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黄斌, 杨增荣, 白桦, 黄毅, 何元兵.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血栓前状态危险因素分析.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17, 16(5): 469-473. doi: 10.7507/1671-6205.201609043 复制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常见的睡眠呼吸障碍疾病。OSAHS 的临床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早已被临床医生所熟知和重视。近年来,OSAHS 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关系引起了广泛关注。国内外一些研究发现 OSAHS 患者肺血栓栓塞症(PTE)、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病率明显增加[1-2]。一项系统评价共纳入了 15 项临床研究(包括 10 项病例对照研究、4 项回顾性观察研究、1 项前瞻性观察研究),分析结果表明 OSAHS 是静脉血栓栓塞疾病(包括 PTE 和 DVT)的独立危险因素,OSAHS 发生 PTE 或 DVT 的风险是非 OSAHS 患者的 2~3 倍[3]。VTE 可能是 OSAHS 重要的临床合并症之一,会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VTE发生前人体血液会处于高凝状态,即血栓前状态。血栓前状态是指血液的有形成分或无形成分发生生物化学或流变学等病理生理变化,导致易于血栓形成的状态。其影响因素众多,动态变化较大,目前缺乏公认的定义和诊断标准,其中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等是临床常选用的诊断指标,这些指标诊断血栓前状态的参考标准为 D-二聚体≥500 ng/ml、FDP>5 μg/ml、纤维蛋白原>4 g/L、PT<9 s 和(或)APTT<23 s[4]。对 OSAHS 血栓前状态提前进行识别和干预,对减少 OSAHS 患者 PTE 等VTE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对 OSAHS 患者血栓前状态危险因素的分析,筛查和识别 OSAHS 血栓前状态的危险因素,为 OSAHS 患者VTE的早期预防提供参考和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系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
纳入标准:2014 年 6 月至 2016 年 7 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多导睡眠监测(PSG)明确诊断为 OSHAS 并同时进行了凝血、血栓与纤溶检测和炎症因子组合测定的住院患者。排除标准:合并妊娠、恶性肿瘤、肺栓塞、静脉血栓栓塞、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肾病综合征、糖尿病、遗传性易栓症、大手术术后或严重外伤等可能导致血液高凝状态疾病的患者;服用口服避孕药的患者;吸烟指数大于 100 支年的患者;长期卧床或下肢制动的患者;血友病、严重肝病、严重血小板减少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正在服用华法林、使用低分子肝素/肝素抗凝或正在使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的患者;处在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急性期等可能导致炎症因子水平升高的患者。
分组:同时满足以上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患者共 238 例。对患者按前述诊断血栓前状态的参考标准进行分组。238 例患者中有 56 例满足血栓前状态参考标准,为病例组(即血栓前状态组),其中男 31 例,女 25 例,男性平均年龄(67.00±6.59)岁,女性平均年龄(67.47±5.89)岁。剩余 182 例患者凝血及血栓与纤溶检测不满足上述标准,从中随机抽取 59 例患者为对照组(即非血栓前状态组),其中男 35 例,女 24 例,男性平均年龄 (43.88±11.30)岁,女性平均年龄(53.00±9.83)岁。
1.2 方法
入选患者均在我院睡眠呼吸监测室进行整夜 PSG,睡眠呼吸监测系统为 COMPUMEDICS E 型 57 通道监测系统,睡眠呼吸监测及结果判读均由有丰富操作经验的专业技师完成,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 次/h 可诊断为 OSAHS[5]。入选患者有明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病史或肺功能测定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 1/FVC)<70% 可诊断为 OSAHS 合并慢阻肺[6]。入选患者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或使用水银血压计采用标准方法进行血压测量,未使用降压药物情况下 3 次或 3 次以上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 Hg 可诊断为 OSAHS 合并高血压。所有入选患者均根据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同时抽血进行凝血功能及血栓与纤溶检测、炎症因子组合测定。所有检测均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检验中心由专业的检验技师完成,D-二聚体、FDP、纤维蛋白原、PT、APTT 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 SPSS 17.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数据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不服从正态分布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表示,如数据满足独立性、正态分布、方差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 t 检验,若不满足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χ2 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血栓前状态组共 56 例,其中男 31 例,女 25 例,平均年龄(67.16±6.31)岁;非血栓前状态组共 59 例,其中男 35 例,女 24 例,平均年龄(46.66±11.59)岁。两组组间比较男女性别分布(χ2=0.185,P>0.05)、IL-6(Z=–1.852,P>0.05)、BMI(t=0.318,P>0.05)、合并高血压(χ2=0.66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年龄(Z=–7.857,P<0.05)、AHI(Z=–4.559,P<0.05)、合并慢阻肺(χ2=5.012,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的基本资料及组间比较详细情况见表 1。

