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胡碧, 王茂筠, 雷飞, 王怡唯, 梁宗安. 夜间动态血氧饱和度监测结合临床评分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初筛价值.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17, 16(3): 245-249. doi: 10.7507/1671-6205.201605039 复制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指患者在睡眠过程中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和低通气,呼吸暂停以阻塞性为主,患者可表现为夜间打鼾、呼吸暂停、晨起口干头痛、白天嗜睡等症状[1]。它是影响公众健康的疾病之一,与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肥胖、2 型糖尿病、认知障碍等关系密切,还可引起术后心肺系统并发症发生增加[2]。研究发现,呼吸暂停和慢性间歇性低氧(CIH)是引起 OSAHS 患者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基础,其中 CIH 是低通气的特征性病理改变。目前诊断 OSAHS 的金标准是进行整夜多导睡眠图(PSG)监测。由于 PSG 监测必须在睡眠实验室进行,操作复杂,费用昂贵,难以在基层医院普及,导致 OSAHS 的诊治受到了限制。多地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 OSAHS 患病率在 4% 左右[3-7],同时显示 OSAHS 在人群中的患病率和人们对 OSAHS 的认识态度及治疗率相差甚远,其中大约 40% 认为打鼾及 OSAHS 是需要治疗,而已经做过治疗者不到 1%[6-7]。近年来,随着可穿戴电子产品的普及,其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多,包括生命体征的监测。本研究使用具有心率及血氧饱和度(SpO 2)监测功能的生命体征监测手环,对患者进行夜间动态动脉血 SpO 2 监测,并结合 OSAHS 的临床评分(CS),评估其对 OSAHS 的筛查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和分组
收集 2015 年 7 月至 2015 年 8 月因打鼾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门诊就诊的患者,经病史询问、常规体格检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等共纳入 106 例患者。纳入标准:(1)年龄>18 岁;(2)夜间睡眠打鼾为主诉。排除标准:存在下列疾病或状态,包括:(1)甲状腺功能减退症;(2)肢端肥大症;(3)声带麻痹;(4)有严重的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间质性肺疾病、慢性呼吸衰竭等;(5)神经肌肉疾病及精神疾病;(6)心功能不全;(7)贫血;(7)感冒;(8)黄疸。根据《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2011 年修订版)》中 OSAHS 的诊断标准[1],将纳入患者分为 OSAHS 组和非 OSAHS 组。
1.2 方法
1.2.1 CS 评分 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从以下 5 个特征进行 CS 评分[1, 8-9]:(1)夜间习惯性打鼾;(2)有上气道任何部位的狭窄及阻塞;(3)Epworth 嗜睡量表(ESS)评分≥9 分;(4)体重指数(BMI)≥25 kg/m2;⑤ 有认知功能障碍、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一项或以上。具备以上 1 条即为 1 分,最高可评 5 分,即 CS 值最高为 5 分。
1.2.2 PSG 监测 所有患者均接受整夜 PSG 监测(美国伟康公司 Alice 5 多导睡眠监测仪)。检查前 24 h 禁饮含咖啡因和茶碱的饮料(咖啡、可乐、巧克力、茶水等)以及禁饮酒、禁服镇静催眠药等,监测时间不小于 7 h。监测内容包括:SpO 2、眼动图、脑电图(额部、中央部、枕部)、下颌肌电图、鼾声、胸腹呼吸动度、口鼻气流、心电图、胫前肌肌电图、体位。根据监测结果,记录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最低 SpO 2、平均 SpO 2。
