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黎汝, 陈毅斐, 贾钧. 普米克令舒、爱全乐和万托林三联雾化吸入治疗成人重症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14, 13(3): 291-294. doi: 10.7507/1671-6205.2014070 复制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也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多发病、常见病。目前,全球约有3亿哮喘患者,且其患病率仍有逐年上升趋势[1]。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哮喘急性发作是指患者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多好发于夜间或清晨,伴有广泛多变的气流阻塞,可自发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2]。急性发作的程度轻重不一,其中,重症哮喘急性发作尤为紧急,可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最终导致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因此,必须在短时间内对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病情做出正确评估,并给予及时有效的紧急治疗。目前,对于重症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临床上一般都予吸氧、解痉平喘、激素抗炎等综合治疗措施[3]。大部分患者经过上述治疗可以控制症状,但仍有少数患者难以迅速缓解气道痉挛,病情无好转甚至发生恶化。《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及相关指南均推荐以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吸入足够剂量的速效β2受体激动剂作为控制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的主要治疗方案[4-5]。近年来,我院在遵循上述联合治疗原则的基础上,观察了普米克令舒、爱全乐和万托林三联雾化吸入疗法治疗成人重症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已取得较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一 对象
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呼吸内科与急诊科收治的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成人患者46例,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8年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6]。其中男21例,平均年龄(52.7±6.7)岁;女25例,平均年龄(53.8±5.9)岁。既往均有哮喘反复发作病史,同时排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功能不全、气管肿瘤等其他可能引起喘息的疾病。
二 方法
1.分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6例纳入患者均分为两组,每组23例。其中对照组男10例,女13例;平均年龄(53.4±6.4)岁;病程为(6.1±4.2)年。观察组男11例,女12例;平均年龄(52.9±6.1)岁;病程为(6.5±4.8)年。经统计学分析,两组资料的性别(χ2=0.088,P>0.05)、年龄(t=0.27,P>0.05)与病程(t=0.30,P>0.05)差异均无显著意义,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根据病情静脉给予甲基泼尼松龙、茶碱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普米克令舒(1 mg/2 mL,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瑞典阿斯利康有限公司)、爱全乐(0.5 mg/2 mL,吸入用异丙托溴铵溶液,英国勃林格殷格翰国际公司)、万托林(100 mg/20 mL,硫酸沙丁胺醇雾化溶液,英国葛兰素威康公司)三联雾化吸入,具体方法:将普米克令舒令舒1 mg、爱全乐0.5 mg、万托林5 mg充分溶解到2 mL生理盐水中,利用墙式给氧装置驱动吸入,氧流量4~6 L/min,每日2~3次,每次20 min左右。两组患者的基础治疗均为吸氧、补液、纠正电解质平衡紊乱及酸碱失衡等。
2.评价指标: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与肺内哮鸣音变化情况,并按病情程度进行日间与夜间哮喘症状评分。记录患者静脉使用激素的时间、用量,以及治疗期间所有不良事件。
3.疗效与病情程度判断标准
(1)疗效判定:根据全国哮喘协作组制定的标准进行判定[7]。① 临床控制:哮喘症状完全缓解,即使偶有轻度发作不需用药即可缓解。FEV1(或PEF)增加量>35%,FEV1(或PEF)≥80%预计值(pred),PEF昼夜波动率<20%;② 显效:哮喘发作较治疗前明显减轻,治疗后FEV1(或PEF)增加量范围25%~35%,或FEV1(或PEF)达到60%~79%pred;PEF昼夜波动率<20%,仍需糖皮质激素和(或)支气管扩张剂;③ 好转:哮喘症状有所减轻,治疗后FEV1(或PEF)增加量15%~24%,仍需糖皮质激素和(或)支气管扩张剂;④ 无效:临床症状和FEV1(或PEF)观测值无改善或反而加重。
