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彭夏莹, 李春桃, 梁宗安. 三种简易量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病情的评估价值.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14, 13(5): 453-458. doi: 10.7507/1671-6205.2014112 复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是慢阻肺病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定义为患者以呼吸道症状加重为特征的临床事件,其症状变化程度超过日常变异范围并导致药物治疗方案改变[1]。每次急性加重将加速肺功能的恶化[2],与住院患者死亡率密切相关,伴呼吸性酸中毒的住院患者死亡率近10%[3],尤其在需要无创通气的患者中高达25%[4]。因此,及时的诊断、评估病情对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的价值。有学者在大规模临床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出有较强相关性的参数,总结出一些简易量表用于慢阻肺急性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使用较为普遍的有BAP-65分级(血清尿素氮、意识状态、脉搏、年龄)[5],CAPS评分(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清钠、尿素氮、肌酐、白蛋白、白细胞计数)[6],以及近期的DECAF评分(呼吸困难程度、嗜酸性粒细胞、肺实变、酸中毒、房颤)[7],每种量表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本研究旨在讨论这三种简易量表对慢阻肺急性加重伴Ⅱ型呼吸衰竭的住院患者死亡率、机械通气情况、机械通气方式及其预后的判断价值。
对象与方法
一 对象
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内科(包括呼吸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治疗的慢阻肺急性加重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244例。年龄40~80岁。根据GOLD 2011[8]诊断为慢阻肺急性加重并入院治疗;入院后24 h之内监测血气提示Ⅱ型呼吸衰竭,符合慢阻肺急性加重机械通气指征的患者根据病情给予机械通气。对于需要气管插管和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入住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排除情况:合并重症肺炎,ARDS,哮喘,神经系统疾病所致意识障碍,气道梗阻,气胸,纵隔气肿,急性左心衰;不愿意或无法配合机械通气者;住院时间超过90 d者;住院期间出现院内感染者;住院期间突发心脑血管急性事件者。
二 方法
整理患者入院后24 h内的各项指标(包括患者的基本资料、生理参数、实验室结果等),将研究对象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机械通气组和非机械通气组,其中机械通气组再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有创组和无创组(无创通气失败而需有创通气的患者归入有创组),分别按照BAP-65分级(表 1)、DECAF评分(表 2)、CAPS量表(表 3)进行评分,相应两组之间的评分进行比较,计算各自的ROC曲线下面积(AUROC)并相互比较;分别计算出三种量表不同评分时的患者死亡率、机械通气率、机械通气组的患者死亡率及有创通气率,以评估三种量表对慢阻肺急性加重伴Ⅱ型呼吸衰竭住院患者死亡率、机械通气率及机械通气方式、短期预后的判断价值。



三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中服从正态分布以
结果
一 死亡组与存活组的临床资料及量表评分
共纳入244例患者,其中死亡患者25例(10.2%),存活患者219例(89.8%)。死亡组在合并肺炎、呼吸系统外疾病、呼吸困难程度(eMRCD 5a+ 5b)、意识障碍方面的患者人数多于存活组,死亡组患者的脉搏、白细胞计数、血清尿素氮、动脉血pH值、PaCO2指标较存活组差,死亡组的BAP-65、DECAF及CAPS评分高于存活组,且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果见表 4。DECAF评分的AUROC最高,为0.765(P < 0.05,95%CI为0.678~0.853),BAP-65评分的AUROC为0.731(P < 0.05,95%CI为0.619~0.842),CAPS评分的AUROC为0.711(P < 0.05,95%CI为0.609~0.814),分别两两进行Z检验,结果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果见图 1。慢阻肺急性加重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随着量表评分的增加,死亡率也在增加,当BAP-65评分、DECAF评分在4分以上时,死亡率接近50%,CAPS评分在31分以上时,死亡率约为1/3。结果见图 2。


