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翔 1,2 , 刘硕 1,2 , 廖天一 1,2 , 蔡辉 1,2,3
  • 1. 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兰州 730000);
  • 2. 甘肃省人民医院普通外科(兰州 730099);
  • 3. 甘肃省外科肿瘤分子诊断与精准治疗重点实验室(兰州 730000);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探讨自体小肠移植(intestinal autotransplantation,IATx)联合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在包绕腹腔内重要血管的腹腔内肿瘤中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 对国内外1996年1月至2023年8月期间关于IATx的适应证、术前评估、离体器官保存技术、肠系膜血管重建技术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 对于包绕肠系膜大血管(包绕肠系膜上动脉根部超过180°)的腹腔内肿瘤患者,IATx已成为一种可行性的手术选择;相关研究明确了此类肿瘤主要来源于胰腺、肠系膜以及腹膜后。对于行IATx,在术前建立多学科协作团队评估有助于建立一个有价值的诊断和指导治疗的体系;该手术的关键步骤主要包括IATx准备(切断并结扎肠系膜血管)、体内切除肿瘤、自体小肠于体外低温保存、IATx后的血管和消化道重建,这些步骤在不同文献中存在一些差异如肿瘤体内/体外切除的选择、肠系膜血管重建的选择、门静脉或腔静脉引流的选择,但关于离体器官保存技术比较一致认为的最优方案是UW相关改良溶液。目前,自体小肠移植物热缺血时间缩短、术后肠移植物丢失的发生率降低,患者术后生存期逐步延长,但还存在着一些未克服的并发症,如早期移植物丢失、胰瘘、胃排空延迟、术后出血等。结论 对于包绕腹腔内重要血管的局部晚期肿瘤,通过仔细术前评估和手术计划,IATx结合肿瘤切除术是一种有效的选择方案,可以达到肿瘤的R0切除,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临床和预后结果。但这种手术方案在技术上要求很高,可能只能在有肠移植经验的中心进行。

引用本文: 张翔, 刘硕, 廖天一, 蔡辉. 自体小肠移植的现状及进展.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24, 31(3): 361-366. doi: 10.7507/1007-9424.202310053 复制

  • 上一篇

    乳腺化生性癌合并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1例报道
  • 下一篇

    反穿刺法微创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在食管下段癌中应用的单中心回顾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