(2)病情程度判定:根据患者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按如下标准进行评定。日间症状评分:0分:白天无症状;1分:白天有1次短暂的症状;2分:白天有2次或2次以上短暂的症状;3分:白天大部分时间有症状,但不影响日常活动;4分:白天大部分时间有症状,且影响日常活动;5分:症状严重,不能工作和进行日常活动。夜间症状评分:0分:夜间无症状;1分:夜间憋醒1次或早晨被憋醒;2分:夜间憋醒2次或2次以上(包括早晨被憋醒);3分:夜间多次被憋醒,大部分时间不能入睡;4分:症状严重,无法入睡。
三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描述以
结果
一 治疗效果
治疗7 d后,对照组患者临床控制4例(17.39%),显效9例(39.13%),好转7例(30.43%)。3例患者由于治疗2 d以上症状无明显好转或加重而联合雾化吸入治疗,视为原治疗无效,无效率为13.04%(3/23)。观察组患者临床控制11例(47.83%),显效8例(34.78%),好转3例(13.04%)。另有1例患者因症状加重行有创通气治疗,视为原治疗无效,无效率为4.35%(1/23)。结果见表 1。等级资料结果经Mann-Whitney U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认为观察组的疗效好于对照组。
为了真实评价三联雾化吸入疗法的临床疗效,避免因无效病例存在而使某些统计数据扩大,人为地使结果趋向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在后续资料比较过程中,对于上述无效病例均予以剔除。因此,在进行日间与夜间哮喘症状评分、比较患者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静脉激素使用量及使用时间、不良反应等过程中,观察组为22例,对照组为20例。

二 日间与夜间哮喘症状评分
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第1、3、5、7及9 d,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分别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病例进行日间与夜间哮喘症状评分。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日间与夜间哮喘症状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第1、3、5及7 d,观察组患者的日间与夜间哮喘症状评分均较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第9 d,两组患者的日间与夜间哮喘症状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患者从治疗后第3 d开始日间与夜间哮喘症状评分较治疗前状态低,而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第1 d哮喘症状评分即明显低于治疗前状态。上述结果表明,三联雾化吸入疗法能在治疗早期较快地缓解患者的喘息、气促等症状,利于肺功能的快速恢复。结果见表 2。
三 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
在治疗过程中,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的消失时间以及肺内哮鸣音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除咳嗽外,观察组患者喘息、气促、胸闷症状和肺内哮鸣音的平均消失时间均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 3。
四 静脉激素使用量及使用时间
分别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静脉使用甲基泼尼松龙的时间和总用量。结果显示,观察组激素使用天数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静脉甲基泼尼松龙使用总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爱全乐和万托林可明显减少患者静脉激素使用量。结果见表 4。
五 不良反应
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有1例患者在雾化吸入后出现咽部不适,1例患者出现心悸,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1%(2/22),经对症治疗后,上述不良反应得到缓解和消除。对照组有1例患者出现应激性溃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20),给予抑酸护胃治疗后好转。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由于大剂量全身性使用激素对机体造成的伤害性更大。因此,可认为三联雾化吸入治疗的不良反应较轻微,联合治疗方案有助于降低静脉使用大剂量激素造成不良反应的概率与程度。



讨论
支气管哮喘的本质是多种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哮喘急性发作时,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气道黏膜肿胀、炎性细胞浸润、分泌物渗出增多,可导致气道狭窄、通气功能受限等病理变化,造成急性缺氧与CO2潴留。GINA(2011版)明确提出以“哮喘控制”为核心对哮喘进行管理,提倡联合吸入方式充分抗炎,尽快缓解气道阻塞,纠正低氧血症,恢复患者肺功能[4]。