二 机械通气组与未机械通气组的临床资料及量表评分
纳入的244例患者中使用机械通气者140例(57.4%),未使用机械通气者104例(42.6%)。机械通气组中合并肺心病、肺炎、呼吸困难(eMRCD 5a+ 5b)、意识障碍的患者多;脉搏、平均动脉压、白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尿素氮、pH值、PaCO2指标差,BAP-65、DECAF及CAPS评分高,且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果见表 4。DECAF评分的AUROC最高,为0.702(P < 0.05,95%CI为0.638~0.767),BAP-65、CAPS评分的AUROC分别为0.638(P < 0.05,95%CI为0.569~0.707)、0.617(P < 0.05,95%CI为0.547~0.688),分别两两进行Z检验,结果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果见图 3。慢阻肺急性加重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随着评分增加,使用机械通气的几率也在增加,当BAP-65、DECAF评分在4分以上时,约95%以上的患者需要使用无创或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结果见图 4。

三 机械通气组住院患者死亡组与存活组的量表评分
符合机械通气指征并使用了机械通气的患者有140例,其中好转有116例(82.9%),死亡24例(17.1%)。死亡组患者BAP-65、DECAF及CAPS评分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果见表 5。DECAF评分的AUROC最高,为0.707(P < 0.05,95%CI为0.598~0.815),BAP-65分级的AUROC为0.672(P < 0.05,95%CI为0.550~0.795),CAPS评分的AUROC为0.677(P < 0.05,95%CI为0.560~0.794),分别两两进行Z检验,结果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果见图 5。


随着BAP-65、DECAF、CAPS评分的增加,机械通气组患者的死亡率也逐渐升高,当BAP-65、DECAF评分≥4分,CAPS评分≥31分时,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近一半死亡。结果见图 6。
四 有创通气和无创通气组患者的量表评分
使用了机械通气的患者中使用无创通气113例(80.7%),有创通气27例(19.3%)。有创组患者BAP-65、DECAF、CAPS评分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果见表 5。BAP-65分级的AUROC较高,为0.745(P < 0.05,95%CI为0.642~0.848),DECAF评分的AUROC为0.732(P < 0.05,95%CI为0.621~0.844),CAPS评分的AUROC最小,为0.627(P < 0.05,95%CI为0.509~0.746)。结果见图 7。两两进行Z检验,结果提示BAP-65和CAPS评分的AURO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而BAP-65和DECAF、DECAF和CAP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随着BAP-65、DECAF、CAPS评分的增加,使用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比例也逐渐增加,当BAP-65、DECAF评分≥4分时,有指征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中,约一半需要采用有创通气的方式。结果见图 8。

讨论
通过上面的数据分析,提示入院时BAP-65、DECAF、CAPS评分对于判断慢阻肺急性加重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短期预后(死亡率)、是否会使用机械通气、使用机械通气患者的死亡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AUROC在0.7左右,且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对于机械通气方式(有创、无创)的预测,BAP-65、DECAF评分的AUROC均在0.7以上(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PS评分为0.627,明显低于前2种量表。同时,随着评分的增加,慢阻肺急性加重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死亡率、机械通气率、机械通气患者死亡率、有创通气率逐渐增加,当BAP-65或DECAF评分在4分以上时,短期死亡率约为50%,需要机械通气支持的患者达到95%以上,而其中使用了机械通气的患者,死亡率接近50%。而CAPS在31分以上时,短期死亡率约为1/3,约2/3的患者需要机械通气的支持,其中死亡率近50%。
