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张梦, 潘颖超, 陆月明. 肺癌致高淀粉酶血症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16, 15(4): 409-411. doi: 10.7507/1671-6205.2016096 复制
肺癌是呼吸科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居男性肿瘤的首位。肺癌的非转移性肺外表现或称之为副癌综合征,可表现为分泌各种激素、酶类和胚胎蛋白,如抗利尿激素、乳酸脱氢酶和癌胚抗原等,但分泌淀粉酶者相对比较罕见。近期我科曾收治1例肺癌致高淀粉酶血症的病例,为进一步提供临床认识,现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6岁,因“盗汗半月”于2015年10月15日就诊于外院,行胸部CT检查提示右肺门处及右肺上叶肿块影,当时患者未予重视,于当月27日患者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9 ℃,即来我院住院治疗。当时查血常规示白细胞8.72×109/L,中性粒细胞占82.4%;C反应蛋白27.64 mg/L(参考值1~10 mg/L),癌胚抗原9.19 ng/L(参考值0~5 ng/mL),血淀粉酶46 U/L(参考值30~110 U/L)。给予抗炎治疗后于2015年11月5日复查胸部CT,示右肺上叶肿瘤伴两肺多发转移结节灶,纵隔及右肺门多发淋巴结转移(图 1)。遂行支气管镜检查,见右上叶支气管开口明显狭窄,右上叶后段支气管开口处一新生物,并行活检,病理结果提示为腺癌(图 2)。于2015年11月12日行培美曲塞0.8 g,d1联合顺铂120 mg,d1化疗,化疗后患者无明显不适出院。于2015年11月29日患者突然出现气促,活动后明显,遂再次入院。入院查体:神志清,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右上肺呼吸音低,左下肺可闻及小水泡音。心率120次/min,律齐。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不肿。入院后查血常规,白细胞14.42×109/L,中性粒细胞占86.8%;C反应蛋白172.15 mg/L,癌胚抗原24.22 ng/mL,血淀粉酶656 U/L(参考值30~110 U/L),尿淀粉酶14 282 U/L(参考值32~641 U/L)。即行上腹部CT检查,提示胰腺形态、大小均正常,胰腺周围无渗出(图 3)。因患者血、尿淀粉酶均升高,考虑急性胰腺炎可能,即给予禁食水,补液,应用生长抑素和加贝酯等制酸抑酶等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反复观察患者始终未出现腹痛腹胀和恶心呕吐等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症状,面颊部腮腺区也无肿痛,考虑患者血尿淀粉酶的升高系肺癌外分泌所致,即开放饮食,停止制酸抑酶等治疗,改予患者口服吉非替尼抗肿瘤治疗,但后期因患者合并严重感染和骨髓抑制,病情恶化死亡。



讨论
肺癌并发高淀粉酶血症者临床上相对少见,文献报道以肺腺癌多见[1-4],也可发生于鳞癌[5]和小细胞肺癌[6],在所有病理类型的肺癌中其发生率约为3%[7]。自1951年Weiss等[1]报道了第一例肺腺癌患者合并高淀粉酶血症,国内外陆续报道了肺癌合并高淀粉酶血症的病例[3-5]。
血清α-淀粉酶是人体的一种消化酶,分为胰腺型淀粉酶和唾液型淀粉酶。其产生主要来自胰腺和唾液腺,人体的一些其他的组织器官如骨骼、肌肉、脂肪组织、小肠和肺脏也可以产生[8]。胰腺型淀粉酶的升高对胰腺疾病有一定的特异性,值得注意的是唾液腺型淀粉酶除来自唾液腺疾病外,许多恶性肿瘤也可合并唾液腺型淀粉酶的升高,如多发性骨髓瘤、肺癌、乳腺癌和卵巢癌等。Nakamura等[9]研究发现人肺癌细胞存在唾液腺型α-淀粉酶的基因表达,发现唾液腺型淀粉酶基因在肺癌细胞中可表达大量唾液腺型淀粉酶的mRNA,表明肺癌细胞可以产生唾液腺型淀粉酶,这种淀粉酶与常见胰腺型淀粉酶无关。唾液腺型淀粉酶像一个特殊类型的肿瘤标志物,它与肿瘤对化疗的反应和疾病的复发相平行[10]。肺癌的副癌综合征可表现为产生酶类,如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淀粉酶和核糖核酸酶等[11]。当肺癌引起淀粉酶升高时,化疗后可使淀粉酶降低,Ko等[12]报道了1例肺癌引起高淀粉酶血症的患者应用吉非替尼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本例患者虽有血和尿淀粉酶的升高,但无恶心、呕吐、腹痛和腹胀等胰腺炎临床表现,上腹部CT检查也排除了急性胰腺炎的可能,面颊部腮腺区无红肿和压痛,因此考虑该患者血和尿淀粉酶的升高系肿瘤细胞所产生。对于该患者,在后期我们虽然立即给予了吉非替尼的口服治疗,但由于患者一般情况差,合并肺部感染和骨髓抑制,未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对于肺癌患者,当临床出现高淀粉酶血症而无胰腺炎的临床表现时,要考虑到是肿瘤的副癌综合征表现,可以及时给予化疗或靶向药物等抗肿瘤治疗,血和尿淀粉酶也会下降。