2.2 危险因素分析
对患者基本资料采用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分析结果显示 OSAHS 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危险因素有年龄(OR=1.202,95%CI:1.107~1.305)、AHI(OR=1.151,95%CI:1.055~1.256)、IL-6(OR=1.127,95%CI:1.014~1.252)、合并慢阻肺(OR=4.749,95%CI:1.046~21.555)。其中合并慢阻肺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的详细结果见表 2。

3 讨论
由于血栓前状态的影响因素较多,本研究制定了严格的排除标准,在入选病例基本排除目前公认或已知的对血栓前状态有影响的疾病或因素的前提下,分析和探讨 OSAHS 患者血栓前状态相对特异的危险因素。从 115 例患者的基本资料分析可以发现,OSAHS 患者男性多于女性,患病年龄多在 40 岁以上,女性患者以绝经后人群为主。病例组与对照组年龄(Z=–7.857,P<0.05)、AHI(Z=–4.559,P<0.05)、合并慢阻肺(χ2=5.012,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栓前状态组的年龄、AHI 明显高于非血栓前状态组,两组间合并慢阻肺的情况也存在明显差异。此外,基本资料显示血栓前状态组 IL-6[(11.35±18.16)pg/ml]要明显高于非血栓状态组[(3.62±2.19)pg/ml],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52,P>0.05),可能与两组数据方差不齐,使用了非参数检验(秩和检验),损失了部分检验效能有关,亦可能与样本量较小和存在潜在的混杂因素有关。对资料进一步采用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分析结果显示 IL-6、年龄、AHI、合并慢阻肺是 OSAHS 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危险因素,其中合并慢阻肺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OR=4.749,95%CI:1.046~21.555)。
OSAHS 患者睡眠过程中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会造成其特有的间歇性低氧模式,诱发全身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OSAHS 不仅有系统性炎症反应作用增强,还有人体自身的抗炎作用减弱。大量研究[7-9]发现 OSAHS 患者血清的炎性细胞因子如 IL-6、白细胞介素-8(IL-8)、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升高,这些炎症因子升高的水平与 AHI 和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相关。Shen 等[10]则发现 OSAHS 患者血清具有抗炎作用的新型厌食肽 Nesfatin-1 下降,且下降的程度与 OSAHS 的严重性相关。此外,一些研究发现氧化应激反应在 OSAHS 的系统性损害中亦扮演着重要角色[11-13]。氧化应激反应可引发炎症反应,炎症反应可促进氧化应激反应,二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这种全身性的系统性炎症会导致凝血机制紊乱和血管内皮损伤,形成血栓前状态,促进肺栓塞等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14-16]。Alkhiary 等[17]研究发现 OSAHS 患者体内血小板聚集作用和凝血活性明显增强。一些基因研究还发现炎症相关的基因表达如 IL-6、IL-8 等与 OSAHS 患者 VTE 之间存在着关联[18]。本研究采用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 IL-6(OR=1.127,95%CI:1.014~1.252)、AHI(OR=1.151,95%CI:1.055~1.256)是 OSAHS 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危险因素,就是因为 AHI 和 IL-6 可能直接或间接与 OSAHS 患者的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程度相关,AHI 越大,血清 IL-6 水平越高,体内的炎症反应和氧化损伤可能越重,越容易形成血栓前状态。因此,临床上对于高 AHI 和高血清 IL-6 水平的 OSAHS 患者应重视血栓前状态的识别和干预,减少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
本研究发现合并慢阻肺是 OSAHS 患者血栓前状态最重要的危险因素(OR=4.749,95%CI:1.046~21.555),合并慢阻肺的 OSAHS 患者发生血栓前状态风险是不合并 COPD 的患者的 4.7 倍。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疾病,气道、肺实质、肺血管的慢性炎症反应是其重要的发病机制[6]。慢阻肺本身即是血栓前状态和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危险因素。Borvik 等[19]研究发现慢阻肺患者发生 VTE 的风险明显增加,且 VTE 和慢阻肺的死亡风险相关。一项来自中国台湾的大型人群回顾性队列研究使用人口健康保险数据库,共纳入 355 878 例慢阻肺患者和 355 878 例非慢阻肺对照人群,研究发现慢阻肺患者肺栓塞的发病率是非慢阻肺人群的 4 倍[20]。慢阻肺合并 OSAHS,又称重叠综合征,慢阻肺气流受限可加重 OSAHS 的夜间低氧,慢阻肺和 OSAHS 在炎症反应上还可相互重叠和促进,导致比单纯 OSAHS 更为严重和更为广泛的系统性炎症和氧化应激损伤,促进血栓前状态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对于合并慢阻肺的 OSAHS 患者应特别重视血栓前状态的警惕和识别,注意监测血栓前状态的相关指标,必要时应采取抗凝、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干预措施,以减少肺栓塞等严重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降低其死亡风险。