CAPS评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生理评分)是专门针对慢阻肺和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急性生理评分,Wildman等[6]采集了来自英国168个监护室的8 527例患者的数据,通过logistic分析,最终筛选出8个变量:心率、平均动脉压、动脉血pH、血清钠、尿素氮、肌酐、白蛋白、白细胞计数。每个变量数值分层,赋予不同分值,其总分高低反映患者预后。此项研究显示出CAPS量表对于评估慢阻肺急性加重和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预后有较高的价值,其AUROC为0.720,明显高于APACHEⅡ、APACHEⅢ评分(AUROC分别为0.663、0.70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张牧城等[10]通过对82例慢阻肺急性加重伴呼吸衰竭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显示CAPS的AUROC为0.712,同样优于APACHEⅡ、APACHEⅢ量表(AUROC分别为0.654、0.655)。本研究中针对慢阻肺急性加重伴Ⅱ型呼吸衰竭的住院患者,CAPS判断其死亡率的AUROC为0.711,与Wildman、张牧城等的研究结果相差不大,进一步证实了CAPS对慢阻肺急性加重住院患者死亡率的预测价值。
然而,尽管对于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的预后判断上CAPS优于之前的APACHEⅡ、Ⅲ量表,且指标明显减少,应用时更方便,但每个指标分层计分仍使得该量表稍显复杂,难以记忆和推广。Tabak等[5]通过对8 807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的数据分析,提出了一个简单易记的新的评分系统——BAP-65分级,在判断住院患者死亡率方面其AUROC约为0.720,而之后Shorr等[11]的研究通过对美国177家医院34 699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的数据分析,进一步验证了BAP-65在判断慢阻肺急性加重病情方面的价值,其评估住院死亡率的AUROC为0.72。而本研究中对于慢阻肺急性加重伴Ⅱ型呼吸衰竭的住院患者,BAP-65判断其死亡率的AUROC为0.731,与前2项研究结果相近。此外,在Tabak和Shorr的研究中,机械通气也作为一个事件终点被列入研究,使用BAP-65判断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机械通气的AUROC在2项研究中分别为0.717、0.780,而本研究中为0.638,较之前研究有降低,推测可能与本研究中纳入对象均为慢阻肺急性加重住院患者合并了Ⅱ型呼吸衰竭有关,难以纠正的高碳酸血症已经是使用机械通气的指征之一,此时的BAP-65分级的判断价值可能相对更弱一些。Tabak等[5]的研究还显示了当BAP-65分级分别为4、5时,死亡率明显上升,分别为6.4%、14.1%,机械通气率分别为5.5%、12.4%。Shorr等[11]也做过类似研究,提示BAP-65评分为4、5时,死亡率分别为12.7%、26.2%,机械通气率分别为30.1%、54.5%。而本研究由于样本量较小,因此当BAP-65评分≥4分时,死亡率约为50%,机械通气率为95%,较其他的研究结果明显升高,考虑主要是研究对象合并了Ⅱ型呼吸衰竭的缘故,而BAP-65评分中无血气这个直接反应通气状况的指标。
近年Steer等提出的简易的慢阻肺急性加重住院患者预后量表——DECAF评分同样是通过logistic分析,筛选出相关性最强的5个变量,组成了DECAF评分[7, 9]。Steer等的研究通过对920例慢阻肺急性加重住院患者的资料分析,提示DECAF评分在预测住院患者死亡率方面,其AUROC达到了0.86,明显高于APACHEII(AUROC为0.73)、CAPS(AUROC为0.71),BAP-65(AUROC为0.68), 本研究中DECAF评分的AUROC为0.765。在判断住院患者死亡率、机械通气率、机械通气患者死亡率方面,3种量表的AUROC两两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但BAP-65中的4个指标和DECAF中的5个指标均不同,相互独立,在判断患者预后方面有着相似的价值,尤其是当两者评分均≥4分时,死亡率、机械通气率也十分接近。而相比之下,CAPS量表指标较多而计分复杂,在评估患者病情时并未显示出绝对优势,应用起来不如BAP-65、DECAF量表快捷方便。
本研究尽管对三种量表评估慢阻肺急性加重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短期预后的价值都做了分析和比较,然而由于样本量较小,同时为单中心研究,可能造成一些偏倚,一些数据分析无法更加细致,例如死亡组、存活组患者合并呼吸系统外疾病的人数差异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而由于患者入院时合并症种类繁多复杂,每种病症的例数小,因而未对其他合并症做出进一步的分析,设想若样本量较大,可进一步按系统分类合并症,可能会寻找到导致这种差异的疾病,对病情及预后的判断起到一定的作用。