1.2.3 SpO 2 监测 进行 PSG 监测时同步使用生命体征监测手环进行 SpO 2 监测(成都云卫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舒气通血氧仪)。该手环设计为每秒测量 SpO 2 并记录 1 次。以 SpO 2 下降≥4%、持续时间≥10 s 为一次 SpO 2 降低,计算患者每小时 SpO 2 降低次数,即氧减指数(ODI)。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9.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及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患者的 PSG-AHI 与 ODI、CS 进行相关分析,ODI 与 AHI 的关系进行直线回归。绘制 ODI 以及 ODI 结合 CS 诊断 OSAHS 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算出临界值,对敏感性及特异性进行χ2 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共纳入 106 例主诉为打鼾的患者,其中男 72 例,女 34 例,平均年龄(40.3±14.9)岁。其中,OSAHS 组 72 例,占 67.9%;非 OSAHS 组 34 例,占 32.1%。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BMI、PSG 平均 SpO 2、PSG 最低 SpO 2、ODI 及 CS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 1。

2.2 AHI 与 ODI、CS 的相关性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 106 例患者的 CS 评分与 AHI 之间存在相关性(r=0.569,P<0.01),而 ODI 与 AHI 之间相关关系良好(r=0.943,P<0.01)。ODI 与 AHI 直线回归结果:AHI=0.991ODI+5.062,r2=0.890。
2.3 不同标准对 OSAHS 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以 AHI≥5 次/h 为诊断 OSAHS 的标准,ODI 的最佳临界值为 5.2 次/h,CS 的最佳临界值为 1.5 分。结果见图 1。

以 ODI≥5 次/h 作为诊断标准,其敏感性为 94.4%,但特异性仅为 79.4%;以 ODI≥10 次/h 作为诊断标准,虽然特异性有所升高,但敏感性下降明显。如果联合 ODI 和 CS,发现当 ODI≥5 次/h 结合 CS≥2 分时对 OSAHS 的诊断价值最大,其敏感性为 91.7%,特异性升高为 94.1%;以 ODI≥10 次/h 结合 CS≥2 分时,其特异性虽然高达 100.0%,但敏感性仅为 77.8%。单独以 ODI≥5 次/h 诊断 OSAHS 与采用 ODI≥5 次/h 结合 CS≥2 分诊断 OSAHS 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 2。

3 讨论
在我国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2011 年修订版)》中指出 OSAHS 的诊断主要根据病史、体征和 PSG 监测结果,以 PSG 监测整夜睡眠中 AHI≥5 次/h 为诊断标准。但由于 PSG 监测难以在基层医院普及,导致我国 OSAHS 诊断率、诊断及治疗后随访率均极低。为便于基层医疗单位对相关患者进行筛查和诊断,对已诊断患者进行监测和随访,或对不适应睡眠监测室检查环境的一些患者进行评估,我们希望能够找到一种简便易行且敏感性、特异性都较好的筛选方法。
目前针对 OSAHS 的初筛检查多采用便携式仪器,如单纯 SpO 2 监测,口鼻气流联合 SpO 2,口鼻气流联合鼾声、SpO 2 以及胸腹运动等。OSAHS 的特点是在睡眠期间反复出现部分或完全的上气道阻塞,因此反复出现夜间低氧血症,当胸腹运动冲开陷闭的上气道或出现觉醒等情况时 SpO 2 会恢复到正常水平,因此 OSAHS 患者的夜间 SpO 2 具有明显波动,其特点是正常氧和低氧交替出现,研究证实 OSAHS 核心的病理生理损伤因素正是这种特征性的 CIH,较持续低氧对机体的损害更严重[10]。既往有研究应用了夜间 SpO 2 监测来进行 OSAHS 的筛查[11-14],研究结果显示选用适当的 ODI 值可作为 OSAHS 的初步筛选。韩芳等[13]对夜间 SpO 2 监测对 OSAHS 的诊断价值进行了探讨,发现 ODI≥5 次/h 诊断 OSAHS 的敏感性高达 94%,但特异性仅 77%,对 OSAHS 有初筛价值,当 ODI≥15 次/h 作为诊断标准时,其特异性高达 98%,但敏感性仅 80%,可作为诊断 OSAHS 的标准。