众所周知,年龄亦是血栓前状态和 VTE 的高危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的凝血活性和血小板聚集增强,而纤溶活性减弱,易于形成高凝状态[21]。Keenan 等[22]研究发现 VTE 和年龄存在指数函数关系,人群中 80 岁以上老人 VTE 的患病率是 20 岁人群的 200 倍。本研究显示 OSAHS 患者血栓前状态组的平均年龄为(67.16±6.31)岁,非血栓前状态组为(46.66±11.59)岁,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857,P<0.05)。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 OSAHS 患者血栓前状态重要的危险因素(OR=1.202,95%CI:1.107~1.305)。因此,对于高龄的 OSAHS 患者应重视血栓前状态和 VTE 的识别和预防。
综上,本研究采用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在校正了混杂因素和变量间的相互影响后,研究结果显示,在排除目前公认或已知的对血栓前状态有影响的疾病或因素前提下,年龄、IL-6、AHI、合并慢阻肺可能是 OSAHS 患者血栓前状态相对特异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在临床上容易发现,提高对它们的警惕对于 OSAHS 患者 VTE 的早期预防可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这些因素合并存在或与其他已知的血栓前状态危险因素如恶性肿瘤、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妊娠、长期卧床或制动等伴随存在时,可能会明显增加 OSAHS 患者发生血栓前状态和 VTE 的风险,此时,抗凝治疗等干预措施可能是必要的。这些干预措施可能使合并以上危险因素的 OSAHS 患者从中受益,减少其发生肺栓塞等严重静脉血栓栓塞疾病的风险。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是目前降低 OSAHS 患者 AHI、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的最有效的措施[23-24],对 OSAHS 患者血栓前状态和 VTE 的预防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为回顾性研究,样本量较小,今后可进一步开展有关 OSAHS 血栓前状态危险因素的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为 OSAHS 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提供更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据。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常见的睡眠呼吸障碍疾病。OSAHS 的临床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早已被临床医生所熟知和重视。近年来,OSAHS 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关系引起了广泛关注。国内外一些研究发现 OSAHS 患者肺血栓栓塞症(PTE)、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病率明显增加[1-2]。一项系统评价共纳入了 15 项临床研究(包括 10 项病例对照研究、4 项回顾性观察研究、1 项前瞻性观察研究),分析结果表明 OSAHS 是静脉血栓栓塞疾病(包括 PTE 和 DVT)的独立危险因素,OSAHS 发生 PTE 或 DVT 的风险是非 OSAHS 患者的 2~3 倍[3]。VTE 可能是 OSAHS 重要的临床合并症之一,会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VTE发生前人体血液会处于高凝状态,即血栓前状态。血栓前状态是指血液的有形成分或无形成分发生生物化学或流变学等病理生理变化,导致易于血栓形成的状态。其影响因素众多,动态变化较大,目前缺乏公认的定义和诊断标准,其中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等是临床常选用的诊断指标,这些指标诊断血栓前状态的参考标准为 D-二聚体≥500 ng/ml、FDP>5 μg/ml、纤维蛋白原>4 g/L、PT<9 s 和(或)APTT<23 s[4]。对 OSAHS 血栓前状态提前进行识别和干预,对减少 OSAHS 患者 PTE 等VTE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对 OSAHS 患者血栓前状态危险因素的分析,筛查和识别 OSAHS 血栓前状态的危险因素,为 OSAHS 患者VTE的早期预防提供参考和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系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
纳入标准:2014 年 6 月至 2016 年 7 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多导睡眠监测(PSG)明确诊断为 OSHAS 并同时进行了凝血、血栓与纤溶检测和炎症因子组合测定的住院患者。排除标准:合并妊娠、恶性肿瘤、肺栓塞、静脉血栓栓塞、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肾病综合征、糖尿病、遗传性易栓症、大手术术后或严重外伤等可能导致血液高凝状态疾病的患者;服用口服避孕药的患者;吸烟指数大于 100 支年的患者;长期卧床或下肢制动的患者;血友病、严重肝病、严重血小板减少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正在服用华法林、使用低分子肝素/肝素抗凝或正在使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的患者;处在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急性期等可能导致炎症因子水平升高的患者。