综上所述,制定更为准确、方便的量表对于判断慢阻肺急性加重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的病情评估十分重要,对于制定治疗方案、与患者家属沟通、医疗资源的合理优化使用等有着重要的价值。而BAP-65、DECAF评分是目前较为准确而实用的2个评估工具,且两者评估的指标均不相同,能否综合再制定出更加准确的评估工具,还有待验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是慢阻肺病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定义为患者以呼吸道症状加重为特征的临床事件,其症状变化程度超过日常变异范围并导致药物治疗方案改变[1]。每次急性加重将加速肺功能的恶化[2],与住院患者死亡率密切相关,伴呼吸性酸中毒的住院患者死亡率近10%[3],尤其在需要无创通气的患者中高达25%[4]。因此,及时的诊断、评估病情对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的价值。有学者在大规模临床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出有较强相关性的参数,总结出一些简易量表用于慢阻肺急性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使用较为普遍的有BAP-65分级(血清尿素氮、意识状态、脉搏、年龄)[5],CAPS评分(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清钠、尿素氮、肌酐、白蛋白、白细胞计数)[6],以及近期的DECAF评分(呼吸困难程度、嗜酸性粒细胞、肺实变、酸中毒、房颤)[7],每种量表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本研究旨在讨论这三种简易量表对慢阻肺急性加重伴Ⅱ型呼吸衰竭的住院患者死亡率、机械通气情况、机械通气方式及其预后的判断价值。
对象与方法
一 对象
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内科(包括呼吸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治疗的慢阻肺急性加重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244例。年龄40~80岁。根据GOLD 2011[8]诊断为慢阻肺急性加重并入院治疗;入院后24 h之内监测血气提示Ⅱ型呼吸衰竭,符合慢阻肺急性加重机械通气指征的患者根据病情给予机械通气。对于需要气管插管和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入住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排除情况:合并重症肺炎,ARDS,哮喘,神经系统疾病所致意识障碍,气道梗阻,气胸,纵隔气肿,急性左心衰;不愿意或无法配合机械通气者;住院时间超过90 d者;住院期间出现院内感染者;住院期间突发心脑血管急性事件者。
二 方法
整理患者入院后24 h内的各项指标(包括患者的基本资料、生理参数、实验室结果等),将研究对象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机械通气组和非机械通气组,其中机械通气组再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有创组和无创组(无创通气失败而需有创通气的患者归入有创组),分别按照BAP-65分级(表 1)、DECAF评分(表 2)、CAPS量表(表 3)进行评分,相应两组之间的评分进行比较,计算各自的ROC曲线下面积(AUROC)并相互比较;分别计算出三种量表不同评分时的患者死亡率、机械通气率、机械通气组的患者死亡率及有创通气率,以评估三种量表对慢阻肺急性加重伴Ⅱ型呼吸衰竭住院患者死亡率、机械通气率及机械通气方式、短期预后的判断价值。



三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中服从正态分布以
结果
一 死亡组与存活组的临床资料及量表评分
共纳入244例患者,其中死亡患者25例(10.2%),存活患者219例(89.8%)。死亡组在合并肺炎、呼吸系统外疾病、呼吸困难程度(eMRCD 5a+ 5b)、意识障碍方面的患者人数多于存活组,死亡组患者的脉搏、白细胞计数、血清尿素氮、动脉血pH值、PaCO2指标较存活组差,死亡组的BAP-65、DECAF及CAPS评分高于存活组,且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果见表 4。DECAF评分的AUROC最高,为0.765(P < 0.05,95%CI为0.678~0.853),BAP-65评分的AUROC为0.731(P < 0.05,95%CI为0.619~0.842),CAPS评分的AUROC为0.711(P < 0.05,95%CI为0.609~0.814),分别两两进行Z检验,结果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果见图 1。慢阻肺急性加重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随着量表评分的增加,死亡率也在增加,当BAP-65评分、DECAF评分在4分以上时,死亡率接近50%,CAPS评分在31分以上时,死亡率约为1/3。结果见图 2。


二 机械通气组与未机械通气组的临床资料及量表评分