打鼾是一种很常见的生理现象,同时又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本研究纳入 106 例以打鼾为主诉的患者,进行 PSG 监测的同时使用生命体征监测手环对夜间 SpO 2 进行检测。结果显示 ODI 与 AHI 有很好的相关性,ODI 值能很好地反映 OSAHS 患者睡眠时呼吸紊乱的频度,用于病情的评估,以 ODI≥5 次/h 作为诊断 OSAHS 的诊断标准时,其敏感性为 94.4%,特异性为 79.4%,若提高 ODI 诊断 OSAHS 的阈值,虽提高了特异性,但敏感性也同时下降,与相关文献报道相似[12-13]。但 ODI 只反映 OSAHS 患者夜间氧减事件的次数,若与其他生理指标或临床症状结合,可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结合患者的 CS 评分,我们发现当使用 ODI≥5 次/h 结合 CS≥2 分作为标准时,其诊断 OSAHS 敏感性为 91.7%,特异性为 94.1%,与单独应用 ODI≥5 次/h 比较,其诊断的特异性明显升高,而敏感性则相差不大。这一标准漏诊的 6 例患者的 AHI 均在 5~15 次/h,而 AHI 大于 15 次/h 的中重度患者均未漏诊,漏诊情况与相关研究单独采用 ODI≥5 次/h 作为标准时的漏诊情况相似[13-14]。当采用 ODI≥10 次/h 结合 CS≥2 分作为诊断标准时,尽管其特异性达到 100.0%,但敏感性下降明显,主要漏诊的为轻中度患者,但诊断的患者中包括了所有 AHI≥30 次/h 的重度患者,因此可作为初筛重度 OSAHS 的良好指标。因此对于 ODI≥10 次/h 结合 CS≥2 分的患者,推荐进一步进行 PSG 检查以明确诊断,以便早期进行治疗。为避免因手环佩戴方式不正确造成结果偏差而出现假阳性,本研究中均由专人指导患者进行手环佩戴。本研究方法简单,易于操作,临床指标评估方便,不需要借助其他辅助设备,且结果显示敏感性及特异性高。
夜间 SpO 2 监测仅能单独显示患者有无夜间缺氧,而不能判断睡眠分期以及区分呼吸时间的类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结合 CS 评分,可以很好地对 OSAHS 患者进行初步的筛查。ODI≥5 次/h 结合 CS≥2 分对中重度 OSAHS 具有较高的初筛价值,而 ODI≥10 次/h 结合 CS≥2 分可作为疑诊为重度 OSAHS 的指标。本研究使用的动态 SpO 2 监测设备为生命体征监测手环,设备简单、易于佩戴、操作方便,监测过程可在家进行,并不改变患者的睡眠习惯。同时,通过手机应用功能及互联网信息传输,医务人员可直接从网络提取相关监测数据,易于对数据进行管理及动态监测网络中患者数据的变化情况。除了可用于 OSAHS 的初筛诊断,还可以用于疾病治疗时的自我监控。因此,选用适当的 ODI 结合 CS 在 OSAHS 的诊断及治疗监测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指患者在睡眠过程中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和低通气,呼吸暂停以阻塞性为主,患者可表现为夜间打鼾、呼吸暂停、晨起口干头痛、白天嗜睡等症状[1]。它是影响公众健康的疾病之一,与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肥胖、2 型糖尿病、认知障碍等关系密切,还可引起术后心肺系统并发症发生增加[2]。研究发现,呼吸暂停和慢性间歇性低氧(CIH)是引起 OSAHS 患者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基础,其中 CIH 是低通气的特征性病理改变。目前诊断 OSAHS 的金标准是进行整夜多导睡眠图(PSG)监测。由于 PSG 监测必须在睡眠实验室进行,操作复杂,费用昂贵,难以在基层医院普及,导致 OSAHS 的诊治受到了限制。多地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 OSAHS 患病率在 4% 左右[3-7],同时显示 OSAHS 在人群中的患病率和人们对 OSAHS 的认识态度及治疗率相差甚远,其中大约 40% 认为打鼾及 OSAHS 是需要治疗,而已经做过治疗者不到 1%[6-7]。近年来,随着可穿戴电子产品的普及,其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多,包括生命体征的监测。本研究使用具有心率及血氧饱和度(SpO 2)监测功能的生命体征监测手环,对患者进行夜间动态动脉血 SpO 2 监测,并结合 OSAHS 的临床评分(CS),评估其对 OSAHS 的筛查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和分组