目前,雾化吸入已成为许多呼吸系统疾病诊治过程中经气道给药的重要途径。它通过雾化装置,将药液雾化成气溶胶,湿化气道黏膜,使气道中的药物浓度局部保持在较高水平,延长药物与靶细胞接触时间,从而迅速缓解气道痉挛或消除炎症,改善通气功能。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重症哮喘最有效的药物,能通过减少微血管渗漏,减轻黏膜水肿,稳定溶酶体膜等多个环节迅速抗炎[8]。布地奈德为临床常见的具有高效局部抗炎作用的糖皮质激素,普米克令舒为其吸入用混悬液制剂,通过吸入给药方式能直接快速地与靶细胞相互作用,干扰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白三烯与前列腺素E的合成,减少炎症介质释放。万托林(沙丁胺醇)属于短效β2受体激动剂,通过与气道平滑肌、肥大细胞等细胞膜表面的β2受体相互作用而舒张大、小气道,同时减少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脱颗粒,是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一线药物。爱全乐的有效成分为异丙托溴铵,属于M胆碱能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节后胆碱能神经所支配效应器细胞上的M受体,达到扩张气道与减少黏液分泌的作用,为目前唯一用于临床的抗胆碱能吸入性药物。 我们的研究旨在比较治疗成人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时,在全身静脉用药的基础上联合普米克令舒、爱全乐和万托林三联雾化吸入的临床疗效是否优于单纯静脉用药。结果显示,治疗7 d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日间与夜间哮喘症状评分在治疗早期均较对照组低,在静脉用药基础上联合上述三联雾化吸入疗法可迅速缓解患者喘息、气促、胸闷等症状,表明雾化吸入治疗能较快地缓解气道痉挛,其局部抗感染、抗过敏作用较明显,对改善患者肺功能、降低气道阻力有较显著的疗效。
另外,在目前的哮喘临床治疗中,由于长期、大剂量使用激素可能引起免疫力下降、水钠潴留、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而重症哮喘急性发作首选静脉注射给药,更可能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探寻如何降低激素剂量或避免全身性使用激素的方法已成为临床医生与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之一。甲基泼尼松龙是临床常用的糖皮质激素,虽然作用强、起效快,但用量不宜过大,也不宜长期使用[9]。我们的研究结果同时表明,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可减少患者静脉使用甲基泼尼松龙用量与使用时间,由此不仅可以降低大剂量静脉使用激素造成全身不良反应的概率与程度,减少发生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的几率,以及患者的住院天数与治疗费用等。
综上所述,普米克令舒、爱全乐和万托林三联雾化吸入治疗能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支气管黏膜,其用量少,不良反应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但样本数量不多。目前,已有科研机构正在研究由普米克令舒、爱全乐和万托林三者制成的气雾剂的稳定性[10],尝试通过更简单、有效的方式在院外早期控制哮喘发作或积极维持长期治疗。如果该产品研制成功,必然拥有较好的市场前景,为广大患者与临床医生所期待。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也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多发病、常见病。目前,全球约有3亿哮喘患者,且其患病率仍有逐年上升趋势[1]。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哮喘急性发作是指患者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多好发于夜间或清晨,伴有广泛多变的气流阻塞,可自发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2]。急性发作的程度轻重不一,其中,重症哮喘急性发作尤为紧急,可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最终导致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因此,必须在短时间内对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病情做出正确评估,并给予及时有效的紧急治疗。目前,对于重症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临床上一般都予吸氧、解痉平喘、激素抗炎等综合治疗措施[3]。大部分患者经过上述治疗可以控制症状,但仍有少数患者难以迅速缓解气道痉挛,病情无好转甚至发生恶化。《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及相关指南均推荐以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吸入足够剂量的速效β2受体激动剂作为控制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的主要治疗方案[4-5]。近年来,我院在遵循上述联合治疗原则的基础上,观察了普米克令舒、爱全乐和万托林三联雾化吸入疗法治疗成人重症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已取得较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一 对象
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呼吸内科与急诊科收治的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成人患者46例,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8年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6]。其中男21例,平均年龄(52.7±6.7)岁;女25例,平均年龄(53.8±5.9)岁。既往均有哮喘反复发作病史,同时排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功能不全、气管肿瘤等其他可能引起喘息的疾病。