纳入的244例患者中使用机械通气者140例(57.4%),未使用机械通气者104例(42.6%)。机械通气组中合并肺心病、肺炎、呼吸困难(eMRCD 5a+ 5b)、意识障碍的患者多;脉搏、平均动脉压、白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尿素氮、pH值、PaCO2指标差,BAP-65、DECAF及CAPS评分高,且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果见表 4。DECAF评分的AUROC最高,为0.702(P < 0.05,95%CI为0.638~0.767),BAP-65、CAPS评分的AUROC分别为0.638(P < 0.05,95%CI为0.569~0.707)、0.617(P < 0.05,95%CI为0.547~0.688),分别两两进行Z检验,结果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果见图 3。慢阻肺急性加重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随着评分增加,使用机械通气的几率也在增加,当BAP-65、DECAF评分在4分以上时,约95%以上的患者需要使用无创或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结果见图 4。

三 机械通气组住院患者死亡组与存活组的量表评分
符合机械通气指征并使用了机械通气的患者有140例,其中好转有116例(82.9%),死亡24例(17.1%)。死亡组患者BAP-65、DECAF及CAPS评分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果见表 5。DECAF评分的AUROC最高,为0.707(P < 0.05,95%CI为0.598~0.815),BAP-65分级的AUROC为0.672(P < 0.05,95%CI为0.550~0.795),CAPS评分的AUROC为0.677(P < 0.05,95%CI为0.560~0.794),分别两两进行Z检验,结果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果见图 5。


随着BAP-65、DECAF、CAPS评分的增加,机械通气组患者的死亡率也逐渐升高,当BAP-65、DECAF评分≥4分,CAPS评分≥31分时,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近一半死亡。结果见图 6。
四 有创通气和无创通气组患者的量表评分
使用了机械通气的患者中使用无创通气113例(80.7%),有创通气27例(19.3%)。有创组患者BAP-65、DECAF、CAPS评分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果见表 5。BAP-65分级的AUROC较高,为0.745(P < 0.05,95%CI为0.642~0.848),DECAF评分的AUROC为0.732(P < 0.05,95%CI为0.621~0.844),CAPS评分的AUROC最小,为0.627(P < 0.05,95%CI为0.509~0.746)。结果见图 7。两两进行Z检验,结果提示BAP-65和CAPS评分的AURO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而BAP-65和DECAF、DECAF和CAP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随着BAP-65、DECAF、CAPS评分的增加,使用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比例也逐渐增加,当BAP-65、DECAF评分≥4分时,有指征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中,约一半需要采用有创通气的方式。结果见图 8。

讨论
通过上面的数据分析,提示入院时BAP-65、DECAF、CAPS评分对于判断慢阻肺急性加重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短期预后(死亡率)、是否会使用机械通气、使用机械通气患者的死亡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AUROC在0.7左右,且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对于机械通气方式(有创、无创)的预测,BAP-65、DECAF评分的AUROC均在0.7以上(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PS评分为0.627,明显低于前2种量表。同时,随着评分的增加,慢阻肺急性加重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死亡率、机械通气率、机械通气患者死亡率、有创通气率逐渐增加,当BAP-65或DECAF评分在4分以上时,短期死亡率约为50%,需要机械通气支持的患者达到95%以上,而其中使用了机械通气的患者,死亡率接近50%。而CAPS在31分以上时,短期死亡率约为1/3,约2/3的患者需要机械通气的支持,其中死亡率近50%。