收集 2015 年 7 月至 2015 年 8 月因打鼾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门诊就诊的患者,经病史询问、常规体格检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等共纳入 106 例患者。纳入标准:(1)年龄>18 岁;(2)夜间睡眠打鼾为主诉。排除标准:存在下列疾病或状态,包括:(1)甲状腺功能减退症;(2)肢端肥大症;(3)声带麻痹;(4)有严重的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间质性肺疾病、慢性呼吸衰竭等;(5)神经肌肉疾病及精神疾病;(6)心功能不全;(7)贫血;(7)感冒;(8)黄疸。根据《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2011 年修订版)》中 OSAHS 的诊断标准[1],将纳入患者分为 OSAHS 组和非 OSAHS 组。
1.2 方法
1.2.1 CS 评分 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从以下 5 个特征进行 CS 评分[1, 8-9]:(1)夜间习惯性打鼾;(2)有上气道任何部位的狭窄及阻塞;(3)Epworth 嗜睡量表(ESS)评分≥9 分;(4)体重指数(BMI)≥25 kg/m2;⑤ 有认知功能障碍、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一项或以上。具备以上 1 条即为 1 分,最高可评 5 分,即 CS 值最高为 5 分。
1.2.2 PSG 监测 所有患者均接受整夜 PSG 监测(美国伟康公司 Alice 5 多导睡眠监测仪)。检查前 24 h 禁饮含咖啡因和茶碱的饮料(咖啡、可乐、巧克力、茶水等)以及禁饮酒、禁服镇静催眠药等,监测时间不小于 7 h。监测内容包括:SpO 2、眼动图、脑电图(额部、中央部、枕部)、下颌肌电图、鼾声、胸腹呼吸动度、口鼻气流、心电图、胫前肌肌电图、体位。根据监测结果,记录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最低 SpO 2、平均 SpO 2。
1.2.3 SpO 2 监测 进行 PSG 监测时同步使用生命体征监测手环进行 SpO 2 监测(成都云卫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舒气通血氧仪)。该手环设计为每秒测量 SpO 2 并记录 1 次。以 SpO 2 下降≥4%、持续时间≥10 s 为一次 SpO 2 降低,计算患者每小时 SpO 2 降低次数,即氧减指数(ODI)。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9.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及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患者的 PSG-AHI 与 ODI、CS 进行相关分析,ODI 与 AHI 的关系进行直线回归。绘制 ODI 以及 ODI 结合 CS 诊断 OSAHS 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算出临界值,对敏感性及特异性进行χ2 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共纳入 106 例主诉为打鼾的患者,其中男 72 例,女 34 例,平均年龄(40.3±14.9)岁。其中,OSAHS 组 72 例,占 67.9%;非 OSAHS 组 34 例,占 32.1%。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BMI、PSG 平均 SpO 2、PSG 最低 SpO 2、ODI 及 CS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 1。

2.2 AHI 与 ODI、CS 的相关性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 106 例患者的 CS 评分与 AHI 之间存在相关性(r=0.569,P<0.01),而 ODI 与 AHI 之间相关关系良好(r=0.943,P<0.01)。ODI 与 AHI 直线回归结果:AHI=0.991ODI+5.062,r2=0.890。
2.3 不同标准对 OSAHS 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以 AHI≥5 次/h 为诊断 OSAHS 的标准,ODI 的最佳临界值为 5.2 次/h,CS 的最佳临界值为 1.5 分。结果见图 1。

以 ODI≥5 次/h 作为诊断标准,其敏感性为 94.4%,但特异性仅为 79.4%;以 ODI≥10 次/h 作为诊断标准,虽然特异性有所升高,但敏感性下降明显。如果联合 ODI 和 CS,发现当 ODI≥5 次/h 结合 CS≥2 分时对 OSAHS 的诊断价值最大,其敏感性为 91.7%,特异性升高为 94.1%;以 ODI≥10 次/h 结合 CS≥2 分时,其特异性虽然高达 100.0%,但敏感性仅为 77.8%。单独以 ODI≥5 次/h 诊断 OSAHS 与采用 ODI≥5 次/h 结合 CS≥2 分诊断 OSAHS 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 2。