分组:同时满足以上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患者共 238 例。对患者按前述诊断血栓前状态的参考标准进行分组。238 例患者中有 56 例满足血栓前状态参考标准,为病例组(即血栓前状态组),其中男 31 例,女 25 例,男性平均年龄(67.00±6.59)岁,女性平均年龄(67.47±5.89)岁。剩余 182 例患者凝血及血栓与纤溶检测不满足上述标准,从中随机抽取 59 例患者为对照组(即非血栓前状态组),其中男 35 例,女 24 例,男性平均年龄 (43.88±11.30)岁,女性平均年龄(53.00±9.83)岁。
1.2 方法
入选患者均在我院睡眠呼吸监测室进行整夜 PSG,睡眠呼吸监测系统为 COMPUMEDICS E 型 57 通道监测系统,睡眠呼吸监测及结果判读均由有丰富操作经验的专业技师完成,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 次/h 可诊断为 OSAHS[5]。入选患者有明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病史或肺功能测定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 1/FVC)<70% 可诊断为 OSAHS 合并慢阻肺[6]。入选患者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或使用水银血压计采用标准方法进行血压测量,未使用降压药物情况下 3 次或 3 次以上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 Hg 可诊断为 OSAHS 合并高血压。所有入选患者均根据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同时抽血进行凝血功能及血栓与纤溶检测、炎症因子组合测定。所有检测均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检验中心由专业的检验技师完成,D-二聚体、FDP、纤维蛋白原、PT、APTT 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 SPSS 17.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数据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不服从正态分布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表示,如数据满足独立性、正态分布、方差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 t 检验,若不满足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χ2 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血栓前状态组共 56 例,其中男 31 例,女 25 例,平均年龄(67.16±6.31)岁;非血栓前状态组共 59 例,其中男 35 例,女 24 例,平均年龄(46.66±11.59)岁。两组组间比较男女性别分布(χ2=0.185,P>0.05)、IL-6(Z=–1.852,P>0.05)、BMI(t=0.318,P>0.05)、合并高血压(χ2=0.66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年龄(Z=–7.857,P<0.05)、AHI(Z=–4.559,P<0.05)、合并慢阻肺(χ2=5.012,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的基本资料及组间比较详细情况见表 1。

2.2 危险因素分析
对患者基本资料采用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分析结果显示 OSAHS 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危险因素有年龄(OR=1.202,95%CI:1.107~1.305)、AHI(OR=1.151,95%CI:1.055~1.256)、IL-6(OR=1.127,95%CI:1.014~1.252)、合并慢阻肺(OR=4.749,95%CI:1.046~21.555)。其中合并慢阻肺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的详细结果见表 2。

3 讨论
由于血栓前状态的影响因素较多,本研究制定了严格的排除标准,在入选病例基本排除目前公认或已知的对血栓前状态有影响的疾病或因素的前提下,分析和探讨 OSAHS 患者血栓前状态相对特异的危险因素。从 115 例患者的基本资料分析可以发现,OSAHS 患者男性多于女性,患病年龄多在 40 岁以上,女性患者以绝经后人群为主。病例组与对照组年龄(Z=–7.857,P<0.05)、AHI(Z=–4.559,P<0.05)、合并慢阻肺(χ2=5.012,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栓前状态组的年龄、AHI 明显高于非血栓前状态组,两组间合并慢阻肺的情况也存在明显差异。此外,基本资料显示血栓前状态组 IL-6[(11.35±18.16)pg/ml]要明显高于非血栓状态组[(3.62±2.19)pg/ml],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52,P>0.05),可能与两组数据方差不齐,使用了非参数检验(秩和检验),损失了部分检验效能有关,亦可能与样本量较小和存在潜在的混杂因素有关。对资料进一步采用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分析结果显示 IL-6、年龄、AHI、合并慢阻肺是 OSAHS 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危险因素,其中合并慢阻肺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OR=4.749,95%CI:1.046~21.555)。
