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呼吸科(广东 广州 510280);
  • 2.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放射科(广东 广州 510280);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分析小气道改变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中的作用,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和脉冲振荡检查(IOS)在慢阻肺小气道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稳定期慢阻肺患者132例,健康体检对照组43例,行IOS和肺通气功能检查,分析响应频率(Fres)、小气道阻力(R5-R20)与肺通气功能指标相关性。对慢阻肺患者行HRCT检查,测定右肺上叶尖段支气管第3级分支气管壁径线(WT)、伴行肺动脉直径(BWT),并予肺气肿定量(LAA%),分析气道壁增厚、肺气肿与肺通气功能、IOS指标相关性。 结果   Fres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最大呼气中期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F25%-75%%pred)、用力呼出50%肺活量的肺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F50%%pred)负相关(r=-0.694、-0.561、-0.619,P<0.01);R5-R20与FEV1%pred、FEF25%-75%%pred、FEF50%%pred的r值分别为-0.622、-0.537、-0.560(P<0.01)。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显 示Fres和R5-R20曲线下面积较大,诊断慢阻肺的最佳分界点分别为 13.93 Hz和0.055 kPa·L-1·s-1。 WT/BWT、LAA%随气流受限加重而增大(F=4.859、9.792,P<0.01);WT/BWT与FEV1%pred负相关(r=-0.329,P<0.05),与Fres、R5-R20正相关(r=0.259、0.241,P<0.05);LAA%与FEV1%pred负相关(r=-0.566,P<0.05),与FEF25%-75%%pred 、FEF50%%pred、Fres、R5-R20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值分别为-0.456、-0.474、0.466、0.340(P<0.05)。 结论   慢阻肺患者小气道壁增厚,气道阻力增加,其改变程度反映疾病严重程度。HRCT、IOS检查结果与肺通气功能相关,可分别评价小气道结构和功能改变,对慢阻肺的早期诊断、综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本文: 张攀, 于化鹏, 樊慧珍, 吴树瀚, 刘洁露, 闫超群, 全显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小气道不同评价方法的相关性研究.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16, 15(2): 109-114. doi: 10.7507/1671-6205.2016028 复制

  • 上一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报告临床结局量表的条目筛选
  • 下一篇

    巨噬细胞刺激蛋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