3 讨论
在我国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2011 年修订版)》中指出 OSAHS 的诊断主要根据病史、体征和 PSG 监测结果,以 PSG 监测整夜睡眠中 AHI≥5 次/h 为诊断标准。但由于 PSG 监测难以在基层医院普及,导致我国 OSAHS 诊断率、诊断及治疗后随访率均极低。为便于基层医疗单位对相关患者进行筛查和诊断,对已诊断患者进行监测和随访,或对不适应睡眠监测室检查环境的一些患者进行评估,我们希望能够找到一种简便易行且敏感性、特异性都较好的筛选方法。
目前针对 OSAHS 的初筛检查多采用便携式仪器,如单纯 SpO 2 监测,口鼻气流联合 SpO 2,口鼻气流联合鼾声、SpO 2 以及胸腹运动等。OSAHS 的特点是在睡眠期间反复出现部分或完全的上气道阻塞,因此反复出现夜间低氧血症,当胸腹运动冲开陷闭的上气道或出现觉醒等情况时 SpO 2 会恢复到正常水平,因此 OSAHS 患者的夜间 SpO 2 具有明显波动,其特点是正常氧和低氧交替出现,研究证实 OSAHS 核心的病理生理损伤因素正是这种特征性的 CIH,较持续低氧对机体的损害更严重[10]。既往有研究应用了夜间 SpO 2 监测来进行 OSAHS 的筛查[11-14],研究结果显示选用适当的 ODI 值可作为 OSAHS 的初步筛选。韩芳等[13]对夜间 SpO 2 监测对 OSAHS 的诊断价值进行了探讨,发现 ODI≥5 次/h 诊断 OSAHS 的敏感性高达 94%,但特异性仅 77%,对 OSAHS 有初筛价值,当 ODI≥15 次/h 作为诊断标准时,其特异性高达 98%,但敏感性仅 80%,可作为诊断 OSAHS 的标准。
打鼾是一种很常见的生理现象,同时又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本研究纳入 106 例以打鼾为主诉的患者,进行 PSG 监测的同时使用生命体征监测手环对夜间 SpO 2 进行检测。结果显示 ODI 与 AHI 有很好的相关性,ODI 值能很好地反映 OSAHS 患者睡眠时呼吸紊乱的频度,用于病情的评估,以 ODI≥5 次/h 作为诊断 OSAHS 的诊断标准时,其敏感性为 94.4%,特异性为 79.4%,若提高 ODI 诊断 OSAHS 的阈值,虽提高了特异性,但敏感性也同时下降,与相关文献报道相似[12-13]。但 ODI 只反映 OSAHS 患者夜间氧减事件的次数,若与其他生理指标或临床症状结合,可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结合患者的 CS 评分,我们发现当使用 ODI≥5 次/h 结合 CS≥2 分作为标准时,其诊断 OSAHS 敏感性为 91.7%,特异性为 94.1%,与单独应用 ODI≥5 次/h 比较,其诊断的特异性明显升高,而敏感性则相差不大。这一标准漏诊的 6 例患者的 AHI 均在 5~15 次/h,而 AHI 大于 15 次/h 的中重度患者均未漏诊,漏诊情况与相关研究单独采用 ODI≥5 次/h 作为标准时的漏诊情况相似[13-14]。当采用 ODI≥10 次/h 结合 CS≥2 分作为诊断标准时,尽管其特异性达到 100.0%,但敏感性下降明显,主要漏诊的为轻中度患者,但诊断的患者中包括了所有 AHI≥30 次/h 的重度患者,因此可作为初筛重度 OSAHS 的良好指标。因此对于 ODI≥10 次/h 结合 CS≥2 分的患者,推荐进一步进行 PSG 检查以明确诊断,以便早期进行治疗。为避免因手环佩戴方式不正确造成结果偏差而出现假阳性,本研究中均由专人指导患者进行手环佩戴。本研究方法简单,易于操作,临床指标评估方便,不需要借助其他辅助设备,且结果显示敏感性及特异性高。
夜间 SpO 2 监测仅能单独显示患者有无夜间缺氧,而不能判断睡眠分期以及区分呼吸时间的类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结合 CS 评分,可以很好地对 OSAHS 患者进行初步的筛查。ODI≥5 次/h 结合 CS≥2 分对中重度 OSAHS 具有较高的初筛价值,而 ODI≥10 次/h 结合 CS≥2 分可作为疑诊为重度 OSAHS 的指标。本研究使用的动态 SpO 2 监测设备为生命体征监测手环,设备简单、易于佩戴、操作方便,监测过程可在家进行,并不改变患者的睡眠习惯。同时,通过手机应用功能及互联网信息传输,医务人员可直接从网络提取相关监测数据,易于对数据进行管理及动态监测网络中患者数据的变化情况。除了可用于 OSAHS 的初筛诊断,还可以用于疾病治疗时的自我监控。因此,选用适当的 ODI 结合 CS 在 OSAHS 的诊断及治疗监测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