OSAHS 患者睡眠过程中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会造成其特有的间歇性低氧模式,诱发全身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OSAHS 不仅有系统性炎症反应作用增强,还有人体自身的抗炎作用减弱。大量研究[7-9]发现 OSAHS 患者血清的炎性细胞因子如 IL-6、白细胞介素-8(IL-8)、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升高,这些炎症因子升高的水平与 AHI 和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相关。Shen 等[10]则发现 OSAHS 患者血清具有抗炎作用的新型厌食肽 Nesfatin-1 下降,且下降的程度与 OSAHS 的严重性相关。此外,一些研究发现氧化应激反应在 OSAHS 的系统性损害中亦扮演着重要角色[11-13]。氧化应激反应可引发炎症反应,炎症反应可促进氧化应激反应,二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这种全身性的系统性炎症会导致凝血机制紊乱和血管内皮损伤,形成血栓前状态,促进肺栓塞等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14-16]。Alkhiary 等[17]研究发现 OSAHS 患者体内血小板聚集作用和凝血活性明显增强。一些基因研究还发现炎症相关的基因表达如 IL-6、IL-8 等与 OSAHS 患者 VTE 之间存在着关联[18]。本研究采用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 IL-6(OR=1.127,95%CI:1.014~1.252)、AHI(OR=1.151,95%CI:1.055~1.256)是 OSAHS 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危险因素,就是因为 AHI 和 IL-6 可能直接或间接与 OSAHS 患者的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程度相关,AHI 越大,血清 IL-6 水平越高,体内的炎症反应和氧化损伤可能越重,越容易形成血栓前状态。因此,临床上对于高 AHI 和高血清 IL-6 水平的 OSAHS 患者应重视血栓前状态的识别和干预,减少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
本研究发现合并慢阻肺是 OSAHS 患者血栓前状态最重要的危险因素(OR=4.749,95%CI:1.046~21.555),合并慢阻肺的 OSAHS 患者发生血栓前状态风险是不合并 COPD 的患者的 4.7 倍。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疾病,气道、肺实质、肺血管的慢性炎症反应是其重要的发病机制[6]。慢阻肺本身即是血栓前状态和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危险因素。Borvik 等[19]研究发现慢阻肺患者发生 VTE 的风险明显增加,且 VTE 和慢阻肺的死亡风险相关。一项来自中国台湾的大型人群回顾性队列研究使用人口健康保险数据库,共纳入 355 878 例慢阻肺患者和 355 878 例非慢阻肺对照人群,研究发现慢阻肺患者肺栓塞的发病率是非慢阻肺人群的 4 倍[20]。慢阻肺合并 OSAHS,又称重叠综合征,慢阻肺气流受限可加重 OSAHS 的夜间低氧,慢阻肺和 OSAHS 在炎症反应上还可相互重叠和促进,导致比单纯 OSAHS 更为严重和更为广泛的系统性炎症和氧化应激损伤,促进血栓前状态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对于合并慢阻肺的 OSAHS 患者应特别重视血栓前状态的警惕和识别,注意监测血栓前状态的相关指标,必要时应采取抗凝、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干预措施,以减少肺栓塞等严重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降低其死亡风险。
众所周知,年龄亦是血栓前状态和 VTE 的高危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的凝血活性和血小板聚集增强,而纤溶活性减弱,易于形成高凝状态[21]。Keenan 等[22]研究发现 VTE 和年龄存在指数函数关系,人群中 80 岁以上老人 VTE 的患病率是 20 岁人群的 200 倍。本研究显示 OSAHS 患者血栓前状态组的平均年龄为(67.16±6.31)岁,非血栓前状态组为(46.66±11.59)岁,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857,P<0.05)。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 OSAHS 患者血栓前状态重要的危险因素(OR=1.202,95%CI:1.107~1.305)。因此,对于高龄的 OSAHS 患者应重视血栓前状态和 VTE 的识别和预防。
综上,本研究采用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在校正了混杂因素和变量间的相互影响后,研究结果显示,在排除目前公认或已知的对血栓前状态有影响的疾病或因素前提下,年龄、IL-6、AHI、合并慢阻肺可能是 OSAHS 患者血栓前状态相对特异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在临床上容易发现,提高对它们的警惕对于 OSAHS 患者 VTE 的早期预防可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这些因素合并存在或与其他已知的血栓前状态危险因素如恶性肿瘤、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妊娠、长期卧床或制动等伴随存在时,可能会明显增加 OSAHS 患者发生血栓前状态和 VTE 的风险,此时,抗凝治疗等干预措施可能是必要的。这些干预措施可能使合并以上危险因素的 OSAHS 患者从中受益,减少其发生肺栓塞等严重静脉血栓栓塞疾病的风险。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是目前降低 OSAHS 患者 AHI、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的最有效的措施[23-24],对 OSAHS 患者血栓前状态和 VTE 的预防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为回顾性研究,样本量较小,今后可进一步开展有关 OSAHS 血栓前状态危险因素的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为 OSAHS 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提供更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