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疝和腹壁外科(郑州 450052);
  • 2. 山东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心(济南 250355);
  • 3.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济南 450052);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建立胃食管反流致食管狭窄的大鼠模型,探讨食管狭窄形成的机制。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3组:手术+酸灌注组,先制作食管下括约肌松弛和食管裂孔疝模型,然后用盐酸-胃蛋白酶灌注大鼠食管;酸灌注组,直接用盐酸-胃蛋白酶灌注大鼠食管;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注大鼠食管。连续灌注4周后,观察3组SD大鼠食管黏膜损伤情况,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食管组织中相关的炎性细胞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和IL-18] 的浓度。 结果 在手术+酸灌注组中,有2只SD大鼠出现食管狭窄,而酸灌注组和对照组未发现食管狭窄。手术+酸灌注组和酸灌注组大鼠的体质量低于对照组(P<0.05)。大鼠的食管黏膜损伤评分手术+酸灌注组和酸灌注组高于对照组(P<0.001),手术+酸灌注组又高于酸灌注组(P=0.014)。食管组织中的TNF-α、IL-1β和IL-18浓度手术+酸灌注组和酸灌注组高于对照组(P<0.001),手术+酸灌注组又高于酸灌注组(P<0.001)。结论 抗反流屏障是防止胃食管反流病的重要组成部分。抗反流屏障破坏、盐酸-胃蛋白酶灌注和炎性细胞因子共同诱导食管炎症和损伤,甚至造成食管狭窄的发生。

引用本文: 李治仝, 孔祥琳, 刘冰熔, 刘丹, 王盟, 李德亮. 胃食管反流致大鼠食管良性狭窄动物模型的初步验证.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24, 31(6): 690-694. doi: 10.7507/1007-9424.202309076 复制

  • 上一篇

    Ⅰ~Ⅲ期MSS型结直肠癌患者RAS/BRAF基因不同密码子突变的临床病理特征、转移部位及临床预后比较
  • 下一篇

    土荆皮乙酸的抗多房棘球蚴作用及其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