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对女性健康有严重的影响,女性中乳腺癌的发病率居于首位,因此早期准确发现乳腺癌对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乳腺病变在成年女性人群中很常见,有些病变是可触及的,有些病变可能是模糊或隐匿的。目前,乳房病变可以通过乳房X线检查、超声和磁共振成像(MRI)来检测和评估[2]。超声被广泛应用于乳房成像,乳腺成像报告和数据系统(ultrasound 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定义了肿块的超声表现,包括形状、方向、边缘、病变边界、回声模式和后侧声学特征,超声BI-RADS分类是乳腺癌诊断中应用最广泛的工具,对患者的危害较小,能较好地反映乳腺肿块特征,且成本较低,但其结果因医师的主观意识而有差异[3]。三叶因子1(trefoil factor 1,TFF1)最初是从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分离出来的,研究[4-5]表明与健康人及乳腺良性病变患者相比,乳腺癌患者的血清TFF1水平升高。李兵等[6]的研究也表明乳腺癌患者血清TFF1水平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人生长分化因子3(human 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3,GDF3)是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TGF-β)超家族的一员,是一种双功能配体,调节TGF-β两种信号传导模式之间的平衡。GDF3在癌症生物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调控与分化相关的基因表达,在多种肿瘤细胞中表达[7]。研究[8]显示GDF3在乳腺癌中高表达,且其与多模拟MRI联合诊断乳腺癌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但超声BI-RADS分类联合血清TFF1、GDF3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价值尚不清楚,本研究对此进行探究,旨在为乳腺肿块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及乳腺癌的防治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纳入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在唐山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13例乳腺肿块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穿刺活检获得病理结果,其中良性48例,恶性65例。纳入标准:① 患者经超声BI-RADS分类检查,并经穿刺活检病理学检查确诊;② 经过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 接受过放疗、化疗等治疗的患者;② 精神状态异常患者;③ 重大器官功能衰竭患者;④ 有免疫系统、传染等疾病患者;⑤ 临床资料不完整患者。本研究已经过唐山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文编号:RMYY-LLKS-2020-121),且患者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超声BI-RADS分类
患者使用超声诊断仪进行诊断,患者仰卧于病床,暴露双侧乳房及腋窝,通过对患者单侧或双侧乳腺、腋窝进行检查,分析患者超声BI-RADS分类诊断结果。超声BI-RADS分类诊断标准:0类,超声检测不完全,需重新评估;1类,未发现病变,结果为阴性;2类,良性病变;3类,可能为良性病变,后期进行回访复查;4类:可疑恶性,恶性可能性>2%但<95%(再分4a:低度可疑恶性可能性>2%但≤10%;4b:中度可疑恶性可能性>10%但≤50%:4c:高度可疑恶性可能性>50%但<95%);5类,恶性病变可能性在95%以上;6类,恶性病变。超声BI-RADS分类诊断结果以4b、4c、5、6类为阳性。
1.2.2 血清TFF1、GDF3水平检测
采集所有患者入院时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10 min(3 500 r/min,r=10 cm),仔细收集上清液于新的EP管中,–80 ℃冰箱保存备用。根据人TFF1(JL30890)、GDF3(JL19787)ELISA检测试剂盒(上海将来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说明书,将100 µL样本及不同浓度的标准稀释液加入酶标板对应孔中,37 ℃下孵育1 h,取出酶标板,弃去液体洗涤后,每孔加入100 µL生物素化抗体,封膜后孵育1 h(37 ℃)。取出后弃去上清液,洗涤液洗涤后加入100 µL酶结合物工作液,温孵30 min(37 ℃)后进行洗板。每孔加入90 µL的底物3,3′,5,5′–四甲基联苯胺,封膜避光温孵15 min(37 ℃),最后每个孔中加入50 µL的终止液,于450 nm波长下在酶标仪中测定各孔吸光度(A)值。根据不同浓度标准液所测A值绘制对应标准曲线,根据标准曲线分别计算血清TFF1、GDF3浓度水平。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时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一致性Kappa检验比较超声BI-RADS分类、血清TFF1、GDF3单独及联合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其中Kappa≤0.4、0.4<Kappa≤0.6、0.6<Kappa≤0.8、Kappa>0.8分别表示一致性不佳、中度、较高、极高。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血清TFF1、GDF3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病理结果