肺癌是呼吸科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居男性肿瘤的首位。肺癌的非转移性肺外表现或称之为副癌综合征,可表现为分泌各种激素、酶类和胚胎蛋白,如抗利尿激素、乳酸脱氢酶和癌胚抗原等,但分泌淀粉酶者相对比较罕见。近期我科曾收治1例肺癌致高淀粉酶血症的病例,为进一步提供临床认识,现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6岁,因“盗汗半月”于2015年10月15日就诊于外院,行胸部CT检查提示右肺门处及右肺上叶肿块影,当时患者未予重视,于当月27日患者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9 ℃,即来我院住院治疗。当时查血常规示白细胞8.72×109/L,中性粒细胞占82.4%;C反应蛋白27.64 mg/L(参考值1~10 mg/L),癌胚抗原9.19 ng/L(参考值0~5 ng/mL),血淀粉酶46 U/L(参考值30~110 U/L)。给予抗炎治疗后于2015年11月5日复查胸部CT,示右肺上叶肿瘤伴两肺多发转移结节灶,纵隔及右肺门多发淋巴结转移(图 1)。遂行支气管镜检查,见右上叶支气管开口明显狭窄,右上叶后段支气管开口处一新生物,并行活检,病理结果提示为腺癌(图 2)。于2015年11月12日行培美曲塞0.8 g,d1联合顺铂120 mg,d1化疗,化疗后患者无明显不适出院。于2015年11月29日患者突然出现气促,活动后明显,遂再次入院。入院查体:神志清,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右上肺呼吸音低,左下肺可闻及小水泡音。心率120次/min,律齐。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不肿。入院后查血常规,白细胞14.42×109/L,中性粒细胞占86.8%;C反应蛋白172.15 mg/L,癌胚抗原24.22 ng/mL,血淀粉酶656 U/L(参考值30~110 U/L),尿淀粉酶14 282 U/L(参考值32~641 U/L)。即行上腹部CT检查,提示胰腺形态、大小均正常,胰腺周围无渗出(图 3)。因患者血、尿淀粉酶均升高,考虑急性胰腺炎可能,即给予禁食水,补液,应用生长抑素和加贝酯等制酸抑酶等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反复观察患者始终未出现腹痛腹胀和恶心呕吐等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症状,面颊部腮腺区也无肿痛,考虑患者血尿淀粉酶的升高系肺癌外分泌所致,即开放饮食,停止制酸抑酶等治疗,改予患者口服吉非替尼抗肿瘤治疗,但后期因患者合并严重感染和骨髓抑制,病情恶化死亡。



讨论
肺癌并发高淀粉酶血症者临床上相对少见,文献报道以肺腺癌多见[1-4],也可发生于鳞癌[5]和小细胞肺癌[6],在所有病理类型的肺癌中其发生率约为3%[7]。自1951年Weiss等[1]报道了第一例肺腺癌患者合并高淀粉酶血症,国内外陆续报道了肺癌合并高淀粉酶血症的病例[3-5]。
血清α-淀粉酶是人体的一种消化酶,分为胰腺型淀粉酶和唾液型淀粉酶。其产生主要来自胰腺和唾液腺,人体的一些其他的组织器官如骨骼、肌肉、脂肪组织、小肠和肺脏也可以产生[8]。胰腺型淀粉酶的升高对胰腺疾病有一定的特异性,值得注意的是唾液腺型淀粉酶除来自唾液腺疾病外,许多恶性肿瘤也可合并唾液腺型淀粉酶的升高,如多发性骨髓瘤、肺癌、乳腺癌和卵巢癌等。Nakamura等[9]研究发现人肺癌细胞存在唾液腺型α-淀粉酶的基因表达,发现唾液腺型淀粉酶基因在肺癌细胞中可表达大量唾液腺型淀粉酶的mRNA,表明肺癌细胞可以产生唾液腺型淀粉酶,这种淀粉酶与常见胰腺型淀粉酶无关。唾液腺型淀粉酶像一个特殊类型的肿瘤标志物,它与肿瘤对化疗的反应和疾病的复发相平行[10]。肺癌的副癌综合征可表现为产生酶类,如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淀粉酶和核糖核酸酶等[11]。当肺癌引起淀粉酶升高时,化疗后可使淀粉酶降低,Ko等[12]报道了1例肺癌引起高淀粉酶血症的患者应用吉非替尼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本例患者虽有血和尿淀粉酶的升高,但无恶心、呕吐、腹痛和腹胀等胰腺炎临床表现,上腹部CT检查也排除了急性胰腺炎的可能,面颊部腮腺区无红肿和压痛,因此考虑该患者血和尿淀粉酶的升高系肿瘤细胞所产生。对于该患者,在后期我们虽然立即给予了吉非替尼的口服治疗,但由于患者一般情况差,合并肺部感染和骨髓抑制,未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对于肺癌患者,当临床出现高淀粉酶血症而无胰腺炎的临床表现时,要考虑到是肿瘤的副癌综合征表现,可以及时给予化疗或靶向药物等抗肿瘤治疗,血和尿淀粉酶也会下降。