二 方法
1.分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6例纳入患者均分为两组,每组23例。其中对照组男10例,女13例;平均年龄(53.4±6.4)岁;病程为(6.1±4.2)年。观察组男11例,女12例;平均年龄(52.9±6.1)岁;病程为(6.5±4.8)年。经统计学分析,两组资料的性别(χ2=0.088,P>0.05)、年龄(t=0.27,P>0.05)与病程(t=0.30,P>0.05)差异均无显著意义,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根据病情静脉给予甲基泼尼松龙、茶碱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普米克令舒(1 mg/2 mL,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瑞典阿斯利康有限公司)、爱全乐(0.5 mg/2 mL,吸入用异丙托溴铵溶液,英国勃林格殷格翰国际公司)、万托林(100 mg/20 mL,硫酸沙丁胺醇雾化溶液,英国葛兰素威康公司)三联雾化吸入,具体方法:将普米克令舒令舒1 mg、爱全乐0.5 mg、万托林5 mg充分溶解到2 mL生理盐水中,利用墙式给氧装置驱动吸入,氧流量4~6 L/min,每日2~3次,每次20 min左右。两组患者的基础治疗均为吸氧、补液、纠正电解质平衡紊乱及酸碱失衡等。
2.评价指标: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与肺内哮鸣音变化情况,并按病情程度进行日间与夜间哮喘症状评分。记录患者静脉使用激素的时间、用量,以及治疗期间所有不良事件。
3.疗效与病情程度判断标准
(1)疗效判定:根据全国哮喘协作组制定的标准进行判定[7]。① 临床控制:哮喘症状完全缓解,即使偶有轻度发作不需用药即可缓解。FEV1(或PEF)增加量>35%,FEV1(或PEF)≥80%预计值(pred),PEF昼夜波动率<20%;② 显效:哮喘发作较治疗前明显减轻,治疗后FEV1(或PEF)增加量范围25%~35%,或FEV1(或PEF)达到60%~79%pred;PEF昼夜波动率<20%,仍需糖皮质激素和(或)支气管扩张剂;③ 好转:哮喘症状有所减轻,治疗后FEV1(或PEF)增加量15%~24%,仍需糖皮质激素和(或)支气管扩张剂;④ 无效:临床症状和FEV1(或PEF)观测值无改善或反而加重。
(2)病情程度判定:根据患者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按如下标准进行评定。日间症状评分:0分:白天无症状;1分:白天有1次短暂的症状;2分:白天有2次或2次以上短暂的症状;3分:白天大部分时间有症状,但不影响日常活动;4分:白天大部分时间有症状,且影响日常活动;5分:症状严重,不能工作和进行日常活动。夜间症状评分:0分:夜间无症状;1分:夜间憋醒1次或早晨被憋醒;2分:夜间憋醒2次或2次以上(包括早晨被憋醒);3分:夜间多次被憋醒,大部分时间不能入睡;4分:症状严重,无法入睡。
三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描述以
结果
一 治疗效果
治疗7 d后,对照组患者临床控制4例(17.39%),显效9例(39.13%),好转7例(30.43%)。3例患者由于治疗2 d以上症状无明显好转或加重而联合雾化吸入治疗,视为原治疗无效,无效率为13.04%(3/23)。观察组患者临床控制11例(47.83%),显效8例(34.78%),好转3例(13.04%)。另有1例患者因症状加重行有创通气治疗,视为原治疗无效,无效率为4.35%(1/23)。结果见表 1。等级资料结果经Mann-Whitney U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认为观察组的疗效好于对照组。
为了真实评价三联雾化吸入疗法的临床疗效,避免因无效病例存在而使某些统计数据扩大,人为地使结果趋向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在后续资料比较过程中,对于上述无效病例均予以剔除。因此,在进行日间与夜间哮喘症状评分、比较患者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静脉激素使用量及使用时间、不良反应等过程中,观察组为22例,对照组为20例。

二 日间与夜间哮喘症状评分
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第1、3、5、7及9 d,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分别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病例进行日间与夜间哮喘症状评分。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日间与夜间哮喘症状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第1、3、5及7 d,观察组患者的日间与夜间哮喘症状评分均较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第9 d,两组患者的日间与夜间哮喘症状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患者从治疗后第3 d开始日间与夜间哮喘症状评分较治疗前状态低,而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第1 d哮喘症状评分即明显低于治疗前状态。上述结果表明,三联雾化吸入疗法能在治疗早期较快地缓解患者的喘息、气促等症状,利于肺功能的快速恢复。结果见表 2。
三 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
