医院2012年2月至2022年6月期间符合入组标准的单侧PTC患者共381例,根据病灶位置分为单侧偏峡部组(n=152)和单侧腺叶组(n=229),对于是否出现Cont-CLNs转移进行相关性分析。对于152例单侧偏峡部组患者,再根据是否出现Cont-CLNs转移进一步分成转移组和未转移组,采用单因素分析研究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灶分布腺叶、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病理亚型、被膜侵犯、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水平、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患侧中央区淋巴结(ipsilateral central lymph nodes,Ipsi-CLNs)转移与Cont-CLNs转移的关系。 结合单因素分析结果并参考其他文献中相关单侧PTC出现Cont-CLNs转移的高危因素全部纳入logistic多因素分析,得出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 结果  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侧偏峡部组出现Cont-CLNs转移概率高于单侧腺叶组(24.3%比14.4%,χ²=6.009,P=0.014)。进一步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单侧偏峡部PTC患者出现Cont-CLNs转移与患者的年龄(P=0.02)、肿瘤大小(P<0.01)、被膜受到侵犯(P<0.01)以及存在Ipsi-CLNs转移(P<0.01)具有相关性,与患者性别、腺叶分布、肿瘤部位、病理亚型、TSH水平高低以及是否合并HT无相关性(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被膜侵犯和Ipsi-CLNs转移是单侧偏峡部PTC患者出现Cont-CLNs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上述logistic多因素预测模型经拟合优度Hosmer and Lemeshow检验提示效果良好。 结论  被膜侵犯和Ipsi-CLNs转移是单侧偏峡部PTC患者出现Cont-CLNs转移的高危因素,建议在临床实践中此类患者在清扫Ipsi-CLNs同时应当预防性行Cont-CLNs清扫。

引用本文: 王林, 赵志泓. 单侧偏峡部甲状腺乳头状癌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研究.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23, 30(6): 709-714. doi: 10.7507/1007-9424.202302063 复制

  • 上一篇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对择期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手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价值
  • 下一篇

    CT对于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