113例乳腺肿块患者中,良性肿块48例(42.48%,48/113),其中纤维腺瘤25例,纤维囊性乳腺病7例,导管内乳头状瘤3例,炎症13例;恶性肿块65例(57.52%,65/113),其中浸润性导管癌41例,原位癌12例,黏液癌7例,浸润性小叶癌5例。
2.2 良恶性患者血清TFF1、GDF3水平比较
乳腺肿块恶性患者的血清TFF1、GDF3水平均高于良性患者(P<0.001),见表1。


2.3 血清TFF1、GDF3水平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ROC分析
以乳腺肿块是否为恶性为状态变量(是=1,否=0),以血清TFF1、GDF3水平为检验变量,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FF1、GDF3诊断乳腺肿块恶性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870 [95%CI(0.802,0.938),P<0.01]、0.795 [95%CI(0.713,0.876),P<0.01],两者间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91,P=0.164)。见图1和表2。


图1 血清TFF1、GDF3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的ROC曲线
2.4 超声BI-RADS分类、血清TFF1、血清GDF3单独及联合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效能比较
符合超声BI-RADS分类、血清TFF1、血清GDF3乳腺癌诊断是判定为乳腺癌,其余为乳腺良性肿块。超声BI-RADS分类、血清TFF1、血清GDF3单独及联合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结果见表3,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分别为中度、较高、中度和极高,Kappa值分别为0.572、0.684、0.493和0.835(P<0.05)。三者联合鉴别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准确度高于超声BI-RADS分类及血清GDF3单独诊断(P<0.05),漏诊率低于超声BI-RADS分类及血清GDF3单独诊断(P<0.05),见表3与表4。


3 讨论
乳腺癌是中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9]。其高死亡率和发病率已成为女性的主要健康问题,晚婚、第一次生育、更年期等因素均与疾病发展密切相关[10],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降低乳腺癌死亡率的关键。
影像学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乳腺肿块的鉴别诊断,超声是一种容易获得的常规成像方式,已被广泛用于鉴别乳腺的良恶性病变,但BI-RADS 4类病变的恶性风险从3%到94%不等,这种较大的差异可能导致不必要的活检[11-12]。有研究[13]结果表明,病灶超声征象在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患者中有差异。研究[14]显示超声BI-RADS分类鉴别良恶性乳腺肿块的灵敏度为91.07%,特异度为70.00%,准确度为76.02%。本研究结果显示,48例乳腺肿块良性患者和65例恶性患者中,超声BI-RADS分类正确诊断良性肿块患者39例,假阴性患者9例,恶性肿块患者50例,假阳性患者15例,其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76.92%、81.25%、78.76%,与前人研究[15]结果类似。杨锦俊[16]的研究显示超声BI-RADS分类检查的特异度为97.37%,灵敏度为95.24%,准确率为96.25%,Kappa=0.925,与病理学检查结果高度一致。而本研究中超声BI-RADS分类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为中度(Kappa=0.572),且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较低,这可能是因为样本量差异较大,且肿块病灶体积较小,良性病灶发生钙化、纤维化玻璃样变等影响了超声BI-RADS分类诊断结果。
超声为临床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的常用方法,但由于其病灶存在重叠等现象,会造成误诊率增加,因此单纯使用超声BI-RADS分类准确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比较困难[17]。血清检测在乳腺肿块的鉴别、预后判断中应用越来越广,但其单独检测尚不能达到满意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故选择血清指标联合超声检测在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价值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TFF1是一种刺激迁移的运动原,敲低TFF1可抑制细胞迁移[18]。TFF1在癌细胞增殖和凋亡中起重要作用,在乳腺癌组织中通常高表达,在乳腺癌评估中具有一定价值[19]。TFF1在机体各类生理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正常情况下在乳腺中的表达量较少,过度表达时,会引起女性雌激素失衡,同时加速乳腺组织细胞的增殖,最终诱发乳腺癌[4]。研究[20]显示乳腺恶性肿块患者的血清TFF1水平增高。本研究结果显示,乳腺肿块恶性患者的血清TFF1水平高于良性患者,推测血清TFF1与乳腺肿块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这可能是因为高水平TFF1促进细胞增殖及迁移,加速乳腺肿块病变,进而诱发乳腺癌。