CAPS评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生理评分)是专门针对慢阻肺和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急性生理评分,Wildman等[6]采集了来自英国168个监护室的8 527例患者的数据,通过logistic分析,最终筛选出8个变量:心率、平均动脉压、动脉血pH、血清钠、尿素氮、肌酐、白蛋白、白细胞计数。每个变量数值分层,赋予不同分值,其总分高低反映患者预后。此项研究显示出CAPS量表对于评估慢阻肺急性加重和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预后有较高的价值,其AUROC为0.720,明显高于APACHEⅡ、APACHEⅢ评分(AUROC分别为0.663、0.70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张牧城等[10]通过对82例慢阻肺急性加重伴呼吸衰竭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显示CAPS的AUROC为0.712,同样优于APACHEⅡ、APACHEⅢ量表(AUROC分别为0.654、0.655)。本研究中针对慢阻肺急性加重伴Ⅱ型呼吸衰竭的住院患者,CAPS判断其死亡率的AUROC为0.711,与Wildman、张牧城等的研究结果相差不大,进一步证实了CAPS对慢阻肺急性加重住院患者死亡率的预测价值。
然而,尽管对于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的预后判断上CAPS优于之前的APACHEⅡ、Ⅲ量表,且指标明显减少,应用时更方便,但每个指标分层计分仍使得该量表稍显复杂,难以记忆和推广。Tabak等[5]通过对8 807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的数据分析,提出了一个简单易记的新的评分系统——BAP-65分级,在判断住院患者死亡率方面其AUROC约为0.720,而之后Shorr等[11]的研究通过对美国177家医院34 699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的数据分析,进一步验证了BAP-65在判断慢阻肺急性加重病情方面的价值,其评估住院死亡率的AUROC为0.72。而本研究中对于慢阻肺急性加重伴Ⅱ型呼吸衰竭的住院患者,BAP-65判断其死亡率的AUROC为0.731,与前2项研究结果相近。此外,在Tabak和Shorr的研究中,机械通气也作为一个事件终点被列入研究,使用BAP-65判断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机械通气的AUROC在2项研究中分别为0.717、0.780,而本研究中为0.638,较之前研究有降低,推测可能与本研究中纳入对象均为慢阻肺急性加重住院患者合并了Ⅱ型呼吸衰竭有关,难以纠正的高碳酸血症已经是使用机械通气的指征之一,此时的BAP-65分级的判断价值可能相对更弱一些。Tabak等[5]的研究还显示了当BAP-65分级分别为4、5时,死亡率明显上升,分别为6.4%、14.1%,机械通气率分别为5.5%、12.4%。Shorr等[11]也做过类似研究,提示BAP-65评分为4、5时,死亡率分别为12.7%、26.2%,机械通气率分别为30.1%、54.5%。而本研究由于样本量较小,因此当BAP-65评分≥4分时,死亡率约为50%,机械通气率为95%,较其他的研究结果明显升高,考虑主要是研究对象合并了Ⅱ型呼吸衰竭的缘故,而BAP-65评分中无血气这个直接反应通气状况的指标。
近年Steer等提出的简易的慢阻肺急性加重住院患者预后量表——DECAF评分同样是通过logistic分析,筛选出相关性最强的5个变量,组成了DECAF评分[7, 9]。Steer等的研究通过对920例慢阻肺急性加重住院患者的资料分析,提示DECAF评分在预测住院患者死亡率方面,其AUROC达到了0.86,明显高于APACHEII(AUROC为0.73)、CAPS(AUROC为0.71),BAP-65(AUROC为0.68), 本研究中DECAF评分的AUROC为0.765。在判断住院患者死亡率、机械通气率、机械通气患者死亡率方面,3种量表的AUROC两两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但BAP-65中的4个指标和DECAF中的5个指标均不同,相互独立,在判断患者预后方面有着相似的价值,尤其是当两者评分均≥4分时,死亡率、机械通气率也十分接近。而相比之下,CAPS量表指标较多而计分复杂,在评估患者病情时并未显示出绝对优势,应用起来不如BAP-65、DECAF量表快捷方便。
本研究尽管对三种量表评估慢阻肺急性加重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短期预后的价值都做了分析和比较,然而由于样本量较小,同时为单中心研究,可能造成一些偏倚,一些数据分析无法更加细致,例如死亡组、存活组患者合并呼吸系统外疾病的人数差异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而由于患者入院时合并症种类繁多复杂,每种病症的例数小,因而未对其他合并症做出进一步的分析,设想若样本量较大,可进一步按系统分类合并症,可能会寻找到导致这种差异的疾病,对病情及预后的判断起到一定的作用。
综上所述,制定更为准确、方便的量表对于判断慢阻肺急性加重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的病情评估十分重要,对于制定治疗方案、与患者家属沟通、医疗资源的合理优化使用等有着重要的价值。而BAP-65、DECAF评分是目前较为准确而实用的2个评估工具,且两者评估的指标均不相同,能否综合再制定出更加准确的评估工具,还有待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