在治疗过程中,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的消失时间以及肺内哮鸣音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除咳嗽外,观察组患者喘息、气促、胸闷症状和肺内哮鸣音的平均消失时间均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 3。
四 静脉激素使用量及使用时间
分别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静脉使用甲基泼尼松龙的时间和总用量。结果显示,观察组激素使用天数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静脉甲基泼尼松龙使用总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爱全乐和万托林可明显减少患者静脉激素使用量。结果见表 4。
五 不良反应
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有1例患者在雾化吸入后出现咽部不适,1例患者出现心悸,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1%(2/22),经对症治疗后,上述不良反应得到缓解和消除。对照组有1例患者出现应激性溃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20),给予抑酸护胃治疗后好转。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由于大剂量全身性使用激素对机体造成的伤害性更大。因此,可认为三联雾化吸入治疗的不良反应较轻微,联合治疗方案有助于降低静脉使用大剂量激素造成不良反应的概率与程度。



讨论
支气管哮喘的本质是多种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哮喘急性发作时,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气道黏膜肿胀、炎性细胞浸润、分泌物渗出增多,可导致气道狭窄、通气功能受限等病理变化,造成急性缺氧与CO2潴留。GINA(2011版)明确提出以“哮喘控制”为核心对哮喘进行管理,提倡联合吸入方式充分抗炎,尽快缓解气道阻塞,纠正低氧血症,恢复患者肺功能[4]。
目前,雾化吸入已成为许多呼吸系统疾病诊治过程中经气道给药的重要途径。它通过雾化装置,将药液雾化成气溶胶,湿化气道黏膜,使气道中的药物浓度局部保持在较高水平,延长药物与靶细胞接触时间,从而迅速缓解气道痉挛或消除炎症,改善通气功能。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重症哮喘最有效的药物,能通过减少微血管渗漏,减轻黏膜水肿,稳定溶酶体膜等多个环节迅速抗炎[8]。布地奈德为临床常见的具有高效局部抗炎作用的糖皮质激素,普米克令舒为其吸入用混悬液制剂,通过吸入给药方式能直接快速地与靶细胞相互作用,干扰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白三烯与前列腺素E的合成,减少炎症介质释放。万托林(沙丁胺醇)属于短效β2受体激动剂,通过与气道平滑肌、肥大细胞等细胞膜表面的β2受体相互作用而舒张大、小气道,同时减少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脱颗粒,是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一线药物。爱全乐的有效成分为异丙托溴铵,属于M胆碱能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节后胆碱能神经所支配效应器细胞上的M受体,达到扩张气道与减少黏液分泌的作用,为目前唯一用于临床的抗胆碱能吸入性药物。 我们的研究旨在比较治疗成人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时,在全身静脉用药的基础上联合普米克令舒、爱全乐和万托林三联雾化吸入的临床疗效是否优于单纯静脉用药。结果显示,治疗7 d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日间与夜间哮喘症状评分在治疗早期均较对照组低,在静脉用药基础上联合上述三联雾化吸入疗法可迅速缓解患者喘息、气促、胸闷等症状,表明雾化吸入治疗能较快地缓解气道痉挛,其局部抗感染、抗过敏作用较明显,对改善患者肺功能、降低气道阻力有较显著的疗效。
另外,在目前的哮喘临床治疗中,由于长期、大剂量使用激素可能引起免疫力下降、水钠潴留、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而重症哮喘急性发作首选静脉注射给药,更可能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探寻如何降低激素剂量或避免全身性使用激素的方法已成为临床医生与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之一。甲基泼尼松龙是临床常用的糖皮质激素,虽然作用强、起效快,但用量不宜过大,也不宜长期使用[9]。我们的研究结果同时表明,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可减少患者静脉使用甲基泼尼松龙用量与使用时间,由此不仅可以降低大剂量静脉使用激素造成全身不良反应的概率与程度,减少发生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的几率,以及患者的住院天数与治疗费用等。
综上所述,普米克令舒、爱全乐和万托林三联雾化吸入治疗能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支气管黏膜,其用量少,不良反应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但样本数量不多。目前,已有科研机构正在研究由普米克令舒、爱全乐和万托林三者制成的气雾剂的稳定性[10],尝试通过更简单、有效的方式在院外早期控制哮喘发作或积极维持长期治疗。如果该产品研制成功,必然拥有较好的市场前景,为广大患者与临床医生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