进一步研究显示血清TFF1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的AUC为0.870 [95%CI(0.802,0.938)],敏感度为93.85%,特异性为72.92%,提示血清TFF1对于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GDF3是TGF-β成员,在乳腺癌中异常表达,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且与免疫抑制、血管生成和炎症反应密切相关[21]。研究[22]显示乳腺癌组的血清GDF3水平高于对照组和良性组。本研究结果显示与乳腺肿块良性患者相比,恶性患者的血清GDF3水平升高,提示GDF3参与乳腺肿块的病变过程,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外基质合成、刺激血管生成等促进乳腺癌发展。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清GDF3鉴别乳腺肿块良乳恶性的敏感度为67.69%,特异性为83.33%,准确性为74.34%,提示血清GDF3可作为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辅助指标。进一步分析显示,超声BI-RADS分类、血清TFF1水平、血清GDF3水平三者联合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的敏感度与准确度提高,漏诊率降低,与单独诊断相比,联合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效能提高,提示超声BI-RADS分类联合血清TFF1水平、血清GDF3水平可提高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效能,有一定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TFF1、GDF3在乳腺肿块恶性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升高,超声BI-RADS分类联合血清TFF1水平、血清GDF3水平可提高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的敏感度与准确度,降低漏诊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少,研究范围有些局限,结果可能存在偏差,今后还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重要声明
利益冲突声明:本文全体作者阅读并理解了《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的政策声明,我们没有相互竞争的利益。
利益冲突声明: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高秋燕,课题设计、文章撰写;李涛,资料收集;韩素桂,统计学分析、文章审核。
伦理声明:本研究已通过唐山市人民医院批准的伦理审核批准(批文编号:RMYY-LLKS-2020-121)。
乳腺癌对女性健康有严重的影响,女性中乳腺癌的发病率居于首位,因此早期准确发现乳腺癌对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乳腺病变在成年女性人群中很常见,有些病变是可触及的,有些病变可能是模糊或隐匿的。目前,乳房病变可以通过乳房X线检查、超声和磁共振成像(MRI)来检测和评估[2]。超声被广泛应用于乳房成像,乳腺成像报告和数据系统(ultrasound 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定义了肿块的超声表现,包括形状、方向、边缘、病变边界、回声模式和后侧声学特征,超声BI-RADS分类是乳腺癌诊断中应用最广泛的工具,对患者的危害较小,能较好地反映乳腺肿块特征,且成本较低,但其结果因医师的主观意识而有差异[3]。三叶因子1(trefoil factor 1,TFF1)最初是从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分离出来的,研究[4-5]表明与健康人及乳腺良性病变患者相比,乳腺癌患者的血清TFF1水平升高。李兵等[6]的研究也表明乳腺癌患者血清TFF1水平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人生长分化因子3(human 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3,GDF3)是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TGF-β)超家族的一员,是一种双功能配体,调节TGF-β两种信号传导模式之间的平衡。GDF3在癌症生物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调控与分化相关的基因表达,在多种肿瘤细胞中表达[7]。研究[8]显示GDF3在乳腺癌中高表达,且其与多模拟MRI联合诊断乳腺癌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但超声BI-RADS分类联合血清TFF1、GDF3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价值尚不清楚,本研究对此进行探究,旨在为乳腺肿块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及乳腺癌的防治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纳入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在唐山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13例乳腺肿块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穿刺活检获得病理结果,其中良性48例,恶性65例。纳入标准:① 患者经超声BI-RADS分类检查,并经穿刺活检病理学检查确诊;② 经过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 接受过放疗、化疗等治疗的患者;② 精神状态异常患者;③ 重大器官功能衰竭患者;④ 有免疫系统、传染等疾病患者;⑤ 临床资料不完整患者。本研究已经过唐山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文编号:RMYY-LLKS-2020-121),且患者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超声BI-RADS分类
患者使用超声诊断仪进行诊断,患者仰卧于病床,暴露双侧乳房及腋窝,通过对患者单侧或双侧乳腺、腋窝进行检查,分析患者超声BI-RADS分类诊断结果。超声BI-RADS分类诊断标准:0类,超声检测不完全,需重新评估;1类,未发现病变,结果为阴性;2类,良性病变;3类,可能为良性病变,后期进行回访复查;4类:可疑恶性,恶性可能性>2%但<95%(再分4a:低度可疑恶性可能性>2%但≤10%;4b:中度可疑恶性可能性>10%但≤50%:4c:高度可疑恶性可能性>50%但<95%);5类,恶性病变可能性在95%以上;6类,恶性病变。超声BI-RADS分类诊断结果以4b、4c、5、6类为阳性。
1.2.2 血清TFF1、GDF3水平检测
采集所有患者入院时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10 min(3 500 r/min,r=10 cm),仔细收集上清液于新的EP管中,–80 ℃冰箱保存备用。根据人TFF1(JL30890)、GDF3(JL19787)ELISA检测试剂盒(上海将来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说明书,将100 µL样本及不同浓度的标准稀释液加入酶标板对应孔中,37 ℃下孵育1 h,取出酶标板,弃去液体洗涤后,每孔加入100 µL生物素化抗体,封膜后孵育1 h(37 ℃)。取出后弃去上清液,洗涤液洗涤后加入100 µL酶结合物工作液,温孵30 min(37 ℃)后进行洗板。每孔加入90 µL的底物3,3′,5,5′–四甲基联苯胺,封膜避光温孵15 min(37 ℃),最后每个孔中加入50 µL的终止液,于450 nm波长下在酶标仪中测定各孔吸光度(A)值。根据不同浓度标准液所测A值绘制对应标准曲线,根据标准曲线分别计算血清TFF1、GDF3浓度水平。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时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一致性Kappa检验比较超声BI-RADS分类、血清TFF1、GDF3单独及联合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其中Kappa≤0.4、0.4<Kappa≤0.6、0.6<Kappa≤0.8、Kappa>0.8分别表示一致性不佳、中度、较高、极高。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血清TFF1、GDF3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病理结果
113例乳腺肿块患者中,良性肿块48例(42.48%,48/113),其中纤维腺瘤25例,纤维囊性乳腺病7例,导管内乳头状瘤3例,炎症13例;恶性肿块65例(57.52%,65/113),其中浸润性导管癌41例,原位癌12例,黏液癌7例,浸润性小叶癌5例。
2.2 良恶性患者血清TFF1、GDF3水平比较
乳腺肿块恶性患者的血清TFF1、GDF3水平均高于良性患者(P<0.001),见表1。


2.3 血清TFF1、GDF3水平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ROC分析
以乳腺肿块是否为恶性为状态变量(是=1,否=0),以血清TFF1、GDF3水平为检验变量,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FF1、GDF3诊断乳腺肿块恶性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870 [95%CI(0.802,0.938),P<0.01]、0.795 [95%CI(0.713,0.876),P<0.01],两者间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91,P=0.164)。见图1和表2。


图1 血清TFF1、GDF3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的ROC曲线
2.4 超声BI-RADS分类、血清TFF1、血清GDF3单独及联合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效能比较
符合超声BI-RADS分类、血清TFF1、血清GDF3乳腺癌诊断是判定为乳腺癌,其余为乳腺良性肿块。超声BI-RADS分类、血清TFF1、血清GDF3单独及联合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结果见表3,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分别为中度、较高、中度和极高,Kappa值分别为0.572、0.684、0.493和0.835(P<0.05)。三者联合鉴别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准确度高于超声BI-RADS分类及血清GDF3单独诊断(P<0.05),漏诊率低于超声BI-RADS分类及血清GDF3单独诊断(P<0.05),见表3与表4。


3 讨论
乳腺癌是中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9]。其高死亡率和发病率已成为女性的主要健康问题,晚婚、第一次生育、更年期等因素均与疾病发展密切相关[10],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降低乳腺癌死亡率的关键。
影像学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乳腺肿块的鉴别诊断,超声是一种容易获得的常规成像方式,已被广泛用于鉴别乳腺的良恶性病变,但BI-RADS 4类病变的恶性风险从3%到94%不等,这种较大的差异可能导致不必要的活检[11-12]。有研究[13]结果表明,病灶超声征象在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患者中有差异。研究[14]显示超声BI-RADS分类鉴别良恶性乳腺肿块的灵敏度为91.07%,特异度为70.00%,准确度为76.02%。本研究结果显示,48例乳腺肿块良性患者和65例恶性患者中,超声BI-RADS分类正确诊断良性肿块患者39例,假阴性患者9例,恶性肿块患者50例,假阳性患者15例,其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76.92%、81.25%、78.76%,与前人研究[15]结果类似。杨锦俊[16]的研究显示超声BI-RADS分类检查的特异度为97.37%,灵敏度为95.24%,准确率为96.25%,Kappa=0.925,与病理学检查结果高度一致。而本研究中超声BI-RADS分类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为中度(Kappa=0.572),且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较低,这可能是因为样本量差异较大,且肿块病灶体积较小,良性病灶发生钙化、纤维化玻璃样变等影响了超声BI-RADS分类诊断结果。
超声为临床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的常用方法,但由于其病灶存在重叠等现象,会造成误诊率增加,因此单纯使用超声BI-RADS分类准确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比较困难[17]。血清检测在乳腺肿块的鉴别、预后判断中应用越来越广,但其单独检测尚不能达到满意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故选择血清指标联合超声检测在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价值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TFF1是一种刺激迁移的运动原,敲低TFF1可抑制细胞迁移[18]。TFF1在癌细胞增殖和凋亡中起重要作用,在乳腺癌组织中通常高表达,在乳腺癌评估中具有一定价值[19]。TFF1在机体各类生理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正常情况下在乳腺中的表达量较少,过度表达时,会引起女性雌激素失衡,同时加速乳腺组织细胞的增殖,最终诱发乳腺癌[4]。研究[20]显示乳腺恶性肿块患者的血清TFF1水平增高。本研究结果显示,乳腺肿块恶性患者的血清TFF1水平高于良性患者,推测血清TFF1与乳腺肿块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这可能是因为高水平TFF1促进细胞增殖及迁移,加速乳腺肿块病变,进而诱发乳腺癌。进一步研究显示血清TFF1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的AUC为0.870 [95%CI(0.802,0.938)],敏感度为93.85%,特异性为72.92%,提示血清TFF1对于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GDF3是TGF-β成员,在乳腺癌中异常表达,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且与免疫抑制、血管生成和炎症反应密切相关[21]。研究[22]显示乳腺癌组的血清GDF3水平高于对照组和良性组。本研究结果显示与乳腺肿块良性患者相比,恶性患者的血清GDF3水平升高,提示GDF3参与乳腺肿块的病变过程,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外基质合成、刺激血管生成等促进乳腺癌发展。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清GDF3鉴别乳腺肿块良乳恶性的敏感度为67.69%,特异性为83.33%,准确性为74.34%,提示血清GDF3可作为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辅助指标。进一步分析显示,超声BI-RADS分类、血清TFF1水平、血清GDF3水平三者联合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的敏感度与准确度提高,漏诊率降低,与单独诊断相比,联合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效能提高,提示超声BI-RADS分类联合血清TFF1水平、血清GDF3水平可提高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效能,有一定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TFF1、GDF3在乳腺肿块恶性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升高,超声BI-RADS分类联合血清TFF1水平、血清GDF3水平可提高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的敏感度与准确度,降低漏诊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少,研究范围有些局限,结果可能存在偏差,今后还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重要声明
利益冲突声明:本文全体作者阅读并理解了《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的政策声明,我们没有相互竞争的利益。
利益冲突声明: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高秋燕,课题设计、文章撰写;李涛,资料收集;韩素桂,统计学分析、文章审核。
伦理声明:本研究已通过唐山市人民医院批准的伦理审核批准(批文编号:RMYY-LLKS-20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